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路瑶 施婷婷 +3 位作者 马云 冯海兴 刘文钦 侯楚祺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27-734,740,共9页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纤维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菝葜总黄酮能综合改善CPID模型大鼠症状,增强其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抑制CPID模型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及子宫纤维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 慢性盆腔炎 子宫 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菝葜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晓燕 王钰莹 +1 位作者 张雪玲 陈阿丽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9期124-132,共9页
菝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根茎,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酚类、芪类、有机酸类等类型化合物,共同赋予菝葜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抑菌、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 菝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根茎,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酚类、芪类、有机酸类等类型化合物,共同赋予菝葜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抑菌、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菝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菝葜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菝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活性成分 甾体皂苷类 黄酮类 酚类 芪类 有机酸类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菝葜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田雨 王乌云塔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菝葜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靶点取交集,得到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针对这些靶点,构建了PPI网络...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菝葜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靶点取交集,得到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针对这些靶点,构建了PPI网络,并进一步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菝葜含有13个活性成分与76个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25条与寻常型银屑病密切相关的关键通路。广泛的生物过程被生物学功能所涵盖,包括调节脂质代谢过程、大分子复合物、酶结合等。菝葜治疗银屑病的主要富集通路为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实验进一步证实,菝葜的核心成分能够与核心靶点有效结合,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菝葜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中药,其疗效可能与对IL-17和TNF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的调节有关。该结果为菝葜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银屑病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菝葜的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满军 黄兴琼 +3 位作者 莫启贵 赵宝清 陈迷 张丹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60-363,368,共5页
菝葜来源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含有丰富的甾体皂苷、黄酮、苯丙烷类和芪类等成分,以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的功效为人所知。菝葜具有较好的抗炎、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菝葜来源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含有丰富的甾体皂苷、黄酮、苯丙烷类和芪类等成分,以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的功效为人所知。菝葜具有较好的抗炎、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菝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菝葜在药品开发和利用中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以期进一步推动中药菝葜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甾体皂苷类 黄酮类 抗炎 糖脂代谢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对抱茎菝葜目标产物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冯永兴 刘恒鹏 +1 位作者 孟梦 梁林波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为了解不同技术措施对抱茎菝葜目标产物产量的影响,采用两种不同的修剪方式对统一种源的抱茎菝葜开展修枝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下的抱茎菝葜平均抽稍数为2.3~25.6条/株,平均茎粗和茎长为65.9~110.6和0.35~0.82 cm,平均茎鲜重为12... 为了解不同技术措施对抱茎菝葜目标产物产量的影响,采用两种不同的修剪方式对统一种源的抱茎菝葜开展修枝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下的抱茎菝葜平均抽稍数为2.3~25.6条/株,平均茎粗和茎长为65.9~110.6和0.35~0.82 cm,平均茎鲜重为126.6~1117.1g/株。修剪方式1和2的以上指标均极显著地大于对照(P<0.01),表明修剪后的抱茎菝葜植株较自然生长可获得更多目标产物,且方式2的修剪方法可极显著提高目标产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菝葜 技术措施 目标产物
下载PDF
菝葜科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发育分析(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士超 邱英雄 +2 位作者 王艾丽 Kenneth M. CAMERON 傅承新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对全世界范围分布的菝葜科Smilacaceae的79个代表种(包括了全部的属和组), 以分布于南美洲的Philesia Comm. ex Juss.和Lapageria Ruiz & Pav.属为外类群, 选取包括花粉和染色体性状在内的47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支分类系统... 对全世界范围分布的菝葜科Smilacaceae的79个代表种(包括了全部的属和组), 以分布于南美洲的Philesia Comm. ex Juss.和Lapageria Ruiz & Pav.属为外类群, 选取包括花粉和染色体性状在内的47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支分类系统发育分析, 同时以表征分类的方法构建了距离树(NJ)辅助分析, 首次对世界分布的菝葜科各属间及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作了探讨。(1)Ripogonum与菝葜属Smilax +肖菝葜属Heterosmilax互为姐妹群, 但是距离较远, 支持将类菝葜属(新拟中文名)Ripogonum独立为科的观点; (2)肖菝葜属在菝葜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分支上, 并与菝葜属土茯苓组sect. Coilanthus的部分种组成一个具较高支持率(88%)的单系分支, 分析表明肖菝葜属并非是一个好属, 应归入菝葜属; (3)菝葜属6个组的划分大都没有得到支持, 只有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草本菝葜组sect. Nemexia的单系得到很好的支持(93%); (4)分布于南美洲巴西的种类聚为一个单系类群, 表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但由于取样局限, 南美洲种类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菝葜 菝葜 菝葜 形态学 分支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菝葜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7
作者 秦双双 周鹏程 +6 位作者 胡营 杨晓男 梁莹 韦范 林杨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451-1462,共12页
