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派系斗争看蜀汉荆州之失
1
作者 张寅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04-409,共6页
蜀汉荆州之失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派系斗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能力并不突出的麋芳和士仁之所以被安置在要害位置,实与其权力背景有关。倚仗刘备的宠信,他们与性格傲慢的关羽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以致在关键时刻投敌。刘备虽有“... 蜀汉荆州之失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派系斗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能力并不突出的麋芳和士仁之所以被安置在要害位置,实与其权力背景有关。倚仗刘备的宠信,他们与性格傲慢的关羽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以致在关键时刻投敌。刘备虽有“知人待士”之名,然其于汉中称王前后的用人却有“唯亲”之嫌,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心腹势力与关羽等“元老派”人物间的矛盾,对蜀汉集团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另外,“元老派”与“荆襄派”间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荆州的归属。与其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不如说蜀汉“内斗失荆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荆州 派系斗争 关羽 刘备
下载PDF
蜀汉集团的合作与斗争浅析——以诸葛亮和李严关系为例
2
作者 罗若瑜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7期36-38,共3页
公元231年,蜀汉中都护李严奉命运送粮草以支援北伐的诸葛亮部队,但因督运不力最终被贬为平民。其实李严遭遇之原因并非单纯的督粮不力,其背后是身为托孤大臣之一的他与诸葛亮的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也反映出他们分别代表的蜀汉两大集团... 公元231年,蜀汉中都护李严奉命运送粮草以支援北伐的诸葛亮部队,但因督运不力最终被贬为平民。其实李严遭遇之原因并非单纯的督粮不力,其背后是身为托孤大臣之一的他与诸葛亮的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也反映出他们分别代表的蜀汉两大集团的政治合作与斗争。通过发掘斗争背后更多的真相,对当今社会组织中同层级间团结合作、组织成员履职尽责及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荆州集团 益州集团 李严 诸葛亮
下载PDF
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立足的能力与资本解析
3
作者 郭耀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56,共2页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赵云出身贫贱,没有背景,以勇武著称,却能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看清利弊,较早地选择追随刘备,并逐渐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被封为五虎上将,其经历与晋升路径值得仔...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赵云出身贫贱,没有背景,以勇武著称,却能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看清利弊,较早地选择追随刘备,并逐渐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被封为五虎上将,其经历与晋升路径值得仔细加以研究,以供今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集团 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 五虎 长坂坡救阿斗 公孙瓒 赵范 伐东吴 蜀汉政权
下载PDF
《三国演义》蜀汉灭亡原因之我见
4
作者 魏晋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8-61,共4页
《三国演义》中刘备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其主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的思想基础是落后的,他没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来看待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他所抱定的“匡扶汉室”的思想动机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是他所信奉的“义”是... 《三国演义》中刘备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其主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的思想基础是落后的,他没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来看待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他所抱定的“匡扶汉室”的思想动机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是他所信奉的“义”是狭隘、自私的.他过重地看待与关羽、张飞二人之间的兄弟之情了.以至当他们哥们之间的小义与事业的大义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地处理二者的关系,终究导致了令后人遗憾千古的“彝陵惨败”、“病死白帝”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蜀汉 灭亡原因 刘备 “义” 历史发展 蜀汉政治 历史演义小说 末年 蜀汉政权 指导思想
下载PDF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蜀汉政权之败亡——兼论刘备、诸葛亮为政之失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凯 郑发展 赵中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3-19,共7页
三国鼎立时期,蜀汉国家统治者错误地执行了不切实际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政策,使绝大多数青壮年男性长期参与战争而丧失了人口再生产的机会,直接造成了蜀汉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连年征战还造成青壮年男性的大量死亡,也间接造成了... 三国鼎立时期,蜀汉国家统治者错误地执行了不切实际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政策,使绝大多数青壮年男性长期参与战争而丧失了人口再生产的机会,直接造成了蜀汉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连年征战还造成青壮年男性的大量死亡,也间接造成了蜀汉十分严重的性比例失调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得其人口增殖处于停滞状态,而且还带来了兵源补充困难、社会劳动力资源匮乏和物力、财力的严重削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摆脱危机,蜀汉政权不得不加强对南中地区人力、物力资源的依赖和盘剥,并由此激化了民族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政权 性比例失调 人口增殖停滞
下载PDF
入晋之蜀汉人士命运的浮沉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永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9,共6页
