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周丽青 葛广玉 +6 位作者 井浩 吴宙 孙秀俊 李家乐 吴彪 刘志鸿 杨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 为探讨溶解氧变化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设计3种溶解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解氧C处理、正常溶解氧-快速低氧24 h-快速复氧4 h AHR处理、正常溶解氧-缓慢低氧48 h-缓慢复氧8 h CHR处理,然后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溶解氧变化对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溶解氧变化会影响到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形态结构,低氧使鳃丝变宽,表层上皮细胞破损,纤毛脱落,海绵状血腔组织变得松散,鳃小腔空隙变大,内有细胞残片;低氧再复氧明显改变鳃叶鳃小瓣的形态,外鳃叶鳃小瓣组织细胞受损程度比内鳃叶鳃小瓣严重;缓慢低氧48 h和缓慢复氧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和快速复氧4 h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快速低氧24 h和缓慢低氧48 h均使鳃组织ROS水平提高,复氧仅降低鳃组织的ROS水平,短时间内对低氧造成的损伤无明显修复作用,缓慢低氧48 h和复氧8 h破损的鳃组织细胞多且弥散,细胞核质边界不清晰,鳃组织细胞受损程度高于快速低氧24 h和复氧4 h。研究表明,无论缓慢低氧48 h还是快速低氧24 h均会对鳃组织的细胞结构造成损伤,短时间内复氧,组织细胞损伤得不到修复,缓慢低氧48 h对鳃组织结构损伤较快速低氧24 h严重,且组织细胞损伤在缓慢复氧8 h时还持续加重。本研究可为双壳贝类养殖模式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结构 低氧 活性氧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病害概述
2
作者 姜嘉琳 赵欣妍 +2 位作者 秦鹤洋 邱显博 李佳希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近年来,对于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区域不断地扩大,其主要原因是菲律宾蛤仔的投入成本比较低,但是产量很高。由此,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占据了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地位。同时,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导致了菲律宾蛤仔的生存环境中微生物大量滋生,接踵... 近年来,对于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区域不断地扩大,其主要原因是菲律宾蛤仔的投入成本比较低,但是产量很高。由此,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占据了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地位。同时,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导致了菲律宾蛤仔的生存环境中微生物大量滋生,接踵而来的就是菲律宾蛤仔大量死亡,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菲律宾蛤仔病害 细菌病
下载PDF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
3
作者 高弋强 许星鸿 +7 位作者 崔志扬 魏迪 张磊 涂康 刘志鸿 吴彪 周丽青 孙秀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为山东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最适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15、20、25、30),分别在第3、9、18、27天测量幼虫壳长和统计... 为山东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最适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15、20、25、30),分别在第3、9、18、27天测量幼虫壳长和统计幼虫存活率,在第27天统计幼虫附着变态率。研究表明,培育至第18天时,盐度25组幼虫平均壳长最大,达到(0.164±0.003)mm,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盐度15组平均壳长最小,仅为(0.149±0.001)mm。盐度15组平均壳长与盐度20组无显著差异,与盐度25组和30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存活率方面,盐度25组存活率最高,为51.40%,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但与盐度30组存活率(44.43%)无显著差异;盐度15组存活率最低,为25.75%。培育至第27天时,盐度25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4.47%。在附着变态方面,盐度15组幼虫附着变态率最高,为21.56%,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1);盐度20组的附着变态率为11.14%,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度25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在盐度25时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而在盐度15时幼虫附着变态率最高。综上所述,在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过程中,盐度25是蛤仔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附着变态前适当降低盐度有利于提高幼虫的附着变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幼虫 盐度 生长 存活 附着变态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4
