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1
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7 位作者 郝连奇 杨方慧 赵碧 汤海昆 马玉青 夏丽飞 孙云南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光质 萎凋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对政和白茶的生化成分及品质影响
2
作者 陈仕斌 《广东茶业》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政和白茶的萎凋常用室内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方法。采用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开展不同萎凋工艺下对政和白茶品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36h,复式萎凋60h至70h加工制成的政和白茶具有教好的感官品质,且室内自然萎凋所制成的政和... 政和白茶的萎凋常用室内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方法。采用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开展不同萎凋工艺下对政和白茶品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36h,复式萎凋60h至70h加工制成的政和白茶具有教好的感官品质,且室内自然萎凋所制成的政和白茶明显优于加温萎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和白茶 萎凋工艺 室内自然萎凋 品质
下载PDF
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周朝端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为研究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选择同一时间同一茶园采摘的形状、大小、叶片厚度、成熟度相同的嫩芽叶分别进行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研究两种萎凋方式加工而成的成品茶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的茶叶失水速度要快... 为研究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选择同一时间同一茶园采摘的形状、大小、叶片厚度、成熟度相同的嫩芽叶分别进行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研究两种萎凋方式加工而成的成品茶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的茶叶失水速度要快于自然萎凋;随着萎凋时间的推移,茶叶总干物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茶多酚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咖啡碱先升高后降低;在自然萎凋下,萎凋时间为60 h的茶叶品质最佳;在加温萎凋下,萎凋时间为36 h的茶叶品质最佳;在自然萎凋下,福鼎白茶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自然萎凋 加温萎凋
下载PDF
萎凋叶含水量对南川大树茶红茶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杨杰 张绍绒 +3 位作者 张琦 张成 罗理勇 曾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9,共16页
南川大树茶是重庆的特色茶树资源,所制红茶滋味甘醇甜爽,甜香浓郁.由于其叶大节间长、表皮蜡质厚等特点,很难在萎凋过程中科学把控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明确南川大树茶红茶萎凋时的最佳含水量,以南川大树茶春季1芽2叶为原料,经相同加工工... 南川大树茶是重庆的特色茶树资源,所制红茶滋味甘醇甜爽,甜香浓郁.由于其叶大节间长、表皮蜡质厚等特点,很难在萎凋过程中科学把控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明确南川大树茶红茶萎凋时的最佳含水量,以南川大树茶春季1芽2叶为原料,经相同加工工艺将含水量为68%,62%和56%的萎凋叶制成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熵权TOPSIS评价成品茶的品质特征,并测定加工过程中的滋味、色泽和酶活变化.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萎凋叶含水量与POD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71),萎凋叶含水量为56%时酶活性最强,此时茶多酚、儿茶素和茶色素的变幅最大,滋味浓厚度下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62%含水量萎凋叶所制成品红茶与68%和56%相比,干茶色泽黑润亮,滋味甜醇浓厚,香气持久纯正.其游离氨基酸总量(6.21%)、茶红素(3.37%)、L^(*)和a^(*)值均高于68%和56%含水量萎凋叶所制红茶.成品茶中共检测出79种香气物质,62%含水量萎凋叶所制红茶香气质量分数(3119.61μg/kg)高于68%和56%,其中赋予茶汤花香和果香的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和苯乙醇质量分数高于68%和56%.进一步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检测到的滋味、香气成分进行综合评价,验证表明62%含水量萎凋叶所制红茶综合品质最佳.综上,62%含水量是南川大树茶适宜的萎凋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大树茶红茶 萎凋叶含水量 品质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温度热风萎凋对红茶萎凋叶及成茶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湘琳 凌智辉 +4 位作者 胡维霞 向春辉 崔俪丹 许伟 肖文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以湘西古丈县茶树群体品种夏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用热风萎凋工艺替代传统室内自然萎凋工艺,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研究分析了35℃、45℃、55℃、65℃4种热风萎凋工艺对夏秋红... 