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特征及城乡居民膳食暴露评估——以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靓 牟霄 张崇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为了探究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给城乡居民带来的健康风险,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进行抽样,利用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苯并(a)芘含量,结合对各区县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污染特征,计算经食用植物油途... 为了探究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给城乡居民带来的健康风险,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进行抽样,利用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苯并(a)芘含量,结合对各区县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污染特征,计算经食用植物油途径的苯并(a)芘暴露限值,并定量评价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给不同类型人群造成的增加寿命期癌风险(ILCR)。结果表明:市售食用植物油样品中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62.5%,苯并(a)芘含量均值为1.0μg/kg,菜籽油和其他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与酸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过氧化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汉中市居民食用植物油平均摄入量为35.17g/d,96.2%的居民主要食用植物油为菜籽油;汉中市男性和女性居民经食用植物油途径的苯并(a)芘慢性摄入量分别为0.52ng/(kg·d)和0.59ng/(kg·d),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的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限值均大于10000,表明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经食用植物油摄入苯并(a)芘的健康风险较低;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导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ILCR分别在8.95×10^(-7)~1.53×10^(-5)和1.01×10^(-6)~1.74×10^(-5)范围内,99.6%汉中市男性居民和100%女性居民ILCR稍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汉中市其他区县居民食用植物油苯并(a)芘暴露产生的ILCR显著高于汉台区居民的(p<0.05)。综上,汉中市各区县居民经食用植物油摄入苯并(a)芘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适当减少食用植物油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食用植物油 污染特征 暴露限值 增加寿命期癌风险
下载PDF
苯并(a)芘诱导的肺细胞癌变过程中时间异质性的拉曼光谱分析
2
作者 周海涛 姚伟 +6 位作者 崔曹哲 周晓彤 梁喜龙 秦成兵 肖连团 武志芳 李思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异质性,从而提升对肺癌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应用拉曼光谱显微技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生物分子组成实时变化的有力工具,揭示了疾病的时间异质性。通过拉曼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结合,对苯并(a)芘处理后人类肺上皮细胞的生物分子变化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随时间推移,核酸、脂质、蛋白质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葡萄糖浓度上升。这些变化模式暗示,苯并(a)芘可导致遗传物质结构损伤、促进脂质过氧化、干扰蛋白质代谢、降低类胡萝卜素生成,并改变葡萄糖代谢路径。运用拉曼光谱技术,以实时、无侵入性、非破坏性的方式监控肺癌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动态,进而阐明其关键分子特性。结论本项研究深化了对肺癌演进的认识,并为发展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支持,助力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异质性 肺癌 拉曼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苯并(a)暴露
下载PDF
开菲尔中可降解苯并(a)芘菌种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3
作者 迪丽拜尔·吐尔逊 古丽加马力·艾萨 +5 位作者 郑蓓 谈丽蓉 杨灼南 靳奥飞 张瑞 邢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4-141,I0003,共9页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1株可降解苯并(a)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牧民自产开菲尔中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苯并(a)芘胁迫条件下富集培养,结合不同发酵时间段的开菲尔乳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从中对降解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得到1株可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M72-4、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降解范围为:苯并(a)芘初始质量浓度为18.37 mg/L,培养温度为40℃、培养基的pH值为6.92,培养时间为70 h,根据优化后的降解条件测定降解液中苯并(a)芘的残留量,获得Bacillus velezensis M72-4在最优条件下降解率达到65.78%。该研究结果为苯并(a)芘的可食用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苯并(A) 降解菌 筛选 降解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三嗪基磁性纳米粒子富集和测定粮油中苯并(a)芘
4
