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欢欢 袁丽萍 +7 位作者 雷震东 杨淑雅 李玉川 周敬涛 覃信雪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不同茶区优选区域适制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本研究以种植于同一区域的63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烘青绿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不同茶区优选区域适制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本研究以种植于同一区域的63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烘青绿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叶绿素)和色度值(L*、a*、b*),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供试品种的绿茶适制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茶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6.7%),其次是干茶色度值a*值(22.2%)、汤色(17.1%)和干茶色泽评分(16.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之间,干茶叶绿素含量、|a*|值、b*值与干茶色泽之间,干茶叶绿素含量、|a*|与叶底色泽之间,干茶|a*|值、b*值与汤色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6.895%,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1.918%,主要指向色泽品质。通过前5个主成分构建评价模型,得到排名前10的品种包括:中茶108、乌牛早、平阳特早、蒙山9号、薮北种、福鼎大白、鸠坑16号、福鼎大毫、茂绿、龙井43。以主要理化品质和感官评价总分为对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函数为:Y=68.668+5.174x,其中Y为感官评分总分,x为|a*|值,R2为0.313(P<0.001)。以此函数得到排名前10的品种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一致,表明a*值是评定绿茶适制品种的重要指标,可作为绿茶适制品种筛选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树品种 适制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
2
作者 李晶 林馥茗 +5 位作者 戴浩民 黄艳 刘佳 陈林海 陈志丹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6,55,共13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以甜香、花香为主,滋味以甜醇、浓厚为主。不同样品中检测的16种内含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茶黄素的差异最大;在10个茶树品种红茶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类型为醇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其中香叶醇质量分数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能将‘金牡丹‘’福云7号’与其他茶树品种红茶区分开,且筛选出12种与芽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密切相关的标志差异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茶多酚与回甘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与醇度呈显著正相关,香叶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与花果香呈正相关。该研究为芽型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型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茶树品种‘湘波绿’与‘槠叶齐’红茶品质分析
3
作者 黄静 黄怀生 +4 位作者 龚乐 钟兴刚 黎娜 银霞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 采摘茶树品种‘湘波绿’‘槠叶齐’春梢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采用轻揉捻轻发酵工艺分别制成红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轻揉捻轻发酵条件下两品种红茶香气兰花香显(‘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有花香(‘湘波绿’一芽二叶红茶)、带花香(‘槠叶齐’一芽二叶红茶);条索分别较紧结(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紧结(一芽二叶红茶);汤色明亮,分别为橙红(一芽一叶红茶)或尚红(一芽二叶红茶);滋味均表现为鲜醇。一芽一叶红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湘波绿’红茶水浸出物略低于‘槠叶齐’红茶,氨基酸含量等则相当;两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湘波绿’红茶酯类、醇类和酸类香气化合物含量高于‘槠叶齐’红茶。‘湘波绿’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己酸-3-己烯酯、反-柠檬醛和橙花醇,‘槠叶齐’一芽一叶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顺-茉莉酮、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橙花醇、反-柠檬醛、顺-罗勒烯和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3种香气成分含量两品种均相当,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和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顺-茉莉酮、顺-己酸-3-己烯酯、桃金娘烯醇、a-萜品醇、2,6-二甲基-5-庚烯醛、苯乙醛、反-3,7-二甲基-2,6-丁二烯酸等‘湘波绿’高于‘槠叶齐’,反-3-己烯醇、2-正戊基呋喃、苯甲醛、杜松烯、异戊酸叶醇酯、己醇、壬醛、反,反-2,4-庚二烯醛、反-2-己烯醇、1-辛烯-3-醇、紫罗酮、月桂烯等‘湘波绿’低于‘槠叶齐’。这些生化成分含量及其差异分别构成了轻揉捻轻发酵工艺条件下‘湘波绿’红茶和‘槠叶齐’红茶的品质特征。