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7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种检疫性蚜虫概说(续)(同翅目:蚜虫类) 被引量:2
1
作者 乔格侠 张广学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50,共7页
关键词 蚜虫 马铃薯蚜虫 冬葱瘤额蚜虫 同翅目 蚜虫类型 检疫
下载PDF
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防治研究
2
作者 王颖 王静 +4 位作者 徐洋帆 魏淑花 张蓉 班丽萍 尹学伟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燕麦蚜虫的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开展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3%印楝素乳油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4d的防效为76.82%,高于化学药剂5%吡虫啉乳油的防效(75.98%);药...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燕麦蚜虫的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开展不同生物药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3%印楝素乳油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4d的防效为76.82%,高于化学药剂5%吡虫啉乳油的防效(75.98%);药后14d,绿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白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对燕麦蚜虫的防效较好,分别为79.65%、76.12%,均高于其他施药方式。建议在蚜虫初发期选择0.3%印楝素乳油替代化学药剂防治燕麦蚜虫,亦可选择在白僵菌、绿僵菌土壤施药的基础上叶面喷施白僵菌防治燕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蚜虫 生物药剂 施药方式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3
作者 刘洋 赵秀梅 +5 位作者 王泽胤 王立达 李青超 兰英 刘悦 刘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34-37,43,共5页
为促进氟啶虫酰胺药剂轻简化防治玉米蚜虫,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75.00~375.00 g·(100 kg)^(-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玉米出... 为促进氟啶虫酰胺药剂轻简化防治玉米蚜虫,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75.00~375.00 g·(100 kg)^(-1)]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玉米出苗及生长均未表现药害症状,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且可以促进玉米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素质;对玉米蚜虫的末次防治效果为54.5%~85.8%,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蚜虫,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大于80%。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处理防治玉米蚜虫,持效期较长,靶向性强,施药隐蔽,对环境及天敌安全,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可以控制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蚜虫为害,符合玉米轻简化生产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氟啶虫酰胺种子包衣防治玉米蚜虫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用量250.00~375.00 g·(100 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玉米蚜虫 种子包衣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月季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4
作者 陈碧露 肖金讯 +3 位作者 蔡磊 刘淑媛 丁榆芳 王真 《植物学研究》 2024年第6期591-595,共5页
本研究利用水、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制备了4种天然植物(荨麻、紫草、细香葱和蓍草)的提取物,通过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这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月季蚜虫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 荨麻和细香葱的水提取物对月季蚜虫有较好的... 本研究利用水、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制备了4种天然植物(荨麻、紫草、细香葱和蓍草)的提取物,通过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这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月季蚜虫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 荨麻和细香葱的水提取物对月季蚜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2) 荨麻水提取物的10 mg/ml稀释液、细香葱水提取物的5.0 mg/ml和10 mg/ml稀释液防治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在药后72 h内均达到了80%以上。*通讯作者。This study prepared extracts of four natural plants (nettle, chrysanthemum, fine garlic, and yarrow) using water, ethanol, acetone, and ethyl acetate, and studied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se natural plant extracts on rose aphids through toxicity tests and field efficacy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ater extracts of nettle and fine garlic had good toxic effects on rose aphids. 2) The 10 mg/ml diluted solution of nettle water extract and the 5.0 mg/ml and 10 mg/ml diluted solutions of fine garlic water extract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with the corrected control efficacy reaching 80% or more within 72 hours af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提取物 月季蚜虫 毒力测定 蚜虫防治