目的:获得菝葜Smilax china L.全长转录组数据,深入挖掘其功能基因。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分别提取菝葜根、茎、叶3个部位的RNA,将样品等量混合后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共获得转录本122324个,N50长度为1400 nt,鸟... 目的:获得菝葜Smilax china L.全长转录组数据,深入挖掘其功能基因。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分别提取菝葜根、茎、叶3个部位的RNA,将样品等量混合后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共获得转录本122324个,N50长度为1400 nt,鸟嘌呤和胞嘧啶(GC)占比为45.32%,其中92878个(75.93%)转录本在七大数据库中注释。非冗余蛋白(NR)注释中,与菝葜最相近的物种是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 L.,匹配程度达17.39%;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数据库注释中,比对到一般功能预测的转录本最多,有17875个;基因本体(GO)数据库注释中,66001个转录本分布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的45个功能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中,参与菝葜生物合成和其他次生代谢转录本4286个,其中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转录本1478个、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转录本162个、参与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转录本4个、参与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转录本2642个。在基因结构分析中,共得到64612个编码序列、2003个转录因子。此外,简单序列重复(SSR)分析表明,33118个SSR中最多的优势重复单元为腺嘌呤(A)G/C胸腺嘧啶(T),同时还预测到44580个长链非编码RNA和28229个mRNA。结论:获得了菝葜全长转录组数据,可为深入研究菝葜生长发育、相关代谢途径、胁迫响应及生物遗传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全长转录组 基因注释 基因结构
下载PDF
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指纹图谱的建立及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赛力克阿拉·阿里汗 赵婷婷 +3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曹仕辰 麦合苏木·艾克木 艾克白尔·买买提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12期3281-3287,共7页
目的建立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SLPBQ)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XBria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体... 目的建立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SLPBQ)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XBria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次SLPBQ的HPLC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分析多批次复方搽剂相似度。利用SPSS22.0及SIMCA-P14.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通过单味药材及阴性对照图谱结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化学成分,并对部分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次样品筛选出22个共有峰,且相似度均大于0.974;聚类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两大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8.79%。对3种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发现各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5.87%~103.76%,RSD均≤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SLPBQ的质量控制,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主成分分析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抗白癜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赛力克阿拉·阿里汗 曹仕辰 +3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麦合苏木·艾克木 艾克白尔·买买提 赵婷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3-52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与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复方菝葜丹参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利用GEO、OMIM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平台,获得白癜风疾病相关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与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复方菝葜丹参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利用GEO、OMIM以及GeneCards等数据平台,获得白癜风疾病相关靶点,通过映射药材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获得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菝葜丹参与白癜风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作用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语言及其相关依赖包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复方菝葜丹参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的结合效能,通过体外药理实验探究复方提取液对黑色素细胞的作用。结果复方菝葜丹参擦剂中有106个有效成分作用于STAT3、AKT1、RELA等8个核心靶点,GO富集结果显示潜在靶点参与了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过程等反应。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靶点涉及AGE-RAGE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复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紧密。复方菝葜丹参对黑色素细胞有较好的促增殖作用,其中有效成分木樨草素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较强,芒柄花素可提高黑素含量。结论复方菝葜丹参擦剂是多种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到多靶点对白癜风产生的治疗作用,其中丹参与鸡血藤为君药,木樨草素与芒柄花素为重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菝葜丹参擦剂 白癜风 中药配方 网络药理学 体外细胞实验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复方菝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立华 周融融 +3 位作者 黄生武 何丹 张海潮 谢谊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132-139,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菝葜(FFBQ)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国知网、PubChem中收集归纳FFBQ中8味药材的成分、归经及靶标信息;以口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菝葜(FFBQ)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国知网、PubChem中收集归纳FFBQ中8味药材的成分、归经及靶标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条件筛选FFBQ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OMIM、GeneCards、DisGeNET疾病数据库查询NSCLC相关靶标。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成分-疾病靶标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实现归经、药材-活性成分-靶标等多层次复杂网络关系的可视化。对经网络筛选获得的关键靶标,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活性成分作用于靶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肺经和肝经为FFBQ治疗NSCLC的主要病位。筛选到FFBQ的99个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63个与NSCLC共享的交集靶标,并通过MAPK、PI3K-Akt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等,发挥治疗NSCLC的作用。结论:复方菝葜中的槲皮素、花旗松素和落新妇苷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调节MYC、TP53和EGFR等关键靶点及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控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转录、代谢,从而达到治疗NSCLC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复方菝葜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菝葜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彦洁 罗鑫 +3 位作者 蒋学青 谢谭芳 陈豪 王志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67-2772,共6页
