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沦陷后日军的军事葬仪
1
作者 杨秀云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4-12,140,共10页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南京举行所谓入城式和祭祀战殁者慰灵祭,以“显彰忠灵”;对于战殁者的遗骨,则出台详细的遗骨送还规定,或存放于战地的奉安所、神社等,或供于靖国神社,或葬于家乡的护国神社。日军的军事葬仪对战场上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南京举行所谓入城式和祭祀战殁者慰灵祭,以“显彰忠灵”;对于战殁者的遗骨,则出台详细的遗骨送还规定,或存放于战地的奉安所、神社等,或供于靖国神社,或葬于家乡的护国神社。日军的军事葬仪对战场上的官兵、日本国民都起到了宣传鼓吹和战争动员的作用。同时,日本军政当局在南京地区修建各类纪念碑、“表忠碑”、神社等设施,大力宣扬攻占南京过程中的战争遗迹及日军的“英勇事迹”,鼓吹军国主义,宣扬日本的“国威”。日本内外一体的军事葬仪体制促使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进一步膨胀,从而加速了日本走向失败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 南京沦陷 军事葬仪 战争动员 “忠灵显彰”
下载PDF
仰韶文化兴盛时期的葬仪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7,共11页
仰韶文化的兴盛时期大致是指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期),但也包括有些学者所认为的仰韶晚期的偏早阶段。近年来,由于灵宝西坡、邓州八里岗、三门峡南交口等墓葬和墓地的发现,使得目前有了更多的材料,可以对这一时期墓葬和葬仪的一些情况有... 仰韶文化的兴盛时期大致是指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期),但也包括有些学者所认为的仰韶晚期的偏早阶段。近年来,由于灵宝西坡、邓州八里岗、三门峡南交口等墓葬和墓地的发现,使得目前有了更多的材料,可以对这一时期墓葬和葬仪的一些情况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本文简略讨论了这个时期相关墓葬的年代,概述了对这些墓葬葬仪的认识,并对这个时期仰韶文化葬仪与周邻文化葬仪之间的联系有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中期 葬仪
下载PDF
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耀鹏 李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后则可形成“丘封之度与其树数”;而“丘封之度”的涵盖范围并不限于墓葬坟丘,也应包括屋宇类墓上建筑;史籍所谓“县封”既不限于庶人,也非悬下棺之意,可能是指丧期之内棚架封闭墓穴。这些认识既有助于深化丧葬礼仪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墓葬的发掘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墓 坟丘 葬仪 丧期 不封不树
下载PDF
唐季以来帝王世俗化葬仪用品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毅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65-73,共9页
受社会环境变迁等诸多因素影响,三《礼》等典籍所理想化的帝王丧葬礼仪典范,自汉代以来多有修正。唐代晚期以后,帝王陵墓中的世俗化葬仪用品明显增加;从汉到明,包括明器在内,帝王随葬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由礼仪趋向于世俗化。
关键词 陵墓 明器 葬仪用品
下载PDF
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葬仪 被引量:2
5
作者 白雪 《古代文明》 CSSCI 2014年第2期8-14,112,共7页
葬仪是古希腊人的重要仪式之一,古风时代希腊人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包括净化、停灵、出殡、埋葬等仪式在内的丧葬仪式。古风时代的葬仪活动奠定了古希腊人葬仪的基本形式,在古风时代初期私人葬礼盛行,到了后期,城邦立法对私人葬礼多... 葬仪是古希腊人的重要仪式之一,古风时代希腊人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包括净化、停灵、出殡、埋葬等仪式在内的丧葬仪式。古风时代的葬仪活动奠定了古希腊人葬仪的基本形式,在古风时代初期私人葬礼盛行,到了后期,城邦立法对私人葬礼多加限制,葬礼规模减小。本文以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葬仪为题梳理了葬仪的过程,进而探讨葬仪活动在希腊古风时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古风时代 葬仪 希腊人
