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某地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1
作者 杨庆伟 丁坚强 刘巨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某地暗娼(FSWs)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为该地今后工作指引方向。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性研究比较历年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标,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暗娼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某地暗娼(FSWs)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为该地今后工作指引方向。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性研究比较历年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标,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暗娼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0名暗娼艾滋病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83%。2020—2022年该人群HIV检测意愿呈下降趋势(P<0.05),接受艾滋病宣传和咨询及同伴教育呈上升趋势,各年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呈上升趋势。该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检出比例较低,愿意接受宣传和咨询(OR=1.945,95%CI:1.274~2.971)、来本地时间(OR=0.668,95%CI:0.454~0.983)、知晓安全套的防控作用(OR=9.390,95%CI:3.848~22.914)等自变量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重点应转向提升暗娼人群的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上来,重点提升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咨询教育和安全套防控作用知晓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艾滋病 高危行为 干预
下载PDF
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意义评价
2
作者 赵彩丽 罗永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96-0098,共3页
评价在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中应用行为干预的意义。方法 本文受试人员调查日期为2022年1月~12月内,共入组400例接受AIDS认知调查,按入组先后顺序划分为200例/组予以分组干预。基础组受试者仅实施基础性宣教,干预组受试者则在宣教的同... 评价在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中应用行为干预的意义。方法 本文受试人员调查日期为2022年1月~12月内,共入组400例接受AIDS认知调查,按入组先后顺序划分为200例/组予以分组干预。基础组受试者仅实施基础性宣教,干预组受试者则在宣教的同时加强行为干预。比较AIDS认知评分、使用安全套比例及疾病态度。结果 与基础组受试人员相比,干预组受试人员的治疗相关政策、私自停药危害、用药周期、预防对策、定期检查、治疗机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病因等认知评分均更高(P<0.05)。与基础组受试人员相比,干预组受试人员的AIDS感染后报复心理、愿意共同与感染AIDS者生活和工作、愿意给予AIDS感染者主动帮助、对AIDS感染者恐惧排斥等所占比例均更优(P<0.05)。与基础组受试人员相比,干预组受试人员的使用安全套总比例更高(P<0.05)。结论 在预防控制AIDS中应用行为干预的意义重大,既能提升受试人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又能提升其使用安全套的概率,还可转变疾病态度,增强其保护自我健康的意识,有利于对AIDS的流行与传播加以防控,因此需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行为干预 预防控制 认知水平 疾病态度
下载PDF
保护性干预与惩罚性干预: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价值难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9-25,共7页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价值难题,即保护性干预与惩罚性干预之间的价值冲突,是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深层伦理瓶颈,它不仅贯穿于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总体历程,也贯穿在当前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现实实践,并突出地表...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价值难题,即保护性干预与惩罚性干预之间的价值冲突,是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深层伦理瓶颈,它不仅贯穿于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总体历程,也贯穿在当前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现实实践,并突出地表现在干预对象、价值考量、伦理导向、干预主体四个方面。解决保护性干预和惩罚性干预的价值冲突,必须在坚持以保护性干预为主的理念的基础上,消除公安部门与卫生部门工作的价值冲突;同时,在性教育中突出性健康方面的内容,着力增强安全套推广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 保护性干预 惩罚性干预 价值冲突
原文传递
性道德建设: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伦理支撑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2-27,共6页
我国当前艾滋病防控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艾滋病危险性行为仍广泛存在。之所以如此,性道德的多元化及其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导致的性道德观念迷茫与底线崩塌是深层道德根源,性道德建设滞后是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面临的深层伦理瓶颈。解决... 我国当前艾滋病防控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艾滋病危险性行为仍广泛存在。之所以如此,性道德的多元化及其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导致的性道德观念迷茫与底线崩塌是深层道德根源,性道德建设滞后是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面临的深层伦理瓶颈。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把性道德建设摆在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的突出位置;坚持有利、底线和责任三原则,确立应有的性道德标准,明确各类危险性行为的伦理定性,实现性道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的统一,形成性道德建设的社会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道德建设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干预 伦理支撑 伦理定性 社会合力
原文传递
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5
作者 张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症状、健康行为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6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症状、健康行为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的6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层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干预前后心理症状、健康行为评分,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止血、呕吐消失、肠鸣音消失时间均较短;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各维度心理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中各维度健康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层干预可有效缩短其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对患者心理症状、健康行为均具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危险性积分 分层干预 心理症状 健康行为
下载PDF
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伦理难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在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仍然面临一系列伦理难题,如性道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存在明显冲突,商业性性行为干预面临伦理、法... 在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仍然面临一系列伦理难题,如性道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存在明显冲突,商业性性行为干预面临伦理、法律或政策困境,同性恋者面临"道德多数"的社会环境且基本处于"地下状态",多性伴行为动机复杂,安全套推广仍然面临伦理、法律争议和实际困难,相当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等。面对这些难题,国家应在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局、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基础上,明确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同时对艾滋病各类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具体难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危险性行为 性道德 性健康 道德多数 “预防为主”方针
下载PDF
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调查
7
作者 赵新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探究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调查。模式 试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选取这期间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96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8月)与试验组(2021年9月~202... 探究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调查。模式 试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选取这期间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96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8月)与试验组(2021年9月~2022年5月),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导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指导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及行为干预,比较两组认知水平、满意度、安全套使用情况、出现症状后求医行为以及患病率。结果 试验组认知水平、满意度、安全套使用情况、出现症状后求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病率则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 针对兴宁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给予“艾滋病危害及预防”知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认知水平,使其纠正自身行为,在发生性行为时能够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在发生高危性行为或出现相关症状后主动前往正规医院求询检测或治疗,避免自行服药或不处理导致疾病加重,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接受干预后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知识、行为干预 认知水平 安全套使用情况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某医科大学大学生危险性行为中介效应分析
