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0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脱贫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农户获得感生成的实践理性——以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戈奎村为例
1
作者 唐国松 《中国市场》 2024年第31期90-93,共4页
“获得感”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评价精准扶贫以来成效的重要尺度和标准。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再次提到“获得感”一词,“获得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在绿春县戈奎村田... “获得感”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评价精准扶贫以来成效的重要尺度和标准。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再次提到“获得感”一词,“获得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在绿春县戈奎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实践理性理论探究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类获得感的生成机理,认为农户获得感是需要从精准扶贫以来的社会结构内化为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当下,政府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获得感 经济获得感 文化获得感 社会获得感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红 陈滟铭 王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 【目的】在界定农民获得感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说。【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与县域宏观匹配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是否对农民获得感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内生性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1)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客观获得的维度,而非农民主观获得感的维度;2)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强化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客观获得的正向影响;3)数字乡村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群体获得感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确保农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推动农民客观获得与主观获得感的双提升。同时,还需注重农民的心理建设,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精准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获得感 客观获得 主观获得感 农民获得
下载PDF
守正与创新: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现代测量学高效课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邓超 +1 位作者 邓勇 范百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6,共5页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波涛汹涌的高等教育革命,现代测量学教学在遵循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达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领域的新需求为导向,面向现有课程教学存在的痛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深入探索,提出了强化时代主题融入、提升学生课程获得感、培养工程素养和回归朴素课堂等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并采取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理论教学,基于获得感理论,打造了“四度”高效课堂,极大地满足了测绘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测量学 守正创新 学生获得感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悦 周正 周静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持续动力,乡村青年教师承担着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切实的获得感是增进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定乡村青年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研究通过修正德尔菲法与层次... 作为乡村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持续动力,乡村青年教师承担着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重任。切实的获得感是增进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定乡村青年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研究通过修正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构了包含“生存保障获得感”“关系归属获得感”“自我发展获得感”3个一级指标、“物质经济获得感”“政策保障获得感”“社会交往获得感”“公共文化获得感”“社会声望获得感”“专业成长获得感”“职业成就获得感”7个二级指标及28个相应三级指标的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提升理路:完善物质保障,推进差异化教师激励政策;整合关系归属,锚定人性化社会需要;保持自我发展,合理规划未来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青年教师 获得感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学情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辉 李支东 周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于对497名江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既正向调节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又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因素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 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耿雪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程的愉悦感;利用网络平台塑造热点分析学习模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感;培育学生新媒体信息识别能力,满足学生参与结果的实在感;教学优化的过程重视学生意见,满足学生作为学生的被尊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获得感 思政获得感
下载PDF
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投资积极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萍 王磊玲 隗斌贤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2,F0003,共12页
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基础力量,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与信心对其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691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探讨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未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获... 民营经济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基础力量,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与信心对其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691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探讨民营企业家获得感对未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民营企业家获得感越强,越愿意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投资积极性越高;受教育程度较高、担任政协委员和行会商会代表的企业家,其获得感对一年期投资积极性的作用更加突显;信心和幸福感是获得感影响投资积极性的两个中介因素,民营企业家获得感越强,经营发展信心越大,幸福感越高,未来越倾向于扩大企业投资。未来应着力在增强民营企业家获得感、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信心 共同富裕 民营企业家
下载PDF
中国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8
作者 伍如昕 赵慧敏 +1 位作者 蔡嘉欣 杨燕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等多种统计分析;利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构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包括支持条件、健康基础、自我认知3个维度共12个条目。研究编制的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信效度良好,各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832~0.870之间,整体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0;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为2.214,CFI、NFI、TLI等拟合数据基本在0.9以上,RMSEA值为0.051,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7以上,各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都在0.8以上、AVE值均在0.5以上,居民健康获得感与校标变量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89,P<0.01)。结论:编制的3维度12题项测量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反映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可作为测量我国居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获得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三峡库区乡村发展主体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基于重庆巫溪长红村的个案
9
作者 范春 李斌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让人民有较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党和国家新时期治国理政的伟大方略。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获得感如何?文章选取库区的重庆巫溪县长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得感问... 让人民有较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党和国家新时期治国理政的伟大方略。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获得感如何?文章选取库区的重庆巫溪县长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得感问卷调查和会见座谈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该村三类主体获得感的差异性,探寻导致这种差异的内外因素,并提出提升不同主体获得感的实施路径:增强个体发展能力,激发获得感提升的内生动能;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夯实获得感提升的经济基础;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确立获得感提升的组织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营造获得感提升的宽松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乡村发展主体 获得感差异 提升路径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0
作者 张正 高严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为67%、46%、35%、36%。高校应聚焦问题激发学生需求,强化思政课认同感;围绕学生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学生参与 教学要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理论模型与量表编制
11
