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洪燕 全康 +2 位作者 蒋燕灵 吴加国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对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其与抗肿瘤药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选用5μmol/L或10μmol/L木犀草素与不同浓度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肿瘤细胞24 h后,用MTS法检测其体外抗增殖作用。结果:5μmol/L木犀草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腺癌细胞(AGS)、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抗增殖作用均<20%,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约20%。Bexarotene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抑制率达50%(IC50)的浓度约为2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0.2μmol/L,5μmol/L木犀草素与0.1μmol/L Bexarotene联用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达44%,Bexarotene与木犀草素联用在MGC-803、HepG2、A549细胞中增敏较小,在Caco2和MCF-7细胞中无增敏作用;顺铂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3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IC50约3μmol/L,联用后在MGC-803、HepG2和A549中增敏较小;博来霉素单一用药时对Hela细胞的IC50>100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0μmol/L,与5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Hela细胞的IC50约为1μmol/L,与10μmol/L木犀草素联用后A549细胞的IC50约为10μmol/L。木犀草素与格列卫联用在MGC-803、HepG2、A549和AGS中增敏较小。结论:木犀草素在低于10μmol/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较小。低浓度(5μmol/L^10μmol/L)的木犀草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对抗肿瘤药的增敏作用强度不同,在Hela细胞中增敏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肿瘤 药物作用 木犀草素 投药和剂量 博来霉素 抗肿瘤药 治疗应用 顺铂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大鼠乳腺增生实验方法及药物作用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志春 段晓波 +1 位作者 胡芝华 潘玉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6-156,共1页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间质慢性增生的总称,是妇女乳房疾患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近年来,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物日渐增多,然而,用于判断药效的动物实验模型却很少有报道。为此,我们结合研究工作需要,设计制作了大鼠...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间质慢性增生的总称,是妇女乳房疾患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近年来,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物日渐增多,然而,用于判断药效的动物实验模型却很少有报道。为此,我们结合研究工作需要,设计制作了大鼠乳腺增生实验模型,并进行了药物作用的观察,现介绍如下。实验材料1 动物 Wistar或SD种系♀性健康未孕大鼠,体重180~230g。2 药品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雌三醇注射液均为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乳痛冲剂由柴胡、当归、香附、丹参、王不留行等中药经水煮醇提而得,该药由南京市同仁堂制药厂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动物实验 药物作用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遇伯 李利新 +1 位作者 张丽媛 刘昌孝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6期465-469,共5页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效物质基础 药物作用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机制及药物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新圃 王胜义 +3 位作者 杨峰 崔东安 罗金印 李宏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3,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是引发人、畜慢性及难愈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膜的形成和调控作用,使得膜内细菌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导致病原扩散,造成感染迁延不愈。因此,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是引发人、畜慢性及难愈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膜的形成和调控作用,使得膜内细菌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导致病原扩散,造成感染迁延不愈。因此,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寻找能够抑制或破坏生物膜的药物及方法,是目前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和治疗临床慢性感染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调控的研究分析,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并从药物的评价方法、临床应用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感染机制 药物作用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新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春洪 孔毅 +1 位作者 段涛 吴梧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阐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药物作用新靶点发现中的应用。方法阅读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结果和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成熟,在药物作用靶点的探测、验证和优化方面起... 目的阐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药物作用新靶点发现中的应用。方法阅读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综合评价。结果和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成熟,在药物作用靶点的探测、验证和优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新药发现 药物作用靶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药物作用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戴敏 訾晓梅 +1 位作者 彭代银 刘青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2-563,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治疗AS的药物研究日渐增多,但至今尚无疗效十分显著的阻止AS进展的药物;动物实验模型各异,使药效判断缺乏统一标准。为此,我...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治疗AS的药物研究日渐增多,但至今尚无疗效十分显著的阻止AS进展的药物;动物实验模型各异,使药效判断缺乏统一标准。为此,我们结合研究工作需要,探讨了鹌鹑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药物作用 绞股蓝总皂苷
下载PDF
疼痛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元海 李俊 +1 位作者 张磊 吕雄文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药物作用机制 疼痛治疗 分子生物学 疼痛机制
下载PDF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丹皮酚药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后开 戴敏 +1 位作者 汪电雷 唐丽琴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5年第3期129-130,i001,共3页
目的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标准,观察丹皮酚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丹皮酚小剂量组、丹皮酚大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6只,灌胃给药6周,模型... 目的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标准,观察丹皮酚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丹皮酚小剂量组、丹皮酚大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6只,灌胃给药6周,模型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Na。6周末测定血清脂质,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家兔12周可形成稳定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动物血清TC和LDL显著升高,丹皮酚大、小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C和LDL。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可见典型的粥样斑块形成,而丹皮酚用药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主动脉病变。结论高脂饲料喂养法形成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便可靠,口服丹皮酚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主动脉组织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丹皮酚 药物作用 实验研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用药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解斌 丛亚丽 丁淑芬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8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用药时间 药物作用 影响 糖皮质激素 抗癌药 降血糖药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血脂调节药 平喘药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曹现芳 侯亚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7期138-139,共2页
目的讨论老年痴呆病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毗拉西坦片进行治疗,2片/次(0.8 g),3次/d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使用自拟补肾益智... 目的讨论老年痴呆病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56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毗拉西坦片进行治疗,2片/次(0.8 g),3次/d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使用自拟补肾益智中药开展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5.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病主要的发病机制和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有关系,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效果明显,可以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病 发病机制 药物作用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作为抗痴呆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伟 石京山 韩立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348-1350,共3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13-淀粉样蛋白 药物作用靶点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文富 邓华聪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药物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2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及药物作用新靶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韦玮 于天贵 张庆柱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嘌呤受体是一类以核苷酸为激动剂的受体家族,分为P1和P2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元的兴奋性、痛觉信息传递等。其中P2受体分布最为广泛,且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其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 嘌呤受体是一类以核苷酸为激动剂的受体家族,分为P1和P2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元的兴奋性、痛觉信息传递等。其中P2受体分布最为广泛,且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其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受体 神经系统疾病 三磷酸腺苷 药物作用靶点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理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月 张秀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分子水平 药物作用 机理 病毒复制 生长周期 药物干扰 生物合成 病毒核酸 细胞内
下载PDF
中药的归经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归经 中药 药物作用 选择性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淑芳 梁纪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8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药物作用机制 合理用药 病因治疗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疾病进展 神经生理
下载PDF
给药时间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娟 马世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4-55,共2页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要想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择药物得当,包括几种药物的联用及给药的方式、剂量等;二是给药的时间,包括给药的次数、间隔时间和用药时间等。本文重点讨论给药时间与药物作...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要想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择药物得当,包括几种药物的联用及给药的方式、剂量等;二是给药的时间,包括给药的次数、间隔时间和用药时间等。本文重点讨论给药时间与药物作用的相互联系,即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作用 给药时间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作用靶位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隽 尚广东 张月琴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 ,使我们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发育 ,分化 ...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 ,使我们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发育 ,分化 ,增殖以及发挥功能所涉及的新通路加以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药物作用靶位 分子水平 抗骨质疏松药
下载PDF
组学方法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琪 蒙建州 肖春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1-646,694,共7页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被应用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本文列举了这4种组学方法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被应用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本文列举了这4种组学方法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药物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李琳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436-1437,共2页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物作用机制 疾病诊断 代谢物质 代谢产物 遗传修饰 机体健康 新兴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