试验结果可为优质红、绿茶适制茶树品种‘湘波绿’及‘槠叶齐’的加工利用及提升红茶品质新工艺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茶叶品质 ‘湘波绿’ ‘槠叶齐’ 轻揉捻 轻发酵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缪伊雯 周静芸 +4 位作者 杨春明 罗正飞 汪毅 龚正礼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3-29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寿眉白茶品质,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其置换检验,并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和P值筛选标志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的感官评价和理化结果均存在差异,其中4个茶树品种的寿眉白茶在感官品质上均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各具特色。不同的寿眉白茶的水浸出物为45.48%~46.89%,茶多酚为16.79%~19.96%,咖啡碱为41.34~56.61 mg/g,茶黄素总量为3.31~8.22 mg/g,儿茶素总量为143.90~165.62 mg/g,非酯型儿茶素含量为21.55~36.01 mg/g,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14.14~134.16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35~38.31 mg/g,不同茶样在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差异。4个茶样共检测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总量范围在121.63~203.43μg/g,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占比最多。不同的茶样在挥发性化合物的香气类型、种类及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4个茶样的93个化合物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实现对茶样的有效区分,并筛选出56种影响其品质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VIP值>1且P<0.05)。综上所述,不同茶树品种对寿眉白茶品质特征存在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4种寿眉白茶的品质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寿眉白茶 感官品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六堡工艺两个云南茶树品种加工茶叶的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6 位作者 周小慧 郑茂新 张丽君 杨雪怡 肖雪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4-264,共11页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分析云南两个品种茶叶渥堆发酵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52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主,以芳樟醇、月桂烯醇、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加工过程中主要香气贡献挥发性成分有19种,两个样品显著(P<0.05)贡献的香气化合物包括苯甲醇、癸醛、壬醛、α-紫罗酮、1-辛烯-3-醇、雪松醇、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壬醛、癸醛、β-紫罗兰酮等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云抗10号(Y6)陈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α-雪松醇、长叶蒎烯、β-柏木烯、右旋萜二烯、α-紫罗酮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黑龙潭群体种(H6)陈香透参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云抗10号、黑龙潭群体种均适合作为六堡茶原料,其中黑龙潭群体种在感官审评、关键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都高于云抗10号,因此黑龙潭群体种相较于云抗10号更适合做六堡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工艺 茶树品种 品质 香气成分 相对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白茶的风味特征及特征组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浩民 张灵枝 +6 位作者 梁轶琳 王治会 汪莹 曹士先 荣杰峰 孙威江 陈志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统白茶暗,观感欠佳;而滋味和香气优于传统白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发现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滋味迥异的重要因素。挥发性物质检测表明:反式-2-壬醛、顺-3-壬烯-1-醇、棕榈酸甲酯、芳樟醇、亚油酸甲酯、柏木脑、甲酸香叶酯、苯乙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植酮是影响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香型呈现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间的风味品质差异,证明了乌龙茶品种具有开发花香型白茶的潜力,可为白茶风味进一步多元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树品种 白茶 适制性 挥发性物质 品质差异
下载PDF
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熊元元 张厅 +5 位作者 刘晓 马伟伟 唐晓波 王小萍 王云 李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1-311,共11页
探究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四川黑茶,通过感官审评、化学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 探究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四川黑茶,通过感官审评、化学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四川黑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明显,‘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为49.45%、18.54%、4.77%、4.21%,其次是‘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均显著(P<0.05)高于‘福鼎大白’和‘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黄金芽’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中呈现鲜爽味的天冬酰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15.78、279.86、154.47、70.76 mg/100 g,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香气物质分析显示各品种四川黑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碳氢类和酯类为主,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福鼎大白’与‘白叶1号’香气相似率为0.98,‘黄金芽’与‘紫鹃’香气相似率为0.99;‘白叶1号’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花香,‘紫鹃’品种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陈香。