作者 赵胜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8-74,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谷物和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三嗪基共价层状网络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功能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样品经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净化,Waters BEH C_(18)柱(100 mm×2.1 mm,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谷物和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三嗪基共价层状网络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功能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样品经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净化,Waters BEH C_(18)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谷物和油脂中苯并(a)芘的方法。考察了样品溶液的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重复使用次数、洗脱剂种类和用量等影响富集萃取效率的因素。结果在0.5~20.0 ng/mL范围内,苯并(a)芘线性关系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8,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μg/kg和0.5μg/kg,回收率为79%~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3%。结论制备的吸附剂对苯并(a)芘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循环使用,该方法灵敏、简单、节省成本,并成功应用于粮油中痕量苯并(a)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基磁性纳米粒子 苯并(A)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磁性固相萃取 谷物 油脂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功能及Treg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陈国辉 刘建 +2 位作者 孙青 秦雪梅 郭志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73-1079,共7页
目的探讨苯并(a)芘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鼻黏膜功能及Treg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中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各12只。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进行... 目的探讨苯并(a)芘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鼻黏膜功能及Treg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中选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各12只。AR模型组和苯并(a)芘干预组进行建模处理。建模后,苯并(a)芘干预组腹腔注射7.89 mg/kg苯并(a)芘,正常对照组和AR模型组给予等量的无菌PBS溶液腹腔注射。对各组小鼠的鼻炎症状评分和鼻腔灌洗液细胞涂片嗜酸细胞(EOS)计数、血清中卵清蛋白特异性IgE(OVA-sIg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小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小鼠鼻黏膜Th亚群及Foxp3甲基化和蛋白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与AR模型组相比,苯并(a)芘干预组中小鼠鼻炎症状评分和鼻腔灌洗液细胞涂片EOS计数增加最为明显(P<0.05),小鼠血清中OVA-sIgE、GM-CSF、TNF-α、IL-13和Eotaxin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5);苯并(a)芘干预后,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鼻黏膜上皮组织排列紊乱,增生和血管扩张严重,纤维上皮也受到严重的损伤,出现大量的杯形细胞,苯并(a)芘干预组小鼠鼻黏膜中AhR阳性细胞数量升高最为明显(P<0.05);Th1和Treg占比降低最为明显,Th2、Th17占比升高最为显著(P<0.05);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最为明显(P<0.05),小鼠脾脏中Foxp3蛋白水平降低最为明显(P<0.05)。结论苯并(a)芘通过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甲基化,降低Treg细胞比例,加重了鼻黏膜炎症和免疫失衡,进而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苯并(A) TREG细胞 Foxp3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焦化废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固相萃取和GC-MS检测方法
6
作者 杜艳仓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解决焦化废水中痕量苯并(a)芘含量过高的问题,需要对苯并(a)芘含量进行高精度检测,基于此,本文利用固相萃取对苯并(a)芘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流程。首先将1%的有机改性剂羟甲烷加入苯并(a)芘的水样中,然... 为了解决焦化废水中痕量苯并(a)芘含量过高的问题,需要对苯并(a)芘含量进行高精度检测,基于此,本文利用固相萃取对苯并(a)芘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流程。首先将1%的有机改性剂羟甲烷加入苯并(a)芘的水样中,然后用固相萃取纯化,再用CH2Cl2洗脱。最后,采用氮气吹入浓度法和定容法进行了GC-MS分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焦化废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定量检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痕量苯并(a) 固相萃取 GC-MS检测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研究
7
作者 罗小珍 李夸巧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6期131-13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SPME-GC-FID)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应...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SPME-GC-FID)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市售食用油样品的测定。方法:采用HS-SPME技术萃取油样中的苯并(a)芘,结合GC-FID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考察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指标,并测定5种市售食用油样品中的苯并(a)芘含量。结果:苯并(a)芘在0.01~10.00 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符合要求。5种食用油样品苯并(a)芘含量在0.127~0.452 μg·kg^(-1),均低于限量标准。结论:建立的HS-SPME-GC-FID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可满足食用油中苯并(a)芘日常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苯并(A)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化学氧化技术修复苯并(a)芘污染土壤试验
