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4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河流营养盐的向海输送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策策 刘军 +4 位作者 张爱军 李梦露 吴文涛 臧家业 冉祥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2,共15页
对2017年枯水期、2019年丰水期、2020年丰水期和2021年丰水期环渤海24条主要入海河流溶解态无机营养盐向海输送的浓度、比值和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河流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在世界河流中处于较高水平,硝酸盐(NO_(3)^(-))为DI... 对2017年枯水期、2019年丰水期、2020年丰水期和2021年丰水期环渤海24条主要入海河流溶解态无机营养盐向海输送的浓度、比值和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河流溶解无机氮(DIN)浓度在世界河流中处于较高水平,硝酸盐(NO_(3)^(-))为DIN的主要赋存形态,溶解硅(DSi)和溶解无机磷(DIP)浓度较低.环渤海河流每年向渤海输送约0.61Gmol氨盐(NH_(4)^(+))、0.24Gmol亚硝酸盐(NO_(2)^(-))、4.85Gmol NO_(3)^(-)、0.02Gmol DIP和3.27Gmol DSi.环渤海小河流在环渤海河流营养盐的向海输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尤其是DIP的输送可以占入海河流总通量的80%以上;小河流单位流域面积DIN、DIP和DSi输送通量均高于黄河.与世界河流相比,环渤海河流向海输送的营养盐比例失衡,具有高氮磷比、高硅磷比和低硅氮比的特点,磷限制显著.环渤海河流营养盐向海输送和结构失衡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渤海的初级生产和生态环境演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河流 营养盐 营养盐结构 通量 渤海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强壮硬毛藻氮磷营养盐吸收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曹金凤 李秋芬 +3 位作者 黄经献 罗梓峻 张传涛 孙祥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和光照[90000、180000、27000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和光照[90000、180000、27000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营养盐成分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强壮硬毛藻在5℃以上和90000μmol photons/(m^(2)·s)光照强度以上对水体中的NH_(4)^(+)-N、NO_(2)^(-)-N和PO_(4)^(3-)-P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吸收营养盐均有显著影响,在设定范围内,营养盐吸收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主效应都极显著,而且具有叠加效应,吸收率最高的条件为25℃/270000μmol photons/(m^(2)·s)组合,该条件下,NH_(4)^(+)-N、NO_(2)^(-)-N和PO_(4)^(3-)-P的营养盐吸收率最高,3 h吸收率分别为(99.70±0.52)%、(99.99±0.01)%和(91.31±0.32)%。该藻的广温性吸收能力对我国北方地区低温和高温季节育苗用水和养殖尾水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硬毛藻 营养盐吸收 温度 光照强度 海水养殖水质净化
下载PDF
无人值守环境下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设计及应用
3
作者 杨鹏程 张宁 +1 位作者 井国宁 司惠民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本文从测量原理、流路结构、电控软件架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分光光度法的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的设计。针对无人值守环境下对营养盐长期在线监测的需求,通过优化流路设计,实现现场自动标定功能,增加试剂冷藏及在线过滤反冲洗模块,提... 本文从测量原理、流路结构、电控软件架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分光光度法的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的设计。针对无人值守环境下对营养盐长期在线监测的需求,通过优化流路设计,实现现场自动标定功能,增加试剂冷藏及在线过滤反冲洗模块,提高了试剂稳定性,实现了浑浊海水下水样的长期自动过滤。通过这些优化改进,扩展了营养盐分析仪应用场景,有效降低仪器维护频率,实现了营养盐分析仪长期原位在线监测。同时,分别采用标准样品及现场海水样品,全面考察分析仪各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分析仪对标准溶液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对现场海水样品测量结果与国标法测量结果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大于0.9。目前,分析仪集成安装于永定新河入海口海洋生态监测站进行营养盐长期在线监测,分析仪运行良好,获得了大量入海口的营养盐在线监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分析仪 在线监测 无人值守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柄震 王艳 +4 位作者 王彪 卢士强 雷坤 李立群 程全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6-2021年长江口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长江流域入海断面监测数据以及长江径流数据,根据长江口盐度(S)空间分布特点,将该海域分为口门区(S<5‰)、河口区(5‰<S<2... 为研究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6-2021年长江口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长江流域入海断面监测数据以及长江径流数据,根据长江口盐度(S)空间分布特点,将该海域分为口门区(S<5‰)、河口区(5‰<S<25‰)和海水区(S>25‰),从分区的角度探讨长江口海域溶解性无机氮(DIN)、磷酸盐(PO_(4)-P)、硅酸盐(SiO_(3)-Si)的浓度时空分布、营养盐结构及限制因子.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16-2021年DIN、PO_(4)-P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SiO_(3)-Si浓度则呈波动上升趋势.DIN浓度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PO_(4)-P和SiO_(3)-Si浓度则均呈现秋季>夏季>春季的趋势.