作者 吴磊 涂康 +3 位作者 周丽青 刘志鸿 吴彪 孙秀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 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探究温度、盐度、密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培育73 d后,温度、盐度、密度的二次效应对蛤仔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温度、盐度、密度的升高,蛤仔壳长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表现出抛物线形特征,其中盐度对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然而,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蛤仔壳长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壳长预测值Y对应自变量温度(T)、盐度(S)和密度(D)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6.33105+0.2765 T+0.573 S+0.689 D-0.00566 T^(2)-0.0137 S^(2)-0.1159 D^(2)。本研究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构建了不同环境下蛤仔苗种的生长模型,得出稚贝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24.32℃、盐度21.13、密度2.88×10^(4)粒/m^(2),在此条件下蛤仔稚贝平均壳长可达到最大值(4.0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温度 盐度 密度 生长
下载PDF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血淋巴的毒性效应研究
5
作者 龚秀琼 周扬 +6 位作者 李风铃 郭萌萌 耿倩倩 谭志军 姚琳 江艳华 曲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83,共14页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双壳贝类常被用于评估污染物毒性和监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血细胞是双壳贝类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评估PFOA的污染状...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双壳贝类常被用于评估污染物毒性和监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血细胞是双壳贝类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评估PFOA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量了PFOA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细胞中的生物蓄积含量和免疫相关指标,包括血细胞总数(total hemocyte count,THC)、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吞噬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以及免疫因子3个方面系统评估PFOA对贝类的免疫毒性。结果显示:PFOA在血淋巴中大量蓄积,实验第14天时PFOA在3个处理组中的含量分别为(122.5±5.35)、(149.38±0.52)、(157.23±4.65)ng·mL^(-1)。清水恢复7 d后,各处理组中PFOA的蓄积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达(3.33±0.16)、(5.42±0.08)、(6.20±0.20)ng·mL^(-1)。进一步研究发现,PFOA的胁迫可引发蛤仔血细胞各生理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显著变化。PFO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缩减了蛤仔血细胞总数,改变了血细胞组成比例,细胞活力及吞噬活性明显下降,ROS大量生成,凋亡率大幅增加,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明显增强。且清水恢复7 d各指标仍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此外,在分子水平上,PFOA的暴露亦显著改变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见,PFOA的胁迫可对菲律宾蛤仔产生明显的免疫毒性效应。该研究为揭示PFOA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和筛选海洋中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生物指示因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菲律宾蛤仔 免疫毒性 血细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低温对菲律宾蛤仔热休克蛋白和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张月 李宁 +3 位作者 黎强 聂鸿涛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在低温胁迫下热休克蛋白和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和南北方野生群体蛤仔急性低温(−1℃)胁迫9 d,存活率大小为斑马蛤2号(78.08%±2.14%)>大连...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在低温胁迫下热休克蛋白和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和南北方野生群体蛤仔急性低温(−1℃)胁迫9 d,存活率大小为斑马蛤2号(78.08%±2.14%)>大连群体(70.37%±3.70%)>北海群体(48.15%±7.71%)。低温胁迫下,挑选5个蛤仔抗低温相关的基因,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HSC70,CSDE1,Y-box,抗冻蛋白Ⅱ型基因(AFPⅡ),研究这些基因在3个群体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连群体和北海群体)急性低温胁迫(−1℃)下鳃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中的时序表达与温度显著相关,其中HSP70、HSC70在3个群体中显著高表达。冷休克蛋白家族的基因CSDE1、Y-box基因只在低温处理的广西群体鳃组织中显著高表达。3个群体AFPⅡ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显著升高,达到峰值,相对表达量斑马蛤2号>大连群体>北海群体。不同群体蛤仔在低温胁迫时抗低温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斑马蛤2号的HSP70、HSC70和AFPⅡ表达量及存活率高于2个野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群体 低温 存活率 热休克蛋白 抗冻蛋白
下载PDF
基于二值型数据的荣成天鹅湖菲律宾蛤仔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7
作者 董建宇 胡成业 +2 位作者 王学锋 杨晓龙 张秀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9,共9页
