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嘉靖本《荔镜记》中李婆的独特性
1
作者 郑毓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6-72,共7页
明嘉靖本《荔镜记》不仅是明代早期优秀的闽粤地方戏剧曲目,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对丑角李婆的塑造亦不一般。较万历本《荔枝记》中脸谱化的李婆而言,嘉靖本中的李婆具有观念先进、个性鲜明的特征,在情节结构上穿针引线、贯穿全文,... 明嘉靖本《荔镜记》不仅是明代早期优秀的闽粤地方戏剧曲目,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对丑角李婆的塑造亦不一般。较万历本《荔枝记》中脸谱化的李婆而言,嘉靖本中的李婆具有观念先进、个性鲜明的特征,在情节结构上穿针引线、贯穿全文,同时她的出场紧密把控剧情、贴合剧情的言语打诨兼顾了舞台演出的实际需求,具有其独特性。相较于万历本注重舞台效果却不重视文本的粗糙描摹,嘉靖本则兼顾双方,将李婆性格、举止立体化,人物性格饱满、富有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本《荔镜记》 李婆 媒婆 独特性
下载PDF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康保成 詹双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金钗记》 《荔镜记》 《金花女》 潮腔潮调 变异 白字戏
下载PDF
明本潮州戏文《荔镜记》《荔枝记》插图及其叙事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欧俊勇 温建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随着明代刻板业的兴盛,潮州戏曲文本开始出现大量的插图。《荔镜记》与《荔枝记》作为明代潮州戏文重要的代表,配有大量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插图。这些插图充分展现了明代闽南及潮汕地区的实际社会生活和戏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潮州戏... 随着明代刻板业的兴盛,潮州戏曲文本开始出现大量的插图。《荔镜记》与《荔枝记》作为明代潮州戏文重要的代表,配有大量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插图。这些插图充分展现了明代闽南及潮汕地区的实际社会生活和戏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潮州戏文插图的这些功能为解读明代社会生活和戏曲叙事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荔枝记》 明代 潮州戏文 插图
下载PDF
嘉靖本《荔镜记》与万历本《荔枝记》——陈三五娘故事经典文本的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涂秀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60,66,共7页
明代建阳书坊刊刻的嘉靖本《荔镜记》和万历本《荔枝记》,是陈三五娘经典故事现存最早的二个故事文本,为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文本形态,可贵地保留了明代戏文演同一故事的不同形态,还原了戏曲史生动鲜活之一斑。二本戏文... 明代建阳书坊刊刻的嘉靖本《荔镜记》和万历本《荔枝记》,是陈三五娘经典故事现存最早的二个故事文本,为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文本形态,可贵地保留了明代戏文演同一故事的不同形态,还原了戏曲史生动鲜活之一斑。二本戏文都经文人整理编集,但嘉靖本文本相对精致,既适合于舞台演出,又适合于案头阅读,而万历本文本较为粗糙,但更多保留了当时的演出形态。通过二个文本的对比分析,可见文人整理对于经典文本形成的作用,以及经典文本对于故事传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五娘 荔镜记 荔枝记 闽南文化
下载PDF
明嘉靖本《荔镜记》方言词缀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明嘉靖本《荔镜记》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南戏戏曲文本,是研究戏曲发展史与闽南方言的宝贵资料。对明嘉靖本《荔镜记》中词头和词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明嘉靖年间对《荔镜记》潮泉二部重刊过程中,必定是经过了... 明嘉靖本《荔镜记》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南戏戏曲文本,是研究戏曲发展史与闽南方言的宝贵资料。对明嘉靖本《荔镜记》中词头和词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明嘉靖年间对《荔镜记》潮泉二部重刊过程中,必定是经过了慎重的选择,选定了某个本子作为蓝本,参照别的戏本进行重新勘定;当时潮泉两地的方言在个别字词,如"仔"的读音和使用上是一致的,而在一些字词如"阿"和"哑"的使用上则存在不同,对比现代方言不难看出其中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比较词头和词尾的用法,可见近代闽南语词汇变化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本《荔镜记》 方言 词头 词尾
下载PDF
