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茶渣蛋白的提取及其对皖南三黄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1
作者 王俊锋 陶梦筱 +5 位作者 付荣顺 连慧香 赵云焕 刘英丽 刘佳 朱凤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茶渣蛋白的提取及其对皖南三黄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以发酵茶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茶蛋白,以茶蛋白的提取率作为正交试验的评定指标,得出最优提取工艺。选取1日龄皖南三黄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茶渣蛋白的提取及其对皖南三黄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以发酵茶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茶蛋白,以茶蛋白的提取率作为正交试验的评定指标,得出最优提取工艺。选取1日龄皖南三黄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0.8%和1.0%的茶蛋白。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于31日龄时进行代谢试验,分析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钙(Ca)和磷(P)的表观代谢率。结果表明: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15 mol/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75℃、液料比50 mL/g。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茶渣中茶蛋白的提取率为51.09%。饲粮添加0.8%、1.0%茶蛋白皖南三黄鸡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及磷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0.8%~1.0%的茶蛋白,可以提高皖南三黄鸡对饲粮养分的表观代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茶渣 碱溶酸沉淀法 茶蛋白 皖南三黄鸡 养分表观代谢率
下载PDF
磁性茶渣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胡芳 张顺宝 +2 位作者 谭嘉琪 史长伟 郑顺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 采用化学交联法在废茶渣(TW)上负载Fe_(3)O_(4)磁性粒子,制备了新型生物质基磁性吸附剂-磁性茶渣(MTW),利用SEM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TW对于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在30℃、pH为2、吸附剂用量1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MTW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为91%。Cr(Ⅵ)在MTW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下,最大吸附容量为33.847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是自发和吸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茶渣 Fe_(3)O_(4) CR(VI)
下载PDF
体外产气法评定茶渣替代苜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牛歆然 杨艺 +4 位作者 吴文旋 陈鑫珠 王翀 茅慧玲 朱雯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比较茶渣与苜蓿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评价茶渣用作肉羊饲料及替代苜蓿的可行性。选取4只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测定苜蓿、茶渣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比较茶渣与苜蓿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评价茶渣用作肉羊饲料及替代苜蓿的可行性。选取4只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测定苜蓿、茶渣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苜蓿组12、24、48 h累计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两组间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产气速率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2)茶渣组pH较苜蓿组显著降低(P<0.05);苜蓿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茶渣组(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苜蓿组可消化有机物、有机物降解率及代谢能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3)两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甲烷产量和乙酸/丙酸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苜蓿组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4)两组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由此可见,茶渣可作为肉羊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但养分可利用程度不如苜蓿,不能完全替代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体外发酵 产气量 发酵参数 肉羊
下载PDF
绿色设计视域下茶渣再生产品设计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晨 马云 余明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38,364,共9页