8
作者 孔祥然 曹望楠 +2 位作者 施正丽 郑韵婷 史宇晖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能力,探索危险性行为发生的关键作用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PPS-整群抽样,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问卷,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影...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能力,探索危险性行为发生的关键作用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PPS-整群抽样,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问卷,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24份,有效回收率99.37%。信息和动机是两个独立因素,通过行为技巧影响行为,信息对行为无直接作用。行为技巧在动机对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a^(std)*b^(std)/(c'+a^(std)*b^(std))=15.24%]。结论 要根据大学生的特征从更贴近行为层面的作用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危险性行为 IMB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贵阳市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绍源 石作宏 +6 位作者 蒋巧英 袁飞 陆朝国 雷世光 杨宏远 安露 王元吉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索贵阳市社区普通人群和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 ,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警觉性 ,提倡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 ,降低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剂的高危行为。方法利用调查表对三个社区及两... 目的探索贵阳市社区普通人群和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 ,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警觉性 ,提倡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 ,降低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剂的高危行为。方法利用调查表对三个社区及两个戒毒所的吸毒人群 1192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讲课、放录像、防治咨询、发放安全套和一次性注射器等方法进行教育干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 ,预防STD/AIDS知识比基线调查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 ;艾滋病是传染病由 82 6 7%上升到 92 91% ,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的了解由6 1 83%提高到 75 4 5 % ,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的由 70 5 0 %上升到 98 4 3%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传播艾滋病由 74 %上升到 89 5 3% ,高危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由4 3 2 5 %上升到 6 5 16 % ,经 χ2 检验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在社区吸毒人群中采用大力宣传、“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预防策略及减少伤害等干预措施是吸毒人群中遏制STD/AIDS蔓延的重要干预手段 ,应在全省各社区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吸毒人群 危险行为 干预 贵阳市
下载PDF
互联网对男男性接触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及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建东 庞琳 吴尊友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由于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良好保护,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男男性接触者(MSM)寻找性伴的理想场所。伴随着MSM中不安全性行为日渐增多,MSM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MSM的互联网调查和网络干预研究,我... 由于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良好保护,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男男性接触者(MSM)寻找性伴的理想场所。伴随着MSM中不安全性行为日渐增多,MSM已成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关MSM的互联网调查和网络干预研究,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局部地区的MSM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逐步上升,亟需在运用互联网开展MSM相关研究和行为干预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互联网 艾滋病 危险性行为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参与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干预工作社会组织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珲 冯连贵 +4 位作者 吴国辉 郭浩岩 李慧 刘惠 孙江平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参与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的社会组织现况,为进一步做好MSM人群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重庆市主城区7个参与MSM干预活动的社会组织在2005~2009年间参与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相...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参与男男性接触人群(MSM)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的社会组织现况,为进一步做好MSM人群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重庆市主城区7个参与MSM干预活动的社会组织在2005~2009年间参与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相关情况。利用定性访谈方法对此7个社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此7个社会组织多数成立时间为2~4年,均未进行注册,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在7人左右,主要通过酒吧、浴池和网络途径开展干预工作。2005~2009年间支持这些组织开展干预活动的经费从1万元增加到92.5万元,开展干预活动完成的指标数据显著上升。组织间存在着互相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结论目前此类社会组织在重庆市主城区的MSM人群干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组织自身和互相之间仍然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男男性接触人群 艾滋病 行为干预
下载PDF
2009年山西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性行为危险性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续雅娟 王素萍 +1 位作者 薛子东 申俊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304-306,共3页
性传播为我国艾滋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本次研究以山西省暗娼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5514名暗娼人群的相关资料,对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性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暗娼危险... 性传播为我国艾滋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本次研究以山西省暗娼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5514名暗娼人群的相关资料,对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性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暗娼危险行为状况,遵循低档场所暗娼至少占监测样本量的10%.确定了14个暗娼发生高危行为的场所(娱乐场所),以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女性性工作者(暗娟)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 暗娼人群 知识知晓率 高危性行为 山西省 2009年 调查 危险性
下载PDF
山西阳泉煤矿工人艾滋病/性病认知及危险行为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滨 张润为 +3 位作者 俞爱琴 门春花 李菁芳 荆莉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山西 煤矿工人 艾滋病 性病 认知 危险行为 干预 健康教育 阳泉市
下载PDF
FSW艾滋病危险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新莲 柳智豪 《右江医学》 2009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女性性服务者 危险行为 干预模式
下载PDF
某市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及其性行为危险性探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红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10期590-591,共2页
1981年首次在美国男性同性恋(以下简称同性恋)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AIDS),整个8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的AIDS病毒感染者是同性恋者,而1989年我国发现的第一例经性传播感染AIDS病毒的中国人,也是有多个同性性伴的男子.