②空间上,DIN、SiO_(3)-Si浓度均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均表现为口门区>河口区>海水区,而PO_(4)-P浓度则表现为河口区>口门区>海水区.这说明DIN、PO_(4)-P、SiO_(3)-Si浓度都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PO_(4)-P浓度高值区通常位于最大浊度带附近,悬浮颗粒物(TSM)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O_(4)-P浓度的分布情况.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③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结构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特点,N/P、Si/P均远大于16∶1,Si/N则均接近1,这说明磷为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潜在限制因子.Chla浓度的相对高值区域大都处于磷限制,其值越高,N/P和Si/P则普遍越大,生物的吸收作用会使磷的限制程度加剧,说明浮游植物对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长江冲淡水对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浮游植物的吸收作用是营养盐及其结构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营养盐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污泥特征及营养盐去除规律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欢 徐平平 赵月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6,121,共5页
为了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构建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体系,以预处理后的锅炉废水和颗粒污泥为分析对象,探究了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过程中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营养盐的去... 为了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构建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体系,以预处理后的锅炉废水和颗粒污泥为分析对象,探究了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过程中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营养盐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内混合液总固体(MLSS)不断升高,稳定运行时MLSS浓度高达5.2~5.7 g/L,MLVSS/MLSS约在0.71~0.73,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好,SVI_(30)在41~53 mL/g波动。锅炉废水的处理提高了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内蛋白质(PN)的含量,稳定时期PN含量在88.5~89.2 mg/g,约是初始值的1.34倍。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中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去除率,稳定时期,COD、氨氮及硫酸盐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3.5%~95.2%、91.2%~91.6%及74.6%~79.8%。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燃煤锅炉废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锅炉废水 污泥特征 营养盐去除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固定化菌藻填料强化人工湿地去除营养盐和PFOS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旻飞 黄珺 张瑞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1-369,共9页
针对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污染现状,开展3种人工湿地去除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全氟辛烷磺酸的效果研究。选取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CW)、固定化菌人工湿地(Immobilized Bacteria Constr... 针对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污染现状,开展3种人工湿地去除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全氟辛烷磺酸的效果研究。选取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CW)、固定化菌人工湿地(Immobilized Bacteria Constructed Wetlands, IB-CW)和固定化菌藻填料人工湿地(Immobilized Bacteria Algal Constructed Wetlands, IBA-CW)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天试验研究3种湿地在不同质量浓度PFOS下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3种湿地对水体中的营养盐和PFOS均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且PFOS对各营养盐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影响。高质量浓度(100μg/L)PFOS抑制风车草生长,CW植物PFOS质量比达到试验最高值,为(100.56±3.28)μg/g, IB-CW和IBA-CW风车草的总生物量分别比CW增加了10.73%和18.52%。低质量浓度(1μg/L)PFOS促进风车草的生长,IBA-CW风车草总生物量达到了试验最高值,与未加PFOS的处理组相比,生物量增长了16.05%。在高质量浓度PFOS胁迫下,3种人工湿地化学需氧量(Cemical Oxygen Demand, COD)、NH3-N、总氮(Total Nitrogen, 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去除效果均有所降低。其中,与对照组(无PFOS)相比,IBA-CW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4.23±0.21)百分点、(10.50±0.45)百分点、(13.33±0.51)百分点和(6.87±0.25)百分点,比其他两种湿地降幅小。3种人工湿地均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PFOS,IBA-CW对PFOS的去除率优于CW和IB-CW。3种人工湿地中填料吸附占比均大于植物占比,IBA-CW中填料贡献率比CW高12.90百分点,比IB-CW高5.51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人工湿地 固定化菌藻填料 营养盐 全氟辛烷磺酸
下载PDF