下载PDF
毛白杨树林中的蚜虫危害及不同治理方式对比研究
5
作者 孙侃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为更好地养护丰台区的毛白杨,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对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了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丰台区马家堡休闲公园、石榴庄公园和丰益公园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跟踪统计,在3座公园中各选取... 为更好地养护丰台区的毛白杨,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对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了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丰台区马家堡休闲公园、石榴庄公园和丰益公园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跟踪统计,在3座公园中各选取3个区块,得到蚜虫的叶密度、毛白杨蚜虫的感染率等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不同的防治措施并跟踪防治效果进行定量对比,防治措施采用人工引入高密度天敌、先施加杀虫剂后再人工引入低密度天敌2种方法。通过观测防治效果发现在蚜虫密度较小时,采用引入天敌的自然平衡方式能够使得蚜虫密度降低至最初的38%左右;而在蚜虫密度较大时,采用引入天敌的自然平衡方式效果甚微,能够降低至最初的54%左右,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联合治理。当采用杀虫剂后,再引入低密度的蚜虫天敌,蚜虫密度下降到9%左右。因此,对于毛白杨蚜虫的治理需要及时、尽早介入,在低密度时采用人工引入蚜虫天敌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和生态平衡效果;当蚜虫密度继续上升后,需采用其他方式联合生物防控的方式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蚜虫危害 蚜虫防治 调查分析 生态平衡
下载PDF
蚜虫危害与玉米果穗镰孢菌组成及毒素污染关系分析
6
作者 柴海燕 潘艺元 +7 位作者 白雪 孟玲敏 张伟 吴宏斌 王义生 高月波 贾娇 苏前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71-3181,共11页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 【目的】明确玉米蚜虫危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籽粒中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玉米穗腐病综合防治体系及探寻主要镰孢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1年在吉林省46个市(县)采集的105份蚜虫危害的玉米果穗上的蚜虫、苞叶和籽粒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统计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获得镰孢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别计算不同镰孢菌在每种样品上的分离频率,以及不同样品组合分离相同镰孢菌数量在蚜虫危害样品中的占比,分析病原菌在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蚜虫、苞叶和籽粒携带镰孢菌种类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无蚜虫危害籽粒和蚜虫危害籽粒中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和含量,统计伏马毒素(fumonisin,F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超标样品的检出率,分析蚜虫危害对病原菌在籽粒中分泌毒素的影响。【结果】对105个蚜虫危害果穗进行镰孢菌检测,发现蚜虫带菌率为57.14%,苞叶和籽粒带菌率分别为81.90%和82.86%。经过单孢分离纯化共获得1 394株镰孢菌,共16个致病镰孢种,其中在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镰孢种数量分别为8、13和12个。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均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新知镰孢(F.andiyazi)、变红镰孢(F.incarnatum)和温带镰孢(F.temperatum)在吉林省玉米籽粒上首次检出。蚜虫危害玉米果穗的毒素检出率均高于无蚜虫危害玉米果穗,出现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样品均为有蚜虫聚集危害的果穗。在检出毒素的果穗上绝大多数能检测到产生相应毒素的菌株。【结论】蚜虫、苞叶和籽粒上分离到的优势镰孢菌均为拟轮枝镰孢和层出镰孢;同一果穗上蚜虫、苞叶和籽粒分离到的主要镰孢菌种类一致;蚜虫危害显著增加了玉米籽粒毒素的积累,且毒素类型与检出镰孢菌种类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镰孢菌 玉米蚜虫 真菌毒素
下载PDF
生物农药防治蚜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褚思洁 安楠 +3 位作者 毛文龙 陈明祥 蔡红阳 邓建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671-1675,共5页
蚜虫是危害农林业的全球性重要害虫之一,不仅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多种作物,同时也会间接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对我国农林业造成严重经济危害。目前蚜虫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较之常规化学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有靶向性强、环境友好、研发周... 蚜虫是危害农林业的全球性重要害虫之一,不仅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多种作物,同时也会间接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对我国农林业造成严重经济危害。目前蚜虫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较之常规化学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有靶向性强、环境友好、研发周期短、抗性低等优势。文章从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天敌生物农药5个生物农药主要类别对生物农药防治蚜虫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蚜虫的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海南海口地区甘蔗蚜虫种类的调查 被引量:9