为了利用简化的二值型渔业数据研究物种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17年四个季度山东半岛荣成天鹅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实地调查数据,比较了广义加性模型(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在处理二值型菲律宾蛤仔... 为了利用简化的二值型渔业数据研究物种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17年四个季度山东半岛荣成天鹅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实地调查数据,比较了广义加性模型(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在处理二值型菲律宾蛤仔渔业数据的表现,并利用GAM模型研究了天鹅湖的菲律宾蛤仔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GAM模型在偏差解释率、模型评估效果和预测性能方面均优于GLM模型;水深、总有机质含量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的空间分布(P<0.05)。菲律宾蛤仔的出现概率随叶绿素a浓度增加逐渐上升,随总有机质含量和水深的增加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二值型简化数据能够有效地揭示菲律宾蛤仔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广义加性模型(GAM) 广义线性模型(GLM)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与闭壳肌脱壳的关联性
8
作者 支慧敏 李杨 +5 位作者 王薇 董涵玉 卢航 赵慧 姜玉声 田元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5,共10页
为了探讨菲律宾蛤仔热处理后闭壳肌脱壳与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的关联,实验首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闭壳肌蛋白的热变性规律,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热对闭壳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Ca^(2+)-ATPase活性、盐溶解度... 为了探讨菲律宾蛤仔热处理后闭壳肌脱壳与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的关联,实验首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闭壳肌蛋白的热变性规律,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热对闭壳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Ca^(2+)-ATPase活性、盐溶解度、SDSPAGE为指标研究了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性规律。新鲜的闭壳肌DSC结果显示,在50、60和78℃时共有3个吸收峰,闭壳肌在50和80℃加热5 min后对应的吸收峰消失,可能分别对应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发生了热变性。菲律宾蛤仔在沸水浴加热处理后,闭壳肌纤维呈现横向聚集和纵向收缩,由于收缩程度不同导致闭壳肌和外壳出现不同程度分离状态。肌原纤维蛋白加热处理(0.5 mol/L NaCl,45℃,5 min)后,Ca^(2+)-ATPase活性和盐溶解度快速下降,表明肌球蛋白发生了热变性。此外,肌动蛋白在变性前对肌球蛋白具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使肌原纤维蛋白中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副肌球蛋白同时变性,有利于脱壳的发生。本研究可为菲律宾蛤仔后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热处理 微观结构 肌原纤维蛋白
下载PDF
CO_(2)驱动的海水酸化对菲律宾蛤仔组织、免疫和抗氧化酶活及转录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林毅 陈强 +2 位作者 周思顺 孔鲁闽 黄张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0,共13页
随着CO_(2)的大量排放,海洋酸化效应不断加重,为探究未来海水酸化情况对菲律宾蛤仔产生的影响,设置对照组(pH为8.1)和酸化组(pH为7.7、7.1和6.4),研究周期为42 d,测定菲律宾蛤仔在酸化条件下组织结构、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以... 随着CO_(2)的大量排放,海洋酸化效应不断加重,为探究未来海水酸化情况对菲律宾蛤仔产生的影响,设置对照组(pH为8.1)和酸化组(pH为7.7、7.1和6.4),研究周期为42 d,测定菲律宾蛤仔在酸化条件下组织结构、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分子水平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置于酸化海水环境中,鳃丝间距随pH的降低而扩大,鳃丝纤毛黏合,水管和外套膜外表皮褶皱逐渐加深;鳃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为先降后升,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各组变化趋势不同,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ZM)活性趋势为先升后降;鳃和内脏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规律皆为持续上升;内脏团组织中LZM活性变化趋势各不相同,ACP活性变动趋势为先降后升,AKP、S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升后降,T-AOC趋势为持续下降;通过转录组的分析得到,鳃组织GO功能主要富集在DNA整合、膜的组成部分和RNA定向DNA聚合酶活性等条目中,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吞噬体和与蛋白合成的相关通路中。海水酸化使菲律宾蛤仔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其内环境稳态,改变其代谢水平和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引发菲律宾蛤仔染病乃至死亡的风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菲律宾蛤仔 免疫 抗氧化 转录水平
下载PDF