桑沟湾营养盐及浮游植物对水产养殖活动的响应
7
作者 王茂双 李瑞环 +4 位作者 刘素美 宁晓燕 董书航 宁志铭 周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5,共13页
为了解水产养殖活动对营养盐循环及浮游植物结构的影响以及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本文在桑沟湾进行了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O_(3)^(-)是秋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栉孔扇贝养殖会引起NH_(4)^(+)的累积,实验结束时NH_(4)^(+)浓... 为了解水产养殖活动对营养盐循环及浮游植物结构的影响以及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本文在桑沟湾进行了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O_(3)^(-)是秋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栉孔扇贝养殖会引起NH_(4)^(+)的累积,实验结束时NH_(4)^(+)浓度为初始浓度12.8倍;同时栉孔扇贝会对甲藻选择性摄食,从而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而大型藻类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使浮游植物粒径向小型化转变。此外,浮游植物还受到微型浮游动物的上行控制,调查期间湾内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39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79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54.6%和169%。本研究有助于加深营养盐及浮游植物对水产养殖活动响应机制的理解并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营养盐 围隔实验 浮游植物 摄食率 桑沟湾
下载PDF
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及营养盐释放特征
8
作者 郭西亚 常闻捷 +3 位作者 杨志伟 陆隽 邓建才 朱金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为研究蓝藻消亡分解对湖泊水质及水体营养盐的影响,从巢湖藻类水华易发区收集新鲜藻浆,在室内进行了蓝藻消亡分解实验,探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体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 为研究蓝藻消亡分解对湖泊水质及水体营养盐的影响,从巢湖藻类水华易发区收集新鲜藻浆,在室内进行了蓝藻消亡分解实验,探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体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最低值分别达0.1 mg/L和-200 mV,使水体处于厌氧强还原状态;蓝藻中的营养盐会快速向水体中释放,导致水体氮磷浓度持续升高,使水体TN、氨氮(NH_(3)-N)、TP最大浓度分别达到初始浓度的2.15、1.18、2.60倍。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与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蓝藻聚集区内的蓝藻开展快速有效打捞,对于遏制蓝藻污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蓝藻 分解 水质变化 营养盐释放
下载PDF
富营养化城市内湖沉积物营养盐组成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9
作者 廖文成 熊振楠 +4 位作者 江成 吴永明 桂双林 刘亚军 李荣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0-1286,1294,共8页
富营养化已成为城市内湖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内源污染是导致城市内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九江市某典型城市内湖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藻类暴发前和藻类暴发期表层沉积物的污染风险,并探讨了不同沉... 富营养化已成为城市内湖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内源污染是导致城市内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九江市某典型城市内湖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藻类暴发前和藻类暴发期表层沉积物的污染风险,并探讨了不同沉积深度营养盐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M)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垂向上,表层沉积物TN、TP、TOM含量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平面上,中部湖区表层沉积物TP和TN含量较高。2)藻类暴发前,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藻类暴发期,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氮、磷污染风险显著上升。3)根据沉积物总有机碳(TOC)/TN、TOC/TP表征结果,近年来受富营养化及藻类暴发影响,湖泊沉积物来源组成由浮游动植物残体逐渐向微生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藻类暴发 沉积物 营养盐 污染风险
下载PDF
近20年黄河口营养盐结构演变及现状研究
10
作者 吴傲琳 钟正浩 +6 位作者 于松 眭晓超 姚晓 邹立 王涛 边昌伟 江文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追踪和把握黄河口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和历史变化,不仅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域生源要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内容,而且对区域富营养化和环境质量监管、污染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延续该海域的营养盐及相关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整理近20... 追踪和把握黄河口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和历史变化,不仅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域生源要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内容,而且对区域富营养化和环境质量监管、污染综合整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延续该海域的营养盐及相关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整理近2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黄河口营养盐组成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揭示黄河口营养盐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硅酸盐浓度总体由黄河口分别向北和向东南逐渐降低,但其组成和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河口口门外出现异常高值;硝酸氮是DIN的主要组分,各组分相对贡献变化较大,都出现超过80%贡献率的状况;氮磷比(N/P)较高,最低为43.7。