8
作者 罗素兰 赵顺旺 长孙东亭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7,56,共5页
于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海南海口地区甘蔗植株的蚜虫种类进行了调查 ,发现危害海口地区甘蔗的蚜虫主要是甘蔗绵蚜 (CeratovacunalanigeraZehntner) .这对甘蔗蚜虫的防治和培育抗蚜虫的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海南 海口地区 甘蔗蚜虫 甘蔗绵蚜 蚜虫种类 虫害防治 蚜虫品种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诱集技术优化
9
作者 乔浪 韩海斌 +5 位作者 王振 张志强 魏淑花 倪鹏 邢丽伟 谭瑶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苜蓿蚜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为优化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的诱集技术,为防治苜蓿田蚜虫制定科学详尽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 苜蓿蚜虫是紫花苜蓿田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种类有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为优化紫花苜蓿田苜蓿蚜虫的诱集技术,为防治苜蓿田蚜虫制定科学详尽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于2021、2022年连续2 a测定苜蓿生长期8种颜色诱虫板、2个悬挂高度、2个田间位置、每日4个时段等因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内苜蓿蚜虫诱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色诱虫板对苜蓿蚜虫具有强烈趋性且对天敌影响小,2 a平均诱集量分别为57、56头/板;蓝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诱虫板放置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至黄昏时分(15:00—19:00)诱集到苜蓿蚜虫的数量最多。此外,监测了苜蓿蚜虫的年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即每年7月中下旬苜蓿蚜虫为害达到高峰;第2茬诱集到的苜蓿蚜虫最多,而每一茬次苜蓿在现蕾期蚜虫为害最严重。综上,蓝色诱虫板放置在田间边缘地段,悬挂高度为50 cm,在每天15:00—19:00诱集,可以达到较好的苜蓿蚜虫诱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虫 诱虫板 天敌 紫花苜蓿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晨 顾钢 +2 位作者 周挺 赖宇飞 赖荣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内生细菌与其寄主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内生细菌可为寄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寄主昆虫的免疫力等。利用内生细菌改变昆虫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展现了... 内生细菌与其寄主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内生细菌可为寄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寄主昆虫的免疫力等。利用内生细菌改变昆虫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寄生蜂 昆虫内生细菌 互作 害虫防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蚜虫发生规律及抗蚜种质的筛选
11
作者 张玉松 赵凯琴 +4 位作者 罗延青 燕林祥 李西桐 张云云 符明联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 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蚜虫 发生规律 种质资源 筛选
下载PDF
蚂蚁-蚜虫共栖互作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杜聪聪 陈铭东 +1 位作者 陈志林 乔格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8,共17页
物种互作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蚂蚁对半翅目(Hemiptera)昆虫进行“放牧饲养”,是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以安全保障换取营养物质的互惠性生物互作现象。普遍认为,蚜虫通过刺吸式口器从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取汁液... 物种互作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蚂蚁对半翅目(Hemiptera)昆虫进行“放牧饲养”,是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以安全保障换取营养物质的互惠性生物互作现象。普遍认为,蚜虫通过刺吸式口器从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取汁液,并排泄出一种称为蜜露的富含糖分的代谢废物,而蚂蚁则可以收集和利用这种蜜露;作为交换,蚂蚁保护蚜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然而,实际上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互惠共生。因此,本文综述了蚂蚁-蚜虫共栖互作关系,包括(1)共栖关系属性(共生还是捕食,专性互作还是兼性互作)、起源和双方适应性演化的表现;(2)共栖关系的信息交流方式;(3)对双方适应性的影响;(4)生态效应(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联系);(5)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最后,对蚂蚁-蚜虫共栖互作关系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对未来该方向在多样性调查、进化生物学、分子机制、互作网络和城市化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综述将有助于对蚂蚁-蚜虫共栖互作的基本属性、演化过程、维持机制、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有更全面、具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蚜虫 种间互作 共生 共栖互作 化学信息素
下载PDF
