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年地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杰 谢开勇 +6 位作者 袁丽 田朝娥 李丹 汤柳 宋伟 刘刚 周本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69-1678,共10页
传统中药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研究对地榆的止血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过敏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肾保护作用、升高白细胞作用等药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机制明确。其中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是通过... 传统中药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现代研究对地榆的止血凝血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过敏作用、抗炎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肾保护作用、升高白细胞作用等药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机制明确。其中止血凝血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凝血酶及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抗氧化作用机制是上调抗氧化酶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抗过敏作用机制是抑制β-己糖氨酶和白介素-4的产生、释放或促进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及激活;抗炎作用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聚集和迁移、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激活、自噬、核因子κB/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因子κB/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等相关;抗菌作用机制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结构和内部微观结构、干扰细菌总蛋白的合成、降低细胞膜流动性及改变代谢通路等相关基因表达,或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2a表达和mecA基因表达;抗肿瘤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1、丝裂原化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肾素—血管紧张素/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Wnt、自噬等信号通路及脂质磷酸酶活性相关;肾保护作用机制是抗氧化、抗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升高白细胞作用机制与自噬、造血系统相关通路和相关基因、造血生长因子等表达、糖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的途径相关。在临床上用于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过敏性紫癜及急性湿疹、烧烫伤、痤疮及压疮、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且地榆制剂地榆升白片常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明确,表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传统中药地榆临床应用。本文对地榆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地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地榆升白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植物药总黄酮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明奇 赵晓璐 +1 位作者 高晓阳 马月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HBP)。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保护肾功能,另外对癌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除此之外植物药总黄酮还具有调节代谢的药理学作用。凭借丰富的药理学作用,总黄酮逐渐受到现代药理学人员的重视,是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能够治疗高血压病以及病毒性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也能够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及其并发症以及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等肝脏疾病。在癌症的对抗中,能够抗肝癌(liver cancer)、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以及妇女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等多种癌症。在呼吸系统中能够治疗颈淋巴结炎(cervical lymphadenitis)、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等。还能够治疗白癜风(vitiligo)和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等。总结植物药总黄酮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药理作用机制 应用 心血管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乳通宁II号”经验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
3
作者 任毅 黄俊刚 +1 位作者 裴丽珊 王翊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9-126,共8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通宁II号”经验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等数据库获取“乳通宁II号”经验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运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乳腺增生病的靶点。将药...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通宁II号”经验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等数据库获取“乳通宁II号”经验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运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乳腺增生病的靶点。将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相互映射得到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3.8.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PPI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利用POCASA1.1、PyMOL2.3.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从而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乳通宁II号”194个有效化学成分、5887个疾病靶点。最终获得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213个和核心靶标10个,主要涉及免疫功能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抗炎等生物学过程以及IL-17、TNF、MAPK、HIF-1等信号通路。“乳通宁II号”经验方的活性成分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疾病靶点可通过氢键结合,进而相互作用。结论 “乳通宁II号”经验方中的quercetin、kaempferol、beta-sitosterol、luteolin、stigmasterol等活性成分,通过对核心靶点IL6、IL1B、TP53、AKT1、STAT3等进行调控,对通路IL-17、TNF、MAPK、HIF-1、PI3K-Akt等进行干预,从而对细胞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抗新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进行调控,起到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通宁II号”经验方 乳腺增生病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3
4
作者 白丽娜 周旻 李月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类物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粥样化脂质斑形成和改善神经损害等作用。随着药剂... 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类物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粥样化脂质斑形成和改善神经损害等作用。随着药剂学和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前列地尔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 药理作用机制 生物活性物质 抑制血小板聚集 扩张血管作用 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微循环 动脉粥样化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药理作用机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云 黄炜 +3 位作者 王颖 熊久兰 李晓丽 张鸽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药理作用机制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阳性组给予静脉注射尤瑞克林,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药理作用机制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阳性组给予静脉注射尤瑞克林,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均为每日1次,连续7 d。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活动情况,HE染色病理组织变化及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神经肽Y(NPY)、强啡肽(Dy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阳性组和实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TC、TG、LDL-C水平低于阳性组,而HDL-C高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血浆NPY、Dyn水平低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和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浆NPY、Dyn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跌打七厘片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高莹 鲁晶 +1 位作者 赵晶 刘晓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3期179-180,共2页