近20年黄河口海域DIN变化大致分为3段,2006年前逐渐增加到最高浓度(60μmol/L),到2009年逐渐降至30μmol/L,之后到2023年在浓度小于30μmol/L的范围内波动;DIP浓度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峰值,2006—2008年浓度较高,其他年度浓度较低。除2000年,黄河口N/P不低于25,2010年以来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组成能显著表征黄河口水质特征。黄河口海域营养盐组成和分布的极不均匀性以及高N/P,使得黄河口水环境质量情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营养盐 组成和结构 历史变化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6 位作者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_(3)^(-)浓度(0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平均含量是高NO_(3)^(-)浓度(1764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组中总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H4Cl和CH4N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赫氏颗石藻 三角褐指藻 营养盐
下载PDF
厦门杏林湾水库底泥有机质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及污染评价
12
作者 李静 唐雪平 +2 位作者 庄马展 李飞 周真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30-739,共10页
以厦门杏林湾水库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底泥中有机质(OM)、总氮(TN)、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残渣态氮(RN)、总磷(TP)、有机磷(OP)、无机磷(IP)、铁铝结合态磷(NaOH-P)和钙结合态磷(HCl-P)的质量比,分析表层底泥... 以厦门杏林湾水库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底泥中有机质(OM)、总氮(TN)、游离态氮(FN)、可交换态氮(EN)、酸解态氮(HN)、残渣态氮(RN)、总磷(TP)、有机磷(OP)、无机磷(IP)、铁铝结合态磷(NaOH-P)和钙结合态磷(HCl-P)的质量比,分析表层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底泥中OM,TN和TP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49360.28,1588.63,1095.63 mg·kg^(-1);OM,TN,EN和HN的空间分布呈现从后溪汇入处至入海口处先增加后减小、从九天湖排洪渠和董任排洪渠交汇处至入海口处逐渐减小的特征;TP,IP,NaOH-P和HCl-P的空间分布呈现随水流方向逐渐减小的特征;底泥具有较高氮磷释放风险,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其中,氮主要来源于有机质富集,磷主要来源于上游支流及周边地区含磷农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OM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氮、磷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整体上均处于重度污染,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氮,有机指数整体处于尚清洁水平,且底泥整体受到有机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有机质 营养盐 杏林湾水库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洞庭湖营养盐赋存及对水沙情势变化响应综述
13
作者 韩锦诚 王丹阳 +2 位作者 汤显强 黎睿 顾鋆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0,共9页
洞庭湖水环境营养状况与水沙情势密切相关,水沙情势变化使湖区营养盐赋存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造成影响。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水沙情势与营养盐赋存状况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水沙条件与营养盐赋存关... 洞庭湖水环境营养状况与水沙情势密切相关,水沙情势变化使湖区营养盐赋存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造成影响。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水沙情势与营养盐赋存状况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水沙条件与营养盐赋存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受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截流、三峡水库运行等因素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趋缓,同流量下湖区水位下降。近30 a洞庭湖水体氮磷污染程度加深,沉积物氮磷污染未见显著恶化。三口分流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水环境容量减小,使总氮浓度升高;分沙量的减少降低了湖区颗粒态磷含量,使总磷浓度减小、溶解态磷占比升高;洞庭湖淤积泥沙营养盐释放是影响湖区水体氮、磷含量的重要因素;湖区水位变化引起的洲滩干湿交替及水生植物群落改变,促进了沉积物中氮、磷蓄积并增加上覆水体营养盐含量。研究成果可为水沙与水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提供支撑,为面向湖区水环境改善的水沙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水沙情势 洞庭湖 荆江三口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青岛地区降水中营养盐及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14
作者 张旭 祁建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32,共17页
