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鳖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柱 蒋巍巍 +5 位作者 刘文舒 路晶晶 唐艳强 肖海红 郭小泽 李思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 研究对从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某中华鳖养殖基地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的一株按蚊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研究。在无菌环境中解剖患病中华鳖得到肝脏、脾脏组织,匀浆后接种在LB培养基上,分离得到优势菌株EJX2021。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以鉴定菌株种类;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因子分析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其致病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从患病中华鳖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EJX2021,结合其表型特征、16S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按蚊伊丽莎白菌。在人工回归感染后,该菌株对中华鳖15d的LD50为1.62×10^(8)CFU/mL,95%置信区间为(0.78—3.37)×10^(8)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脾脏、肝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变。毒力因子分析显示该菌株包含246个潜在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研究证明了按蚊伊丽莎白菌是能够导致中华鳖病害的一种病原菌,为该细菌导致中华鳖病害的检测、鉴别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蚊伊丽莎白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中华鳖
下载PDF
杂交鲟源鲁氏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和药敏特性分析
2
作者 任朝颖 高宣 +6 位作者 贺蝶 李杨 李芳 薛洋 翟旭亮 吕光俊 朱成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6,共13页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 为鉴定重庆彭水某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从病症明显的杂交鲟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SHS.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gyrB,rpoB和cpn60基因序列进行鉴定,PCR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优势菌株PSHS为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该菌含有yhlA,yrp1,yrpA,OmpF,ampC 5种毒力基因,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患病相似.药敏结果显示:菌株PSHS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6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杆菌肽等21种抗生素表现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杂交鲟肝、脾、肾、肠、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肝细胞变性空泡化和肝血窦充血扩张、肾小球萎缩且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脱落及肌肉层充血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鲁氏耶尔森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鲟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5 位作者 赵蕾 郑卫东 邱军强 曹海鹏 胡鲲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6-771,共6页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迅速增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鲟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使得鲟体质普遍下降,发病率大增。鲟鱼多发细菌性疾病,暴发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弗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鲟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1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圆圆 曹海鹏 +1 位作者 何珊 杨先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86-1191,共6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X1,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62×105CFU/mL,具有较强毒力;菌株X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1.0μm~1.2μm×2.1μm~2.4μm,周生侧...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X1,其对西伯利亚鲟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62×105CFU/mL,具有较强毒力;菌株X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1.0μm~1.2μm×2.1μm~2.4μm,周生侧鞭毛,在兔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X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登录号:EU669667);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X1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35654(登录号:X74676.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同源性为99%。此外,菌株X1对先锋必、左氟沙星等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氟哌酸、舒普深、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达欣、万古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B、洛美沙星等10种药物中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嗜水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鲟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4 位作者 邱军强 曹海鹏 肖艳翼 胡鲲 杨先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 从发病的鲟肝、胰、肾脏及血水分离到5株细菌,命名为4s-11,4s-12,4s-13,4s-14及4s-15。经人工感染,菌株4s-15具有致病性,鲟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并再次分离到此菌株,故菌株4s-15是鲟此病病原菌。菌株4s-15经生理生化细菌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为维氏气单胞菌。菌株4s-15对左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防治鲟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鳖源摩氏摩根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永亮 高晓华 +3 位作者 李怡 郭珺 魏保岭 杨先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目的】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鳖体内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与药敏特性分析,为有效防控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从病鳖腮腺、肠道、肝脏、精巢及卵巢等病变器官中分离病原菌,然后进行人工... 【目的】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鳖体内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与药敏特性分析,为有效防控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从病鳖腮腺、肠道、肝脏、精巢及卵巢等病变器官中分离病原菌,然后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病鳖体内分离出5株菌株JZ-01、JZ-02、JZ-03、JZ-04、JZ-05,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对中华鳖的致死率均达100.00%。5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灰白色、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的菌落;通过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5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证实均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且5株菌株(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054384、KP054385、KP054386、KP054387和KP054388)与摩氏摩根菌菌株(GenBank登录号JF508858.1)的亲缘关系最近。5株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多粘霉素B、诺氟沙星、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摩氏摩根菌能引起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对中华鳖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多粘霉素B、诺氟沙星、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摩氏摩根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罗非鱼源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移斌 余琳雪 +4 位作者 刘永涛 杨秋红 苏志俊 宋怿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痢特灵、红霉素及链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拉定及阿莫西林等10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分离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移斌 夏永涛 +2 位作者 郑卫东 胡鲲 杨先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3-398,共6页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 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全世界现存26种鲟[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分布在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16S RDNA 药敏特性 西伯利亚鲟
下载PDF
中华鳖源致病性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移斌 艾晓辉 +4 位作者 宋怿 曹海鹏 杨先乐 姚嘉赟 沈锦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6-793,共8页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16S r 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吲哚金黄杆菌 中华鳖 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 药敏特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童桂香 黎小正 +2 位作者 韦信贤 吴祥庆 卢小花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481,共7页