下载PDF
伪满军事葬仪研究(1931~1945)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秀云 《民国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九一八事变后,为处理战殁者,关东军组织成立"财团法人忠灵显彰会"及地方委员会,在显彰会的主导下,日军整修了日俄战后建造的旅顺、大连、辽阳、奉天、安东等5处纳骨祠,统一改称忠灵塔。同时新建新京、哈尔滨、齐齐哈尔、承德、海拉尔... 九一八事变后,为处理战殁者,关东军组织成立"财团法人忠灵显彰会"及地方委员会,在显彰会的主导下,日军整修了日俄战后建造的旅顺、大连、辽阳、奉天、安东等5处纳骨祠,统一改称忠灵塔。同时新建新京、哈尔滨、齐齐哈尔、承德、海拉尔等忠灵塔、建国忠灵庙及各类显彰日军、伪军忠灵的碑塔设施。日军把战殁者称为"忠灵""英灵",通过让伪满地区居留民、儿童参加忠灵显彰活动、参观战迹、学校教育等形式,培养儿童继承战殁者"为国捐躯"的精神,煽动了日本国民的战斗热情,增强了日本居留民扎根伪满的意识。伪满地区的忠灵显彰活动与日本国内相呼应,日本最终形成内外一体的祭祀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军事葬仪 忠灵显彰会 日“满”一体
下载PDF
广博的象征 荒凉的意象——赏析T·S艾略特《荒原》中“死者葬仪”一节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春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T·S 艾略特的《荒原》的出版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它的影响至今不衰。而当人们初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许多人对其所表现的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以所谓理性为支柱的西方精神文明的没落不甚理解,因为艾略特创造的《荒原》借用《圣经》、《神... T·S 艾略特的《荒原》的出版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它的影响至今不衰。而当人们初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许多人对其所表现的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以所谓理性为支柱的西方精神文明的没落不甚理解,因为艾略特创造的《荒原》借用《圣经》、《神曲》等典故,从古代神话、东西方宗教、哲学典籍以及古今文学著作中广征博引,寻章摘句,采用象征主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其文学、哲学与宗教的知识容量无以伦比。开一代新河的《荒原》,让人耳目一新,又引人深思与咀嚼。再者,此诗的时间概念也与传统的诗歌不同,以往的传统诗歌是自然的物质时间,按着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象征主义手法 意象 古代神话 生动形象 葬仪 精神文明 精神危机 主题思想
下载PDF
日本侵华战争与葬仪:“大日本忠灵显彰会”考论(1939—1945)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秀云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9-49,共11页
1939年7月7日,日本政府为弘扬“圣战”精神,在东京成立“大日本忠灵显彰会”,并在中国占领区设立分支机构,在其领导和指导下,通“一日战死”献金等活动筹集经费,在国内及中国占领区广建“忠灵塔”“忠灵牌”“纪念碑”“表忠塔”等纪... 1939年7月7日,日本政府为弘扬“圣战”精神,在东京成立“大日本忠灵显彰会”,并在中国占领区设立分支机构,在其领导和指导下,通“一日战死”献金等活动筹集经费,在国内及中国占领区广建“忠灵塔”“忠灵牌”“纪念碑”“表忠塔”等纪念设施,进行各种“表彰忠灵”的祭祀活动,煽动了日本国民的战争狂热,加强了对占领区人民的思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 葬仪体制 忠灵显彰 内外一体
下载PDF