以湘西古丈县茶树群体品种夏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用热风萎凋工艺替代传统室内自然萎凋工艺,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研究分析了35℃、45℃、55℃、65℃4种热风萎凋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5℃传统室内自然萎凋的红茶相比,采用45℃热风萎凋工艺制作的成茶综合感官品质较好,干茶色泽乌褐较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较爽,有甜香;其茶多酚、没食子酸、EGCG、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以及茶黄素和茶红素总量与茶褐素含量的比值(TFRB)均显著升高(P<0.05),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香气品质成分种类增加,其中醇类香气品质成分占比最高,为70.47%,且醇类、酮类和酯类香气品质成分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吡咯类、醛类香气物质显著降低(P<0.05),检测出反-3-己烯醇、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α-紫罗兰酮等具有花果香气品质的香气成分。研究表明,采用适当温度的热风萎凋有利于提高红茶品质,可应用于提高夏秋季红茶品质的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加工 热风萎凋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萎凋方式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
6
作者 丁凤娇 袁雨薇 +4 位作者 李元朝 林进龙 闫佳伟 李鹏春 金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为了探究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过程样中收集的挥发物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 为了探究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过程样中收集的挥发物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筛选差异挥发物。结果表明,两种萎凋方式的美人茶在加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差异挥发物具有相似性,其中正己醇、反-2-己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异戊酸己酯、顺-3-己烯醇丁酸酯、丁酸己酯、N-丁酸(反-2-己烯基)酯、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芳樟醇等随着加工的进行,含量呈上升趋势,是形成美人茶香气品质的前期物质基础;而2-己烯醛、(E)-2-己烯基-2-甲基丁酸酯、(E)-3-己烯基丁酸酯、己酸乙酯和乙酸叶醇酯等物质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不断下降。挥发物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萎凋方式美人茶加工阶段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差别不大,主要是含量存在差别,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在室外日光萎凋美人茶中更丰富。本研究旨在探讨美人茶在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规律,以期为美人茶的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美人茶的风味品质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茶 酶促加工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气 萎凋方式
下载PDF
紫阳群体种鲜叶萎凋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7
作者 齐玉岗 徐婷 +1 位作者 何竹梅 纪昌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93-197,共5页
以紫阳群体种1芽1叶(以下简称叶)为原料,研究紫阳群体种鲜叶萎凋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情况,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摊叶厚度2~3 cm,分别在萎凋0、8、10、12、14、16、18、20 h时取样并微波固样,磨碎测... 以紫阳群体种1芽1叶(以下简称叶)为原料,研究紫阳群体种鲜叶萎凋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情况,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摊叶厚度2~3 cm,分别在萎凋0、8、10、12、14、16、18、20 h时取样并微波固样,磨碎测定其生化成分含量。紫阳群体种鲜叶萎凋过程中萎凋叶水浸出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同萎凋时间其含量差异不显著;萎凋叶茶多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萎凋8~20 h时不同萎凋时间茶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含量趋于稳定,在整个萎凋期间,茶多酚含量下降了5.60%;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萎凋12 h相比,萎凋20 h的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14.63%;萎凋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萎凋开始至萎凋结束,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18.02%;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紫阳群体种鲜叶在萎凋18~20 h时达到萎凋适度。萎凋过程中,水分在生化成分变化过程中同时作为反应物和反应介质,萎凋叶含水量变化对茶叶生化成分产生了重要影响,应采取合理措施,协调萎凋叶含水量和生化成分含量变化情况,使其达萎凋最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阳群体种 萎凋过程 鲜叶 生化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8
作者 沈跃铖 阮贤萍 +6 位作者 郎春晓 冯科达 沈帅 郑航 张诚荣 蒋建东 俞国红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为实现对红茶萎凋含水率的定量检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萎凋时刻的高光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图像的7个纹理特征并与提取到的光谱特征相融合;通过采用PLSR、RF和GBDTR建立... 为实现对红茶萎凋含水率的定量检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采集不同萎凋时刻的高光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图像的7个纹理特征并与提取到的光谱特征相融合;通过采用PLSR、RF和GBDTR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对含水率预测的准确性,实现红茶萎凋含水率快速无损检测。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特征效果均得到较大提升,相比于其他两种模型,PLSR表现良好,在测试集上特征融合后的决定系数R2达0.7932,相较于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提升0.047和0.039。该研究对红茶加工设备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所提出的基于谱图特征融合的模型为红茶萎凋过程的智能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萎凋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含水率 检测方法 预测模型