本文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青岛地区采集到了33场降水,分析了降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和季节变化,同时考察了连续降水过程中营养盐和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TN(溶解态总氮)、DIN(溶解态无机氮)、DTP(溶解态总磷)、DIP(... 本文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青岛地区采集到了33场降水,分析了降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和季节变化,同时考察了连续降水过程中营养盐和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TN(溶解态总氮)、DIN(溶解态无机氮)、DTP(溶解态总磷)、DIP(溶解态无机磷)、SiO_(3)-Si的降水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2.32±2.23) mg·L^(-1)、(1.40±1.42) mg·L^(-1)、(10.49±5.25)μg·L^(-1)、(5.92±3.52)μg·L^(-1)和(5.46±21.98)μg·L^(-1),不同种类营养盐的浓度均呈现出春冬季较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连续降水过程中清除作用主要发生在降水前期,DTN、DIN、DTP、DIP、SiO_(3)-Si的浓度在前期分别降低了48%、66%、46%、24%、42%,降水中期清除效应明显减弱,而在后期清除效应可忽略。除Br^(-)、PO_(4)^(3-)、F^(-)外,水溶性离子在连续降水中的变化特征与营养盐相似。SNA(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在常规水溶性离子浓度中的占比在降水前期为50%(NO_(3)^(-):21%、SO_(4)^(2-):18%、NH_(4)^(+):12%)、中期为39%(NO_(3)^(-):16%、SO_(4)^(2-):7%、NH_(4)^(+):16%)、后期为14%(NO_(3)^(-):11%、SO_(4)^(2-):1%、NH_(4)^(+):2%)。受气溶胶来源、气团传输、气候条件(降水量、降水频率)等的影响,旱季降水中营养盐及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均高于雨季,但主要碱性离子种类在干湿季节均为NH_(4)^(+)、Na^(+)、Ca^(2+)。结果显示,青岛地区的降水可能会对海洋水体磷和硅的限制产生贡献,这种作用在雨季更强。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季节降水中营养盐的浓度特征,为研究大气降水对近岸海域营养盐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季节性变化提供参考,明确了连续降水样品中营养盐及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营养盐 水溶性离子
下载PDF
千里岩湿沉降中的营养盐特征、来源及生态效应研究
15
作者 杨思奇 王玲燕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共12页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 本研究基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黄海千里岩岛雨水中营养盐(NH_(4)^(+)、NO_(3)^(-)、NO_(2)^(-)、PO_(4)^(3-)、SiO_(3)^(2-)、DON、DOP)浓度,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气团主要传输路径和营养盐潜在源区,并讨论湿沉降对黄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NO_(3)^(-)和DON是雨水营养盐的主要组成,平均浓度分别为(48.2±118.8)、(30.8±97.2)和(22.1±147.7)μmol/L。NO_(2)^(-)、PO_(4)^(3-)、DOP和SiO_(3)^(2-)的浓度较低,平均仅为(0.24±0.40)、(0.87±5.5)、(0.12±0.17)和(0.13±0.23)μmol/L。影响雨水的气团来自南方陆海混合源(41%)、北方陆源(41%)、东南海源(10%)和西北陆源(8%),陆源气团影响的雨水中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混合源和海源。不同营养盐组分潜在源区的分布特征不同。NH_(4)^(+)、NO_(3)^(-)和PO_(4)^(3-)的潜在源区集中在山东,DON的潜在源区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附近,DOP的潜在源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上海和浙江沿岸地区,SiO_(3)^(2-)的潜在源区分别位于山东河北交界处、安徽江苏交界处、安徽江西交界处和黄海部分海域。总体而言,对营养盐高贡献的潜在源区位于周边陆地地区,海源较少。黄海大气TDN的全年湿沉降通量为103.0 mmol·m^(-2)·a^(-1),对新生产力的贡献可达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湿沉降 潜在源区 生态效应 千里岩
下载PDF
辽东湾叶绿素a与营养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梓宇 朱晓森 +1 位作者 王卓 张明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 (Chl-a)、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 为探究辽东湾海域内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数值模拟(Delft3D)方法构建了叶绿素a (Chl-a)、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等生态指标在辽东湾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t3D-ECO),并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叶绿素a等生态指标浓度在辽东湾海域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叶绿素a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4.83μg/L)>夏季(4.13μg/L)>春季(3.39μg/L),DO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9.41 mg/L)>夏季(7.26 mg/L)>秋季(5.84 mg/L),NO_(3)^(-)-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76 mg/L)>秋季(0.56 mg/L)>夏季(0.50 mg/L),NH_(4)^(+)-N质量浓度表现为春季(0.039 mg/L)>秋季(0.030 mg/L)>夏季(0.026 mg/L),PO_(4)^(3-)-P质量浓度表现为秋季(0.025 mg/L)>夏季(0.020 mg/L)>春季(0.018 mg/L);在空间分布上,辽东湾海域中的叶绿素a、PO_(4)^(3-)-P(春、夏)、NO_(3)^(-)-N(春、夏)质量浓度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NH_(4)^(+)-N质量浓度呈研究区域湾顶与湾口高、中部低的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顶部的辽河、大辽河是影响辽东湾海域生态指标浓度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辽东湾海域的营养盐限制作用表现为磷相对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Delft3D 生态动力学模型 叶绿素A 营养盐时空分布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酒精醋发酵用营养盐配方
