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郭艳萍 赵金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38,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_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_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_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鸡心葡萄酵素 天然发酵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丁玉峰 马艳莉 +4 位作者 李素萍 席晓丽 孙剑锋 刘亚琼 牟建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6,共9页
为明确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对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由... 为明确接种发酵对葡萄酵素多酚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对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由31.91 g/L逐渐降低至0.46 g/L,pH值由3.77降至3.19,乙醇体积分数于发酵第6天升高至7.66%后逐渐降低至第27天的0.47%;接种发酵促进了酚类物质的释放,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于发酵结束后较葡萄汁分别增加1.16倍和0.83倍,没食子酸、香草酸含量较未发酵葡萄汁分别增加了6.17倍和4.18倍,杨梅素含量增加了60.29%。经体外模拟消化后,5种酚酸具有生物有效性,生物利用度为39.11%~57.77%,而类黄酮中杨梅素和槲皮素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5.78%和42.34%;发酵过程中葡萄酵素抗氧化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与葡萄汁相比,发酵结束时葡萄酵素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51.45%和82.23%。综上,接种发酵可以提高葡萄酵素特定酚类物质的含量,改善部分酚类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提高抗氧化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可作为制备葡萄酵素的有效加工方式,可提升葡萄酵素的营养及功能性,为开发其他功能型酵素产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体外模拟消化 多酚 生物利用度 抗氧化
下载PDF
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印壮 段定定 +5 位作者 丁玉峰 马艳莉 牟建楼 席晓丽 谷晓东 宋乾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8-104,共7页
为探究葡萄酵素接种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以葡萄为原料,分析了接种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总酸、有机酸、乙醇体积分数、总酚、主要功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β-葡萄糖苷酶)以及香气成分等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 为探究葡萄酵素接种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以葡萄为原料,分析了接种酵母菌、醋酸菌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总酸、有机酸、乙醇体积分数、总酚、主要功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β-葡萄糖苷酶)以及香气成分等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酸质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第34天达到最大值19.37 g/L;在接种酵母菌(0~6 d)发酵过程中有机酸主要以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为主,且乙醇主要产生于该阶段;接种醋酸菌后(6~27 d)主要产生乙酸;而后接种乳酸菌后(27~41 d),乳酸、柠檬酸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最大值102.09 mg/L和67.70 mg/L,而苹果酸减少,此时乙醇体积分数降低至最小值0.47%并趋于稳定;总酚含量与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于接种酵母菌(0~6 d)发酵以及接种乳酸菌发酵后期(34~41 d)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酵素的精准制备以及品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接种发酵 代谢产物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外源碳源对葡萄酵素微生物生长代谢及生物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毓锋 曾嘉锐 +1 位作者 黄文琪 吴振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10,116,共8页
本文以红糖、白糖与蜂蜜为外源碳源添加物,探讨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生长代谢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菌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 本文以红糖、白糖与蜂蜜为外源碳源添加物,探讨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生长代谢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菌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有机酸含量;邻苯三酚法检测SOD酶活;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和羟基(Hydroxyl radical,OH)自由基清除实验比较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减缓酵母生长及乙醇代谢,促进乳酸菌生长及进行产酸活动。其中,红糖、白糖对酵母菌生长及乙醇代谢抑制能力较强,发酵后乙醇浓度各为2.07%vol、1.62%vol,显著低于蜂蜜组(P<0.05);红糖促进乳酸菌生长并提高总酸含量及SOD酶活,发酵后pH由4.16降至3.83,SOD酶活由71.68 U/mL增至91.05 U/mL。与白糖、蜂蜜及对照组相比,添加红糖发酵显著提高葡萄酵素的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率(P<0.05)。原葡萄液含有大量酒石酸、苹果酸,添加所有碳源发酵显著增加葡萄酵素中苹果酸、及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含量(P<0.05),但酒石酸含量在添加红糖条件下显著减少(P<0.05),而添加白糖、蜂蜜对酒石酸含量影响不大。因此,添加红糖有利于改善葡萄酵素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外源碳源 微生物生长代谢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黑鸡心葡萄酵素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艳萍 卢圣玉 +3 位作者 许志国 曹娜 孙鹏杰 侯健 《山西化工》 2019年第2期1-3,共3页
以总酚含量、还原力、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天然发酵生产的黑鸡心葡萄酵素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经天然发酵过程产生的酵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4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 以总酚含量、还原力、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天然发酵生产的黑鸡心葡萄酵素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经天然发酵过程产生的酵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4种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黑鸡心葡萄酵素的工艺改良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鸡心葡萄酵素 天然发酵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葡萄酵素的制作工艺以及功效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昕瑜 刘峰 +2 位作者 董书含 郭亦庄 赵善廷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23期119-121,共3页