下载PDF
3种萎凋环境对白茶含水量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王芳 蔡烈伟 +1 位作者 陈百文 翁启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究3种萎凋环境对白茶含水量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新稍为原料,采用传统室内自然萎凋、抽湿萎凋和空调萎凋3种萎凋方式,测定萎凋过程中茶叶含水量、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3种萎凋... 目的探究3种萎凋环境对白茶含水量与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新稍为原料,采用传统室内自然萎凋、抽湿萎凋和空调萎凋3种萎凋方式,测定萎凋过程中茶叶含水量、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3种萎凋方式的茶叶含水量在萎凋24~32 h期间均迅速降低,尤其是抽湿萎凋,从44.11%降至16.03%;整体上茶多酚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整体变化范围小;与鲜叶对比,室内自然萎凋和抽湿萎凋中茶叶的黄酮类含量均显著增加,三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皆有显著增加,增幅为78.97%~110.3%;萎凋结束时,室内自然萎凋和抽湿萎凋的黄酮类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皆显著高于空调萎凋。结论抽湿萎凋的茶叶在32h时水分含量基本达到萎凋叶标准,且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均在较高水平,说明抽湿萎凋具有成为效率与制优率兼备的潜能,本研究为提高白茶萎凋工效和毛茶制优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环境 含水量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浅析安溪乌龙茶晒青萎凋技艺对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淑云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文分析了安溪乌龙茶制作过程中晒青萎凋技艺对茶叶品质的多方面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晒青的目的、作用及程度要求,揭示了晒青技艺在乌龙茶制作中的核心地位和科学原理。研究表明,晒青不仅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使鲜叶达到适度的萎凋... 本文分析了安溪乌龙茶制作过程中晒青萎凋技艺对茶叶品质的多方面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晒青的目的、作用及程度要求,揭示了晒青技艺在乌龙茶制作中的核心地位和科学原理。研究表明,晒青不仅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使鲜叶达到适度的萎凋状态,为后续工序奠定良好基础,还在促进茶叶香气形成、提高茶叶滋味品质、改善茶叶外观形态、增强茶叶耐泡性以及促进茶叶品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晒青程度的要求上,本文指出应根据茶叶品种、季节、气候及采摘时段等因素灵活掌控。具体而言,晒青程度需使鲜叶水分适度散发,同时保留足够的内含物以供后续发酵。进一步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晒青要求时,本文强调了气温低、湿度大的环境下晒青程度应适当加重,以促进茶叶内部水分散发和酶活性激活;而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晒青程度则需适当减轻,以防茶叶过度失水。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不同采摘时间(早青、午青、晚青)对晒青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本文结合安溪乌龙茶晒青萎凋技艺的精髓,并结合现代茶叶制作技术的革新,提出了优化晒青工艺的建议。通过科学掌控晒青技艺,可以为提高乌龙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安溪乌龙茶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晒青 萎凋 技艺 品质
下载PDF
白茶立体萎凋的数字优化设计与改进措施初探
11
作者 林靖坤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23-25,共3页
本文以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的实际加工设备为载体,通过数字优化对白茶立体萎凋三维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主要实现萎凋过程的送风量动态调整与数字化监测,从而得到温湿度和通风量的优化方案,改进措施与优化设计结果对实际白茶的加工和应用... 本文以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的实际加工设备为载体,通过数字优化对白茶立体萎凋三维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主要实现萎凋过程的送风量动态调整与数字化监测,从而得到温湿度和通风量的优化方案,改进措施与优化设计结果对实际白茶的加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萎凋 三维设计 送风量动态调整 温湿度优化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的生化成分及品质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陶丽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开展不同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36h、复式萎凋60h时加工而成的福鼎白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复式萎凋所制成的福鼎白茶品质优于加温萎凋。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萎凋工艺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的白茶生产优化研究