目的:建立菝葜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及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16批菝葜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中3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转移率和出膏率。结果:建立的16批菝葜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 目的:建立菝葜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及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16批菝葜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中3个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转移率和出膏率。结果:建立的16批菝葜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出7个成分,标准汤剂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39~0.99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将样品分为3大类。16批菝葜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9.14%~13.60%,绿原酸、落新妇苷及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9.98~21.91 mg/g、1.92~5.34 mg/g、0.10~0.93 mg/g;转移率分别为16.12%~59.19%、6.69%~33.70%、8.70%~63.9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菝葜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标准汤剂 HPLC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重庆山区菝葜属野菜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千万 白志川 《山区开发》 2003年第8期35-36,共2页
野生食用蔬菜简称野菜,指各种不同的地貌、植被、土地和气候等类型环境中,自然分布和生长,未经人工栽培,可作食用的一类野生植物。一般生长于山区,故也称山菜、山野菜。野菜由于其天然无害,营养价值高,具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野生食用蔬菜简称野菜,指各种不同的地貌、植被、土地和气候等类型环境中,自然分布和生长,未经人工栽培,可作食用的一类野生植物。一般生长于山区,故也称山菜、山野菜。野菜由于其天然无害,营养价值高,具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与日俱增。野菜作为我国出口商品,畅销日本、西欧等许多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菝葜属野菜 金刚藤 土茯苓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 菝葜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马甲菝葜
下载PDF
复方菝葜颗粒联合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林婷婷 伍新诚 +2 位作者 王慧 刘俊 柏正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0期38-42,共5页
目的:2020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统计报告提供了全球癌症负担的最新情况,肺癌约占11.4%,且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4年,癌症的负担将会持续加重。在每年的肿瘤新增病例中,肺癌占绝大多数,其发病率稳居高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 目的:2020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统计报告提供了全球癌症负担的最新情况,肺癌约占11.4%,且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4年,癌症的负担将会持续加重。在每年的肿瘤新增病例中,肺癌占绝大多数,其发病率稳居高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中药复方制剂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不失为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菝葜颗粒联合NP(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化疗治疗Ⅲ~Ⅳ期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7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生物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NP方案化疗,联合组则是在N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复方菝葜颗粒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肿瘤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联合组的疾病有效率却明显高于化疗组,对于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法(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乏力、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菝葜颗粒联合NP方案化疗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复方菝葜颗粒 NP方案 减毒增效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多模式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菝葜饮片的质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彦洁 蒋学青 +4 位作者 罗鑫 蒋佳丽 王艺洁 谢谭芳 王志萍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738-2743,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的菝葜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模式化学计量学分析菝葜饮片的质量。方法建立18批菝葜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来源的菝葜进行评价。结果指纹图...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的菝葜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模式化学计量学分析菝葜饮片的质量。方法建立18批菝葜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来源的菝葜进行评价。结果指纹图谱标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出5个成分,分别为绿原酸、落新妇苷、槲皮苷、黄杞苷及白藜芦醇;相似度评价结果,18批样品除YP3以外,其余相似度均大于0.9;结合多模式化学计量学分析可以将18批样品分为三类,并筛选出6个可能导致菝葜质量差异的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合多模式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用于评价不同来源的菝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十二味菝葜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15
