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互利素和蚜性信息素及其组合调控大草蛉行为的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林 张新亭 +4 位作者 周宁宁 叶火香 余继忠 祝愿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7-1546,共10页
茶蚜群聚于茶梢上刺吸,而茶梢是加工名优茶的原料,不便施药治蚜。大草蛉虽是茶蚜主要天敌之一,但在自然情况下不足以控制茶蚜。遂探讨以茶梢互利素、蚜虫性信息素及其组合引诱大草蛉制约茶蚜的技术。使用顶空吸附法采集蚜害茶梢和健康... 茶蚜群聚于茶梢上刺吸,而茶梢是加工名优茶的原料,不便施药治蚜。大草蛉虽是茶蚜主要天敌之一,但在自然情况下不足以控制茶蚜。遂探讨以茶梢互利素、蚜虫性信息素及其组合引诱大草蛉制约茶蚜的技术。使用顶空吸附法采集蚜害茶梢和健康茶梢挥发物,经GC-MS分析发现蚜害茶梢(E)-2-戊烯醛、苯甲醛和α-法尼烯的含量丰富。将蚜害茶梢挥发物中16种主要成分、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以及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的2∶2∶6比例混合物分别制成味源,这19种味源的剂量都是200!g。经检测发现荆芥醇、荆芥内酯、α-法尼烯、(E)-2-戊烯醛和苯甲醛引起大草蛉的EAG值明显大于其它13种单组分引起的EAG值,而小于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混合物引起的EAG值。再将荆芥内酯和荆芥醇分别按7种比例配成7种味源,还把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的2∶2∶6比例混合物、以及(Z)-3-己烯-1-醇、(E)-2-戊烯醛、(E)-2-己烯醛、苯甲醛和α-法尼烯分别作为味源,用这13种味源分别制成的诱芯于秋季茶园中诱集大草蛉,每个诱芯含有信息物质总量是10 mg,结果表明: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混合物的诱效最强,称为大草蛉诱集剂;荆芥内酯和荆芥醇1∶9或0∶10比例的混合物诱效次之。深秋置大草蛉诱集剂诱芯于蚜群中,可诱来许多大草蛉成虫捕食茶蚜,并产卵于茶园中而增加大草蛉幼虫越冬基数,翌年春季就近捕食越冬蚜卵孵化的茶蚜。该诱集剂及其使用技术可作为一种治理茶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互利素 蚜虫性信息素 茶蚜 草蛉 行为调控 草蛉诱集剂 荆芥醇 Α-法尼烯 苯甲醛
下载PDF
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勇 郭光喜 +1 位作者 陈巨莲 倪汉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利用触角电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 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 利用触角电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 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挥发物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揭示了瓢虫及草蛉类天敌昆虫的嗅觉反应特点。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都有较高的EAG反应值, 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较大; 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值较大, 七星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最大, 为0 96±0 18 mV; 4种天敌昆虫对苯甲醛的EAG反应值较低, 对反_2_己烯醛无反应。“Y”型管嗅觉测定结果表明, 4种天敌昆虫对2_莰烯、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具有正趋性。说明4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各组分的嗅觉与行为反应各具特点; 寄主麦蚜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这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中华通草蛉 草蛉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
下载PDF
草间钻头蛛、大草蛉和中华通草蛉对茶尺蠖、小绿叶蝉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凤想 焦彦成 +2 位作者 邓艳东 赵敬钊 彭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7-500,共4页
室内研究了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雌蛛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Em-poesca flavescens成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的2龄幼虫对茶尺蠖卵、1龄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对试验... 室内研究了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雌蛛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Em-poesca flavescens成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的2龄幼虫对茶尺蠖卵、1龄幼虫的选择捕食作用。对试验数据应用Ivelev指数、Jacobs指数和Manly指数及Murdoch作图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草间钻头蛛对茶尺蠖1龄幼虫和小绿叶蝉成虫的选择性不明显,选择性不因猎物数量的增加而转移。而大草蛉和中华通草蛉对茶尺蠖卵均有明显的正选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钻头蛛 草蛉 中华通草蛉 茶尺蠖 小绿叶蝉 选择效应
下载PDF
大草蛉和叶色草蛉捕食绣线菊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洪富 刘勇 +2 位作者 牟吉元 邵玉杰 张立本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6期28-30,共3页
研究了大草蛉和叶色草蛉成虫及三龄幼虫捕食绣线菊蚜的功能;分别组建了其捕食功能模式:1Na=00026+345071N、1Na=00019+350231N、1Na=00030+383461N和1... 研究了大草蛉和叶色草蛉成虫及三龄幼虫捕食绣线菊蚜的功能;分别组建了其捕食功能模式:1Na=00026+345071N、1Na=00019+350231N、1Na=00030+383461N和1Na=00021+390361N,表明这两种天敌昆虫对控制绣线菊蚜有保护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叶色草蛉 绣线菊蚜 捕食功能
下载PDF
中国的草蛉及其地理分布(脉翅目:草蛉科) 被引量:7
5
作者 范仁俊 杨星科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5年第A01期39-57,共19页
本文讨论了中国草蛉科已知属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指出:属的分布以东洋成分比重较大,高山高原属分化明显;种类分布呈现东洋成分由东部沿海向北挺进、古北种类通过西北地区向西南延伸的格局,丰富的高山、高原种类及狭布种类,是我... 本文讨论了中国草蛉科已知属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指出:属的分布以东洋成分比重较大,高山高原属分化明显;种类分布呈现东洋成分由东部沿海向北挺进、古北种类通过西北地区向西南延伸的格局,丰富的高山、高原种类及狭布种类,是我国草蛉区系的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翅目 草蛉 草蛉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草蛉科纳草蛉属研究(Ⅱ)——六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星科 杨集昆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71-479,共9页