论嘉靖本《荔镜记》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山林 赵婷婷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4期68-80,158,共13页
在现存的《荔枝记》、《荔镜记》剧本系列中,嘉靖本《荔镜记》问世最早,包含丰富的戏曲文化信息,对后世影响甚巨。本文认为嘉靖本《荔镜记》最值得重视的是: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语言的包容性,曲调的多源性。五娘形象最突出的是"婚姻... 在现存的《荔枝记》、《荔镜记》剧本系列中,嘉靖本《荔镜记》问世最早,包含丰富的戏曲文化信息,对后世影响甚巨。本文认为嘉靖本《荔镜记》最值得重视的是: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语言的包容性,曲调的多源性。五娘形象最突出的是"婚姻由己"的高度自觉,以及她对陈三反反复复、慎之又慎的试探和考验。陈三形象最突出的是为了追求爱情不惜"锦袄换镜担","镜担换扫帚"的智慧与果敢,以及"是我甘心,恨谁得是"的无怨无悔。《荔镜记》语言通俗,具有潮泉风调。又从《小学》、《昔时贤文》、《明心宝鉴》等流行书籍中汲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俗谚俗语,体现出"海滨邹鲁"的文化特色。其曲调远源于宋词及里巷歌谣,近源于南戏,又有自己的创造,本文论及粗曲、细曲及【尾声】、【余文】等具体问题,时或以其他版本《荔枝记》加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形象 语言 版本
下载PDF
“转眼繁华等水泡":《行过洛津》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6-74,共9页
本文主要讨论施叔青近年来着力的文学工程——一台湾三部曲之第一部《行过洛津》。作者力求通过庶民百姓视角来建构台湾历史,与那些以帝王将相、大家族变迁的宏大叙事来建构历史的作品大有区别。本文探讨施叔青作品中众多小人物的汇聚... 本文主要讨论施叔青近年来着力的文学工程——一台湾三部曲之第一部《行过洛津》。作者力求通过庶民百姓视角来建构台湾历史,与那些以帝王将相、大家族变迁的宏大叙事来建构历史的作品大有区别。本文探讨施叔青作品中众多小人物的汇聚描写象征了什么,颠覆了什么,再现了历史发展中常被史书忽略不计的那些躲在历史暗影里的真实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民视角 鹿港空间 《荔镜记》的动态书写 暧昧空间
下载PDF
从明本《荔镜记》《金花女》看白字戏的形成——兼谈外来剧种在乡社祭祀小戏衍变成地方剧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詹双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3-42,94-95,共10页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金花女》 白字戏 南戏 潮腔潮调 泉州腔 变异
下载PDF
明代前本《荔枝记》戏文探微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榕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4-92,共9页
在所有关于陈三五娘的文学作品如歌谣、说唱、戏曲、小说、传说等诸种体裁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却属戏曲类型,有刊刻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荔镜记》和刊刻于万历九年(1581年)的《荔枝记》。但是,嘉靖本和万历本都不是... 在所有关于陈三五娘的文学作品如歌谣、说唱、戏曲、小说、传说等诸种体裁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却属戏曲类型,有刊刻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荔镜记》和刊刻于万历九年(1581年)的《荔枝记》。但是,嘉靖本和万历本都不是原创本。从万历本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存在着一个编成于成化十二年至嘉靖三年(1476-1524年)间的《荔枝记》,这个本子就是为编万历本时所依据的前本。在没有新材料出现之前,要断定传奇小说与戏文产生孰前孰后,为时尚早。最早的《荔枝记》戏文,应当有“六姐(娘)”这一人物及有关情节,明代中叶时删去此部分,单留下五娘与陈三、林大鼻感情纠葛一线。然而,嘉靖、万历两本都留下了删改未尽的痕迹,可从后世流传下来的唱本及传说中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文 陈三五娘 《荔枝记》 《荔镜记》
下载PDF
《荔镜记》的思想内涵及“陈三五娘”故事的演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雅谦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14,共8页
作为梨园戏《陈三五娘》祖本的《荔镜记》,在思想内涵方面却深刻于《陈三五娘》。这是因为,《荔镜记》中黄五娘的"姻缘由己"的自由思想、"女嫁男婚,莫论高低"的平等择偶标准,在"陈三五娘"故事的演变过程... 作为梨园戏《陈三五娘》祖本的《荔镜记》,在思想内涵方面却深刻于《陈三五娘》。这是因为,《荔镜记》中黄五娘的"姻缘由己"的自由思想、"女嫁男婚,莫论高低"的平等择偶标准,在"陈三五娘"故事的演变过程中,被人为地淡化乃至消解了。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陈三五娘》思想层次降低,虽被闽南人奉为戏曲经典,却并未得到国内现在刊行的各种版本文学史的充分重视。因此,应该根据《荔镜记》来重新改编《陈三五娘》,使之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思想内涵 “陈三五娘”故事 演变