我国的葡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葡萄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性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同时,葡萄酵素在消化、预防衰老、抗氧化等保健方面有... 我国的葡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葡萄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性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微生物发酵的理想基质。同时,葡萄酵素在消化、预防衰老、抗氧化等保健方面有一定效果。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食用酵素的研究进展,对葡萄酵素生产工艺、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进行概括,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葡萄酵素这一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营养酵素 生产工艺 生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Zhang-LL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M3共发酵葡萄汁酵素的工艺优化
7
作者 董双佳 刘慧 +3 位作者 金君华 张红星 杨竹娘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 【目的】以葡萄汁为原料,植物乳杆菌Zhang-LL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为发酵菌株,优化葡萄汁酵素的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在葡萄汁中的不同接种方式对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筛选葡萄汁酵素最优接种发酵方式。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汁酵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汁酵素中益生菌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按照1∶1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5.00 lg CFU/mL、大豆蛋白胨添加量0.46%、34℃发酵18 h,植物乳杆菌Zhang-LL活菌数达6.60×10^(8)CF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活菌数达8.20×10^(7)CFU/mL,酵素DPPH清除率85.25%。【结论】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活菌数和DPPH清除率,可为葡萄汁酵素的工业化制备及后续多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植物乳杆菌Zhang-LL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M3 共培养
下载PDF
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94
8
作者 蒋增良 毛建卫 +2 位作者 黄俊 吴元锋 蔡成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34,共6页
研究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研究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460 mg/m L升高到1.739 mg/m L,发酵前、后增加了19.1%,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17.2%,12.5%,7.0%和17.2%,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发酵前、后提高了12.8%;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869,0.926,0,920,0.953,P<0.01。葡萄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展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抗氧化能力 总酚含量 发酵过程
原文传递
葡萄酵素有机酸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4
9
作者 蒋增良 刘晓庆 +5 位作者 王珍珍 毛建卫 黄俊 吴元锋 蔡成刚 叶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5-262,共8页
研究葡萄酵素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在多体系考察其体外抗... 研究葡萄酵素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在多体系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葡萄酵素以酒石酸、乙酸和柠檬酸为主,同时因发酵代谢积累了丙酮酸、莽草酸和富马酸。葡萄酵素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在试验浓度范围,葡萄酵素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VC对照,且对羟基自由基有特别强的清除能力。结论:葡萄酵素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其中部分来自于微生物的发酵代谢,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原因归咎于有机酸、多酚、维生素和SOD酶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酵素 有机酸 抗氧化能力 羟基自由基 清除能力
原文传递
葡萄果渣酵素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42
10
作者 洪厚胜 朱曼利 +1 位作者 李伟 郭会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72,共10页
以果酒及果醋酿造过程中废弃的葡萄果渣、糖蜜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多菌种共酵过程中物质间的转化与利用从而得到营养价值更高的酵素保健饮品。在确定基本超声条件(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50 W、超声温度30℃)的前提下,... 以果酒及果醋酿造过程中废弃的葡萄果渣、糖蜜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多菌种共酵过程中物质间的转化与利用从而得到营养价值更高的酵素保健饮品。在确定基本超声条件(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50 W、超声温度30℃)的前提下,考察活菌接种量、初始pH值、糖添加量、超声时间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活菌数的影响;并探究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对葡萄果渣酵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得到初始pH 5.0、糖添加量8%、活菌接种量12%、超声时间60 min,并将该条件用于5 L罐的工艺放大,对补料方式进行改进,发酵终点时pH值为3.5,可滴定酸度为2.89%,总酚质量浓度为5.5 mg/mL。检测得到功能性成分如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3.78 mg/m L,SOD活力达到988 U/m L。采用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测定得到该酵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Trolox当量计)为(44.5±2.5)μg/g。经检测,该葡萄果渣酵素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散发葡萄特有的醇、酚、萜类香气,葡萄果渣酵素香气独特且绵密。得到的葡萄果渣酵素上清液色泽透明亮丽,香气绵柔,口感、滋味评价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渣酵素 工艺优化 理化指标 功能成分分析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葡萄海棠果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体外抑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维兵 王舸楠 +5 位作者 王犁烨 武亚婷 殷娜 程方方 马玉麒 武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8-125,共8页
