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场域下青年群体极化研究
1
作者 唐雨轩 沈霄鹏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网生一代”的青年对虚拟场域的依赖性强,与互联网的黏度高。“舆情快闪”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易受到个体、媒体、群体的情绪煽动和引导,极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文章以青年为对象,以“舆情快闪”为触发点,探讨青年群体极化的呈现方式,分... “网生一代”的青年对虚拟场域的依赖性强,与互联网的黏度高。“舆情快闪”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易受到个体、媒体、群体的情绪煽动和引导,极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文章以青年为对象,以“舆情快闪”为触发点,探讨青年群体极化的呈现方式,分析虚拟场域传播机制下青年群体极化的消减与反复,思考青年群体极化的风险防控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场域 青年群体极化 舆情快闪 公共热点事件 舆情风险防控
下载PDF
互联网虚拟场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略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唐锋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7-48,共2页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启迪青少年人性、完善青少年人格、使他们成为时代担当人才的重要渠道。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在互联网时代,要借鉴互联网虚拟场域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减少其对青...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启迪青少年人性、完善青少年人格、使他们成为时代担当人才的重要渠道。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在互联网时代,要借鉴互联网虚拟场域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减少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场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下载PDF
网络圈层化、微博舆情传播与虚拟场域群体极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唐云锋 刘涛 王艳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4,159,共8页
当下,网络社交中的圈层化导致虚拟场域群体极化现象日趋突显。通过对网络圈层的形成过程与圈层特质分析发现,由于网络圈层主体的复杂性、圈层间群体的派别性、网络圈层技术的助推性以及网络圈层间文化的异质性,导致微博舆情传播中因圈... 当下,网络社交中的圈层化导致虚拟场域群体极化现象日趋突显。通过对网络圈层的形成过程与圈层特质分析发现,由于网络圈层主体的复杂性、圈层间群体的派别性、网络圈层技术的助推性以及网络圈层间文化的异质性,导致微博舆情传播中因圈层间主体观点相斥,在不同圈层的互动中产生冲突而形成群体极化。同时由于舆情主体圈层化、舆情传播的突发与裂变性以及传播平台间的共振性,微博舆情在虚拟场域中的群体极化容易与现实发生共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化 微博舆情传播 虚拟场域 群体极化
下载PDF
信息传播新转向:虚拟场域中的云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宇豪 王玉姗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97,共2页
云技术革新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的相互覆盖和延伸,优化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方式,解放了信息生产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技术创设的虚拟场域大致分为关系依托型、信息服务型、众创自由型三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然... 云技术革新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的相互覆盖和延伸,优化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方式,解放了信息生产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技术创设的虚拟场域大致分为关系依托型、信息服务型、众创自由型三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云技术系统在信息安全、数字鸿沟、社会责任等方面还存有一些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技术 云传播 虚拟场域 信息
下载PDF
虚拟社交场域中非遗趣缘群体的互动机制探究——基于抖音平台的田野调查
5
作者 张亚楠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瓦解了以血缘、地缘为基石的传统社交结构,催生了以趣缘为纽带的虚拟趣缘社群,成为虚拟社交领域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研究借助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聚焦抖音平台上非遗趣缘群体的特征,探寻虚拟社交场域中...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瓦解了以血缘、地缘为基石的传统社交结构,催生了以趣缘为纽带的虚拟趣缘社群,成为虚拟社交领域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研究借助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聚焦抖音平台上非遗趣缘群体的特征,探寻虚拟社交场域中非遗趣缘群体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非遗趣缘社群成员身份多元、群体边界模糊、强调情感认同,其互动机制涉及集体围观与浅层次互动、情感交流与共建、创新融合与身体实践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交 非遗 趣缘群体 互动机制 抖音
下载PDF
宣泄、失声与缺席:人格结构在短视频场域中的失衡与重构
6
作者 杜忠锋 赵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 在虚拟网络的社交环境中,匿名化的用户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改变了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关系结构。在女性自我展示短视频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呈现出本我宣泄、自我失声和超我缺席的状态。虚拟环境下,自我与超我的角色发生了重构,表现为自我放纵本我、超我脱离自我。这一现象揭示了虚拟场域中人格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短视频 匿名表达 虚拟场域 心理动态