指鹿为龙:汉墓鹿蹻葬仪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姜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33,F0003,共14页
乘蹻飞行是汉代旧道教描绘神仙之能的宗教话语,除了传世文本的描述,龙虎鹿三蹻图像亦出现于许多汉墓画像之中。东汉末期,新旧道教信仰矛盾在墓葬仪式领域妥协折衷的极致约减之例,出现于烟台毓磺顶东坡发现的一座所谓“殉鹿”汉墓。其葬... 乘蹻飞行是汉代旧道教描绘神仙之能的宗教话语,除了传世文本的描述,龙虎鹿三蹻图像亦出现于许多汉墓画像之中。东汉末期,新旧道教信仰矛盾在墓葬仪式领域妥协折衷的极致约减之例,出现于烟台毓磺顶东坡发现的一座所谓“殉鹿”汉墓。其葬仪的主要特点是将死者与一头鹿直观布设为“人骑鹿”的物化组合,这意味着,冥界过程被削减到死者入冥即乘“鹿蹻”升仙;换言之,乘蹻仪式上升为死后唯一程序。该墓为东汉晚期道教信徒夫妇合葬墓,殆无疑义。从两人遗骨和鹿骨架构成的“鹿蹻”平面组合方式、保存较完整的组合形态及其与墓室之空间关系,推测该墓原本无棺,且墓主人初死即由主事者将遗体预处理为面朝东方,以与鹿构成鹿蹻飞升东方海上神山仙岛之实体组合。作为“鹿蹻”信仰支配死者乘蹻实物组合的最早墓葬实例,该墓为观察汉末尸解变仙沦为下品背景下新旧道教信仰在葬仪中的折衷实态提供了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鹿汉墓 人乘鹿实物组合鹿蹻 汉代葬仪 汉代思想史
下载PDF
关于宋庆龄在鲁迅葬仪上的演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文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凌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寓所溘然长逝。党中央派到上海来的冯雪峰,当即打电话通知宋庆龄。她立即来到虹口,向鲁迅遗体致以深切的哀悼,并与许广平、冯雪峰等磋商治丧事宜,决定与蔡元培、沈钧儒、胡愈之等组成...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凌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寓所溘然长逝。党中央派到上海来的冯雪峰,当即打电话通知宋庆龄。她立即来到虹口,向鲁迅遗体致以深切的哀悼,并与许广平、冯雪峰等磋商治丧事宜,决定与蔡元培、沈钧儒、胡愈之等组成治丧委员会,向社会发表讣告。二十一日,宋对《立报》记者表示应完成鲁迅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庆龄 鲁迅 葬仪 蔡元培 演说 沈钧儒 冯雪峰 治丧 党中央 许广平
下载PDF
从贵州土家族葬仪看土家先民的生活
11
作者 何立高 《三峡论坛》 2018年第6期25-27,42,共4页
贵州土家族丧葬仪式是非常程式化的,有开光、穿神点祖、祭祀祖先、打绕棺等系列仪式,透过葬仪可窥见土家先民的生存样态。
关键词 土家族葬仪 贵州 先民生活
下载PDF
永昌鸳鸯池墓地割体葬仪
12
作者 张行 《丝绸之路》 1994年第4期36-36,共1页
永昌鸳鸯池墓地割体葬仪张行新石器时代是甘肃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文化的一切因素几乎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经发掘的墓葬约有2000余座。河西走廊中段永昌县境内发现的距今约4000年... 永昌鸳鸯池墓地割体葬仪张行新石器时代是甘肃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文化的一切因素几乎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晚期的马家窑文化,经发掘的墓葬约有2000余座。河西走廊中段永昌县境内发现的距今约4000年左右马厂类型的鸳鸯池遗址,其内涵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地 永昌 鸳鸯 原始宗教信仰 葬仪 新石器遗址 手指 马家窑文化 河西走廊 中央高地
下载PDF
生命的葬仪——赫鲁伯《夜间的死亡》赏析
13
作者 钱晓国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0期81-82,共2页
"遥远地,遥远地//她吐出最后的词在天花板上飘浮/像云层。/餐具柜哭泣。/围裙在颤抖/像覆盖着一个深渊。//最终。年幼的孩子们都上床了。//然而到了午夜/死去的女人站起来/吹灭尚在燃烧的蜡烛(浪费它们是一种遗憾)/飞快地补完最后... "遥远地,遥远地//她吐出最后的词在天花板上飘浮/像云层。/餐具柜哭泣。/围裙在颤抖/像覆盖着一个深渊。//最终。年幼的孩子们都上床了。//然而到了午夜/死去的女人站起来/吹灭尚在燃烧的蜡烛(浪费它们是一种遗憾)/飞快地补完最后一只袜子,/在棕黄色的锡皮罐里/找出她的五十五个硬币/把它们放在桌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仪 鲁伯 天花板