目的 探究基于绿色设计理念影响下废弃茶渣在再生和循环利用中的相关产品设计及其具象应用实践的体现。方法 以绿色环保型产品设计构思作为出发点,运用绿色设计更新的5R原则作为理论支撑依据并总结归纳出20项用户设计评价指标。通过使用... 目的 探究基于绿色设计理念影响下废弃茶渣在再生和循环利用中的相关产品设计及其具象应用实践的体现。方法 以绿色环保型产品设计构思作为出发点,运用绿色设计更新的5R原则作为理论支撑依据并总结归纳出20项用户设计评价指标。通过使用SPSS将绿色感知价值所对应的废弃茶渣、所用材料的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产品的期望型需求等相关的20项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得到3项设计要点(绿色价值设计要点、情感价值设计要点、形象价值设计要点)以指导设计及应用实践。结论 立足用户日常需求的绿色产品设计,通过3项设计要点的有效数据和具体分析,茶渣再生设计的系列产品主要围绕废弃茶渣和辅助环保型材料进行设计和实践应用。最终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用户进行系列产品的反馈验证,从而使产品的较高实现性和可用性能可较好地达到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理念 茶渣再生设计 5R原则 绿色感知价值 因子分析 产品应用实践
下载PDF
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尹晓健 李永能 +5 位作者 杨红玖 豆腾飞 胡洪 潘洪彬 赵素梅 黄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49,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1%和2%茶渣组胸肌和腿肌肉品质物理特性(L^(*)值、a^(*)值、b^(*)值、pH4_(5min)、pH_(24h)、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和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茶渣组胸肌各氨基酸含量以及2%茶渣组腿肌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茶渣组胸肌Asp、Thr、Ser、Glu、Ala、Cys、Val、Ile、Leu、Tyr、Lys、UAA和TA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Met、Phe、His、Arg、SAA、BAA、EAA和NE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1%茶渣组腿肌Tyr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Asp、Thr、Ser、Glu、Ala、Val、Ile、Leu、Phe、Lys、Arg、UAA、SAA、BAA、EAA、NEAA和T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Cys、Met、His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和2%普洱茶茶渣分别降低了茶花鸡2号腿肌和胸肌氨基酸含量,降低了肌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茶渣 茶花鸡2号 肉品质 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纤维素/茶渣复合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食品保鲜性能
6
作者 韩俊峰 王云霞 +3 位作者 吴伟 胡超凡 封其春 杜兆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使废弃茶渣得到综合利用,采用相转化浇膜法将纤维素与茶渣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溶解在离子液体中,提取茶渣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分散到纤维素中,然后纤维素以氢键为驱动力实现自组装得到纤维素/茶渣复合薄膜。对薄膜的力学性能、抗氧化... 为使废弃茶渣得到综合利用,采用相转化浇膜法将纤维素与茶渣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溶解在离子液体中,提取茶渣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分散到纤维素中,然后纤维素以氢键为驱动力实现自组装得到纤维素/茶渣复合薄膜。对薄膜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水溶性、含水率以及保鲜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性能,可较好地阻隔氧气分子穿梭;茶渣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成分使得复合薄膜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适用于果蔬生鲜保鲜;与市售聚乙烯保鲜膜相比,该复合薄膜对牛肉的保质期可延长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保鲜材料 茶渣 纤维素 离子液体 咖啡碱 茶多酚
下载PDF
基于茶渣的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对水体和土壤中Cr(Ⅵ)的修复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徐玥 徐学敏 +2 位作者 时悦 赵晨浩 王圣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4,共7页
利用茶渣中的残余多酚类物质,通过绿色合成法制得零价铁(ZVI),并以茶渣烧制的生物炭(BC)作为载体负载ZVI,将制得的ZVI/BC材料用于去除水体中Cr(Ⅵ)及修复Cr(Ⅵ)污染土壤。结果表明,茶渣中提取的多酚可以成功还原Fe(Ⅱ)制备ZVI,且制得的Z... 利用茶渣中的残余多酚类物质,通过绿色合成法制得零价铁(ZVI),并以茶渣烧制的生物炭(BC)作为载体负载ZVI,将制得的ZVI/BC材料用于去除水体中Cr(Ⅵ)及修复Cr(Ⅵ)污染土壤。结果表明,茶渣中提取的多酚可以成功还原Fe(Ⅱ)制备ZVI,且制得的ZVI/BC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Cr(Ⅵ)去除能力;ZVI/BC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ZVI为反应中心,其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溶液初始pH为3时对Cr(Ⅵ)吸附性能最佳。与BC相比,ZVI/BC更能促进土壤中的铬从易被利用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较难被利用的铁锰氧化态、有机态转化。ZVI/BC主要通过还原反应修复土壤和水体中的Cr(Ⅵ),同时也伴随着表面络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生物炭 Cr(Ⅵ) 零价铁 吸附
下载PDF
粉碎程度对桑叶碎茶渣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迟晓君 刘昌帅 +4 位作者 张瑞杰 丁肖阳 邓尧文 杨旭 李非凡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0期25-30,46,共7页