一株菲律宾蛤仔肠道潜在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谢晓晨 王博 +5 位作者 姜嘉琳 赵欣妍 李佳希 邱显博 霍忠明 方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为筛选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细菌,从健康蛤仔(平均体质量为14.51 g±1.18 g)肠道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利用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产酶能力,从中筛选产酶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计... 为筛选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细菌,从健康蛤仔(平均体质量为14.51 g±1.18 g)肠道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利用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产酶能力,从中筛选产酶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计数法绘制吸光度值-菌体数标准曲线,检测细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通过对蛤仔幼贝进行攻毒,检验其安全性;最后通过养殖试验,检验其对蛤仔幼贝的益生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蛤仔肠道分离出1株同时具备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力的细菌(命名为C26);菌株C26为革兰氏阴性菌,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pH>4.5、胆盐质量浓度为0~0.1 g/100 mL的条件下,菌株C2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菌株C26对蛤仔幼贝无致病性,且可显著提高蛤仔幼贝的增重率(P<0.05)。研究表明,筛选出的菲律宾蛤仔源假交替单胞菌C26对蛤仔具有安全性,并对蛤仔具有益生作用,该菌为丰富蛤仔益生菌菌种资源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益生菌 假交替单胞菌 肠道 产酶能力
下载PDF
重金属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GPx和GST基因表达分析
11
作者 郑志龙 闫路路 +1 位作者 闫喜武 秦艳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为研究重金属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汞对指示生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单一慢性暴露试验,分别在... 为研究重金属汞胁迫下菲律宾蛤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汞对指示生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单一慢性暴露试验,分别在0、12、24 h以及2、3、4、5、6、7和8 d时检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鳃中GPx和GS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GPx和GST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在24和12 h时表达量最高(P<0.05),6 d时GPx基因表达量最低(P>0.05),3 d时GST基因表达量最低(P<0.05);GPx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在8 d时最高(P<0.05);鳃中GST基因的表达量在5 d时最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汞暴露在短期内能够诱导GPx和GST基因进行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揭示重金属汞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汞 菲律宾蛤仔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低盐条件下副溶血弧菌侵染对菲律宾蛤仔存活、消化腺组织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陈俊影 王宇航 +6 位作者 李双 李云志 刘莉君 李东东 张贺 霍忠明 闫喜武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为探究低盐条件下副溶血弧菌胁迫对蛤仔存活、消化腺组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双因素互作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分别为16‰-10^(8)CFU/mL、16... 为探究低盐条件下副溶血弧菌胁迫对蛤仔存活、消化腺组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双因素互作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分别为16‰-10^(8)CFU/mL、16‰-10^(7)CFU/mL和16‰-10^(6)CFU/mL条件下处理蛤仔48 h的死亡率为100%。对蛤仔消化腺组织的切片观察发现,低盐条件下,相对于对照组(0 h),弧菌感染组中消化腺组织随时间的增加内腺管结构开始逐渐排列松散,大量的腺管出现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浸润面积逐渐增多。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蛤仔消化腺中免疫基因时序表达发现基因在低盐和弧菌双重胁迫下Rho GTP、CD-MPR、Big Defensin、CfC1qDC、RpLysBp和PGRPs基因被显著诱导表达,表明低盐条件下这些免疫基因响应了副溶血弧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副溶血弧菌 盐度 消化腺组织切片 免疫基因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池塘中间培育试验
13
作者 孙宇 罗星红 +3 位作者 王子瑄 苏晨 霍忠明 闫喜武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77-79,共3页
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导种类(宋林生,2023),其中蛤仔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和单种产量最高的养殖贝类(Luo X H等,2023)。2022年我国蛤类产量437.8万吨,其中蛤仔产量约320万吨。近年来,我国蛤仔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对苗种的需求量... 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导种类(宋林生,2023),其中蛤仔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和单种产量最高的养殖贝类(Luo X H等,2023)。2022年我国蛤类产量437.8万吨,其中蛤仔产量约320万吨。近年来,我国蛤仔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对苗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海水养殖 养殖产业 菲律宾蛤仔
下载PDF
