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莉 陶玲 +3 位作者 张世羊 赵晓杰 陆光全 李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为了探讨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6个池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浮床组和对照组,2013年5—10月对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组池塘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为了探讨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6个池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浮床组和对照组,2013年5—10月对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组池塘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后期,浮床组主要营养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质理化指标波动范围小,系统稳定性较强。试验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111属179种,其中绿藻93种,蓝藻25种,硅藻23种,裸藻17种,黄藻6种,甲藻5种,金藻5种,隐藻5种。在养殖中后期,陶粒浮床对藻类的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藻类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浮床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数量范围分别为101.95×106—614.95×106 ind./L和151.43×106—612.60×106 ind./L,生物量范围分别为90.79—402.85 mg/L和116.33—831.55 mg/L,到养殖中后期(8月份以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浮床组(P<0.05)。绿藻门和蓝藻门的贡献率一直占总密度的90%以上。浮游植物群落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绿藻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蓝藻门相反。试验初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栅藻;在试验开始30d后,浮床组栅藻继续保持优势藻的地位,对照组的优势种则变为平裂藻和微囊藻;7—8月份,浮床组和对照组的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平裂藻,9月份后优势藻逐渐由栅藻和绿球藻取代。浮床组和对照组藻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16—5.59,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范围分别为1.50—2.46和0.54—0.87。陶粒浮床对改善池塘水质、丰富藻类种类组成、降低过高生物量和微囊藻爆发的风险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养殖池塘 新型陶粒浮床 浮游植物 水质
下载PDF
草鱼养殖池塘微孔增氧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楠 万锦涛 李涵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监测池塘养殖草鱼的生长指标、池塘水质指标和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比较微孔增氧和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效果。结果表明底部微孔增氧的增氧能力显著强于叶轮式增氧机,可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效益。
关键词 微孔增氧 叶轮式增养 草鱼养殖池塘
下载PDF
草鱼混养与单养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鑫 朱林 +5 位作者 车轩 刘兴国 刘晃 田亿 李新丰 陈晓龙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2期16-24,共9页
为探究草鱼混养与单养两种养殖模式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对2个草鱼养殖池塘的水-气界面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通量进行了24 h观测。结果显示:草鱼混养和单养CO_(2)通量的昼夜... 为探究草鱼混养与单养两种养殖模式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对2个草鱼养殖池塘的水-气界面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通量进行了24 h观测。结果显示:草鱼混养和单养CO_(2)通量的昼夜变化范围分别为(-119.03±76.25)~(59.79±52.19)和(-199.88±163.25)~(186.64±48.06) mg/(m^(2)·h),CH_(4)通量范围分别为(1.81±2.07)~(7.25±7.06)和(-11.75±14.38)~(17.77±14.84) mg/(m^(2)·h),N_(2)O通量范围分别为(24.4±16.4)~(77.4±34.7)和(43.8±12.8)~(165.7±122.2)μg/(m^(2)·h)。草鱼混养的CO_(2)、CH_(4)和N_(2)O日平均排放量均低于单养模式,其中,N_(2)O的排放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混养模式使草鱼养殖的CO_(2)、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下降了56.60%、5.03%和46.96%。整体上两种养殖模式均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均具有昼低夜高的特征,两种模式的CO_(2)通量昼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草鱼单养CH_(4)排放的昼夜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种养殖模式N_(2)O排放的昼夜差异均不显著;驱动混养模式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氧化还原电位(Eh)、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和气压,单养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为风速、气压和泥温;混养能降低草鱼池塘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草鱼养殖池塘 养殖模式 排放通量 昼夜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