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道义与《辛丑条约》谈判中取消北京会试的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边文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萨道义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官兼东方问题专家。1900年10月下旬,他担任英国驻华公使并代表英国政府全程参与《辛丑条约》的谈判。应英国的请求,外交团提出五年内停止部分地区的科举考试。中外双方在取消北京会试的问题上交涉最多,萨道... 萨道义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官兼东方问题专家。1900年10月下旬,他担任英国驻华公使并代表英国政府全程参与《辛丑条约》的谈判。应英国的请求,外交团提出五年内停止部分地区的科举考试。中外双方在取消北京会试的问题上交涉最多,萨道义在此问题上立场强硬,但由于清廷两位官员刘坤一和张之洞的反对以及他为避免承担延误签约的责任,最后只好同意让步。本文结合第一手史料,分析停止科举考试的谈判过程,探讨萨道义及英国政府在取消北京会试问题上的立场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道义 英国外交官 北京会试 《辛丑条约》
下载PDF
铁血的强权:庚辛议和谈判中列强的武力恫吓
2
作者 刘宏 《晋阳学刊》 2022年第3期39-44,共6页
在1900-1901年庚辛议和谈判中,列强始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接受其全部要求。其中,武力恫吓又与“惩凶”、赔款、停止科举考试等议题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察,揭露了德、英等列强在议和谈判中实施武力征服的凶横与残暴,揭示了... 在1900-1901年庚辛议和谈判中,列强始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接受其全部要求。其中,武力恫吓又与“惩凶”、赔款、停止科举考试等议题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察,揭露了德、英等列强在议和谈判中实施武力征服的凶横与残暴,揭示了列强武力征服对于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辛议和谈判 列强 武力恫吓 瓦德西 萨道义
下载PDF
CPR7月荐读
3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第7期126-126,共1页
作者:(美)诺美·普林斯译者:刘丽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5月《献金政治:总统背后的银行家》本书讲述了一批精英分子如何改变美国经济和政府政策,如何主宰外交和内政,以及如何塑造世界历史。作者从有关的原始档案中... 作者:(美)诺美·普林斯译者:刘丽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5月《献金政治:总统背后的银行家》本书讲述了一批精英分子如何改变美国经济和政府政策,如何主宰外交和内政,以及如何塑造世界历史。作者从有关的原始档案中采集证据,揭示了白宫与华尔街之间长达百年相互依赖、共生共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时间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萨道义 出版社 文化机构 CPR7
下载PDF
晚清“英籍华民”管辖权问题研究
4
作者 万立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1,共16页
晚清时期,英国对在华“英籍华民”是否有管辖权成为中英交涉的重要议题。1868年《阿礼国服饰章程》要求英籍华民改换洋装才能被英方保护;1867年《霍恩比指令》规定“一代英籍华民”无权请求获得英国保护,但并未得到彻底执行;1904年《萨... 晚清时期,英国对在华“英籍华民”是否有管辖权成为中英交涉的重要议题。1868年《阿礼国服饰章程》要求英籍华民改换洋装才能被英方保护;1867年《霍恩比指令》规定“一代英籍华民”无权请求获得英国保护,但并未得到彻底执行;1904年《萨道义通令》确立了“两代原则”,但仍未消减无休止的管辖权争议。中方未明确提出国际法理据,但坚持基于属地管辖的改装和登记要求完全符合欧洲通例。从“跨域史”角度来看,这一问题本质上源于英国要在其“有域外管辖权之地”的中国,赋予部分英籍华民以条约特权,这一措施明显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并违反了国际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籍华民 治外法权 《阿礼国服饰章程》 《霍恩比指令》 萨道义通令》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明末《伊索寓言》中译之底本的思考——以日译本的底本研究为线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绍晨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伊索寓言》作为西方寓言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我国早已众人皆知。明末,利玛窦就首先在其著作《畸人十篇》中译介过数则伊索寓言,此后又有庞迪我的《七克》、金尼阁的《况义》相继问世。同一时期,日本也产生了两种影响巨大的译本——天草... 《伊索寓言》作为西方寓言文学的代表作品,在我国早已众人皆知。明末,利玛窦就首先在其著作《畸人十篇》中译介过数则伊索寓言,此后又有庞迪我的《七克》、金尼阁的《况义》相继问世。同一时期,日本也产生了两种影响巨大的译本——天草本《ESOPO NO FABVLAS》和国字本《伊曾保物语》。因为日本的《伊索寓言》译本较为完整,所以译本与底本间的比较研究开展地较早,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由于利玛窦、庞迪我和金尼阁所选译的伊索寓言数量较少,缺乏完整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对明末《伊索寓言》中译的底本问题缺乏关注。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日本作为天主教耶稣会在东亚成功传教的首站地,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其在《伊索寓言》日译之底本的考证和比较研究上比较成熟,对我国《伊索寓言》中译之底本的研究极具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明末中日译底本 萨道义(E.M.Satow) 小堀桂一郎 远藤润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