关键词 同性恋者 艾滋病 感染率 行为 危险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玉梅 孙聪 +3 位作者 初天慈 朱思谨 邵潇 胡乃宝 《中国医院统计》 202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水平。方法在文献回顾和政策解读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并确定权重。结果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水平。方法在文献回顾和政策解读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并确定权重。结果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行为倾向”“行为改变”“行为强化”“行为促成”。结论层次结构模型一致性较好,指标权重层次清晰,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紧扣全方位健康教育格局,具备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西部某城市MSM预防艾滋病不同干预来源危险行为的分析
17
作者 赵立华 张蕴慧 +2 位作者 鱼小红 毕竟 马光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9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某城市不同干预来源(互联网和娱乐场所)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艾滋病危险行为,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招募互联网和传统活动场所的男男性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采集血样开展HIV检测。结果调查样... 目的分析某城市不同干预来源(互联网和娱乐场所)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艾滋病危险行为,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招募互联网和传统活动场所的男男性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采集血样开展HIV检测。结果调查样本349例,其中互联网来源调查145例,娱乐场所来源调查204例,已婚占45%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0%以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7.1%,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比例互联网为97.2%,娱乐场所为86.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94,P<0.05),做过HIV抗体检测并知道检测结果的比例,互联网为89.7%(96/103),娱乐场所为77.9%(100/133),有统计学差异(χ2=13.384,P<0.05),经检测HIV抗体阳性率为2.9%(互联网为1.4%,娱乐场所为3.9%)。结论互联网接受干预服务比例较娱乐场所高,应加强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行为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 互联网 干预 危险行为
下载PDF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18
作者 朱叶江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管艾滋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接受行为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管艾滋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接受行为干预。比较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私自停药危害性认知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安全套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基础知识及预防措施等知晓率,促进安全套使用情况改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预防控制 行为干预 认知程度
下载PDF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采用行为干预的方法分析与效果分析
19
作者 韩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7,共3页
本次研究主要讨论在艾滋病的控制预防过程中实施行为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随机的方式将2020年7月开始至2022年7月期间自愿开展艾滋病有关专业知识调研的600名人员作为此次的实验目标,然后对600名人员开展行为干预之前... 本次研究主要讨论在艾滋病的控制预防过程中实施行为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随机的方式将2020年7月开始至2022年7月期间自愿开展艾滋病有关专业知识调研的600名人员作为此次的实验目标,然后对600名人员开展行为干预之前以及之后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对比。结果 干预之后,600名实验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专业知识、传播方式和预防对策的知晓率各自做到97.83%、和85.33%以及82.83%,显著比干预之前的64.50%和36.33%以及24.67%要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入选实验人员的安全套应用率从干预之前的46.50%提高到了76.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控制以及预防全过程中,采用有效的行为干预对策,可以提升大众对艾滋病有关专业知识的了解,提升安全套的应用率,从而有益于艾滋病的控制以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行为干预 预防控制
下载PDF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桂玲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研究并分析了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自愿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的100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将干预前人员作为对照组... 研究并分析了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自愿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的100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将干预前人员作为对照组,干预后人员作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实验组艾滋病认知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安全套总使用率为90.00%,与对照组(45.00%)相比,实验组安全套总使用率明显更高,组间存在差异(P<0.05)。研究发现,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显著,使人们对艾滋病有充分的认知,进而提高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