下载PDF
一曲人本主义的赞歌——解读梨园戏《陈三五娘》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金余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陈三五娘》,是梨园戏传统剧目之一,流行于闽粤一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事源出明代永乐年间的传奇小说《荔镜传》和万历年间的传奇剧作《荔镜记》。许书纪根据老艺人蔡尤本、徐志红口述整理的剧本是现在众多版本中最早的一... 《陈三五娘》,是梨园戏传统剧目之一,流行于闽粤一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事源出明代永乐年间的传奇小说《荔镜传》和万历年间的传奇剧作《荔镜记》。许书纪根据老艺人蔡尤本、徐志红口述整理的剧本是现在众多版本中最早的一种。此剧带有鲜明的叛逆封建礼教的色彩,讴歌男女自由婚姻.为封建卫道者所不容,故明、清两代一再遭到禁演。全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梨园戏、高甲戏、潮剧、莆仙戏、芗剧的传统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人本主义 解读 赞歌 传统剧目 传奇小说 封建礼教 《荔镜记》
下载PDF
从明嘉靖本《荔镜记》到潮剧《陈三五娘》的唱腔音乐流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富琳 《音乐传播》 2019年第2期82-91,124,共11页
论文比较了从明嘉靖本《荔镜记》到潮剧《陈三五娘》八种刊本的剧情、唱腔音乐的发展变化,考察了不同刊本唱腔音乐使用的曲牌,分析了潮剧《陈三五娘》唱腔音乐的来源情况等.潮剧的唱腔音乐自清中叶始,在曲牌体基础上吸收了板腔体,从20世... 论文比较了从明嘉靖本《荔镜记》到潮剧《陈三五娘》八种刊本的剧情、唱腔音乐的发展变化,考察了不同刊本唱腔音乐使用的曲牌,分析了潮剧《陈三五娘》唱腔音乐的来源情况等.潮剧的唱腔音乐自清中叶始,在曲牌体基础上吸收了板腔体,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又发展了"依字行腔"的改编创作,但无论怎样变化,必须遵循"万变不离潮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陈三五娘》 潮剧 唱腔音乐 变迁
下载PDF
清顺治优伶表演本《荔枝记》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元江 《福建艺术》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清顺治辛卯(1651)刊本《荔枝记》全称《新刊时兴泉潮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这个刊本与之前的明嘉靖丙寅(1566)刊本《荔镜记》和之后的清道光辛卯(1831)刊本《荔枝记》和清光绪甲申(1884)刊本《荔枝记》均有很大差别。这个标... 清顺治辛卯(1651)刊本《荔枝记》全称《新刊时兴泉潮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这个刊本与之前的明嘉靖丙寅(1566)刊本《荔镜记》和之后的清道光辛卯(1831)刊本《荔枝记》和清光绪甲申(1884)刊本《荔枝记》均有很大差别。这个标明“时兴”的泉潮雅调当是明末清初的优伶表演本,或者说“整部戏文更接近于演出实际”。[1’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目的减少,一是文本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表演 优伶 顺治 《荔镜记》 明末清初 主要表现 刊本
下载PDF
《荔镜记》中所见明代闽南方言词例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小云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刊布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白话戏文《荔镜记》中,保留了大量的闽南方言词语。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荔镜记》 明代 闽南方言词 白话戏文
下载PDF
论《荔镜记》与我国明嘉靖前文学传统之联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雅谦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9-57,共9页
闽南、粤东戏曲代表作《荔镜记》文本中的私自缔情的方式、男主人公求偶的"策略"、女主人公的"矜持"模式以及"私情"主题等因素,与我国明嘉靖前文学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荔镜记》将其有机地融入新... 闽南、粤东戏曲代表作《荔镜记》文本中的私自缔情的方式、男主人公求偶的"策略"、女主人公的"矜持"模式以及"私情"主题等因素,与我国明嘉靖前文学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荔镜记》将其有机地融入新的艺术整体,赋予旧有材料以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推陈出新,予以升华,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杰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文学传统 推陈出新
下载PDF
南音《偷眼眺》的文学蓝本