桑叶制茶后所产生的碎茶渣内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桑叶资源,本研究以桑叶碎茶渣为原料,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茶粉,通过控制超微粉碎的时间来控制粉碎程度,研究粉碎程度对茶粉微观结构、休止角、分散性和活性成分(黄酮、... 桑叶制茶后所产生的碎茶渣内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桑叶资源,本研究以桑叶碎茶渣为原料,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成茶粉,通过控制超微粉碎的时间来控制粉碎程度,研究粉碎程度对茶粉微观结构、休止角、分散性和活性成分(黄酮、多糖、茶多酚与γ-氨基丁酸)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粉的流动性较好,延长粉碎时间破坏了茶粉颗粒的致密结构,使粉体的孔隙增大,分散性增强;粉体中活性物质的溶出效果较好,其中,最佳粉碎时间为20 s,此时黄酮、多糖、茶多酚、γ-氨基丁酸的溶出量分别为34.0、14.2、92.5、2.8 mg/g,优于其他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渣 超微粉碎 粉碎时间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原状茶渣生物炭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国飞 李斌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1-53,56,共4页
以废弃茶渣(Tea Waste,TW)为原料,在不同温度(300,500,700和900℃)下热解制备茶渣生物炭(TW300、TW500、TW700和TW900),通过BET、元素分析、XRD、FTIR、XPS及Raman等表征探究生物炭理化性质差异和对废水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吸... 以废弃茶渣(Tea Waste,TW)为原料,在不同温度(300,500,700和900℃)下热解制备茶渣生物炭(TW300、TW500、TW700和TW900),通过BET、元素分析、XRD、FTIR、XPS及Raman等表征探究生物炭理化性质差异和对废水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热解温度上升,茶渣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大后下降。高温下生物炭形成有序石墨碳结构,当热解温度达到700℃会在生物炭中形成微晶结构。有机官能团结果显示,生物炭中C=O和C=C等不饱和芳香族会随着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减少,逐渐形成以苯环为主的石墨烯结构,表明提高热解温度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石墨化程度和芳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热解温度 生物炭 理化性质 吸附
下载PDF
磁性铁-黑茶渣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对六价铬废水的吸附探究
10
作者 苏晓琳 陈冰虹 +5 位作者 邱文菲 吴梓博 余振铵 黄锦勇 罗俊斌 郭海侠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1-13,24,共4页
以黑茶渣为原料,ZnCl_(2)溶液为活化剂制备出黑茶渣基活性炭,后用化学共沉淀法赋予活性炭磁性物质,制得磁性铁-黑茶渣基活性炭。探究黑茶渣活性炭和铁盐的不同配比、搅拌速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等单因素对其碘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 以黑茶渣为原料,ZnCl_(2)溶液为活化剂制备出黑茶渣基活性炭,后用化学共沉淀法赋予活性炭磁性物质,制得磁性铁-黑茶渣基活性炭。探究黑茶渣活性炭和铁盐的不同配比、搅拌速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等单因素对其碘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条件:配比为4∶1,搅拌速度为700 rpm,陈化温度为60?C,陈化时间为80 min。通过改变p H、转速和投加量,探究3种活性炭对六价铬废水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茶渣 六价铬吸附
下载PDF
茶渣水热提取咖啡因工艺参数优化
11
作者 段然 陈建桥 +3 位作者 钱苏恒 罗琼 王华斌 徐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10-318,共9页
为实现废弃茶渣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和资源化利用,该研究利用水热技术高效提取茶渣中的咖啡因,并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对提取过程进行建模与预测,获得最优的浸提... 为实现废弃茶渣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和资源化利用,该研究利用水热技术高效提取茶渣中的咖啡因,并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对提取过程进行建模与预测,获得最优的浸提条件。结果表明,水热法能够实现咖啡因等高值活性成分的高效浸出,通过RSM对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水热温度、时间、液固比和pH值)进行了系统优化,发现水热温度对咖啡因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还建立了ANN模型以进一步验证和对比优化效果,试验表明,ANN模型预测的最佳条件为水热温度220℃,水热时间3.5 h,液固比50 mL/g,pH值为9.0,ANN的预测结果(66.19 mg/g)与实际试验(65.81±0.47 mg/g)结果较为接近,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R^(2)=0.999)。该研究利用水热技术从茶渣废弃物中回收咖啡因,为废弃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循环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浸提 人工神经网络 咖啡因 响应面法 茶渣 反应条件
下载PDF
机械化学辅助双水相提取绿茶渣中的茶多酚
12
作者 周鑫彪 向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9-104,共6页
开发了一种高效且具备选择性提取能力的机械化学辅助双水相提取技术用于提取绿茶渣中的茶多酚。通过单因素以及响应面优化实验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8%、乙醇质量分数35%、液固比65 mL/g、转速468 r/mi... 开发了一种高效且具备选择性提取能力的机械化学辅助双水相提取技术用于提取绿茶渣中的茶多酚。通过单因素以及响应面优化实验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8%、乙醇质量分数35%、液固比65 mL/g、转速468 r/min、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最大产率为50.01±0.26 mg/g,接近传统机械化学法(52.36±0.34 mg/g);同时机械化学辅助双水相提取法所得产物的含固率为46.2%,远高于传统机械化学法(21.6%);此外,机械化学辅助双水相提取法提取的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提取 机械化学 双水相 茶多酚