跌打七厘片组方源自《良方集腋》方七厘散,全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散瘀生新、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关键词 跌打七厘片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神经系统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毛柳珺 蔡小玲 廖曾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5期48-49,共2页
三七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此药被广泛地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有效成分。本文分析了三七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作用机制,以期为... 三七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此药被广泛地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有效成分。本文分析了三七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作用机制,以期为上述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神经系统疾病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游海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71-71,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6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4例的A、B两组。A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行雷贝拉唑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 目的研究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6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4例的A、B两组。A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行雷贝拉唑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那个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多种疾病可以使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治疗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立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和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的74例消化不良患者和52例膀胱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消化不良患者分组为甲乙两组,均为37例,膀胱炎患者分组为丙丁两组,均为26例。甲丙两组使用阿莫西林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和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的74例消化不良患者和52例膀胱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消化不良患者分组为甲乙两组,均为37例,膀胱炎患者分组为丙丁两组,均为26例。甲丙两组使用阿莫西林治疗,乙组使用雷贝拉唑治疗,丁组使用氧氟沙星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有效率91.89%,乙组72.97%,丙组有效率88.46%,丁组有效率65.38%。结论阿莫西林临床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红专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5期6-7,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约30% 1型糖尿病与20% 2型糖尿病发展为DN,其中死于糖尿病肾衰者占53%.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本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应用中药黄芪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约30% 1型糖尿病与20% 2型糖尿病发展为DN,其中死于糖尿病肾衰者占53%.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本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应用中药黄芪治疗本病受到广泛关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虚血瘀而致,故治疗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法.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效;含有皂苷、多糖类、黄铜类、多种氨基酸、生物碱、有机酸、微量元素硒等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降糖、调脂、减少尿蛋白的作用.黄芪多糖(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促进和调节活性,同时具有调节血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我国中西医肾脏病工作者对中药黄芪治疗DN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糖尿病肾病 药理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亚旭 孙林 姜雪梅 《北方药学》 2020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心脉隆注射液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有效成分主要为复合氨基酸、核苷、多肽等。体外研究结果发现,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持久、温和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扩张冠状动脉,让血流... 心脉隆注射液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有效成分主要为复合氨基酸、核苷、多肽等。体外研究结果发现,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持久、温和地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扩张冠状动脉,让血流量增加,对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损伤进行抑制;扩张血管,让体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内压、肺动脉压降低;对神经内分泌失衡进行纠正,让血浆降钙素基因肽含量增加;对内皮素的作用和分泌进行移植;对肾血管进行扩张,让肾血流量增加;对心律失常进行防治,利尿等。现阶段临床在对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时,心脉隆注射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分析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隆注射液 心力衰竭 疗效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悠 张秋 王瑶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44-546,共3页
1概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别名士当归酸,是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药用草本植物等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能够从1620多种植物分离出来[1-3],主要存在于夏枯草、女贞、油橄榄、连翘、木瓜等植物中[4]。其大部分以游离酸... 1概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别名士当归酸,是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药用草本植物等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能够从1620多种植物分离出来[1-3],主要存在于夏枯草、女贞、油橄榄、连翘、木瓜等植物中[4]。其大部分以游离酸或糖苷的形式存在,分子式为C30H48O3,结构式见图1[5]。作为一种天然药物,OA的毒性很低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病毒、消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和抑制免疫(免疫双向调解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降糖、保肝、护肾、抗艾滋病毒等。是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 药理作用机制 oleanolic 生物学活性 当归酸 抗氧化功能 三萜化合物 细胞生长 抗菌药物 抗炎效应
下载PDF
龙胆苦苷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楷超 段小群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05-107,共3页
龙胆苦苷为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环烯醚萜苷类,有着多种药理学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龙胆苦苷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龙胆苦苷在抗抑郁、保肝、抗肿瘤、抗炎、糖尿病和骨质... 龙胆苦苷为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环烯醚萜苷类,有着多种药理学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龙胆苦苷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龙胆苦苷在抗抑郁、保肝、抗肿瘤、抗炎、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龙胆苦苷和龙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龙胆苦苷 药理作用机制 抗抑郁 抗肿瘤 抗炎