16
作者 马晓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在"荔镜"系列南音散曲中,《寡北》门头的《偷眼眺》无疑最受时人争议。品其文辞情采,足以与昆曲《佳期》中的《十二红》相媲美。南音散曲《偷眼眺》(清唱曲)和梨园戏口述本《陈三·私会》(剧唱曲)的相关曲文蓝本均为明清... 在"荔镜"系列南音散曲中,《寡北》门头的《偷眼眺》无疑最受时人争议。品其文辞情采,足以与昆曲《佳期》中的《十二红》相媲美。南音散曲《偷眼眺》(清唱曲)和梨园戏口述本《陈三·私会》(剧唱曲)的相关曲文蓝本均为明清文言小说《荔镜奇逢集》,这符合中国戏曲大量地改编自传奇小说的文艺传统,为"正史小说,难被弦管"的说法也提供了一则相反的力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作品 《偷眼眺》 《荔镜记》 《荔镜奇逢集》 南音散曲
下载PDF
“互文”视角下的明嘉靖本《荔镜记》
17
作者 郑小雅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8-32,共5页
明嘉靖本《荔镜记》有效引用、模仿了《西厢记》《青梅记》《玉镜台》《留鞋记》等多部戏曲作品的相关内容,在情节关目、人物形象、情感表征、主题思想、审美接受等方面存在微妙而复杂的互文关系。通过《荔镜记》与其正文所涉戏曲剧目... 明嘉靖本《荔镜记》有效引用、模仿了《西厢记》《青梅记》《玉镜台》《留鞋记》等多部戏曲作品的相关内容,在情节关目、人物形象、情感表征、主题思想、审美接受等方面存在微妙而复杂的互文关系。通过《荔镜记》与其正文所涉戏曲剧目传承与变异的互文关系的初步解读,可以进一步体认《荔镜记》的地域特色与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互文 闽南文化 陈三五娘
下载PDF
潮剧《陈三五娘》传播影响研究
18
作者 徐燕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6-32,94,共7页
潮剧《陈三五娘》于明代中叶基本定型,是南戏精神和本土情怀的反映。它在潮汕族群社会广泛传播,影响至深,亦被官府士绅视为"淫戏"而屡遭戏禁。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和抢救潮剧传统遗产运动促进了潮剧《陈三五娘》、《续... 潮剧《陈三五娘》于明代中叶基本定型,是南戏精神和本土情怀的反映。它在潮汕族群社会广泛传播,影响至深,亦被官府士绅视为"淫戏"而屡遭戏禁。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和抢救潮剧传统遗产运动促进了潮剧《陈三五娘》、《续荔镜记》的整理,成为传统剧目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典范,舞台演出繁盛。经历"文革"后重生的《陈三五娘》走出国门,以新的面貌投入潮剧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益春》等获奖佳作,广受群众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潮剧《陈三五娘》的文献、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明确了它在潮剧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推进了它的传播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剧 《陈三五娘》 荔镜记 戏曲文献 戏曲史论
下载PDF
明嘉靖版本《荔镜记》戏文中的茶——读泉州传统戏曲文本札记之一
19
作者 陈桂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
明嘉靖《荔镜记》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版本,其研究价值相当高。由于该版本是整合泉、潮二腔版本的"合编本",而泉、潮二地又是茶文化历史底蕴较为深厚的地区,同属于闽南文化圈,因此明嘉靖版本《荔镜记》是我们今天研究闽南... 明嘉靖《荔镜记》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版本,其研究价值相当高。由于该版本是整合泉、潮二腔版本的"合编本",而泉、潮二地又是茶文化历史底蕴较为深厚的地区,同属于闽南文化圈,因此明嘉靖版本《荔镜记》是我们今天研究闽南茶文化比较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之一。与茶有关的情景,在《荔镜记》中共出现了6次,应有不同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本《荔镜记》 陈三 五娘 益春
下载PDF
《荔镜记》中的骂詈语
20
作者 陈练军 许亦如 《闽台文化交流》 201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詈言”、“詈语”是成句的骂詈言辞。俗称骂人话:而“骂詈语”是一种词汇现象,是骂詈言辞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造句单位。刘福根(2007)对《红楼梦》中的骂詈语进行了深入探讨网,本文拟借鉴刘文的研究思路,对《荔镜记》中的骂詈语... “詈言”、“詈语”是成句的骂詈言辞。俗称骂人话:而“骂詈语”是一种词汇现象,是骂詈言辞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造句单位。刘福根(2007)对《红楼梦》中的骂詈语进行了深入探讨网,本文拟借鉴刘文的研究思路,对《荔镜记》中的骂詈语进行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詈语 《红楼梦》 词汇现象 构成要素 言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