下载PDF
碱提茶渣蛋白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13
作者 张圣煜 魏汉 +2 位作者 周芯雨 王梦田 张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0-58,共9页
碱提茶渣蛋白质(Alkali-extracted tea residue protein,ATRP)作为新型蛋白资源,具有成为食品级乳化剂的潜力。本研究以ATRP为原料,测定其形成的乳液类型及亲水疏水平衡值,分析室温条件下(20℃)不同乳化因素(油水比、乳化剂浓度、pH、... 碱提茶渣蛋白质(Alkali-extracted tea residue protein,ATRP)作为新型蛋白资源,具有成为食品级乳化剂的潜力。本研究以ATRP为原料,测定其形成的乳液类型及亲水疏水平衡值,分析室温条件下(20℃)不同乳化因素(油水比、乳化剂浓度、pH、存储温度)对其乳化性(静置10 min)及乳化稳定性(静置15 d)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将ATRP、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TRP乳液为水包油(O/W)类型,其亲水疏水平衡值为13。在油水比7:3、浓度4 mg/mL、pH7和储藏温度为20℃的条件下,ATRP乳化能力较好。在该条件下,ATRP乳液静置10 min时,乳化活性指数(EAI值)为43.3 m^(2)/g,乳化指数(CI值)为97%。静置15 d后,ATRP乳液的EAI值和CI值保留了82.9%和88.5%,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于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ATRP乳液在储藏15 d的过程中其粒径变化较小,且其在储存过程中的ζ-电位约为大豆分离蛋白的2倍、乳清蛋白的2.5倍,显示出更好的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蛋白质 乳化性 乳清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下载PDF
茶渣混合基质在大白菜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海燕 唐丽莉 王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102-104,108,共4页
本研究拟研发适于大白菜生长且有抑菌效果的混合栽培基质,利用不同比例茶渣与腐叶土作为混合基质,通过测定大白菜的形态指标、酶活性指标、白菜根肿病发病情况,研究不同比例混合基质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渣与腐叶... 本研究拟研发适于大白菜生长且有抑菌效果的混合栽培基质,利用不同比例茶渣与腐叶土作为混合基质,通过测定大白菜的形态指标、酶活性指标、白菜根肿病发病情况,研究不同比例混合基质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渣与腐叶土不同配比混合基质可明显增加土壤氮、磷、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容重;其中1∶3配比混合基质的磷和磷含量高,大白菜鲜重和干重高于其他处理,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高于对照,虫害指数也低于对照,有利于大白菜绿色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混合基质 大白菜 酶活性指标 根肿病
下载PDF
碱性电解水耦合酶提取茶渣蛋白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晓妍 孙君社 +4 位作者 宁慧娟 裴海生 曾文慧 胡静 张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13-218,227,共7页
茶渣蛋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茶渣为原料,研究了碱性电解水耦合酶提取茶渣蛋白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碱性电解水提取茶渣蛋白工艺,并优化碱性蛋白酶耦合碱性电解水提取茶渣蛋白工艺。正交结果表... 茶渣蛋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茶渣为原料,研究了碱性电解水耦合酶提取茶渣蛋白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碱性电解水提取茶渣蛋白工艺,并优化碱性蛋白酶耦合碱性电解水提取茶渣蛋白工艺。正交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提取的最佳条件为:pH12.5,提取温度120℃,液固比40∶1(mL/g),提取时间40 min,茶渣蛋白提取率为48.3%。耦合酶提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2500 IU/g茶渣,酶解pH为9,酶解时间32h,茶渣蛋白提取率提高至83%,较单一碱性电解水提取提高34.7%,同时蛋白质总抗氧化能力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茶渣的综合利用及蛋白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茶渣蛋白 碱性电解水 碱性蛋白酶 提取率
下载PDF
茶渣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潘发明 李发弟 +2 位作者 郝正里 郑琛 董淑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81,共11页
旨在研究茶渣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茶渣(RTL)的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用体外法测定6种配比茶渣/大豆粕混合料(0∶10、1∶9、2∶8、3∶7、4∶6、10∶0,其中茶渣缩合单宁(RTL-CT)含量依次为0.00、0.1... 旨在研究茶渣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茶渣(RTL)的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用体外法测定6种配比茶渣/大豆粕混合料(0∶10、1∶9、2∶8、3∶7、4∶6、10∶0,其中茶渣缩合单宁(RTL-CT)含量依次为0.00、0.16、0.31、0.47、0.63和1.57g.kg-1 DM)的瘤胃液与瘤胃液+HCl-胃蛋白酶干物质(DM)与粗蛋白质(CP)降解率(rdDM、tdDM、rdCP、tdCP);用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1岁半,体质量(29±2.55)kg),按4×4拉丁方方案进行试验,研究了饲粮RTL-CT水平(A、B、C、D分别为0.00、0.77、1.53、2.30g.kg-1 DM)对绵羊养分消化利用与氮代谢参数的影响,共4个15d的饲粮循环(预试期9d,收集期6d)。