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艾芜《丰饶的原野》的“续写”探究——兼论艾芜两度自我调整的心史 |
邓可艺
|
《郭沫若学刊》
|
2024 |
0 |
|
2
|
讲故事的人——对艾芜小说的一种解读 |
冷嘉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6
|
|
3
|
从“游民”到左翼作家——论艾芜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 |
陈国恩
陈昶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艾芜的开创性、独特性与“标本”价值 |
张建锋
杨倩
|
《郭沫若学刊》
|
2016 |
2
|
|
5
|
艾芜《百炼成钢》与工业文学的书写及问题 |
逄增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南行”的丰碑——论艾芜《南行记》的文学史地位 |
陈国恩
黄子琪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论艾芜的极限体验及其《南行记》 |
谢明子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8
|
艾芜与高尔基反思国民性的比较 |
张建锋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9
|
艾芜《南行记》中的英国形象分析 |
蒋梅玲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1
|
|
10
|
艾芜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比较论 |
侯敏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1
|
超越苦难的生命之歌——论艾芜的流浪作品 |
霍小娟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2
|
底层空间叙述与民族认同探寻——艾芜小说作品研究 |
何英
高昌杰
|
《阴山学刊》
|
2016 |
2
|
|
13
|
论艾芜早期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 |
蒋明玳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14
|
艾芜小说《山峡中》的人物描写 |
邓玉久
|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5
|
艾芜在桂林的小说创作 |
李树德
|
《关东学刊》
|
2017 |
1
|
|
16
|
论艾芜小说《南行记》创作的独创性 |
李坚怀
|
《滁州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7
|
艾芜的云南体验和边地书写 |
高兴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8
|
知识形态、国民性话语与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艾芜《南行记》的“国民性”书写 |
熊庆元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9
|
抗战时期艾芜在桂林的小说创作 |
卢晓霞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1
|
|
20
|
艾芜与陶行知的交谊及《艾芜全集》集外文两篇——从抗战时期艾芜的一通档案说起 |
熊飞宇
|
《平顶山学院学报》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