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彭应力 余佳敏 +10 位作者 王勇 刘东阳 刘挺 江连强 龙岗 李斌 谢云波 伍兴隆 郭仕平 蔡鹏 蒲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工饲料)、E(纯人工饲料),分析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量、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D、E各处理七星瓢虫产卵量整体随蚜虫饲养量的减少而减少;B处理25%蚜虫减量与A处理纯蚜虫对照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各处理所产卵块绝大多数为可收集卵,卵块的可利用率高;除E处理为纯饲料外,各蚜虫减量处理对七星瓢虫的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B处理减量25%的豆蚜,并配合人工饲料饲喂高密度七星瓢虫,各项指标较A处理纯蚜虫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运用于七星瓢虫的高效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减量饲喂 人工饲料 产卵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三种药剂与球孢白僵菌对高粱蚜虫的协同控制作用
14
作者 郭继元 潘昌滨 +6 位作者 潘自平 张锡梅 陈晓杰 王小武 唐继洪 严森 吴圣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为评价烟碱类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的协同关系,明确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二者复配对高粱蚜虫的杀虫效果,本研究利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三种化学农药对高粱蚜虫的致死率... 为评价烟碱类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的协同关系,明确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与白僵菌的相容性及二者复配对高粱蚜虫的杀虫效果,本研究利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三种化学农药对高粱蚜虫的致死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6×10^(5)~1×10^(9)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4.22%~89.90%。三种化学农药对高粱蚜虫的杀虫效果由高到低为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通过化学农药和球孢白僵菌的复配,研究农药浓度和复配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评价二者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农药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对孢子萌发影响越大。用推荐农药剂量的1/8和1/10浓度处理后,菌药相容性较好,孢子萌发率均在90%以上。基于前期试验结果,测定菌药联合对蚜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菌药复配后的共毒系数均大于80,其对高粱蚜虫的致死率明显增高,表现为相加或者增效作用,其中,球孢白僵菌(4×10^(7)孢子/m L)与呋虫胺复配毒力最强,致死率达97.67%,共毒系数为135.37。因此,球孢白僵菌与三种烟碱类化学农药复配,当化学农药浓度稀释8倍以上,混合处理时间不超过4 h,二者的兼容性较好。球孢白僵菌(4×10^(7)孢子/m L)与呋虫胺复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蚜虫 球孢白僵菌 烟碱类农药 相容性 共毒系数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防治苜蓿蚜虫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影响
15
作者 刘锦 陈鹏 +3 位作者 迟宝杰 翟孟圆 杨向黎 刘永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592,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紫花苜蓿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和螺虫乙酯6种杀虫剂施药后不同时间对苜蓿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药后至10d,6种杀虫剂的...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紫花苜蓿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和螺虫乙酯6种杀虫剂施药后不同时间对苜蓿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药后至10d,6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之后防效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喷药后20d~35d,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4种杀虫剂防效为19.17%~40.13%,吡蚜酮和螺虫乙酯防效为58.01%~71.32%,吡蚜酮和螺虫乙酯持续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前4种杀虫剂。蚜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趋势表明,喷药后蚜虫数量均迅速下降至低水平并保持到4月底;5月上旬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4种杀虫剂处理区蚜虫数量开始快速上升,同一调查时间蚜虫数量均显著大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区数量,而天敌数量和益害比却均显著小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区;吡蚜酮和螺虫乙酯防控蚜虫的同时可避免杀伤天敌,自然天敌捕食蚜虫亦抑制蚜虫数量增长,二者协同控制蚜虫危害作用时间长,为苜蓿蚜虫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蚜虫 捕食性天敌 益害比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马铃薯田蚜虫群落组成
16
作者 陈齐云龙 陈利苹 +4 位作者 李正男 张磊 孙平平 武占敏 张斌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中国马铃薯生产常遭受病毒病影响,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重要媒介。2021与2022年7月和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使用黄板和黄皿诱蚜器采集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群落结构分析。当地马铃薯田蚜虫共计18属24种。其中,... 中国马铃薯生产常遭受病毒病影响,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重要媒介。2021与2022年7月和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使用黄板和黄皿诱蚜器采集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群落结构分析。当地马铃薯田蚜虫共计18属24种。其中,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craccivora)、苜蓿无网蚜(Acyrthosiphon kondoi)、奇异粗腿蚜(Macropodaphis paradoxa)、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优势种。根据蚜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可知,优势种群相对数量随时间增长变化较小,表明该地区马铃薯田蚜虫群落构成相对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当地开展马铃薯田蚜虫监测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马铃薯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对芦笋蚜虫的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性评价
