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地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及AdipoR1、AMPK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颖 靳亦龙 周立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究芪地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以及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取50只健康大鼠,分为健康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除健康组外均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 目的:探究芪地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以及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取50只健康大鼠,分为健康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除健康组外均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芪地糖肾颗粒1.31、2.62、5.24 g/kg;健康组、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均干预30 d。采用ELISA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免疫印迹与PCR分别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肾小管间质p38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DL-C及AdipoR1、AMPK、p38MAPK蛋白/mRNA降低,LDL-C、TC、TG、FBC、FINS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DL-C及AdipoR1、AMPK、p38MAPK蛋白/mRNA升高,LDL-C、TC、TG及FBC、FINS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DL-C及AdipoR1、AMPK、p38MAPK蛋白/mRNA升高,LDL-C、TC、TG及FBC、FINS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DL-C及AdipoR1、AMPK、p38MAPK蛋白/mRNA升高,LDL-C、TC、TG及FBC、FINS均降低(P<0.05)。结论:芪地糖肾颗粒可改善2型糖尿病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可能与提高AdipoR1、AMPK、p38MAPK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尿病 芪地糖肾颗粒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 脂联素受体1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下载PDF
芪地糖肾颗粒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雪 柳红芳 +1 位作者 安至超 何其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568-572,共5页
目的:观察芪地糖肾颗粒(QDT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足细胞标志性蛋白nephrin、PCX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检测探讨QDT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DN大鼠模型,采用缬沙坦和Q... 目的:观察芪地糖肾颗粒(QDT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足细胞标志性蛋白nephrin、PCX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检测探讨QDT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DN大鼠模型,采用缬沙坦和QDTS干预4周,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来判定疗效。采用WB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足细胞标志性蛋白nephrin、PCX及ER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N模型组的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 01)。肾组织中nephrin、PC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并伴有ER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P <0. 01)。干预后,缬沙坦组及QDTS组大鼠的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 05)。QDTS还能够提高DN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PCX的表达(P <0. 05),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P <0. 01)。结论:QDTS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来缓解DN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地糖肾颗粒 尿病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足细胞
下载PDF
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耀东 董瑞鸿 刘淹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4期725-729,747,共6页
目的 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正常进食不造模,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 目的 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正常进食不造模,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吡拉西坦组灌胃0.48 g/kg吡拉西坦,芪地糖肾颗粒组灌胃5.24 g/kg芪地糖肾颗粒,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治疗12周。药物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记录大鼠体重,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内质网应激指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kD,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肌醇依赖酶1α(p-IRE1α)、转录激活因子(ATF)]和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 TXNIP)、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NLRP3、白细胞介素-1β裂解片段(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降低(P<0.05),给药前后空腹血糖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吡拉西坦组与模型组的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地糖肾颗粒组体重增高(P<0.05),给药后空腹血糖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训练第5天时逃避潜伏期增高(P<0.05),跨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训练第5天时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跨平台次数增加(P<0.05)。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逃避潜伏期和跨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RP78、CHOP、p-PERK、p-IRE1α、ATF、TXNIP、ASC、NLRP3、Cleaved IL-1β、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吡拉西坦组和芪地糖肾颗粒组海马组织内质网应激指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地糖肾颗粒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而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认知功能 芪地糖肾颗粒 内质网应激 炎症
下载PDF
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炎症因子IL-6、IL-18、TNFα、CRP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赵雪杉 安至超 +1 位作者 柳红芳 高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8-11,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炎症因子IL-6、IL-18、TNFα、CR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地糖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及缬沙坦组。各组按照体重喂以同容积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 目的: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炎症因子IL-6、IL-18、TNFα、CR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地糖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及缬沙坦组。各组按照体重喂以同容积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CMC);芪地糖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用CMC+芪地糖肾颗粒配制成三种不同浓度的药液给药;缬沙坦组用CMC+缬沙坦。各组均给药治疗12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并检测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CRP蛋白水平。比较六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及炎症因子IL-6、IL-18、TNFα、CRP水平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炎症因子IL-6、IL-18、TNFɑ、CRP水平均升高,肾小管呈空泡样改变,病变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IL-6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各中药组CRP均有明显改善(P<0.01),中剂量组TNFɑ、IL-6、IL-18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IL-18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各给药组肾小管病变明显减轻。结论:芪地糖肾颗粒可降低多种炎症因子水平,提示其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微炎症状态,从而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尿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地糖肾颗粒 微炎症 尿病 大鼠模型
下载PDF
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蛋白尿的治疗及其对尿裂隙素、足细胞素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连心逸 柳红芳 +2 位作者 苗桂珍 曹柏龙 崔赵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3-1229,共7页
目的研究芪地糖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和对尿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裂隙素、足细胞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CKD3期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研究芪地糖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和对尿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裂隙素、足细胞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CKD3期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予基础治疗(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配合饮食指导)和芪地糖肾颗粒,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安慰剂。疗程共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血糖、血脂、尿裂隙素、尿足细胞素的变化,评价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24/31)和24.14%(7/29)、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4.52%(20/31)和37.93%(11/29),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UACR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足细胞素增加程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在研究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地糖肾颗粒可减少CKD3期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患者尿蛋白排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肾小球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尿裂隙素 尿足细胞素 芪地糖肾颗粒 尿病脏疾病
原文传递
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安至超 柳红芳 +4 位作者 何其英 高雪 王向明 于博睿 杜青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403-2407,共5页
目的: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制造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以及缬沙坦组。各... 目的:探讨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制造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以及缬沙坦组。各组大鼠分笼饲养,自由饮食进水,按照体质量喂以同容积的药物。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用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h cellulose,CMC)以5.24 g·kg^-1、2.62 g·kg^-1和1.31 g·kg^-1剂量配制成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剂量的CMC灌胃。缬沙坦组给予CMC配制的缬沙坦溶液,剂量为8 mg·kg^-1,各组均给药治疗12周。给药前及给药后的每4周留取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给药第12周末取材,检测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糖、总蛋白等。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改变。结果:给药第12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中剂量组尿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各生化指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地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有明显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芪地糖肾颗粒 大鼠 微炎症 尿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