本文是纳草蛉属Navasius研究续报(研究Ⅰ见“动物分类学报”第15卷第3期)。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跃纳草蛉N.igneus sp.nov.,冠纳草蛉N.lophophorus sp.nov.,黑角纳草蛉N.nigricornutus sp.nov.显沟纳草蛉N.phantosulcus sp.nov.康纳草蛉... 本文是纳草蛉属Navasius研究续报(研究Ⅰ见“动物分类学报”第15卷第3期)。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跃纳草蛉N.igneus sp.nov.,冠纳草蛉N.lophophorus sp.nov.,黑角纳草蛉N.nigricornutus sp.nov.显沟纳草蛉N.phantosulcus sp.nov.康纳草蛉N.sanus sp.nov.及三齿纳草蛉N.tridentatus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翅目 草蛉 草蛉 新种
下载PDF
中国通草蛉属的研究(脉翅目:草蛉科)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星科 杨集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8-86,共9页
通草蛉属(Chrysoperla)是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一分布很广的属。它是匈牙利Steinmann 1964年以草蛉属(Chrysopa)的一个亚属提出来的,但他依据的是头上的颜色和斑纹,因此包括了诸如C.flavifrons Brauer等其它属的种类。... 通草蛉属(Chrysoperla)是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一分布很广的属。它是匈牙利Steinmann 1964年以草蛉属(Chrysopa)的一个亚属提出来的,但他依据的是头上的颜色和斑纹,因此包括了诸如C.flavifrons Brauer等其它属的种类。1966年,Tjeder主要依据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仍然把Chrysoperla作为Chrysopa的一个亚属,但此时该亚属包括的内容不同,它是以Chrysoperla carnea(Ste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草蛉
下载PDF
关于大草蛉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星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关于大草蛉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杨星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1994-09-23收稿,1994-12-30收修改稿·106·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Wesmael1... 关于大草蛉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杨星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1994-09-23收稿,1994-12-30收修改稿·106·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Wesmael1841是古北区草蛉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草蛉 学名 命名
下载PDF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天业 牟吉元 《昆虫知识》 CSCD 1995年第4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叶色草蛉 草蛉 生死系统 雌性 解剖
下载PDF
俗草蛉属的研究及三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星科 杨集昆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48-353,共6页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的俗草蛉属Suarius 3新种:海南俗草蛉S.hainanus sp.nov.,钩俗草蛉S.hamulasus sp.nov.及楔唇俗草蛉S.sphenochilu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脉翅目 草蛉 草蛉 新种
下载PDF
叉草蛉属Dichochrysa中国种类订正(脉翅目:草蛉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星科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5年第A01期26-34,共9页
本文对叉草蛉属Dichochrysa中国已知种类予以订正,共包括了44种,其中40种是新组合的。文中还就属的分类地位作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脉翅目 草蛉 草蛉 中国 新组合
下载PDF
中国叉草蛉属三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英文)
12
作者 董抗震 崔俊芝 杨星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记述了草蛉科Chrysopidae叉草蛉属Dichochrysa 3新种。1 窄带叉草蛉 ,新种Dichochrysaangustivittatasp .nov .正模♂ ,江西上饶 ,1978 0 5 30 ,杨集昆采 (存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新种与Dichochrysakiangsuensis(Nav偄s,1934)... 记述了草蛉科Chrysopidae叉草蛉属Dichochrysa 3新种。1 窄带叉草蛉 ,新种Dichochrysaangustivittatasp .nov .正模♂ ,江西上饶 ,1978 0 5 30 ,杨集昆采 (存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新种与Dichochrysakiangsuensis(Nav偄s,1934)相似 ,但后者颜面无斑 ,胸背两侧黄褐色 ,前翅所有的横脉黑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也与新种有较大差异2 脊背叉草蛉 ,新种Dichochrysacarinatasp .nov .正模♂ ,陕西宁陕火地塘 ,15 80m ,1998 0 7 14 ,袁德成采 (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新种与其相似种Dichochrysaprasina (Burmeister,1839)的差别 :后者触角之间具中斑 ,颊斑小 ;胸背淡绿色 ,具浅褐色斑点 ;径横脉、Rs脉的基部及分支脉的部分或全部以及阶脉都为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与新种较为相似 ,但在殖弧叶两侧端部的宽窄、殖弧梁的形状等方面有明显区别。3 芒康叉草蛉 ,新种Dichochrysamangkangensissp .nov .正模♂ ,西藏芒康盐井 ,1976 0 6 0 5 ,韩寅恒采 (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新种与Dichochrysayuxianensis (BianetLi,1992 )相似 ,但后者颜面有 2对角下斑 ,颚唇须黑褐色 ,前胸背板绿色 ;伪阳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草蛉 新种 中国 脉翅目
下载PDF
中国草蛉跳小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跳小蜂科)(英文)
13
作者 李学骝 徐志宏 《武夷科学》 1997年第0期94-97,共4页
本文报道我国草蛉跳小蜂属Isodromus Howard 2新种:长柄草蛉跳小蜂I. longiscapus sp.n. (贵州独山)和赵氏草蛉跳小蜂I. zhaoi sp. n. (浙江萧山),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 本文报道我国草蛉跳小蜂属Isodromus Howard 2新种:长柄草蛉跳小蜂I. longiscapus sp.n. (贵州独山)和赵氏草蛉跳小蜂I. zhaoi sp. n. (浙江萧山),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和中国已知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寄生蜂 跳小蜂 草蛉跳小蜂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山西省草蛉资源及区系初探
14
作者 李青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草蛉科5属14种,其中有1新种,5种省内新记录.文中列出了各草蛉的学名、中文名及地理分布,讨论了其区系特点.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草蛉区系,古北种的比重大于东洋种,而尤以古北、东洋兼有种为主.文中有14种草蛉的检索表.