为研发一款发酵周期短、成本低、安全性高的酵素产品,以葡萄与海棠果为主要原材料,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质量比5个因素。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 为研发一款发酵周期短、成本低、安全性高的酵素产品,以葡萄与海棠果为主要原材料,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质量比5个因素。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表征酵素的抗氧化性,采用滤纸片法检测酵素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0.2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4 h、初始pH3.8、葡萄与海棠果质量比5∶1,酵母菌发酵24 h后在37℃条件下再接种0.50%乳酸菌,静置发酵28 h,得到的葡萄海棠果酵素酵母菌浓度为7.7×10^8CFU/m L、乳酸菌浓度为5.2×10^8CFU/m L、SOD酶活力为485.25 U/m L,浓缩葡萄海棠果酵素真空冷冻干燥处理。该酵素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活性,酵素浓度为320 m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1±0.44)、(13.8±0.42)、(13.2±0.38) mm,当酵素浓度为200 mg/m L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22%、67.71%、7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海棠果酵素 酵母菌 乳酸菌 发酵 真空冷冻干燥 抗氧化活性 抑菌
下载PDF
Purification of Bromelain Enzyme from Curaua (Ananaserectifofius LB Smith) White Variety, by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EG 4000/Potassium Phosphate 被引量:1
12
作者 Juliana Ferrari Ferreira Dalva Sbruzzi Kleber Vgnio Gomes Barros Daniela Diniz Ehrhardt Elias BasileTambourg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The Curaua. (Ananaserectifolius LB Smith) is a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Bromeliaceae. Occurs in the states of Para, Amazonas, Amapa, Acre, Mato Grosso and Goia s, has two varieties, purple and white, and its ... The Curaua. (Ananaserectifolius LB Smith) is a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Bromeliaceae. Occurs in the states of Para, Amazonas, Amapa, Acre, Mato Grosso and Goia s, has two varieties, purple and white, and its fibers are used in automotive and textile industries due to its strength, softness and lightweight. Currently, only the fiber is used in industry, the rest is considered waste However, this residue contains compounds with important properties to be discovered and studied. An enzyme complex found in this residue is bromelain, a group of proteolysis' enzymes with application in several areas such as in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s industries. Today, its use is aiming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of ointments, gels, creams and lotions because they offer a wide range of therapeutic efficacies: antiedemas, anti-inflammatory, antithrombotic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ies. This work studied the enzyme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presented in the leaves of Curaua by means of an ATPS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EG 4000/potassium phosphate. The protein content was measured by Bradford reagent and the enzymatic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the Biuret reagent. Batch assays were performed aiming the enzyme extraction and recuperation, using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as indicator. It was used pH 7.0, 8.0 and 9.0, varying the proportional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polymeric and the saline phases (tie-lines). The white variety of Curaua. was used. The best purification factor was 4.53 and about 113.04 μg/mL of total protein measured by Bradf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aua PURIFICATION bromelain.
下载PDF
Membrane Microfiltration Ferment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with Cell Recycling
13
作者 储炬 江洁 +1 位作者 李友荣 俞俊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0-37,共8页
Membrane microfiltration fermentation (MMF) with cell recycling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of glucose oxidase (GOD). A plate microfiltration module was found suitable for such purpose. By feeding whole... Membrane microfiltration fermentation (MMF) with cell recycling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of glucose oxidase (GOD). A plate microfiltration module was found suitable for such purpose. By feeding whole medium in MMF, the productivity of GOD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by feeding glucose alone. With increasing dilution rate the enzyme productivity increased and average enzyme activity decreased. The enzyme productivity of MMF under D = 0.12h-1 and 0.20h-1 were 3871 and 3945U·h-1 respectively, which was about 3 times as that of batch fermentation (BF) and the average enzyme activity was still as high as STU·mL-1 under D = 0.12h-1.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MMF applied to low yield strain was higher than that applied to high yield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se oxidase membrane microfiltration fermentation cell recycling acetylcellulose membra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