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品种茶样综合品质较好,评分在82分以上,‘紫鹃’样品评分最低。‘黄金芽’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内含物质丰富,综合品质较好;‘白叶1号’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带有花香,可作为加工高级特种四川黑茶的品种;‘紫鹃’原料加工的四川黑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高,带陈香,适合与其他多酚含量低的品种原料拼配加工,且可作为陈香黑茶产品的拼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茶树品种 加工 品质 香气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细胞壁氟富集差异探究
8
作者 刘昱 杨培迪 +7 位作者 张培凯 詹文礼 李游 姚苏航 赵洋 成杨 刘振 沈程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5-746,共12页
茶树是一种氟超富集植物,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富集氟含量存在差异。为探究茶树叶片细胞壁氟富集规律,检测了15个茶树品种的叶片氟含量,以及叶片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其对应的氟含量,分析不同成熟度叶片细胞壁氟分布。结果显示,果胶... 茶树是一种氟超富集植物,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富集氟含量存在差异。为探究茶树叶片细胞壁氟富集规律,检测了15个茶树品种的叶片氟含量,以及叶片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与其对应的氟含量,分析不同成熟度叶片细胞壁氟分布。结果显示,果胶是体现品种细胞壁氟富集成熟度差异的关键细胞壁组分。15个品种中,涟茶7号、槠叶齐、上梅洲种的成熟叶果胶含量与果胶氟含量都比嫩叶高,而铁观音是唯一成熟叶比嫩叶中果胶氟含量低的品种。细胞壁组分氟占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且均呈细胞壁多个组分富集氟的趋势。通过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筛选,茶树品种寒绿成熟叶组和嫩叶组均具有高细胞壁氟富集水平(D_(1-4)=0.7046,D_(5-8)=0.9286);福鼎大白茶、湘波绿、湘波绿2号、碧云、黔湄702具有中等细胞壁氟富集水平(D_(1-4)=0.3267~0.4861,D_(5-8)=0.4844~0.6993);云南乌黑大叶、槠叶齐具有低细胞壁氟富集水平(D_(1-4)=0.1465~0.2688,D_(5-8)=0.2223~0.3457)。本研究从品种和叶片成熟度角度探究茶树细胞壁氟富集规律及其差异性,为低氟茶树分子育种提供品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叶片细胞壁 成熟度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9
作者 侯智炜 吕永铭 +7 位作者 马宽 张汇源 顾哲 张然 李乐 金俞谷 苏祝成 陈红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762,共16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BS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HS-GC-IMS)对径山1号、径山2号、鸠坑种、迎霜和翠峰5个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首... 为深入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BS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HS-GC-IMS)对径山1号、径山2号、鸠坑种、迎霜和翠峰5个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首先,基于GC-MS和GC-IMS分别共鉴定出93种和79种挥发性成分。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揭示了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最后,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确定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挥发性成分,并通过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进一步筛选关键差异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GC-MS和GC-IMS中分别有16种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被鉴定为不同茶树品种径山茶的关键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径山2号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包括2-庚醇、茉莉酸甲酯、2-甲基丁醛和2-庚酮等,具有较为明显的清香特征,其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径山1号中顺茉莉酮、庚醛和(Z)-3-己烯醇的含量较为丰富;迎霜品种中氧化柠檬烯和戊醛的含量较高。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径山1号、翠峰和径山2号的香气评分较高。研究揭示了不同茶树品种径山茶的特征性挥发物具有显著差异,为径山茶生产中优质原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高品质径山茶的精准加工和定向品质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山茶 茶叶香气 茶树品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3个高香茶树品种(系)制作沙县红边茶香气特征研究
10
