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构想述论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全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自苏珊·兰瑟于1986年提出"女性主义批评+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构想后,该构想便一直处于发展演进的过程。通过细读兰瑟横跨三十年的三篇重要文章,并结合兰瑟的其他相关著述,文章认为,在兰瑟的心目中,女性主义叙事... 自苏珊·兰瑟于1986年提出"女性主义批评+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构想后,该构想便一直处于发展演进的过程。通过细读兰瑟横跨三十年的三篇重要文章,并结合兰瑟的其他相关著述,文章认为,在兰瑟的心目中,女性主义叙事学因其目标不断移动,交叉性地走向了多些酷儿和多些女性主义的宏大叙事学,而这一演进过程不仅对应而且体现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兰瑟 女性主义叙事学 构想 酷儿性 交叉性
下载PDF
苏珊·兰瑟个人型叙述声音理论微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晓烨 蒋倩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8-80,共3页
苏珊·兰瑟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创始人之一,她首先提出将结构主义研究与性别研究联系起来,在文本研究中不仅关注其叙事结构,也关注文本内容,为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拓宽了经典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在文学研究史... 苏珊·兰瑟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创始人之一,她首先提出将结构主义研究与性别研究联系起来,在文本研究中不仅关注其叙事结构,也关注文本内容,为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拓宽了经典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在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其著作《虚构的权威》一书中个人型叙述声音进行理论微探,对小说解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兰瑟 女性主义叙事学 文本研究 个人型叙述声音
下载PDF
阿莉·史密斯《秋》的女性主义叙述声音
3
作者 刘园园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3期202-204,共3页
作为一门极富生命力的新兴理论体系,女性主义叙事学完美融合了社会身份和叙事形式的研究,丰富了西方经典叙事学范式。苏格兰女性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小说《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关注于女性话语权威。因此着眼于苏珊·兰瑟“... 作为一门极富生命力的新兴理论体系,女性主义叙事学完美融合了社会身份和叙事形式的研究,丰富了西方经典叙事学范式。苏格兰女性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小说《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关注于女性话语权威。因此着眼于苏珊·兰瑟“女性主义叙述声音”理论中的作者型叙述声音,从性别叙事角度出发有助于分析《秋》是如何消解男性权威,挖掘女性主体意识,并最终通过文本策略建构起女性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莉·史密斯 《秋》 苏珊·兰瑟 女性主义叙事学 作者型叙述声音
下载PDF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最有名且最具争议性的短篇之一。本文在叙事学著名学者兰瑟和申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兰瑟认为该故事是女性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申丹主要从其反讽艺术中推导出该故事的保守...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最有名且最具争议性的短篇之一。本文在叙事学著名学者兰瑟和申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兰瑟认为该故事是女性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申丹主要从其反讽艺术中推导出该故事的保守倾向。本文认为该故事是肖邦对女性主义、艺术成就、经济独立、伦理道德多种需求交织平衡的产物。多种需求之间的碰撞成就了她叙事策略上的审美张力,使女性主义的幽灵戴着传统伦理面具游荡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女性主义 苏珊·兰瑟 申丹
下载PDF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隐含作者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晓烨 赵姝昕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62-166,共5页
20世纪70、80年代,结构主义叙事学因其忽略文化语境的弱点备受批判,同一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开始逐步放缓,需要寻求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两者之间的结合使得女性主义叙事学应运而生。作为对作者消解论的回应,韦恩·布思... 20世纪70、80年代,结构主义叙事学因其忽略文化语境的弱点备受批判,同一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开始逐步放缓,需要寻求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两者之间的结合使得女性主义叙事学应运而生。作为对作者消解论的回应,韦恩·布思结合形式主义研究提出"隐含作者"的概念。对女性主义叙事学和隐含作者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继而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以苏珊·兰瑟的叙述声音理论为基础,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对隐含作者声音的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隐含作者 叙述声音 苏珊·兰瑟
下载PDF
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重新评价 被引量:77
6
作者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在《叙事行为》一书中对这一作品进行了详细探讨,意在说明文本的形式结构如何表达出“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在《叙事行为》一书中对这一作品进行了详细探讨,意在说明文本的形式结构如何表达出“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然而,本文认为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女性主义的作品,文中的意识形态涉及的并非性别政治而是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之间的关系,作者对女主人公既有所同情,又不无反讽,对独立自由也态度矛盾。本文以肖邦的日记和其他作品为参照,详细剖析了《一小时的故事》隐含的多重反讽和深层意义,分析了兰瑟只看表面意义的浅读和牵强附会的硬读,并指出了造成这些偏误的三种交互作用的因素:对作者的定论、采用的理论框架和文化大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文学 苏珊·兰瑟 小说 意识形态 叙事文本
原文传递
“骄傲”的“火车”——更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下的无性主义透视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玉珍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2期31-38,共8页
《骄傲》与《火车》是艾丽丝·门罗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中两篇略显怪异的故事,它们将笔触伸向无性主义者,关注了两位男主人公逃避两性亲昵关系的种种表象及其可能原因。运用苏珊·兰瑟所构想的更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观点... 《骄傲》与《火车》是艾丽丝·门罗封笔之作《亲爱的生活》中两篇略显怪异的故事,它们将笔触伸向无性主义者,关注了两位男主人公逃避两性亲昵关系的种种表象及其可能原因。运用苏珊·兰瑟所构想的更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观点对叙事声音及其否定情节进行细致分析,将不难发现门罗娴熟运用了异质叙事和同质叙事手法来再现无性主义人物在特定时空中的事件与行为,酷儿化的叙事声音既表现在有显性酷儿性别身份的文本中,也适用于分析性别含糊的异质叙事文本。否定情节分析表明,虽然门罗故事的目的并不在于构架一个可取代通常性别关系的新性别模式,然而这两则故事都将无性性向主要归于男性的设定已经表明了作者对激进女性主义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无性主义 苏珊·兰瑟 更兼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酷儿化叙事声音 否定情节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缘起与流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颉 卢红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6,共9页
通过考察当代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动因及其之于叙事学研究的贡献,辨析以苏珊·兰瑟、罗宾·沃霍尔等为代表的不同女性主义叙事学家的思想和理论,审视它们的盲点与洞见,厘清叙述声音、视角、情节、跨学科、交叉性等女性主义叙... 通过考察当代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动因及其之于叙事学研究的贡献,辨析以苏珊·兰瑟、罗宾·沃霍尔等为代表的不同女性主义叙事学家的思想和理论,审视它们的盲点与洞见,厘清叙述声音、视角、情节、跨学科、交叉性等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和特征,本文旨在梳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轨迹,归纳其发展特征,探索其操演模式以及展望其前沿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女性主义叙事学 苏珊·兰瑟 罗宾·沃霍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