关键词 草蛉 资源 区系 山西 草蛉
下载PDF
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 被引量:46
15
作者 刘爽 王甦 +2 位作者 刘佰明 周长青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6-1145,共10页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Ⅱ及Ⅲ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处理时间为若虫>伪蛹>卵,最佳寻找密度为若虫最低。对搜寻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大草蛉取食卵及若虫时,其行走及搜索行为所占比例相当,而取食伪蛹时搜索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取食其次。同时,在捕食过程中,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草蛉高龄幼虫在低密度下对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的捕食能力随密度增长且不受密度制约,其捕食行为事件的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在取食不同类型猎物时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烟粉虱 功能反应 捕食行为
下载PDF
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B型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51
16
作者 林克剑 吴孔明 +2 位作者 刘山蓓 张永军 郭予元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17,263,156头和625,238,108头。3种天敌对烟粉虱若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干扰作用逐渐增强,其寻找效应表现为龟纹瓢虫(0.5656)>异色瓢虫(0.4371)>中华草蛉(0.4029),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蛉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烟粉虱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下载PDF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被引量:38
17
作者 唐良德 王晓双 +3 位作者 赵海燕 付步礼 邱海燕 刘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豆大蓟马 豆蚜 功能反应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大草蛉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琴 陈婧 +2 位作者 刘凤想 肖文芳 彭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大草蛉在我国分布广泛,能捕食多种农作物害虫。本试验首先研究了大草蛉一龄幼虫对桃蚜、大草蛉二龄幼虫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三个反应的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4.93、303.03和151.51(头),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7428、0.8654... 大草蛉在我国分布广泛,能捕食多种农作物害虫。本试验首先研究了大草蛉一龄幼虫对桃蚜、大草蛉二龄幼虫对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三个反应的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4.93、303.03和151.51(头),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7428、0.8654和0.6644。大草蛉一龄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捕食作用率(E)依次为0.2025、0.1185、0.0866、0.0694和0.0584;对桃蚜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5P-0.7727。在桃蚜和夹竹桃蚜的混合种群中,大草蛉二龄幼虫对桃蚜的选择效应大于夹竹桃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桃蚜 夹竹桃蚜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中华通草蛉
19
作者 陈珍珍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1年第4期33-34,共2页
中华通草蛉又名中华草蛉,成虫俗名草青蛉,幼虫俗名蚜狮。幼虫双刺吸式口器,捕食时口器插入蚜虫体内,吸食蚜虫体液至空壳。成虫有补充营养的习性,自然条件下取食花蜜花粉,以满足其生殖产卵的需要。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刺吸式口器 中华草蛉 补充营养 俗名 成虫 幼虫 蚜虫
下载PDF
大草蛉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海强 朱楠 +1 位作者 范凡 魏国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和性别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其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约由3600个小眼组成,最前和最后小眼...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和性别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其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约由3600个小眼组成,最前和最后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80°,最上和最下小眼之间的夹角约200°;(2)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和6~8个小网膜细胞、基膜组成,外围环绕有2个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和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基膜处有色素颗粒分布;(3)暗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较大,远端5~7个网膜细胞核向远端移动,与晶锥近端相接或接近,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远端移动包围晶锥;明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小或闭合,远端网膜细胞核向近端移动,透明带显现,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近端移动分布在小网膜细胞柱周围,包被透明带;(4)在相同的明、暗适应下,雌、雄成虫复眼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大草蛉复眼为透明带明显的重叠象眼,其小眼不但具有次级虹膜色素颗粒纵向移动的常规调光机制,还存在晶锥开闭、远端网膜细胞核移动和基膜色素颗粒纵向扩散的调光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蛉 复眼 小眼 外部形态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