作者 李鑫磊 陈泉宾 +4 位作者 孔祥瑞 杨卫琼 冯鸿弦 林忠平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高香茶树品种(系)制成的沙县红边茶(下称红边茶)香气品质及香气特征,加快茶树良种应用,促进红边茶产业发展。【方法】以沙县当地推广种植的高香乌龙茶品种(系)‘0318E’‘黄玫瑰’和‘茗科1号’为原料,‘福建水仙’为对照,... 【目的】明确高香茶树品种(系)制成的沙县红边茶(下称红边茶)香气品质及香气特征,加快茶树良种应用,促进红边茶产业发展。【方法】以沙县当地推广种植的高香乌龙茶品种(系)‘0318E’‘黄玫瑰’和‘茗科1号’为原料,‘福建水仙’为对照,制成红边茶。采用感官审评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品种红边茶感官品质及香气组分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0318E红边茶香气花香浓郁,黄玫瑰和茗科1号红边茶为花香显;0318E与黄玫瑰红边茶滋味表现为鲜醇,茗科1号为浓醇鲜爽;在花香与滋味鲜度上新品种均明显提升。香气成分测定结果表明,0318E红边茶香气组成最为独特,其吲哚、脱氢芳樟醇、1-乙基-1H-吡咯、己酸己酯、橙花叔醇、2-戊基呋喃、β-紫罗兰酮、乙酸苯酯、3-呋喃甲醛、(Z)-3-己酸己烯酯、(E)-4,8-二甲基壬基-1,3,7-三烯、芳樟醇氧化物C等多种花果香气组分相对丰度最高;茗科1号制作的红边茶α-法呢烯、β-罗勒烯、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产物等部分重要萜类物质含量较高,吲哚、脱氢芳樟醇、橙花叔醇等花果香气成分仅次于0318E。【结论】高香茶树品种(系)0318E和茗科1号制作红边茶香气品质特征鲜明,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县红边茶 高香茶树品种 感官品质 香气组分
下载PDF
梵净山五种抹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抹茶理化成分分析
11
作者 张明生 王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9期24-2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梵净山5种抹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抹茶理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筛选出在梵净山区域适制抹茶的最优茶树品种。方法:以梵净山区域种植的‘金萱’‘薮北’‘龙井43’‘浙农113’‘香山早’5个茶树品种分别试制夏季抹茶,对试制抹茶的... 目的:通过对梵净山5种抹茶适制茶树品种的抹茶理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筛选出在梵净山区域适制抹茶的最优茶树品种。方法:以梵净山区域种植的‘金萱’‘薮北’‘龙井43’‘浙农113’‘香山早’5个茶树品种分别试制夏季抹茶,对试制抹茶的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结果:5个供试品种中,‘薮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30%;‘香山早’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0.97%;‘香山早’和‘浙农113’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均为14.00%‘;金萱’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分别为13.30%和3.11%‘;金萱’的感官审评评分总分值最高。结论:结合对高品质抹茶理化成分的要求以及综合感官审评结果来看,在梵净山区域种植加工抹茶‘,金萱’品种的适制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抹茶 理化成分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评价
12
作者 谢向誉 刘跃清 +8 位作者 蒋龙 何胜 张家健 欧阳真程 章萍 谢建萍 帅思民 汪雨萍 张红林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以‘槠叶齐’等33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通过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3个指标对各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3个茶树品种热害指数在20.0~80.0,其中‘槠叶齐’和‘碧... 以‘槠叶齐’等33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通过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3个指标对各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3个茶树品种热害指数在20.0~80.0,其中‘槠叶齐’和‘碧香早’的热害指数较低,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高温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不同,‘碧香早’‘黄玫瑰’和‘槠叶齐’3个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除‘白芽奇兰’与‘毛蟹’外的其他品种;33个茶树品种的Fv/Fm数值下降百分比为28.24%~41.89%,其中‘槠叶齐’‘中茶108’‘毛蟹’‘黄玫瑰’‘碧香早’‘福鼎大白茶’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下降幅度均小于30%;但在25℃条件下除‘紫娟’和‘赣茶3号’外,其他品种的Fv/Fm无显著差异。可见,‘碧香早’‘槠叶齐’‘黄玫瑰’3个茶树品种的耐热性表现较优,‘毛蟹’‘白芽奇兰’‘福鼎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耐热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耐热性 评价 赣南地区
下载PDF
5个茶树品种试制碾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13
作者 张明生 兰方强 +3 位作者 路建林 白志文 杨冉 王超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3期67-71,共5页
选择优良的适制茶树品种对提升茶产品的品质非常关键。本文采摘梵净山区域引种的5个碾茶适制茶树品种的茶青,分别试制成碾茶产品,并对产品主要理化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适宜在梵净山区域种植加工碾茶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金萱... 选择优良的适制茶树品种对提升茶产品的品质非常关键。本文采摘梵净山区域引种的5个碾茶适制茶树品种的茶青,分别试制成碾茶产品,并对产品主要理化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适宜在梵净山区域种植加工碾茶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金萱品种加工的碾茶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380%;薮北品种加工的碾茶产品的咖啡碱含量最低,为3.110%;金萱品种加工的碾茶产品的儿茶素组含量最低,为10.559%。经加权评分,金萱品种加工的碾茶产品品质最优,最适宜在梵净山区域种植以及加工碾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碾茶 儿茶素
下载PDF