作者 杨庆琪 吴燕 +5 位作者 董海玲 刘芳 顾伟杰 施东雯 陈瑞萍 庞晓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 评价十二味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病例对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6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的49例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十二... 目的 评价十二味菝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病例对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6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的49例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十二味菝葜颗粒,对照组给予克银丸。比较2组银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的差异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十二味菝葜治疗PV的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PV患者49例;其中研究组(十二味菝葜组)29例,年龄19~62岁;对照组(克银丸组)20例,年龄23~65岁;2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治疗前PA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SI疗效指数比较,研究组治疗PV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对照组出现1例药物性肝损伤。ALT、AST、BUN、Cr、TBIL和γ-GT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十二味菝葜颗粒治疗PV疗效较好,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十二味菝葜 病情评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菝葜科种皮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士超 赛尼 傅承新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68,共17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菝葜科Smilacaceae3个属(菝葜属Smilax、肖菝葜属Heterosmilax和Ripogonum属)共53种5变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球形、半球形或钝三角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皮纹...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菝葜科Smilacaceae3个属(菝葜属Smilax、肖菝葜属Heterosmilax和Ripogonum属)共53种5变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球形、半球形或钝三角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皮纹饰可分为7种类型,即脑纹型、粗脑纹型、网纹型、细网纹型、孔穴型、密孔穴型和细条纹型。根据种皮微形态的特征,对菝葜科内属间和属内组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种皮形态分析结果支持将Ripogonum属从菝葜科中分离、独立成科,支持将肖菝葜属与菝葜属合并的观点,这与孢粉学和分子证据的分析结果一致;推测肖菝葜属和菝葜属的土茯苓组sect.Coilanthus及草本组sect.Coprosmanthus的多数种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菝葜组sect.China和圆锥组sect.Macranthae的大多数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但种皮形态证据不支持Koyama将菝葜属分为6个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菝葜 Ripogonum 微形态 扫描电镜 分类学
下载PDF
HPLC测定菝葜属4种植物中落新妇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艳林 钟小清 +2 位作者 严海 吕高荣 邹节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9-961,共3页
关键词 同属植物 菝葜 HPLC测定 落新妇苷 《中国药典》 热带地区 资源调查 黑果菝葜
下载PDF
穿鞘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宇镳 张东明 +1 位作者 庾石山 丁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对穿鞘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 ,各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穿鞘菝葜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了正十六碳酸 (Ⅰ ) ,β 谷甾醇 (Ⅱ ) ,Δ7 5α 胆甾烯 3 β 醇 (Ⅲ ) ,柚皮... 目的 :对穿鞘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 ,各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穿鞘菝葜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了正十六碳酸 (Ⅰ ) ,β 谷甾醇 (Ⅱ ) ,Δ7 5α 胆甾烯 3 β 醇 (Ⅲ ) ,柚皮素 (Ⅳ ) ,丁二酸 (Ⅴ ) ,芹菜素 (Ⅵ ) ,白藜芦醇 (Ⅶ ) ,胡萝卜苷 (Ⅷ )和juncusylesterB(Ⅸ )共 9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正十六碳酸、柚皮素、芹菜素、Δ7 5α 胆甾烯 3 β 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鞘菝葜 菝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菝葜与菝葜纳米硒体内、外抗U_(14)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志愉 黄越燕 +2 位作者 陈水福 邬秋萍 肖纯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43-44,86,共3页
目的探讨菝葜及其新配方(菝葜皂甙与红色纳米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小鼠体内U14造模,经灌胃给药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小鼠体内U14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用美兰法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U14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菝葜与... 目的探讨菝葜及其新配方(菝葜皂甙与红色纳米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小鼠体内U14造模,经灌胃给药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小鼠体内U14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用美兰法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U14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在体外实验中对U14瘤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菝葜液对小鼠体内U14瘤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菝葜与菝葜纳米硒的体内、外实验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菝葜纳米硒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菝葜属圆锥菝葜组的RAPD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傅承新 邱英雄 孔航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69,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分析技术 ,选取 13个 10 bp长度的随机引物 ,对菝葜属圆锥菝葜组的 6种菝葜及其近缘种进行了 DNA多态性研究 ,对扩增产物用 DPS2 0 0 0可变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1该组植物 DNA的随机引物扩增多...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分析技术 ,选取 13个 10 bp长度的随机引物 ,对菝葜属圆锥菝葜组的 6种菝葜及其近缘种进行了 DNA多态性研究 ,对扩增产物用 DPS2 0 0 0可变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1该组植物 DNA的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较丰富 ,13个引物共得到 2 73个条带 ,组内种间表现出较近的遗传距离 ,体现出具有共同祖先的特征 ;2同种不同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条带 ,也最早聚合 ,表明 RAPD在种内是相对稳定的 ,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 ;3海南岛产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4马达加斯加的菝葜 (Smilax anceps)和外类群薯蓣科的薯蓣、百合科的油点草总是首先聚合在一起 ,表明了马达加斯加菝葜的独特性 ,以及在分子水平体现的共同祖征 .也说明菝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球板块分离以前 .在板块分离后 ,该种菝葜在马达加斯加独立生长 ,保留了更多与其他近缘单子叶植物的祖先性状 ,而保留在亚洲大陆的其它菝葜种则不断演化 ,出现了 DNA结构上的分化 ,表现出与薯蓣、油点草较低的同源率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圆锥菝葜 RAPD 聚类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