17
作者 宋来生 杨雅静 +2 位作者 陈阳 洪厚胜 郭会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229,共8页
为提高酒精醋的酸度及发酵效率,该研究以总酸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酒精醋发酵用营养盐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无水硫酸镁、无水氯化钙、天冬氨酸(Asp)、脯氨酸(Pro)是影响酒精醋总酸含量的主要因素。... 为提高酒精醋的酸度及发酵效率,该研究以总酸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酒精醋发酵用营养盐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无水硫酸镁、无水氯化钙、天冬氨酸(Asp)、脯氨酸(Pro)是影响酒精醋总酸含量的主要因素。酒精醋发酵用营养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0 g/L、丙氨酸(Ala)0.15 g/L、Asp 0.44 g/L、Pro 0.18 g/L、柠檬酸铵0.15 g/L、无水氯化钙0.09 g/L、无水硫酸镁0.09 g/L、泛酸0.1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酒精醋的总酸含量为(53.85±0.22)g/L,相较优化前提升了1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醋 总酸含量 响应面法 营养盐
下载PDF
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夏季营养盐污染与富营养化评价
18
作者 李赛赛 裴绍峰 +3 位作者 赵俐红 朱志强 廖名稳 段云莹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52,共14页
基于2022年夏季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盐结构和限制性分析与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法分别对该区表层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统计... 基于2022年夏季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盐结构和限制性分析与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法分别对该区表层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营养盐污染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氮(N)、磷(P)污染较为严重,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含量超过国家第Ⅲ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数量占比分别为55%和80%;海水表层N/P和Si/P比值失衡,分别有20%和5%的站位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存在P和Si潜在限制。调查区叶绿素a(Chla)含量主要受水体透明度的影响,呈现东部高于西部、湾外高于湾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湾外东部水域Chla含量较高,表明藻类细胞密度较大,存在暴发赤潮的风险。化学耗氧量(COD)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总体有机污染并不显著,95%的站位符合国家第Ⅲ类水质标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90%的站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40%的站位为重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因子对E值的贡献排序为COD>DIN>DIP。初步研究表明,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存在N、P营养盐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值得关注并有待开展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营养盐 营养 浮游植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霉素对菌藻共生系统去除营养盐的影响机制探究
19
作者 郭军利 刘广宇 +1 位作者 牛玉芝 柴凤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明确新污染物土霉素(OTC)对藻-菌共生系统去除营养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控制进水OTC浓度,在反应温度30℃和进水有机负荷5.1~5.6 g/L的条件下,考察了OTC对藻-菌共生系统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低剂量(低... 为明确新污染物土霉素(OTC)对藻-菌共生系统去除营养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控制进水OTC浓度,在反应温度30℃和进水有机负荷5.1~5.6 g/L的条件下,考察了OTC对藻-菌共生系统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机制。结果表明,低剂量(低于0.1 mg/L)OTC对藻-菌共生系统影响不明显,当高剂量(>0.5 mg/L)OTC显著降低了污染物及氮磷的去除效率。高剂量OTC降低了藻菌共生系统内污泥浓度,降低了污泥沉降性及叶绿素a产量但刺激了可溶性有机质的释放。高剂量OTC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在4.0 mg/LOTC暴露组别内,比耗氧速率(SOUR)下降至26.7 mg O_(2)/(g VSS·h)。微生物学分析高剂量OTC降低了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ota门级别微生物,norank_f__Saprospiraceae属级别微生物。研究结果为藻-菌共生系统处理含抗生素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藻-菌共生 营养盐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
20
作者 樊荣 雷坤 +3 位作者 郎琪 孙明东 王刚 程全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5,462,共6页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磷营养盐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2)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有正相关关系,林地面积占比与硝酸盐氮、TP、DTN有负相关关系。(3)建议根据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差异考虑不同防治策略,姚江及甬江干流流域应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加强对建设用地点源废水排污控制;奉化江流域应加强化肥农药控制,实施“林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流域 氮磷营养盐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