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
1
作者 叶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4-85,共2页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一书是关于荆州学派最新也是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立足已有研究,周到全面,结构合理,观点较新,具有一定的深度。
关键词 荆州学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
下载PDF
刘表与荆州学派 被引量:5
2
作者 金仁义 《池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荆州学派是汉末一地方性的经学派别,是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及南学的中间环节。它的形成、发展与解体无不深受着刘表的影响。
关键词 荆州学派 魏晋玄学 刘表 派别 经学 中间环节 两汉 解体 汉末 地方性
下载PDF
王肃《周易注》、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王肃易学和王弼易学都可溯源至荆州学派,通过对比双方的《周易注》,可推断出两者都继承了荆州学派恢复费氏古文《易》以传解经的传统,但前者以继承师说为主,后者以突破创新见长。
关键词 王肃 《周易注》 王弼 荆州学派 关系 易学 创新 魏晋时期 思想史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汉末荆州学派与三国政治 被引量:5
4
作者 鲁锦寰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褒崇德行儒术,并以此作为取士的标准,遂形成以名节相尚的社会风气。但因选举和任官一以把持在世族手中的乡间清议为依据,乡党品核决定着士人一生的前途,有名者于青云,无名者委沟渠,故人们渐趋于交游标榜,朋比引类,或... 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褒崇德行儒术,并以此作为取士的标准,遂形成以名节相尚的社会风气。但因选举和任官一以把持在世族手中的乡间清议为依据,乡党品核决定着士人一生的前途,有名者于青云,无名者委沟渠,故人们渐趋于交游标榜,朋比引类,或以不近人情的过激行为博取声誉,从而造成重名轻实,名不符实,乃至有名无实的虚伪风尚。 逮至桓、灵,政治腐败不堪,社会各种矛盾都极端尖锐。宦官擅权,士人进身之途被阻,遂激扬名声,议论执政,即有党锢之祸,接着爆发了黄巾起义,名教之治已濒临崩溃。于是,统治阶级中人纷纷起而救世,其间,出现了种种新的政治理论,荆州学派就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 汉末中原大乱,荆州和幽州较为安定,故避乱而至者颇多,而避地二州的士人,其学术思想与政治理想显有新旧之别。东汉的政治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故北方大族势力较强,洛下、齐鲁,是经学的渊薮。东汉的经学,是名教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士人进身之阶。时“伊洛以东,淮汉以北,郑氏一人而已,莫不宗焉,”郑玄虽然学综今古,却仍不脱两汉儒学的藩篱。避地幽州的,多是此类北方旧学宿儒。北海邴原,“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时相随避乱至辽东。管宁在彼,“语惟经典,不及世事”,“宁以衰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荆州 荆州学派 刘表 名法 曹操 行儒 司马徽 《太玄》 蜀志 诸葛亮
下载PDF
源于襄阳 成于襄阳——浅谈道安般若学与荆州学派的渊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中才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36-40,共5页
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 东汉末年,刘表在襄阳开办了荆州官学。荆州官学教官宋忠等人儒道兼综,形成了荆州学派。魏晋时期,山阳王弼在荆州学派的基础上,通过注释《老》、《庄》、《易》,将儒道融合研究,又形成了魏晋玄学。东晋时期,释道安在襄阳弘法时,大胆革新,"洋为中用",以王弼的"贵无派"玄学理论解释佛教般若学,创立本无宗。形成了一种既像印度的般若思想,又像中国的玄学思想;既不同于印度的般若思想,又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印度般若思想和中国《老》、《庄》、《易》思想的合流。道安所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般若学与在襄阳创立的荆州学派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源于襄阳,成于襄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般若学 荆州学派 魏晋玄学
下载PDF
荆州学派王粲与杜夔交游师承考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小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6,共7页
王粲、杜夔均是荆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且共同入邺仕魏。王粲在雅乐文化方面的造诣,深受杜夔的影响,二人实为师承关系。这从王粲避乱襄阳时所创作的四首四言诗、《荆州文学记官志》所附颂诗、王粲的音乐修养,以及王粲对雅乐乐器的熟知可以... 王粲、杜夔均是荆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且共同入邺仕魏。王粲在雅乐文化方面的造诣,深受杜夔的影响,二人实为师承关系。这从王粲避乱襄阳时所创作的四首四言诗、《荆州文学记官志》所附颂诗、王粲的音乐修养,以及王粲对雅乐乐器的熟知可以得到证实。另外,王粲和杜夔入邺仕魏之后,共同致力于雅乐文化的恢复和改制工作,二人的学术交游师承之谊也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杜夔 交游师承 荆州学派
原文传递
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
7
作者 吴成国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100,共8页
荆州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刘表息息相关,在汉末三国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在刘表的治理下,荆州安定、富庶的环境使得大量人才聚集,在刘表的发起和带动下,最终形成了以讲《易》为主的荆州学派;刘表的易学思想既可从其所撰《周易章句》中看出... 荆州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刘表息息相关,在汉末三国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在刘表的治理下,荆州安定、富庶的环境使得大量人才聚集,在刘表的发起和带动下,最终形成了以讲《易》为主的荆州学派;刘表的易学思想既可从其所撰《周易章句》中看出,也体现在其治理荆州的实践中;作为一个当时在湖北荆州地区形成而名震全国的学派,荆州学派对汉代学术的传承,对江东、巴蜀地区思想学术的影响以及对王弼玄学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学派 刘表 易学