下载PDF
白茅根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8
14
作者 马成勇 王元花 +1 位作者 杨敏 程晓东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白茅根性味甘寒,具有凉血、清利、补益等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血热妄行、湿热蕴结等症的常用中药。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糖类、三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甾醇类等。白茅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调节... 白茅根性味甘寒,具有凉血、清利、补益等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血热妄行、湿热蕴结等症的常用中药。其活性成分主要有糖类、三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甾醇类等。白茅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目前,白茅根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慢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过敏性皮炎等疾病,临床疗效确切。未来,深入阐述其药理机制,可为肿瘤、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 被引量:99
15
作者 韩盟帝 马飞祥 +2 位作者 汪亚楠 路景坤 薛培凤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的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并分析其多种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搜索红花的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类药五原则"筛选出红花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在线靶点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的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并分析其多种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搜索红花的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类药五原则"筛选出红花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在线靶点预测平台和CTD数据库收集靶点与疾病相关信息,应用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富集关键靶点相关的主要生物通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红花"成分-靶点"、"靶点-通路"、"成分-疾病"等互作网络图,进而分析红花的多种药理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黄酮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等化合物475个,经筛选后最终确定25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靶点318个,其关键靶点有TP53、AKT1、ESR1等,涉及显著性通路59条,其中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相关程度较高。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成功预测红花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其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 红花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黄爱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5期179-181,共3页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临床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等,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丹参酮ⅡA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增多,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临床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等,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丹参酮ⅡA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研究增多,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诱导分化和凋亡等作用。但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不良反应随之增长。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药理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子祺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消化不良患者74例以及膀胱炎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消化不良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7例,将膀胱炎患者分为丙丁两组... 目的:探讨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消化不良患者74例以及膀胱炎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消化不良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7例,将膀胱炎患者分为丙丁两组,每组各26例。甲组与丙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丁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消化不良患者中,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73,P=0.032),甲组患者不良反应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丁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0,P=0.048),丙组患者不良反应与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使用范围,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100例膀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50例。四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治疗,A组和C组另使用阿... 目的探讨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100例膀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50例。四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治疗,A组和C组另使用阿莫西林治疗,B组另使用雷贝拉唑治疗,D组另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分析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B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与B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D组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与D组的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杀菌作用,且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仙茅苷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区卓怡 张咏 +3 位作者 简荣杰 朱文汉 成然 王艳珍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仙茅苷(Curculigoside)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苯甲酸酯类酚苷,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该文就近年来仙茅苷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仙茅苷在神经保护、抗抑郁、抗骨质疏... 仙茅苷(Curculigoside)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苯甲酸酯类酚苷,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该文就近年来仙茅苷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仙茅苷在神经保护、抗抑郁、抗骨质疏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仙茅苷及仙茅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苷 药理作用机制 神经保护 抗骨质疏松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栗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8期303-304,共2页
生脉注射液是的主要中药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其理论基础是我国传统中医古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血压、抗病毒等作... 生脉注射液是的主要中药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其理论基础是我国传统中医古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血压、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称生脉注射液在配合抗肿瘤治疗、抗氧化、糖尿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机制 冠状动脉血流量 现代科学技术 冠状动脉硬化 抗肿瘤治疗 机体免疫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