司马氏灭蜀 ,为巩固统一 ,强行迁移蜀汉政权之侨寓大臣将领子孙至中土 ,使其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后来虽任用诸葛亮后代 ,应景而已。对蜀地土著士人 ,晋廷有所优遇 ,多加征召 ,但入洛之蜀士颇遭北人歧视 ,朝中无援 ,仕途不畅 。
关键词 司马氏 西晋 蜀汉政权 侨寓人士 土著人士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子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4,共8页
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为了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诸葛亮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 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为了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诸葛亮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并受近似天子规格的九锡之礼。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九锡 禅代
下载PDF
信心丧失与知识忠诚:从谯周生平看蜀汉灭亡原因兼驳地域势力集团矛盾亡国说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对于蜀汉灭亡之原因,近年来最具影响的就是不同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但仔细考察,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蜀汉内部的矛盾可能按进取者与保守者来划分会更确切一些。蜀汉的亡国,首先是其政治目标越来越无法实现,对外战争又使国贫民困不... 对于蜀汉灭亡之原因,近年来最具影响的就是不同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但仔细考察,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蜀汉内部的矛盾可能按进取者与保守者来划分会更确切一些。蜀汉的亡国,首先是其政治目标越来越无法实现,对外战争又使国贫民困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域内民众信心普遍丧失;其次是这种信心丧失恰好与当时的普遍认知汇合,以致蜀汉国家认同破裂,谯周劝降后主得以成功。谯周的人生经历恰好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灭亡原因 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 谯周
下载PDF
录尚书事与蜀汉政局 被引量:4
9
作者 把梦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6,共5页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创始于东汉章帝时的录尚书事制度,到汉魏之际逐渐成为曹操等权臣秉政专权的有力凭借;而与曹操具备相似政治优势的诸葛亮在蜀汉亦借任录尚书事,成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权臣。刘备生前虽重视尚书台建设,使之与录尚书事构成互相制衡的局面,以维护日后刘禅的地位,但作为尚书令的法正、刘巴、李严等人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对诸葛亮构成牵制,尚书台也被诸葛亮控制。诸葛亮去世后,先后继任录尚书事的蒋琬、费祎等人维持了尚书台从属于权臣势力的平衡局面,而后主则试图借助尚书台势力再次对抗诸葛系权臣。因此,可以认为录尚书事与尚书台的反复较量也贯穿了蜀汉政治史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录尚书事 诸葛亮 权臣政治 尚书权力
下载PDF
蜀汉镇戍都督论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44,95,共9页
蜀汉镇戍都督是在刘备平定益州后普遍设置的。当时没有汉中都督、降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由于设置了这些镇戍都督,便在蜀汉国家的南方、北方、东方构成了比较稳固的防卫体系。这种镇戍都督是具有中央兼地方双重特征的军事官员。... 蜀汉镇戍都督是在刘备平定益州后普遍设置的。当时没有汉中都督、降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由于设置了这些镇戍都督,便在蜀汉国家的南方、北方、东方构成了比较稳固的防卫体系。这种镇戍都督是具有中央兼地方双重特征的军事官员。他以所任将军职作为等级划分的标准。镇戍都督“假节”是为了加重其地位。他统率的是国家镇戍军队。镇戍都督设置后,蜀汉国家在防卫曹魏和孙吴方面,具有了稳固的防御能力,同时,也是蜀汉对曹魏进攻作战的保证。并且,南中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蜀汉政权的可靠后方,也与镇戍都督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国家 镇戍都督 将军制 防卫能力
下载PDF
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及其对蜀汉政权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崇成 高宏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4期99-100,共2页
诸葛亮不仅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民族问题专家,他所制定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民族政策,对蜀汉政权影响深远。
关键词 诸葛亮 民族政策 蜀汉政权 影响
下载PDF
论蜀汉兴衰的财政原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红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第11期60-64,共5页
本文认为 ,蜀汉奉行“以攻为守”的立国方略 ,“军旅屡兴”所造成的庞大军费开支大大超过了本国财政经济的承受能力 ,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经济区的发展 ,这是蜀汉最终为曹魏所替代、最终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以攻为守”战略 财政史 中国 蜀汉兴衰 财政分析
下载PDF
三国蜀汉学术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渝 《天府新论》 200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蜀汉学术是三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蜀汉学术可以划分为六个流派 :谶纬之学 (内学 )、儒学、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史学、文辞。蜀汉一代 ,可考的学者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在各方面颇有建树 ,尤其在古文经学和... 蜀汉学术是三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蜀汉学术可以划分为六个流派 :谶纬之学 (内学 )、儒学、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史学、文辞。蜀汉一代 ,可考的学者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在各方面颇有建树 ,尤其在古文经学和史学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但在儒学方面 ,则因守成有余 ,创新不足 ,而不能进于中国学术的前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学术 学派 学者
下载PDF