作者 邓彩艳 金盈楹 +3 位作者 高舒雅 杨倩颖 刘伟方 王瑛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 目的:旨在构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编制适合的获得感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人民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编制量表初测问卷题项,然后分别进行了初测和正式施测,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验证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并确定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获得感的正式量表。结果:(1)本研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人民获得感的5个因子: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社会获得感、文化获得感、生态获得感,累积解释总变异的65.008%;(2)正式量表包含5个维度30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人民获得感五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93,P<0.001,TLI=0.923,CFI=0.930,RMSEA=0.057);(3)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57,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97、0.838、0.896、0.801、0.913,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4)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小于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各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致性,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正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评估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人民的获得感,对提升人民获得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自贸港建设 人民获得感 理论模型 量表编制
下载PDF
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高品质生活实现路径研究
12
作者 黄新华 吴小彤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 获得感 幸福 安全
下载PDF
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驱动机制与策略选择
13
作者 张平 商晨阳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8期134-147,共14页
社区居民获得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关键衡量指标,也映射着社区治理的健全水平和实际效果。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和开放式问卷访谈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社区居民获得感的驱动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社区管理服务(0.412)、... 社区居民获得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关键衡量指标,也映射着社区治理的健全水平和实际效果。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和开放式问卷访谈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社区居民获得感的驱动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社区管理服务(0.412)、基础设施及环境(0.265)、邻里关系(0.239)、社区党建引领(0.177)、群众参与(0.134)。因此,应当着力优化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及环境,创新邻里关系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拓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获得感 社会质量
下载PDF
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胡琦 张丽虹 +1 位作者 王惠群 徐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影响因素,以期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家宁夏样本医院门诊的60... 目的:通过对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影响因素,以期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家宁夏样本医院门诊的600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探索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总体得分为(38.90±9.06)分,就医获得感各维度得分排序分别为就医安全获得感、就医有效获得感、就医价廉获得感、就医方便获得感。影响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家庭年收入、就诊医生级别、是否下级医疗机构转诊(P<0.05)。结论:宁夏居民就医获得感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搭建信息化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通过培养高水平卫生人才等手段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获得感 影响因素 宁夏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贫困生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15
作者 卢颖 饶品欢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69,87,共4页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其获得感水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阐述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内涵,探讨影响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主客观因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塑造阳光心态,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完善自我意识,培育积极人格特质;...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其获得感水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阐述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内涵,探讨影响高职贫困生获得感的主客观因素,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塑造阳光心态,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完善自我意识,培育积极人格特质;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三方面提升高职贫困生获得感,从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 贫困生 获得感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16
作者 张正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获得感是检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和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较高,但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获得感略低;女生... 获得感是检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和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较高,但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获得感略低;女生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获得感显著高于男生,汉族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学生干部思政课获得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中共党员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和群众学生,大三与大一、大二学生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思政课获得感均值差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参与性,重视群体差异、提升思政课针对性三个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高职院校 差异分析 实证研究 提升策略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
17
作者 马德龙 郑德峥 孙思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知识满足感在课程思政获得感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建议强化知识满足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的发展,增强信念充实感和整体课程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获得感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政治信任:基层民主何以提升农民获得感?——基于粤黔省际比较
18
作者 郑方辉 管敬韬 陈磊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5-16,共12页
乡村民主自治是基层民主及国家治理绩效的重要体现,折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民主自治的本质是农民广泛和深度参与,参与重在获得。以结果为导向,其终端衡量指标莫过于农民的获得感。基于此理念,遴选“四个民主”为基层(乡村)民主... 乡村民主自治是基层民主及国家治理绩效的重要体现,折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民主自治的本质是农民广泛和深度参与,参与重在获得。以结果为导向,其终端衡量指标莫过于农民的获得感。基于此理念,遴选“四个民主”为基层(乡村)民主自治的度量指标,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迥然不同的粤黔两省的现实场景,依据抽样调查数据,检验其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其一,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是乡村民主自治及提升农民获得感的主要变量,基层民主自治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存在省份差异,该差异性尤其反映于“民主管理”之中;其二,农民的信任度越高,获得感及其省份差异性愈大;其三,针对主要变量,乡贤能人参与治理对农民获得感的影响存在“倒U型”趋势。基于上述结果,以民主自治驱动农民获得感提升,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实际精准定位基层治理目标,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升女性参与度,以乡贤能人发挥示范效应,以智治赋能强化民主监督,以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优化民主协商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主自治 农民获得感 农民参与 政治信任 基层民主制度
下载PDF
公共服务获得感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基于2015-2023年文献的计量分析
19
作者 芦刚 范博文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获得感作为衡量公共服务绩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成为学界开展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2015-2023年的公共服务获得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关于公共服务获得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内涵探究、实地调查研... 获得感作为衡量公共服务绩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成为学界开展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2015-2023年的公共服务获得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关于公共服务获得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内涵探究、实地调查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公共服务的微观领域上。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服务获得感研究的深化,但仍然存在测量工具权威性不足、缺乏跟踪调查以及实践导向较弱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围绕理论内涵探讨、统一测量工具以及明晰影响因素等方面,并将研究的落脚点置于公共服务获得感的提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获得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镜像理论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建构路径探析
20
作者 李娜 《高教论坛》 2024年第6期1-4,87,共5页
研究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出发,基于镜像理论探究如何构建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揭示了镜像理论下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建构逻辑,阐释了通过构建多重课程思政教育“他者”嵌套的传播网络构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路径,即结合... 研究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出发,基于镜像理论探究如何构建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揭示了镜像理论下的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建构逻辑,阐释了通过构建多重课程思政教育“他者”嵌套的传播网络构建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获得感的路径,即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专业特点,突破教师单一选材界限,调动学生成为挖掘“思政吸引物(他者)”的主体;赋予学生话语权,培养并挖掘意见领袖,构建由“师-生”和“生-生”初级群体构成的多元“他者”传播网络;规范考评体系,使之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他者”,与考评挂钩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岗位实践并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思想认识的强化与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课程思政教育 获得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