原文传递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考论
8
作者 张梓楠 俞艳庭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荆州学派是汉末避乱于荆州的士人学者在荆州牧刘表治下形成的学派,以刘表所设立的官学为主,两大私学和不可计数的小私学为辅。学术主要倾向于古文经学,但不排斥今文经学,同时兼容诸子之学。荆州学派在当时影响海内,但在北方对曹魏的影... 荆州学派是汉末避乱于荆州的士人学者在荆州牧刘表治下形成的学派,以刘表所设立的官学为主,两大私学和不可计数的小私学为辅。学术主要倾向于古文经学,但不排斥今文经学,同时兼容诸子之学。荆州学派在当时影响海内,但在北方对曹魏的影响并不显著,三条从荆州经学到玄学的线索都有些破绽,经不起仔细推敲。而在西南蜀汉,荆州学派中人掌握政权,创造了中国政治史上的奇迹。东南的江左受荆州影响较浅,但也因为宋衷《太玄》注的传入而导致《太玄》学风靡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学派 刘表 学术变迁
原文传递
荆州学派的学术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9
作者 李传印 《华中国学》 2013年第1期247-259,共13页
东汉末年,刘表在荆州立学校,揽文士,兴文教,形成了以研究和讲授《易》为特色的荆州学派。该学派反对烦琐虚伪,追求简约自然,重视义理,杂合法家和名家学说,复兴黄老,品评人物,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经学流派。随着时局的变化,荆州... 东汉末年,刘表在荆州立学校,揽文士,兴文教,形成了以研究和讲授《易》为特色的荆州学派。该学派反对烦琐虚伪,追求简约自然,重视义理,杂合法家和名家学说,复兴黄老,品评人物,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经学流派。随着时局的变化,荆州学人流布四方,荆州学术也播散全国,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玄学的兴起和南朝经学的影响更是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学派 学术文化
原文传递
荆州文人集团与南北文化之交融
10
作者 张甲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刘表出任荆州刺史期间,建立官学,一批文士活跃在荆州的文坛上,著书立说,形成了兴盛一时的荆州学派,在经学、哲学、文学等多方面均有建树,对汉晋间南北文化的相互促进和交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荆州文人集团 荆州官学 荆州学派
下载PDF
《荆州占》辑佚导论
11
作者 于泽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文献不足征是困扰汉晋天文星占学研究的一大难题。而在汉晋六朝的天学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反映荆州学派学术特色的《荆州占》无疑颇具辑佚价值。文章对《荆州占》及其流布过程做出介绍,并对此书的辑佚原因与佚文来源进行说明,同... 文献不足征是困扰汉晋天文星占学研究的一大难题。而在汉晋六朝的天学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反映荆州学派学术特色的《荆州占》无疑颇具辑佚价值。文章对《荆州占》及其流布过程做出介绍,并对此书的辑佚原因与佚文来源进行说明,同时就辑佚《荆州占》过程中所发现的同条异引、引文来源不同等文献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结合文献基础,对恢复《荆州占》旧貌做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占》 荆州星占》 荆州学派 星占 刘表 刘叡
下载PDF
蜀汉经学考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龙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响,王长文有拟经之作,谯周集谶纬学大成。蜀汉经学是三国时期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规模稍逊曹魏,然而成就斐然,独具特色,对蜀学与曹魏、东吴、西晋三朝经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王之争 荆州学派 经学 谶纬学
下载PDF
《伪古文尚书》与宋明理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耀仙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3期82-90,共9页
关键词 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 宋明理学 “知行合一”说 道心 荆州学派 王肃 经典释文 道德实践
下载PDF
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的演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忠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从全局看,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取决于蜀汉执政者的用人格局。考察刘备、诸葛亮用人方略的不同,可以明了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格局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映衬关系,巴蜀经学也可依照执政者的用人偏好不同而细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刘备时期,其... 从全局看,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取决于蜀汉执政者的用人格局。考察刘备、诸葛亮用人方略的不同,可以明了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格局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映衬关系,巴蜀经学也可依照执政者的用人偏好不同而细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刘备时期,其时蜀汉官方试图以卢植、郑玄为典型的经学体系整齐巴蜀学术,但随着刘备的谢世而宣告失败;第二期即诸葛亮主政时期,官方立场极度倾向于荆州学派的巴蜀学者,荆州学派深刻地改变了巴蜀经学的面貌,而使得古文经学派在巴蜀经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第三期即诸葛亮谢世之后的蜀汉末期,兼受荆州学派和巴蜀谶纬神学影响的谯周学派,最终成为蜀汉经学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玄 荆州学派 谯周