下载PDF
亲密有间:“学播”场域青年社群情感连接与互动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媛媛 王雯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3,共5页
数字时代,空间虚拟与媒介真实融为一体。“学播”作为具象传播空间,聚集了大量青年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文章结合媒介可供性理论框架,使用数码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学播”场域中的情感传播路径和亲密关系建构过程。研究... 数字时代,空间虚拟与媒介真实融为一体。“学播”作为具象传播空间,聚集了大量青年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文章结合媒介可供性理论框架,使用数码民族志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究“学播”场域中的情感传播路径和亲密关系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在“学播”场域下,青年社群的亲密情感从激活到投射再到合意,在不断深化中形成了参与、表达、认同、突破圈层等一系列情感传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播” 情感 可供性 虚拟场域 情感传播
下载PDF
虚拟政治场域中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及其化解之道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林栋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6,23,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离、复制与误读。在虚拟政治场域中,主要存在着个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和多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离、复制与误读。在虚拟政治场域中,主要存在着个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和多样化的话语表达导致了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其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和反权力话语的出现。要化解这种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于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作用,建构网络对话机制,增强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有序参与和适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政治 话语表达 网络话语 失序 化解
下载PDF
虚拟权力场域:场域理论视角中的网游《征途》
9
作者 徐旭初 吕冬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场域理论是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场域理论视角看,目前最热门的网游《征途》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虚拟权力场域"的运作模式,因此,全面分析场域中各种关系位置以及这些位置占有者的结构性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网游的运... 场域理论是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场域理论视角看,目前最热门的网游《征途》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虚拟权力场域"的运作模式,因此,全面分析场域中各种关系位置以及这些位置占有者的结构性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网游的运营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途 虚拟权力 资本 惯习
下载PDF
圈层化连接、虚拟公共场域与微信舆情治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云锋 孙萍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随着微信成为最活跃的社交平台,微信舆情治理就成了防控舆情事件的关键。通过对微信公共场域中主体间圈层化关系分析发现,由于微信舆情传播呈现的圈层化强连接、自组织化与内容共享,导致了舆情传播中舆情主体对信息的过度依赖、信息的... 随着微信成为最活跃的社交平台,微信舆情治理就成了防控舆情事件的关键。通过对微信公共场域中主体间圈层化关系分析发现,由于微信舆情传播呈现的圈层化强连接、自组织化与内容共享,导致了舆情传播中舆情主体对信息的过度依赖、信息的封闭性及其相互间的勾连共振,将使微信舆情传播路径复杂化,并产生裂变性后果。为此,政府需要从监管主体问责、信息内容规范与舆情反馈机制,用户数据管理、信息监测与舆情预警技术,相关主体的公共责任、媒介素养与理性价值观的培育方面作出相应改进,以实现在交往理性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微信舆情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化连接 虚拟公共 微信舆情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维场域形态、特征及创新路径--基于某社区警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党俊琦 唐淑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了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社区警务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使用场域理论分析某社区警务现代化的多维场域形态及特征。在具体路径上,理性物理场域的科技融合应基于其固有结构和因素,并且注重人民的情感和体验;感性虚拟场域样... 为了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社区警务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使用场域理论分析某社区警务现代化的多维场域形态及特征。在具体路径上,理性物理场域的科技融合应基于其固有结构和因素,并且注重人民的情感和体验;感性虚拟场域样态优化既要选择合适的虚拟场域,又要不断地深化选择的虚拟场域;活性泛在场域的价值载体既要以共同价值观调节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又要以共同价值观适应现代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多维 物理 虚拟场域 泛在
下载PDF
齐鲁文化元典精神传播场域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机红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8年第7期46-48,57,共4页
齐鲁文化元典精神经融合而传播,形成一定的传播场域,具有由文本注疏为主向学科性理论的体系化诠释的方面发展、由境内而境外的传播发展和由世界文化的边缘层向核心层的发展等特征.