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越冬趋性研究
14
作者 樊吉君 缪有成 +4 位作者 刘伟 谭吉慧 谭琳 周玲红 刘跃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了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在10个中叶种和大叶种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其中大叶种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 为了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在10个中叶种和大叶种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其中大叶种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茶树,聚集性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但是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4个茶树品种的树冠上、中、下层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粉虱 茶树品种 越冬代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岳西翠兰适制性比较分析
15
作者 杨群 张熙敏 +5 位作者 代修娣 徐卫兵 程欢 王凡 王兰 杨天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185-192,共8页
目的评价供试茶树品种的岳西翠兰适制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本研究以种植于岳西县境内同一区域的3个茶树品种舒茶早、石佛翠和乌牛早鲜叶为原料,按相同加工工艺加工成岳西翠兰,分析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品质,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 目的评价供试茶树品种的岳西翠兰适制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本研究以种植于岳西县境内同一区域的3个茶树品种舒茶早、石佛翠和乌牛早鲜叶为原料,按相同加工工艺加工成岳西翠兰,分析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品质,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岳西翠兰主要品质成分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酚氨比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catechin,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的含量在不同品种茶样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层次聚类分析了这些差异成分在不同品种茶样中的分布规律。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GC、EGCG、ECG等儿茶素类化合物在舒茶早茶样中的含量普遍高于它在其他2个茶样中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在石佛翠茶样中的含量普遍高于乌牛早和舒茶早;水浸出物、C、EC和EGC在乌牛早茶样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石佛翠、舒茶早茶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反映主要理化品质的主成分贡献率达85.938%,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67.295%,主要指向咖啡碱、茶多酚、GC、EGCG和ECG。通过前2个主成分构建评价模型,得到3个品种岳西翠兰适制性排名:舒茶早>石佛翠>乌牛早。结论综合评估,3个参试茶树品种均具有制备岳西翠兰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西翠兰 茶树品种 适制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川红工夫红茶香气差异
16
作者 金磊 练学燕 +4 位作者 杨植溢 李甜 李宇豪 何清钰 李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8-277,共10页
选取宜宾境内种植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福鼎大白’‘福云6号’‘名山131’‘青心乌龙’‘天府5号’和‘天府6号’共7个茶树品种加工制成川红工夫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电子鼻(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 选取宜宾境内种植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福鼎大白’‘福云6号’‘名山131’‘青心乌龙’‘天府5号’和‘天府6号’共7个茶树品种加工制成川红工夫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电子鼻(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分析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所制川红工夫红茶的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7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红茶均表现为甜香,‘四川中小叶群体’稍带果香,评分最高;共检出8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醇类29种、醛类12种、酯类15种、烯类12种、酸类7种、酮类5种和4种其它碳氢化合物;7个样品中共有的香气化合物有14种,且不同样品间香气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筛选出28种川红工夫红茶的主要呈香化合物(OAV>1);不同茶树品种红茶样本中鉴定出8个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分别是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乙烯、2-己烯醛、(E)-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和柠檬醛。综上所述,由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制成的川红工夫红茶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相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川红工夫红茶适制茶树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川红工夫红茶 香气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宜宾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HS-SPME-GC-MS分析研究