下载PDF
刘表易学思想浅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鹏飞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5-8,共4页
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他不仅亲自给州学的众多儒生上课讲学,而且著书立说,写下不少著作。刘表解易,注重义理,略于象数,以文字简明为其特色。刘表所倡导的荆州学派的特点是发扬道家破事象探玄理的传统,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论,将儒家经... 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他不仅亲自给州学的众多儒生上课讲学,而且著书立说,写下不少著作。刘表解易,注重义理,略于象数,以文字简明为其特色。刘表所倡导的荆州学派的特点是发扬道家破事象探玄理的传统,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论,将儒家经典作为一种凭藉,不拘守章句训诂,文字阐述不重前人的看法,重点是发扬作者自身的思想。刘表的易学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周易章句》中,还可从他在担任荆州剌史的十九年过程中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看得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刘表 易学思想 荆州学派
下载PDF
从《周易注》看宋忠的易学思想(中)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鹏飞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周易注》 宋忠 荆州学派 易学思想
下载PDF
从《周易注》看宋忠的易学思想(上)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鹏飞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22-25,共4页
宋忠以名物训诂和辨章学术为重点,竭力剔除卦象说中阴阳灾异神说成分,在突出象数的基础上,也兼及义理,恢复了以易解易的传统。宋忠解易和郑玄一样特重卦爻象所象征的某类或某种物象,同时他又吸取了荀爽的阴阳升降说来解《易经》,可其注... 宋忠以名物训诂和辨章学术为重点,竭力剔除卦象说中阴阳灾异神说成分,在突出象数的基础上,也兼及义理,恢复了以易解易的传统。宋忠解易和郑玄一样特重卦爻象所象征的某类或某种物象,同时他又吸取了荀爽的阴阳升降说来解《易经》,可其注既有继承又有阐发。宋忠重视卦爻所处的时空坐标以及卦中六爻之间所突显的各种关系,如乘、承、据、比、应等,以此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这不仅体现了两汉象数易学对他的影响,也表明他对象数的尊宠和重视。宋忠以传解易,就是使用《易大传》中的方法和思想来注释《周易》经文;宋忠的易注标志着义理派易学的开始崛起,并逐渐走向基本成熟。宋忠对传统《易》注进行革新,实有功于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注》 宋忠 荆州学派 易学思想
下载PDF
从《周易注》看宋忠的易学思想(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鹏飞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Song Zhong emphasized reasoning by means of entity and acadamic argument,trying to eradicate superstitious elements.While h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xiangshu",he didn’t ignore behavioral rules,which recover... Song Zhong emphasized reasoning by means of entity and acadamic argument,trying to eradicate superstitious elements.While h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xiangshu",he didn’t ignore behavioral rules,which recovered the tradition.Just like Zheng Xuan,when explaining The Book of Changes,Song Zhong thought much of some phenomena.At the same time he absorbed Xun Shuang’s "yin and yang theory".Song Zhong valued the coordinate of "gua yao(卦爻)"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x "yao(爻)" to show his own thoughts,which stated that he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Western Han Dynasty.Song Zhong explained The Changes by means of biography,such as Yi Dazhuan.Song Zhong’s explanation on The Changes indicates growing up and maturing of "Yi Li Sch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注》 宋忠 荆州学派 易学思想
下载PDF
宋衷略考(二下)
19
作者 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8-13,共6页
宋衷学术,似以古文经学为突出,以易学为著名。他精通训诂,重视义理,确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总体上似仍不出汉代学术范围。
关键词 宋衷 古文经学 易学 荆州学派
下载PDF
宋衷略考(二上)
20
作者 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15,共6页
宋衷学术,似以古文经学为突出,以易学为著名。他精通训诂,重视义理,确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总体上似仍不出汉代学术范围。
关键词 宋衷 古文经学 易学 荆州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