5-羟色胺和热刺激对菲律宾蛤仔催产效果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周丽青 吴磊 +5 位作者 董志国 张天时 刘志鸿 吴彪 王松林 孙秀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卵排精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2 mmol·L-1的5-HT注射蛤仔性腺,20 min内的雌性亲贝产卵率为52.4%,雄性亲贝排精率为50.0%,诱导效应时间超过60 min;热刺激组,在30~40 min和20~30 min分别有1枚雌性产卵和1枚雄性排精;利用5-HT注射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20 min内蛤仔亲贝产卵率可达到80.9%,排精率可达到91.3%。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5-HT注射和热刺激联合处理对蛤仔亲贝排精产卵的诱导率最高,达85.19%;5-HT注射的亲贝诱导率为75.0%;而单独采用热刺激的亲贝诱导率不足5.0%。研究证实,5-HT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对蛤仔排精产卵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蛤仔及其他贝类产卵诱导及遗传改良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催产 热刺激 5-HT
下载PDF
pH胁迫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耗氧率、排氨率、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15
作者 陈强 林毅 +4 位作者 黎中宝 黄张帆 孔鲁闽 周思顺 龙中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4-1433,共10页
随着人类工业迅速发展,CO_(2)大量排放,引起了海洋的酸化效应,不仅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也严重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态健康。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研究pH变化对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鳃组织结构以及鳃和... 随着人类工业迅速发展,CO_(2)大量排放,引起了海洋的酸化效应,不仅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也严重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态健康。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研究pH变化对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鳃组织结构以及鳃和内脏团的免疫、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菲律宾蛤仔置于酸化海水(pH 6.4、7.1和7.7)中,以自然海水(pH 8.1)为对照。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pH的升高或降低而降低,在pH=8时达到最大值;6.4酸化组蛤仔鳃组织结构损伤严重,鳃丝间距扩大,纤毛黏合;鳃组织碱性磷酸酶(AKP)第42天所有酸化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7酸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脏团7.1和7.7酸化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T-AOC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1和7.7酸化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酸化致使菲律宾蛤仔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减缓其生理活动,降低鳃组织的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打破蛤仔原有的代谢水平,会增加蛤仔患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耗氧率 排氨率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氨海水和5-羟色胺对菲律宾蛤仔解剖配子体外促熟的影响
16
作者 巫旗生 祁剑飞 +4 位作者 罗娟 宁岳 郭香 罗辉玉 曾志南 《渔业研究》 2023年第4期341-345,共5页
采用解剖配子体外浸泡的方法,研究了氨海水和5-羟色胺(5-HT)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配子的促熟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一定浓度的氨海水和5-HT浸泡能促进菲律宾蛤仔卵子的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P<... 采用解剖配子体外浸泡的方法,研究了氨海水和5-羟色胺(5-HT)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配子的促熟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一定浓度的氨海水和5-HT浸泡能促进菲律宾蛤仔卵子的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P<0.05),氨海水处理组的受精率优于5-HT处理组。其中,10μmol/L 5-HT浸泡卵母细胞60 min受精率最高,达到28.38%;0.015%氨海水浸泡卵母细胞60 min受精率最高,达到4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卵母细胞 体外促熟 氨海水 5-羟色胺
下载PDF
围隔生境下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渊博 孙秀俊 +3 位作者 郭贺 林忠洲 徐建峰 周成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5,共13页
为揭示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的影响,在福建定海湾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区建立围隔系统,分析和比较了高(1400粒/m^(2))、中(700粒/m^(2))和低(350粒/m^(2))三组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为揭示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的影响,在福建定海湾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区建立围隔系统,分析和比较了高(1400粒/m^(2))、中(700粒/m^(2))和低(350粒/m^(2))三组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产量和生长的影响。基于生长曲线模型拟合,解析了该系统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形态参数变化特征及密度组间差异。研究显示:中密度组菲律宾蛤仔的相对增产率(35%)显著高于高密度组(10%)和低密度组(17%)。低密度组的体质量和相对体积呈持续生长的特征,其体质量和相对体积的生长曲线与Von Bertalanffy动物生长模型有较高拟合度(R^(2)分别为0.913和0.953);中、高密度组的生长均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快生长、生长停滞再到快生长。通过分析蛤仔的形态参数与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发现二次多项式模型在中、高密度组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13),但在低密度组拟合度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设置的围隔环境中,养殖密度不仅影响菲律宾蛤仔的产量,而且影响其形态构建和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围隔 养殖密度 生长模型 密度效应