下载PDF
南陵宋墓与士人葬仪
14
作者 刘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100,共15页
南陵铁拐M1是北宋晚期建中、崇宁之际时任翰林学士的徐为其母管氏所建。墓葬内外棺之间安置了一批特殊随葬品,木俑与锡器同为“明器”,木建筑与木家具分属“园宅”“下帐”。徐在丧葬实践中从个人观念出发,参酌地方葬俗随葬品传统,把唐... 南陵铁拐M1是北宋晚期建中、崇宁之际时任翰林学士的徐为其母管氏所建。墓葬内外棺之间安置了一批特殊随葬品,木俑与锡器同为“明器”,木建筑与木家具分属“园宅”“下帐”。徐在丧葬实践中从个人观念出发,参酌地方葬俗随葬品传统,把唐宋不同时期形成的官方葬制与私家葬仪文本拼接组合,并将其内容以实物形式予以转化表现。南陵宋墓是宋代士人葬仪建构的重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园宅 下帐 葬仪
原文传递
凌家滩墓地墓葬复原与葬仪补论
15
作者 甘创业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凌家滩墓地是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重要材料。其随葬器物众多,主要器类及组合比较稳定,器物功能多样。在新划分的墓区中,各典型墓葬间既有相似又有区别,但大体保持着身着佩饰、注重身份、以各类器物助葬、留意饮食的外部特征和... 凌家滩墓地是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重要材料。其随葬器物众多,主要器类及组合比较稳定,器物功能多样。在新划分的墓区中,各典型墓葬间既有相似又有区别,但大体保持着身着佩饰、注重身份、以各类器物助葬、留意饮食的外部特征和地上地下两个世界、地下葬具内外两重空间,生者与逝者情感交互的内部逻辑架构,这体现了凌家滩社会葬仪内容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家滩 复原 葬仪
原文传递
毕摩音乐《指路经》在彝族葬仪中的民俗学内涵与音乐特征——以四川地区为例
16
作者 宋阿依姆 杜卓然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指路经》作为彝族人葬仪中由毕摩吟唱的一种经文,是彝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指路经》依其来源而版本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指路经》有9部,四川省《指路经》有6部,贵州省《指路经》有4部,但其功能都在于指导毕摩在葬仪中为亡魂指路... 《指路经》作为彝族人葬仪中由毕摩吟唱的一种经文,是彝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指路经》依其来源而版本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指路经》有9部,四川省《指路经》有6部,贵州省《指路经》有4部,但其功能都在于指导毕摩在葬仪中为亡魂指路,追寻祖先迁徙路径,续写彝族的光辉历史。《指路经》中所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着重要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和音乐学价值,可供非遗传承和在文学艺术上发掘利用。采取经文释读和田野调查结合的方式,我们可详细了解《指路经》的民俗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依靠文献与现场演唱记录的对比分析,把握毕摩音乐的源流及其演唱特征,为进一步发掘和整理毕摩音乐资源,实现其传承、转化和创新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毕摩音乐 葬仪《指路经》 文化内涵 音乐特征
原文传递
石板墓文化与匈奴葬仪关系考——兼论吐鲁番盆地战国至汉代墓葬中的匈奴文化因素
17
作者 孙婧文 孙危 《西部考古》 2023年第2期176-193,共18页