论蜀汉前期在南中地区的内郡化尝试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畏 丁小珊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蜀汉政权取代两汉统一王朝统治南中,因其区域性政权的视野和战略形势的需要,在刘备统治时期,通过调整官吏人选、改属国为郡、设庲降都督并驻军、坚持行政监察等方式,尝试在南中推行旨在直接统治的内郡制度。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社会结构... 蜀汉政权取代两汉统一王朝统治南中,因其区域性政权的视野和战略形势的需要,在刘备统治时期,通过调整官吏人选、改属国为郡、设庲降都督并驻军、坚持行政监察等方式,尝试在南中推行旨在直接统治的内郡制度。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虽较两汉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仍不可直接推行内地的统治政策,内郡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政权 南中地区 内郡化 边郡 初郡
下载PDF
诸葛亮治蜀与蜀汉的国家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端程 Liu Yongtao +1 位作者 Zhang Wanlin Lü Yuanyuan 《天府新论》 CSSCI 2021年第5期50-58,共9页
自东汉中期以降,政治衰败迅速加剧,原本王朝国家的政治权威在经历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的打击后不复存在,政治秩序土崩瓦解,帝国陷入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状态。政治权力的破碎化使得国家建构成为每个统治者/执政在追求统一时必须面对的... 自东汉中期以降,政治衰败迅速加剧,原本王朝国家的政治权威在经历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的打击后不复存在,政治秩序土崩瓦解,帝国陷入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状态。政治权力的破碎化使得国家建构成为每个统治者/执政在追求统一时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各大势力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孙权三家脱颖而出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趋势。其中,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政权改革了东汉中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流弊,不仅建立了“宫府一体”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政治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士人政治的追求,而且增强了国家力量,塑造了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的理想类型,为后世所称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宫府一体 政治整合 国家建构 国家力量
下载PDF
论蜀汉之学术文化风尚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蜀汉统治者刘备、诸葛亮等皆出自寒门 ,在思想文化上儒、法诸家并蓄 ,表现出“驳杂”的特点。立国后 ,他们治国重法术 ,学术上尚能重儒 ,借儒者以完善典制、推广教育。蜀汉侨寓学者多习古文经学 ,给蜀地带来了新风尚 ;本土人士虽仍多因... 蜀汉统治者刘备、诸葛亮等皆出自寒门 ,在思想文化上儒、法诸家并蓄 ,表现出“驳杂”的特点。立国后 ,他们治国重法术 ,学术上尚能重儒 ,借儒者以完善典制、推广教育。蜀汉侨寓学者多习古文经学 ,给蜀地带来了新风尚 ;本土人士虽仍多因循今文经学 ,但在外来学风的影响下 ,正逐渐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蜀汉 学术文化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侨寓人士 土著人士
下载PDF
三国蜀汉民居的时代特征——忠县涂井蜀汉崖墓出土陶房模型试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小南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4-38,82,共6页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国蜀汉时期的资料最为贫乏,因此在古建筑学界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三国是建筑最低落消沉的时期。”1981年5月在忠县石宝区涂井乡蜀汉时期崖墓出土的陶制房屋模型,填补了这项空白,也使我们对三国蜀汉时期建筑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国蜀汉时期的资料最为贫乏,因此在古建筑学界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三国是建筑最低落消沉的时期。”1981年5月在忠县石宝区涂井乡蜀汉时期崖墓出土的陶制房屋模型,填补了这项空白,也使我们对三国蜀汉时期建筑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有幸对这批模型实物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作了粗略的分析研究,现将这些不成熟的初步意见奉献给诸位同行,仅供参考,并望指正。 一、涂井蜀汉崖墓出土的陶房模型 1981年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井 蜀汉崖墓 房屋模型 忠县 时代特征 四川地区 民居 试析 平座 屋顶平台
下载PDF
蜀汉经学考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龙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响,王长文有拟经之作,谯周集谶纬学大成。蜀汉经学是三国时期经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规模稍逊曹魏,然而成就斐然,独具特色,对蜀学与曹魏、东吴、西晋三朝经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王之争 荆州学派 经学 谶纬学
下载PDF
诸葛亮崇拜与古代蜀汉地区的民间信仰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强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2-36,共5页
对诸葛亮的崇拜和祭祀是古代蜀汉地区一种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 ,其表现特点是祭祀诸葛亮民间活动出现最早、历时最长、官民共祭以及传说神异化、崇拜民俗化等。主要原因除了蜀汉地区诸葛亮文治武功留有巨大影响外 ,还与蜀汉长久而浓厚的... 对诸葛亮的崇拜和祭祀是古代蜀汉地区一种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 ,其表现特点是祭祀诸葛亮民间活动出现最早、历时最长、官民共祭以及传说神异化、崇拜民俗化等。主要原因除了蜀汉地区诸葛亮文治武功留有巨大影响外 ,还与蜀汉长久而浓厚的道教信仰风气 ,四川、汉中盆地封闭型地理环境与西部内陆地区农耕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诸葛亮崇拜反映了蜀汉地区民间信仰的古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崇拜 蜀汉地区 民间信仰
下载PDF
蜀汉永安都督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华 胡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45-148,共4页
蜀汉永安都督设于蜀吴边境上的战略要地—永安,先后出任蜀汉永安都督的有李严、陈到、宗预、阎宇、罗宪。他们并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纯粹的军事长官;由于他们的职责是防御来自永安下游的入侵势力,亦即吴的西陵驻军,因此永安都督的辖区只... 蜀汉永安都督设于蜀吴边境上的战略要地—永安,先后出任蜀汉永安都督的有李严、陈到、宗预、阎宇、罗宪。他们并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纯粹的军事长官;由于他们的职责是防御来自永安下游的入侵势力,亦即吴的西陵驻军,因此永安都督的辖区只有巴东一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永安 永安都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