8
作者 肖露 祝磊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16-122,144,共8页
苯并(a)芘是高环多环芳烃有机物的典型代表,它具有难降解、高致癌性、高疏水等特性。为了确保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本文先以摇床氧化实验做室内模拟实验,探求Fen-ton试剂和过硫酸钠试剂对苯并(a)芘的... 苯并(a)芘是高环多环芳烃有机物的典型代表,它具有难降解、高致癌性、高疏水等特性。为了确保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本文先以摇床氧化实验做室内模拟实验,探求Fen-ton试剂和过硫酸钠试剂对苯并(a)芘的降解效果。然后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硫酸亚铁和柠檬酸作为活化剂,通过实验室小试详细地分析了过硫酸钠氧化技术下苯并(a)芘的去除效果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了确保以上结果能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通过现场工程中试验证配比可行性。结果表明:2%过硫酸钠添加量和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柠檬酸的添加摩尔质量比为5:1:1是处理本地块的最佳配比。此配比可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为相似污染场地提供数据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氧化剂 活化剂 苯并(A) 化学氧化技术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检测结果分析
9
作者 孙琳娟 《现代食品》 2024年第7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不同品类食用植物油,使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测定,以检验标准值作为对比数据,分析检测结果精度。结果:26份质控样中检测误差率均较低,准确度较高。随机抽取的333份食... 目的:分析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不同品类食用植物油,使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测定,以检验标准值作为对比数据,分析检测结果精度。结果:26份质控样中检测误差率均较低,准确度较高。随机抽取的333份食用植物油样本中,300份不同程度地检出苯并(a)芘,检出率为90.1%,但含量均≤10μg·kg^(-1),符合我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结论: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污染现象较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苯并(A) 检测
下载PDF
苯并(a)芘和芘的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王重刚 郑微云 +2 位作者 余群 郁昂 陈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9-533,共5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浓度范围从 0 1— 5 0 μg 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 (Mugilso iuy)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出抑制效...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浓度范围从 0 1— 5 0 μg 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 (Mugilso iuy)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出抑制效应 .在暴露过程中 ,抗氧化酶活性也有出现短暂的诱导 ,高浓度组出现诱导的时间比低浓度组早 .SOD和GPx活性的变化有一定的同步性 .CAT活性在暴露早期出现诱导 .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环境中氧化胁迫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肝脏 苯并(A) 抗氧化酶 梭鱼 酶活性 海洋污染 污染物
下载PDF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重刚 余群 +2 位作者 郁昂 陈荣 郑微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浓度范围 0 .1~ 5 0 μg/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 (7d) ,5 0 μ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 ;5 μg/L浓度在 7d的暴露中 ,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 ;同样在 5 0μg/L浓度下 ,苯并 (a)芘...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浓度范围 0 .1~ 5 0 μg/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 (7d) ,5 0 μ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 ;5 μg/L浓度在 7d的暴露中 ,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 ;同样在 5 0μg/L浓度下 ,苯并 (a)芘暴露 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 ,而芘在暴露 7d后才出现诱导 ,这间接反映了苯并 (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 (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影响 苯并(A) 超氧化物歧化酶 梭鱼 海洋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冯涛 郑微云 +1 位作者 洪万树 彭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aP)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脏内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浓度...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 (a)芘 (BaP)暴露对大弹涂鱼肝脏内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浓度组 (3μg·L-1)BaP暴露 ,抗氧化酶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高浓度组 (30 μg·L-1)BaP暴露 ,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活性在第 3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随后逐渐降至对照组水平 ;GPx活性则在第 7天显著升高 (α≤ 0 .0 5 ) .