下载PDF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抗炎肽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玉 林海生 +5 位作者 秦小明 高加龙 曹文红 陈忠琴 郑惠娜 伍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4-151,共8页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定其蛋白质,借助BIOPEP-UWM在线工具对主要蛋白进行虚拟酶解,使用PeptideRanker和ToxinPred等程序对肽段进行评分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9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潜在抗炎肽片段,探讨人工合成抗炎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和组蛋白为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选用原肌球蛋白作为底物,通过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筛选出8种潜在的新颖活性肽。其中DQTF与TLR2和TLR4分别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和8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而GYTR与TLR2分子中的10个氨基酸残基和TLR4分子中的7个氨基酸残基紧密结合(结合能均低于-5 kcal/mol),表明其是潜在的抗炎肽。活性验证结果表明,2条合成寡肽均能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活力(P<0.001),并显著降低细胞产NO能力(P<0.05),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综上,基于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方法可用于筛选菲律宾蛤仔来源的抗炎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原肌球蛋白 虚拟酶解 分子对接 RAW264.7细胞 抗炎寡肽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及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松林 孙秀俊 +4 位作者 涂康 许星鸿 周丽青 刘志鸿 吴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6,共8页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规律,本文选取莱州海域性腺成熟的菲律宾蛤仔作为亲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40个全同胞家系。家系培育期间,采集7~116日龄中6个不同时期的幼虫和稚贝,评估了这6个时间...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规律,本文选取莱州海域性腺成熟的菲律宾蛤仔作为亲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40个全同胞家系。家系培育期间,采集7~116日龄中6个不同时期的幼虫和稚贝,评估了这6个时间点壳长和壳高的遗传参数,并构建了壳长和壳高的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壳长的狭义遗传力范围为0.684~0.775,壳高的狭义遗传力范围为0.702~0.801,这体现出蛤仔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各日龄阶段壳长和壳高的遗传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属于高度遗传相关。幼虫期和稚贝期的表型相关系数差异较大,分别为0.677和0.952。不同日龄蛤仔的壳长和壳高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第75日龄的稚贝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97和0.977。此外,根据壳长和壳高的拟合程度建立了4个生长模型,4个生长模型的拟合度均大于0.90,其中von Bertanffy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壳长和壳高的拟合度分别达到0.942和0.941。综上所述,菲律宾蛤仔的壳长和壳高这两生长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对这两个生长性状的直接选择可以获得较好的选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全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狭义遗传力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生长模型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壳形态对体重性状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松林 许星鸿 +5 位作者 涂康 刘志鸿 张天时 吴彪 周丽青 孙秀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4,共13页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壳厚外,其他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和软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大多数群体的壳宽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2个形态比例参数(壳宽/壳长和壳高/壳长)最大值出现在山东莱州群体(0.49和0.74),而最小值出现在大连东港群体(0.42和0.67)。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22.74),而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7)。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不同群体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南北交替聚类现象。本研究查明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壳形态性状对体重性状的影响,为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形态性状 软体重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