17
作者 李新新 陈秀 +4 位作者 黄兰淇 孙浩 陈建波 赵莉 张颂函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芦笋蚜虫防治提供有效药剂,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芦笋蚜虫的1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及其对芦笋的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使用有效成分剂量54、72、90 g/hm^(2)进行喷雾,对芦笋蚜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以及... 为芦笋蚜虫防治提供有效药剂,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芦笋蚜虫的1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及其对芦笋的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使用有效成分剂量54、72、90 g/hm^(2)进行喷雾,对芦笋蚜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以及良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药后3、7、14 d,其防效分别在65.1%~95.9%、70.0%~98.4%、61.2%~97.7%之间,且对芦笋生长安全。建议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于防治芦笋蚜虫,推荐使用有效成分剂量为54~90 g/hm^(2),于蚜虫发生初期施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芦笋 蚜虫 田间药效 作物安全性
下载PDF
江苏地区设施西瓜蚜虫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阿秀 胡婕 +4 位作者 牟文雅 林双喜 常亚文 徐龙 龚伟荣 《上海蔬菜》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提高江苏地区设施西瓜的蚜虫防控效果,作者调查了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的发生特点和消长规律,并开展了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控西瓜蚜虫效果试验。江苏省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一般在每年4月底开始发生,及时... 为提高江苏地区设施西瓜的蚜虫防控效果,作者调查了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的发生特点和消长规律,并开展了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控西瓜蚜虫效果试验。江苏省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一般在每年4月底开始发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程度。铺设银灰色地膜、释放龟纹瓢虫(益害比为1∶5)可有效控制蚜虫数量,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的防控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西瓜 蚜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技术 江苏地区
下载PDF
多种药剂对豇豆蚜虫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琴 孙雪梅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为寻找高效安全药剂用以防治豇豆蚜虫,保障豇豆质量安全和农户种植效益,2023年开展了豇豆蚜虫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防治豇豆蚜虫以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平均防效可达82.32%;其次是50%氟... 为寻找高效安全药剂用以防治豇豆蚜虫,保障豇豆质量安全和农户种植效益,2023年开展了豇豆蚜虫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比分析表明:防治豇豆蚜虫以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的平均防效可达82.32%;其次是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处理;速效性最差的是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80 g/hm2处理,药后1 d的平均防效仅为21.97%。4种供试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较长,药后10 d、15 d的平均防效均保持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蚜虫 杀虫剂 田间试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蚜虫种类调查
20
作者 赵晓娟 张羽佳 +4 位作者 宋佳佳 孙玉红 赵众 邹迎新 范友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38-140,共3页
利用抽样调查法,对北京玉渊潭公园的蚜虫进行采集,并通过形态和分子对采集到的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共采集304头蚜虫,鉴定出22种,调查种类最多的3种为紫薇长斑蚜(Sarucallis kahawaluokal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利用抽样调查法,对北京玉渊潭公园的蚜虫进行采集,并通过形态和分子对采集到的蚜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共采集304头蚜虫,鉴定出22种,调查种类最多的3种为紫薇长斑蚜(Sarucallis kahawaluokal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居竹拟叶蚜(Phyllaphoides bambusicola)。近些年,蚜虫数量、种类及抗药性均呈上升趋势。调查北京玉渊潭公园的蚜虫种类多样性,旨在建立北京玉渊潭公园的蚜虫名录,进行药剂选择,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分子鉴定 樱花 玉渊潭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