17
作者 许艳艳 彭云 +7 位作者 李顺宇 张利萍 肖罗丹 王玮 曾旭 刘云 黎明勇 刘跃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 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有38种,以醇类、醛类、酯类为主,其中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含量在总量中占比均较高;结合ROAV值及感官审评分析,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有的香气贡献物质有6种,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贡献较大;四川群体种、紫娟具有“较清甜”的香气特征,推测主要与二甲硫、正己醛、反-2-已烯醛、反-2-反-4-庚二烯醛等赋香物质有关;名山白毫131的“花香、较鲜甜”,推测主要与茶树品种及茶黄素含量有关;黔湄502“有果香”,推测主要与顺-己酸-3-己烯酯的含量有关;青心乌龙、黔湄502“高甜,微有火工”,推测主要与高温条件下,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降低,吡嗪、吡咯物质含量增加,甜香高于花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 红茶 茶树品种 香气 HS-SPME-GC-MS
下载PDF
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的引种表现
18
作者 肖罗丹 张利萍 +9 位作者 李顺宇 许艳艳 王玮 刘娜 刘云 黎明勇 刘明丽 王沙凝 曾旭 刘跃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对引种至宜宾地区的10个茶树品种的生理指标、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所制成茶感官品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生理指标调查表明,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具有较强适应性,其中天府茶28号、春雨1号、巴渝特早、中茶102、黔茶8号、湘波绿2号春季萌发... 对引种至宜宾地区的10个茶树品种的生理指标、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所制成茶感官品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生理指标调查表明,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具有较强适应性,其中天府茶28号、春雨1号、巴渝特早、中茶102、黔茶8号、湘波绿2号春季萌发时间早。生化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生化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其中黔湄601、湘波绿2号、槠叶齐、天府茶28号氨基酸总量均在5%以上,具备制优质绿茶的生化特点。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槠叶齐、湘波绿2号、天府茶28号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品质表现优异,中茶111、春雨1号和黔茶8号制宜宾早茶品质更突出,鄂茶1号、黔湄601制川红工夫品质更独特,而中茶102和巴渝特早制茶香气表现较优。10个品种制茶品质表现存在差异,为适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的茶树良种提供了多种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成茶感官审评总分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研究通过多角度分析,为适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的良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宜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宜宾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适制性
下载PDF
三明市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19
作者 黄秀红 《广东茶业》 2024年第5期23-25,共3页
本论文通过调查当前三明市茶树品种结构及主栽茶树品种的分布情况,分析当前三明市茶树品种结构与分布、品种种植面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品种比例、合理布局主栽茶树品种、总结推广品种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加工技术等调优茶树... 本论文通过调查当前三明市茶树品种结构及主栽茶树品种的分布情况,分析当前三明市茶树品种结构与分布、品种种植面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品种比例、合理布局主栽茶树品种、总结推广品种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加工技术等调优茶树品种结构的建议,以期对三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市 茶树品种 品种结构 调整对策
下载PDF
高海拔设施茶园中不同茶树品种生长特性比较
20
作者 罗维叶 王贞红 +3 位作者 加永平措 马智恒 田岗 叶倩琳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520-526,共7页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不同品种茶苗生长特性,筛选适宜高海拔地区的优良茶树品种及栽培方法,试验以设施茶园里5个不同品种1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梨茶间作下相同品种的1 a生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其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新生芽和新生叶片数量等...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不同品种茶苗生长特性,筛选适宜高海拔地区的优良茶树品种及栽培方法,试验以设施茶园里5个不同品种1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梨茶间作下相同品种的1 a生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其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新生芽和新生叶片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设施茶园中不同品种茶苗福选9号、安吉白茶、黄金芽长势较好,与其它两个品种存在明显差异性。5个茶苗品种在设施茶园模式里的长势均高于梨茶间作模式,说明高海拔地区设施茶园种植模式比梨茶间作更适合茶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茶园 茶树品种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