在整个实验周期中 ,BaP暴露浓度的变化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大弹涂鱼 抗氧化酶 SOD GPX CAT 肝脏 海洋污染 毒理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来源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国艳 张振芳 +2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徐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6,共4页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BaP)超标事件的相继报道,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总结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BaP的主要来源及迁移变化情况,并结合非食品领域BaP形成机理的报道,分析食用植物油中BaP的形成机理...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BaP)超标事件的相继报道,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总结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BaP的主要来源及迁移变化情况,并结合非食品领域BaP形成机理的报道,分析食用植物油中BaP的形成机理,为食用植物油中BaP来源和形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利于有效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含量方法的建立,达到降低和控制食用植物油中BaP的污染,保证人体健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苯并(A) 来源 机理
下载PDF
苯并(a)芘对鲫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春玲 胡俊峰 +4 位作者 王丕文 王桂亭 刘国庆 于素芳 韩惠芬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鲫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鲫鱼幼鱼分别暴露于3×10-4、3×10-3、3×10-2、3×10-1mg/LB(a)P,于染毒后1、3、6、12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T-AOC。结果染毒后第6天,3×10-1mg/L组...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鲫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鲫鱼幼鱼分别暴露于3×10-4、3×10-3、3×10-2、3×10-1mg/LB(a)P,于染毒后1、3、6、12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T-AOC。结果染毒后第6天,3×10-1mg/L组的T-AO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F=5.853,P<0.01),与3×10-2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14,P<0.01)。染毒后第12天,3×10-1mg/L组的T-AOC水平继续下降,而3×10-2mg/L组的T-AOC水平与染毒后第6天的检测结果比较也出现明显下降(t=7.544,P<0.01),与3×10-3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728,P<0.01)。在染毒后第12天,鲫鱼肝脏T-AOC水平与染毒剂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581,P<0.01)。3×10-1mg/L组的T-AOC水平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下降(经spearman相关分析,r=-0.830,P<0.01)。结论苯并(a)芘暴露可抑制鲫鱼肝脏的T-AOC水平,降低机体对环境毒物及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总抗氧化能力 鲫鱼
下载PDF
苯并(a)芘、芘及其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重刚 陈奕欣 +1 位作者 郑微云 余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观察苯并(a)芘、芘及其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Mugilso-iuy)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7d的暴露中 ,苯并(a)芘、芘对肝脏GST活性的影响主要为诱导效应 ,芘对GST活性的诱导比苯并(a)芘强。...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观察苯并(a)芘、芘及其等浓度混合物暴露对梭鱼(Mugilso-iuy)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7d的暴露中 ,苯并(a)芘、芘对肝脏GST活性的影响主要为诱导效应 ,芘对GST活性的诱导比苯并(a)芘强。混合物在15d的暴露中未观察到GST活性的诱导 ,而是在暴露的后期出现GST活性的抑制。实验表明 ,肝脏GST活性的诱导指示受到PAHs污染胁迫 ,而GST活性抑制则是受到较长时间或较严重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梭鱼 活性 污染 肝脏 多环芳烃 GST
下载PDF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臧淑艳 李培军 +3 位作者 周启星 王新 林桂凤 王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31-2535,共5页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解.为提高BaP降解的同时,降低cis-BP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对2种降解方法(即单纯用BA07降解和运用高锰酸钾与BA-07耦合的方法降解)进行了比较,并且优化了连续降解的参数.结果表明,①对BaP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化学氧化与微生物耦合(高锰酸钾与BA-07)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用微生物(细菌BA-07)的降解;②在同一时间取样,cis-BP4,5-dihydrodiol的残留率均高于cis-BP7,8-dihydrodiol;③当BaP的浓度为40μg/mL,培养基的最佳pH为7.0,以琥珀酸钠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显著提高BaP降解率,降低cis-BP 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同时提出了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协同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连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累积 代谢产物 化学氧化 耦合 多环芳烃
下载PDF
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62
17