关键词 齐鲁文化元典 元典精神 虚拟场域
下载PDF
微信舆情生态的场域互动及其风险应对
13
作者 郭毓瑄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第24期190-191,共2页
微信系统的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等各场域均参与其中。三大场域分别有不同的舆情传播特征,同时多场域交互的微信舆情也存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微信舆情的非线性传播、多层级分化、熟人化社交和私密性设置给舆... 微信系统的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等各场域均参与其中。三大场域分别有不同的舆情传播特征,同时多场域交互的微信舆情也存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微信舆情的非线性传播、多层级分化、熟人化社交和私密性设置给舆情治理带来挑战。促进微信舆情的良好发展,社会治理部门需要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同推进。关注舆情节点的各个部分,为舆情预警、舆情回应,舆情反馈等提供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舆情 虚拟公共 舆情治理 朋友圈
下载PDF
差序研判:虚拟社交场域涉民族舆情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淼 谷星佐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96,共5页
当前,我国正逢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移动社交平台成为手机网民的主要聚居地,舆情的"爆破口"和"发酵地"悄然从PC端转至手机移动端,加上我国手机网民的结构与现实社会的人群结构渐... 当前,我国正逢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移动社交平台成为手机网民的主要聚居地,舆情的"爆破口"和"发酵地"悄然从PC端转至手机移动端,加上我国手机网民的结构与现实社会的人群结构渐趋一致,因此虚拟社交场域的舆情已渐成为公民现实诉求的真实映射。本文因循"涉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演进思路,从学术上对2010年以来"涉民族舆情"概念的论文进行综述性梳理。为提升舆情治理效率,洞察未来舆情管理范式,我们应当从涉民族舆情的差序研判视角切入,探索虚拟社交场域涉民族舆情新型研究范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研判 虚拟社交 涉民族舆情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技术具身的混合场域叙事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俊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8,共3页
技术与身体的纠缠改变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改变了生成体验的场域如今完全基于线下的物理场域。和完全基于线上的虚拟场域再也无法彼此割裂,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场域是线上线下彼此纠缠的、动态渗透的、互相影响的“混合场域”... 技术与身体的纠缠改变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改变了生成体验的场域如今完全基于线下的物理场域。和完全基于线上的虚拟场域再也无法彼此割裂,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场域是线上线下彼此纠缠的、动态渗透的、互相影响的“混合场域”一直以来我的艺术和策展实践试图面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即利用跨媒介、跨学科手段来筑建技术赋能之后的一种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场域,利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方法来创建基于时空、身份、感官等维度的技术具身性混合场域叙事,将人们重新拉回到能够有效激活身体感知的场域之中,一种体验式、情境式和参与式的,不再需要被后现代语境所转译的,你我共同体验生命存在感的混合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虚拟场域 混合 技术具身
原文传递
论远程勘验:基于侦查措施体系性检视的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裴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6,共11页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快速扩张促使侦查机关创新相关侦查取证措施,但同时也与传统侦查措施体系产生了张力。远程勘验作为传统勘验措施从物理场域转向虚拟场域的变形措施,一方面在形式上延续了传统勘验的概念表述,另一方面则在具体规...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快速扩张促使侦查机关创新相关侦查取证措施,但同时也与传统侦查措施体系产生了张力。远程勘验作为传统勘验措施从物理场域转向虚拟场域的变形措施,一方面在形式上延续了传统勘验的概念表述,另一方面则在具体规则设计上不断突破刑事诉讼法对勘验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在此背景下,传统侦查措施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连贯性被打破,集中体现为远程勘验措施呈现出“名”“实”分离的状态,以及远程勘验与提取、技术侦查等相关措施的关系紊乱。对此,在进一步修订刑事诉讼法时有必要理顺新旧措施之间的结构,从基本权利保障的角度使远程勘验回归勘验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协调远程勘验与相关措施的衔接过渡,并在尊重他国主权的前提下探索远程勘验跨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勘验 网络在线提取 技术侦查 虚拟场域 侦查措施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