13
作者 蔡晨啸 鄢碧华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30-32,共3页
白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起源于福建省,其制备过程中的萎凋环节是茶叶制造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但由于传统方法容易不规范,导致茶叶质量稳定性不足。另外,传统方法的防尘保湿效果差,环境温湿度难以控制,茶叶发酵过程控制难度大,茶叶品... 白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起源于福建省,其制备过程中的萎凋环节是茶叶制造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但由于传统方法容易不规范,导致茶叶质量稳定性不足。另外,传统方法的防尘保湿效果差,环境温湿度难以控制,茶叶发酵过程控制难度大,茶叶品质稳定性低,而且茶叶存储和运输易受湿度和温度影响。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引入净化设备和精确控制仪器,能够大幅提高萎凋环境的卫生洁净并精确控制温湿度。同时,采用密封设备可以提高防尘保湿效果,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设计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白茶的制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化复式萎凋技术 白茶生产优化 技术研究
下载PDF
不同萎凋温度和时间对夏季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睿 罗红玉 +4 位作者 张丽 李欢欢 王奕 陈善敏 钟应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0-2070,共11页
【目的】探究萎凋温度和时间对夏季白茶品质的影响,明确白茶品质转化关键时间点,为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白茶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茶1芽1叶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Lab颜色模型、电子舌和感官审评等... 【目的】探究萎凋温度和时间对夏季白茶品质的影响,明确白茶品质转化关键时间点,为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白茶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茶1芽1叶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Lab颜色模型、电子舌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在(65±5)%的控湿条件下研究不同萎凋温度(18、23和28℃)和不同萎凋时间(0、8、16、24、32、40和48 h)对白茶在制品色泽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和滋味属性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夏季白茶的最佳萎凋温度和时间。【结果】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白茶在制品的含水量、色彩饱和度和色调彩度逐渐降低,颜色不断变暗、变黄,不同温度萎凋下色泽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为23℃>28℃>18℃;成茶的感官审评综合得分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18、23和28℃下的最佳萎凋时间分别为40、32和32 h,夏季白茶最适萎凋温度为23℃,有利于花香形成;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和表儿茶素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咖啡碱、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茶汤的咸味和酸味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低温(18℃)萎凋白茶品质与其他2个萎凋温度的白茶差异明显,其品质转化最慢,转化始于萎凋16 h时,萎凋40 h时差异明显;23℃萎凋至24 h时差异明显,28℃萎凋至32 h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63%,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色泽、外形和苦涩味物质信息,感官审评总分、叶底得分、香气得分、涩味和咸味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甜味物质信息。【结论】在(65±5)%的控湿条件下,综合夏季白茶在制品色泽及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和滋味属性,明确其品质转化关键节点、最佳萎凋温度(23℃)、最佳萎凋时间(18℃40 h,23℃32 h,28℃32 h),该研究结果可用于调控夏季白茶品质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温度 萎凋时间 夏季白茶 品质
下载PDF
不同萎凋方式对萎凋叶及工夫红茶品质影响分析
15
作者 任玲 何姣姣 +5 位作者 黄媛 于娟 马晨阳 李金月 周红杰 李亚莉 《中国茶叶》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以佛香3号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对不同萎凋方式加工制作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萎凋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均高于成品红茶,而黄酮含量则是成品红茶整体均高于萎凋叶,咖啡碱含量... 以佛香3号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对不同萎凋方式加工制作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萎凋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均高于成品红茶,而黄酮含量则是成品红茶整体均高于萎凋叶,咖啡碱含量无明显规律变化。其中,W6处理[室内自然萎凋、鲜叶薄摊2 cm、(17±2)℃、相对湿度(70±5)%、持续24 h]成品红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且W3和W6成品红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萎凋叶可溶性糖含量。相关分析表明,萎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与成品红茶中的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萎凋叶中的可溶性糖与成品红茶中的茶红素呈极显著负相关,萎凋叶中的黄酮与成品红茶中的茶褐素呈极显著负相关。感官审评结果表明,W6处理成品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鲜浓醇厚,感官品质最好。综合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W6处理萎凋方式有利于提升红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萎凋 红茶 品质