从患败血症并出现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肾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TE09021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特... 从患败血症并出现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肾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TE090214),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特征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形状为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氧化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气,能利用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和水杨苷产酸,能水解七叶苷等。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537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184148);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TE090214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聚在一簇,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可将该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5种抗菌药物中,菌株TE090214对头孢哌酮、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链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嗜水气单胞菌 套肠症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乌鳢(Channa argus)源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移斌 宋怿 +3 位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杨先乐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与gyr B[DNA促旋酶(gyrase)B亚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X15株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肝、肾、脾及溃烂皮肤肌肉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的乌鳢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发病乌鳢体内分离到与菌株JX15一致的菌株,可以断定菌株JX15是本次乌鳢发病的病原菌,其LD_(50)为3.4×10~5cfu·g^(-1)。JX15株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及头孢噻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本研究证明了江西南昌某养殖场的乌鳢溃烂病是由摩氏摩根菌感染所引起的,可选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Channa argus) 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源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移斌 胥宁 +3 位作者 董靖 杨秋红 刘永涛 艾晓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7-792,共6页
研究从患溃疡症斑点叉尾鲙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ry01,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y01株为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e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 研究从患溃疡症斑点叉尾鲙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ry01,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ry01株为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e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鲙的半数致死量为4.17×10~6 CFU/m L。菌株ry01对强力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为斑点叉尾鲙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鲙 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杂交鲟源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圆圆 杨移斌 +4 位作者 曹海鹏 方伟 林汉群 杨先乐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8-1985,共8页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XY4菌株是本次引发杂交鲟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杂交鲟的LD_(50)为1.30×10~6cfu·g^(-1)。X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X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XY4菌株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养殖时可选用对恶臭假单胞菌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中华鳖源粘质沙雷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移斌 艾晓辉 +3 位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姚嘉赟 沈锦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苯唑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HD01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 鉴定 人工感染 药敏特性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胥宁 董靖 刘永涛 艾晓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 从湖南常德某养殖场死亡的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肝脏、肾脏、腹水及血水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zy02。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用PCR方法同时扩增其16S rDNA和gyrB基因,分析了16S rD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zy02株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斑点叉尾的半致死浓度为3.89×10~6CFU/mL。菌株zy02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为斑点叉尾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 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 media)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致病性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乔迁 韩娜娜 +4 位作者 陈超 杨志 史成银 黄偼 李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224-14226,14232,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进行综合鉴定;通过人工感染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测定该菌株对其的半数致死量(LD50);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药敏特性。[结果]致病菌BY0081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米色,边缘光滑,中间略有隆起,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 lteromonas sp.)。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仍有较强的毒力,其对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LD50为2.82×105cfu/g鱼体重。该菌对菌必治、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复达欣、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结论]该研究对防治由假交替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假交替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特性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宝石鲈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言峰 冯伟强 +3 位作者 陈建酬 张继平 邹记兴 张辉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8-432,共5页
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某养殖场患病濒死的宝石鲈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SS1495,SS1496),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与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某养殖场患病濒死的宝石鲈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SS1495,SS1496),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与16SrDNA序列分析对该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动力,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均为阳性;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PCR扩增该菌16SrDNA序列,经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此两株菌对宝石鲈具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剂量分别为7.8×104cfu/g和3.9×104cfu/g;该致病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头孢唑林、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与林可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嗜水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俄罗斯鲟源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移斌 杨秋红 +3 位作者 刘永涛 胥宁 杨先乐 艾晓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721,共5页
2016年6月~8月,湖北鲟养殖场的俄罗斯鲟发生一种以上下嘴唇充血肿胀为特征的病害。为确定其发病原因,本研究对自然发病鱼的病灶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人工感染、毒力检测、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 2016年6月~8月,湖北鲟养殖场的俄罗斯鲟发生一种以上下嘴唇充血肿胀为特征的病害。为确定其发病原因,本研究对自然发病鱼的病灶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人工感染、毒力检测、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患病俄罗斯鲟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确定其为俄罗斯鲟本次发病的病原菌,其对俄罗斯鲟幼鱼的半数致死剂量为3.64×10~4 cfu/g,该分离株生理生化特性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一致;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聚为一支,同源性在99%以上。该分离株鉴定为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dysgalactiae),命名为HD0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D03株对环丙沙星、痢特灵及氟苯尼考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及阿莫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首次证实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是俄罗斯鲟的病原菌,养殖时可以选用氟苯尼考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 俄罗斯鲟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黄颡鱼源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移斌 胥宁 +3 位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董靖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09,共7页
为探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暴发黄颡鱼大量死亡的病因,为该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黄颡鱼肝、肾及脾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 为探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暴发黄颡鱼大量死亡的病因,为该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黄颡鱼肝、肾及脾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i222对黄颡鱼的LD50为2.63×10~4cfu·g^(-1),其理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基本一致,16S rRNA序列与海豚链球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菌株si222对苯唑西林、头孢拉定、克林霉素及氯霉素利福平等11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及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si222是黄颡鱼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黄颡鱼 人工感染 药敏特性
下载PDF
金鱼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海鹏 刘丽玲 +1 位作者 李怡 杨先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9,55,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K-T和菌株PL-R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PK-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这3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对奈替米星、头孢呋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先锋必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其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