作者 蒋义国 陈家堃 陈学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以不同浓度的苯并 (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多次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 ,并观察转化细胞的恶性特征。发现BPDE可诱导 16HBE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排列紊乱 ,无方向性 ,交叉重叠生长。... 以不同浓度的苯并 (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多次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 ,并观察转化细胞的恶性特征。发现BPDE可诱导 16HBE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排列紊乱 ,无方向性 ,交叉重叠生长。转化的细胞可在软琼脂上生长 ,各浓度处理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经BPDE处理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 ,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本实验以反式BPDE成功地诱发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致癌的分子机制、寻找致癌相关基因提供了理想的生物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二羟环氧苯并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致癌性 支气管癌
下载PDF
苯并(a)芘诱导小鼠前胃癌模型的建立及共轭亚油酸对其预防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炳卿 薛英本 +3 位作者 杨艳梅 刘家仁 郑玉梅 刘瑞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用苯并 (a)芘〔B(a)P〕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以及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昆明种小鼠B(a)P ,建立前胃癌模型。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检查 ,用比色法测定丙... 目的 用苯并 (a)芘〔B(a)P〕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 (CLA)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以及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予昆明种小鼠B(a)P ,建立前胃癌模型。用光学显微镜作病理组织检查 ,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利用B(a)P成功地在昆明种小鼠体内建立了前胃癌模型 ,病理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前胃癌为鳞状细胞癌 ;小鼠前胃肿瘤的计数结果表明 ,B (a)P组 ,75 %c9,t11 CLA组 ,98%c9,t11 CLA组 ,98%t10 ,c12 CLA组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 10 0 %,75 .0 %,6 9.2 %和 5 3.8%;并且 75 %c9,t11 CLA ,98%c9 ,t11 CLA ,98%t10 ,c12 CLA明显降低前胃肿瘤的直径 ,但对荷瘤小鼠的平均荷瘤数没有影响 ;与阴性对照组和B(a)P对照组相比 ,CLA处理能提高小鼠体内MDA含量。结论 B(a)P诱导昆明种小鼠的前胃组织形成鳞状细胞癌 ;不同构成CLA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且MDA可能是CLA发挥预防肿瘤作用的可能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共轭亚油酸 前胃癌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下载PDF
天津污灌区苯并(a)芘、荧蒽和菲生态毒性的风险表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喜龙 徐福留 +4 位作者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沈伟然 赵喜梅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表征和比较了天津污灌区 3种多环芳烃对生物影响的风险性。根据各物质的环境暴露浓度和相应急性毒性值的累计概率分布曲线估计了各物质相对风险性的大小。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方式比较了不同暴露概率水平条件下 3种多... 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表征和比较了天津污灌区 3种多环芳烃对生物影响的风险性。根据各物质的环境暴露浓度和相应急性毒性值的累计概率分布曲线估计了各物质相对风险性的大小。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方式比较了不同暴露概率水平条件下 3种多环芳烃的相对风险。结果表明 ,该地区目前菲的总体风险性高于另两种化合物 ,苯并(a)芘的总体风险性最低。而低暴露风险条件下 (受威胁生物不超过 2 0 %) ,苯并 (a)芘的风险性较大 ,菲次之 ,荧蒽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污灌区 苯并(A) 荧蒽 生态毒性 风险表征 风险评价 多环芳烃 污水灌溉 土壤污染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冯涛 郑微云 +1 位作者 郭祥群 林游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在苯并 (a)芘 (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 :暴露 3d时 ,不同BaP含量组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暴露 7d时 ,随着BaP含量的升高 ,0 .5mg/dm3Ba...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在苯并 (a)芘 (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显示 :暴露 3d时 ,不同BaP含量组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暴露 7d时 ,随着BaP含量的升高 ,0 .5mg/dm3BaP含量组SOD活性被显著诱导 (P <0 .0 5 ) ,为对照组的 1 .87倍 ;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 ,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其中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 ,表明SOD活性易受污染以外的其他因素 ,如水体容量、饵料、光照等的影响 .污染解除后 ,0 .5mg/dm3含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 ,表明大弹涂鱼肝脏仍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机能 ,也可能表明SOD活性的变化相对于环境因子改变的“迟滞性” .以上这些结果表明SOD有可能作为大弹涂鱼受BaP胁迫的生物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 大弹涂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脏 活性 毒性效应 多环芳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