试验结果:(1)3个茶渣样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单宁(单宁酸等价,TAE)与CT含量范围分别为23.23%~28.11%、16.68%~17.84%、1.98%~2.10%和1.47%~1.57%。(2)茶渣/大豆粕混合料的rdDM、tdDM、rdCP、tdCP均随茶渣比例提高而线性下降,变化范围相应为61.39%~25.67%、79.61%~26.47%、60.76%~16.68%和84.85%~17.69%。(3)体内试验中,高比例茶渣影响采食量,饲粮D(P<0.01)、C(P>0.05)的DM与有机物质(OM)采食量低于A、B;RTL-CT对DM、OM、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氮、钙和磷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RTL-CT水平提高尿氮排出量线性下降,导致氮存留率上升,C的氮存留率较A提高23.61%(P<0.05),B、D分别提高12.57%和15.88%(P>0.05);随RTL-CT提高,瘤胃液pH、总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NH3-N与血浆尿素氮(BUN)含量线性下降,C、D的NH3-N分别是A的50.36%(P>0.05)和46.55%(P<0.05),BUN相应为A的68.04%与59.99%(P<0.05)。可见,茶渣是高蛋白质、低纤维物质,单宁含量为中等的物质;本试验中,RTL-CT降低了饲粮的体外瘤胃CP降解率,但未影响体内全消化道消化率,且通过减少尿N排出而提高了氮存留率;但高比例RTL-CT降低了绵羊采食量。显然,RTL-CT 1.53g.kg-1 DM对饲粮蛋白质的保护效果较好,且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茶渣 单宁 缩合单宁 消化 存留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陆晨 邹雨虹 +4 位作者 张士康 朱科学 王彬 彭伟 周惠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9-325,共7页
以茶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碱液浓度、料液比对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比较分析了超声辅助碱提和热水浴碱提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差异... 以茶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碱液浓度、料液比对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比较分析了超声辅助碱提和热水浴碱提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频率为26Hz、超声温度54℃、超声时间61min、碱液浓度0.35mol/L、料液质量比比1g∶27mL,在此条件下,茶渣蛋白质一次提取率为86.50%,超声碱提相对于热水浴碱提,一次提取率提高了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蛋白质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4类茶叶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郑清梅 陈昆平 +3 位作者 钟艳梅 韩春艳 张子容 郑佳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4-20,共7页
以绿茶、铁观音、红茶、普洱等4类茶及其相应的茶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类茶渣的茶多酚含量为4.2%~10.1%,显著低于其相应的茶叶(6.5%~17.8%),但仍相应保留其茶叶... 以绿茶、铁观音、红茶、普洱等4类茶及其相应的茶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类茶渣的茶多酚含量为4.2%~10.1%,显著低于其相应的茶叶(6.5%~17.8%),但仍相应保留其茶叶的60%以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1%~1.4%,亦显著低于相应茶叶(1.2%~2.2%),但仍为相应茶叶的60%以上;相反,粗纤维含量(13.0~19.0%)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10.0%~16.0%).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该4类茶渣粗蛋白含量(26.0%~35.0%)稍高于相应的茶叶(25.0%~35.0%),水分含量(7.81%~8.82%)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4.5%~7.2%);相反,粗脂肪含量为1.5%~4.5%,显著低于相应茶叶的含量(4%~11%);总灰分(3.3%~4.7%)亦显著低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5.0%~7.0%).可见,茶渣仍含有茶叶较高的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主要营养成分,为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渣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总量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茶渣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蔡志宁 王春燕 +1 位作者 梁翠金 黎清裕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以固液比、提取时间、pH值、提取温度为参考因数设计试验,确定茶渣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8、时间60min、pH值11、温度6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21.89%。茶叶蛋白质酸沉的最佳pH值为... 以固液比、提取时间、pH值、提取温度为参考因数设计试验,确定茶渣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8、时间60min、pH值11、温度6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21.89%。茶叶蛋白质酸沉的最佳pH值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蛋白 提取 工艺
下载PDF
从茶渣中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焦自明 高冉 +4 位作者 杨建雄 郭琦 戴晶晶 陈蓓 马兆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5-288,共4页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1∶5,乙醇沉淀静止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茶多糖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