本文将石板墓文化墓葬和匈奴的墓葬材料进行对比,归纳出二者在封堆、围墙、墓室和祭祀遗存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结合石板墓文化及匈奴墓的年代、分布范围、墓葬形制、典型器物特征及体质人类学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匈奴... 本文将石板墓文化墓葬和匈奴的墓葬材料进行对比,归纳出二者在封堆、围墙、墓室和祭祀遗存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结合石板墓文化及匈奴墓的年代、分布范围、墓葬形制、典型器物特征及体质人类学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匈奴墓与石板墓文化的相似之处是匈奴在葬仪方面受到石板墓文化影响的结果,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分布于吐鲁番盆地的鱼儿沟墓地、阿拉沟墓地、洋海墓地、交河沟北Ⅰ号台地、艾丁湖古墓群等墓地中的战国至汉代墓葬,在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方面均体现出了匈奴文化因素,这是匈奴势力西拓,着力争夺吐鲁番盆地的过程中,对该地产生了文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板墓文化 匈奴墓 葬仪 吐鲁番盆地
原文传递
试析清凉寺墓地兴盛时期的葬仪
18
作者 赵江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7,F0002,共13页
清凉寺墓地第二、三期墓葬属墓地的兴盛时期。第二期墓葬葬仪主题在于宣扬经济权力和军事保卫职能,第三期墓葬葬仪主题除了凸显经济权力外,为维护此种权力还发展出以人殉葬的残酷形式。两阶段的葬仪主题均反映出当时存在基于经济层面的... 清凉寺墓地第二、三期墓葬属墓地的兴盛时期。第二期墓葬葬仪主题在于宣扬经济权力和军事保卫职能,第三期墓葬葬仪主题除了凸显经济权力外,为维护此种权力还发展出以人殉葬的残酷形式。两阶段的葬仪主题均反映出当时存在基于经济层面的社会分化,但在社会分层方面指示性不强。“炫富”的葬仪可能与盐业资源的贸易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寺墓地 第二、三期墓 葬仪 社会分化
原文传递
周代前期二层台葬仪历时性变化观察——以姬姓高等级贵族墓葬为例
19
作者 刘文华 《东方收藏》 202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根据周代前期46座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葬资料显示,从西周成康昭穆时期至春秋早期,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葬二层台结构存在两个明显的演变过程:从有二层台到无二层台,从熟土台到生土台。演变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变化,积石积炭现象的发展... 根据周代前期46座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葬资料显示,从西周成康昭穆时期至春秋早期,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葬二层台结构存在两个明显的演变过程:从有二层台到无二层台,从熟土台到生土台。演变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变化,积石积炭现象的发展、墓室与椁室之间空间的缩小、陶鬲摆放位置的变化、殉祭人牲规模扩大并转移至墓道及其附近、墓内拆车葬减少和车马坑规模扩大。这些变化可能说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姬姓诸侯葬仪发生转变,且地区之间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葬二层台葬仪的变化或消失是不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前期 葬仪的历时性变化 生土二层台 熟土二层台 姬姓男性高等级贵族墓
原文传递
石家河聚落兴盛时期葬仪中的新观念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80,2,共13页
在石家河聚落兴盛时期,邓家湾和肖家屋脊两处墓地表现出相当一致的葬俗,而在这两处墓地的墓葬中或特意开辟或划分出空间、或在埋葬顺序上刻意加以区分以埋藏大量高领罐,以及由此宣示财富、显示威望的观念,正与这个地区不同族群间相互竞... 在石家河聚落兴盛时期,邓家湾和肖家屋脊两处墓地表现出相当一致的葬俗,而在这两处墓地的墓葬中或特意开辟或划分出空间、或在埋葬顺序上刻意加以区分以埋藏大量高领罐,以及由此宣示财富、显示威望的观念,正与这个地区不同族群间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不断出现新的社会联合体的社会发展进程互为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天门市石家河遗址 葬仪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