下载PDF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项丽慧 宋振硕 +3 位作者 张应根 王丽丽 陈键 陈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6-274,共9页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相似的感官品质特征,但堆青处理相较并筛处理及对照茶样的香气鲜度下降而滋味甜度提高。在并筛处理中以在减重率为70%时并筛略优于在减重率为65%时并筛的白茶品质,且二者均以薄并筛处理较优于对照茶样。在减重率达75%时对在制品进行相同时长不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方式:2~6筛并1筐)以厚堆处理的白茶品质较优,而不同时长相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时长:2~6 d)则以短时堆青的白茶品质为佳。不同摊青处理白茶的儿茶素类、生物碱和主要氨基酸组分无明显规律性差异。相较静态/并筛工艺组,堆青工艺组茶样中呈甜味的脯氨酸和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等花果香成分显著降低(P<0.05)。基于茶样生化组成的模式识别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静态/并筛工艺组与堆青工艺组2种类群。堆青处理可通过促进脂肪酸代谢,增加烷烃类、降异戊二烯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来有效调节白茶样品的生化组成;橙花醇、橙花醛和香草醛等23种化合物可视为其与静态/并筛工艺组茶样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识物(群)。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摊青方式的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品质控制 白茶 萎凋 摊青
下载PDF
节能日光萎凋设施及其对白茶萎凋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济斌 金心怡 +3 位作者 郝志龙 江丽萍 方守龙 刘素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1-177,共7页
为了稳定提高白茶品质,减少能耗和人工成本,实现白茶萎凋的机械化、连续化,该文对节能日光萎凋房及新型变频连续萎凋机应用于白茶萎凋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鼎市的白茶日光萎凋房朝向宜坐北朝南,南偏西5°,采光屋面倾角为22... 为了稳定提高白茶品质,减少能耗和人工成本,实现白茶萎凋的机械化、连续化,该文对节能日光萎凋房及新型变频连续萎凋机应用于白茶萎凋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鼎市的白茶日光萎凋房朝向宜坐北朝南,南偏西5°,采光屋面倾角为22°;变频连续萎凋机可实现日光萎凋和自然萎凋的反复交替,萎凋机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温度分布为4层>3层>2层>1层,总辐射强度日变化在34~695W/m2范围,萎凋温度日变化在17.8~32.7℃范围,满足白茶复式萎凋工艺要求;设施复式萎凋的白茶品质优于自然萎凋,研究结果为白茶设施复式萎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设施 机械 白茶 日光萎凋 萎凋 萎凋环境
下载PDF
复合光源萎凋对信阳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敬宜 姚衡斌 +1 位作者 周琼琼 赵仁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201,共10页
为了提高信阳红茶的品质,在信阳红茶萎凋工序中加入复合光源(红光、远红光、黄橙光),研究复合光源萎凋对信阳红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源萎凋对信阳红茶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显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了0.31%... 为了提高信阳红茶的品质,在信阳红茶萎凋工序中加入复合光源(红光、远红光、黄橙光),研究复合光源萎凋对信阳红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光源萎凋对信阳红茶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显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了0.31%,儿茶素的含量降低了0.06%,总黄酮的含量降低了0.20%,咖啡碱的含量降低了0.31%,2-甲氧基呋喃的含量降低了0.13%,2,5-二甲基吡嗪的含量降低了0.13%,另外茶黄素的含量增加了0.02%,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0.23%,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了0.78%,芳樟醇的含量增加了0.44%,香叶醇的含量增加了1.77%,苯乙醛的含量增加了2.00%,苯甲醛的含量增加了0.21%,有效降低信阳红茶的苦涩味强度和焙火味,增加鲜甜味强度和花果香。结论:在萎凋工序中添加复合光源可改善信阳红茶的滋味和香气,有效提升信阳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红茶 复合光源萎凋 生化成分 香气
下载PDF
工夫红茶自动萎凋机研制及其制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庆宁 封雯 +4 位作者 陈玉琼 余志 江新凤 李琛 倪德江 《中国茶叶》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机性能较好。进一步以6CW-120型单层萎凋槽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自动萎凋机的红茶加工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萎凋机制得的红茶在香气、叶底和总体品质方面均优于萎凋槽萎凋的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高于萎凋槽样品。试验结果说明,利用自动萎凋机生产红茶的品质达到并部分超过萎凋槽生产的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自动萎凋 结构 性能 品质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差异分析
20
作者 任玲 何姣姣 +5 位作者 李沅达 吴婷 鲁倩 熊梦钒 周红杰 李亚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萎凋 电子鼻 香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