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置入微创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张若帆 关欢欢 +8 位作者 何卓群 张云凤 金凤 王志强 王建忠 李筱贺 祝勇 王海燕 张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21-4429,共9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而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至关重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置入不同高度微创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集一名17岁男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节段突出)的CT扫描资料,MIMICS三维重建后,选择用与实验对象椎间隙等高和高于椎间隙3 mm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设计重建两种可膨胀混合材料椎间融合器:融合器L前高11 mm、后高9 mm、宽9 mm、长28 mm;融合器H前高14 mm、后高11 mm、宽11 mm、长28 mm,并对腰椎融合器进行建模。将融合器与腰椎模型经过优化处理,逆向建模后导入ABAQUS并最终得到腰椎融合三维模型。模拟人体腰椎后伸、前屈、右侧弯、左侧弯等生理活动,得到相应应力云图,观察L4-5椎体在7种不同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两种融合器终板最大应力均在前屈和后伸工况,前屈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8.27±3.80)MPa和(15.02±3.24)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6±0.05)MPa和(9.17±1.83)MPa;后伸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9.11±4.03)MPa和(16.32±3.72)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3±0.01)MPa和(4.92±1.01)MPa;(2)除中立位L5上终板,其余不同工况下H型融合器终板应力值均大于L型融合器终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同一椎间隙中选择高度超过椎间隙高度3 mm的椎间融合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器高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3D打印不同骨密度的椎间融合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赵京生 +1 位作者 王祎霖 李素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男性颈部所受到的最大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求解应力、应变以及最大变形量。计算设计的椎间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下降情况,对不同孔隙率的矩形多孔结构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结果可知,3种结构的融合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模量下降,而矩形结构椎间融合器的孔隙率在60%左右时,弹性模量下降得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融合器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脊柱融合器设计的椎骨分割及测量方法
5
作者 何坤金 费雨珊 +5 位作者 寇万福 高瑞芳 郝博 蒋俊锋 陈正鸣 钱可涵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15-3824,共10页
由于脊柱融合器设计的类型与尺寸受到椎骨区域及参数的影响,为制造个性化脊柱融合器,提出构建含有语义参数信息的分割模板,对脊椎骨进行由粗到细的分割和语义参数测量。首先基于生成的几何平均化骨骼,引入形态学,对其进行分割并获取骨... 由于脊柱融合器设计的类型与尺寸受到椎骨区域及参数的影响,为制造个性化脊柱融合器,提出构建含有语义参数信息的分割模板,对脊椎骨进行由粗到细的分割和语义参数测量。首先基于生成的几何平均化骨骼,引入形态学,对其进行分割并获取骨架线比例,构建分割模板;其次,标注语义特征点,计算语义参数,生成含有语义参数信息的分割模板;然后,基于分割模板,利用骨架线与测地环,结合脊椎整体形态与外表面,实现对目标骨骼的区域分割,为脊柱融合器类型的选择提供指导;最后将模板与目标骨骼进行配准、映射,实现目标骨骼语义参数的自动测量,辅助确定脊柱融合器尺寸。以不同脊椎骨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脊柱融合器的设计与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 形态学 分割 语义参数 脊柱融合器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6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满足骨长期力学适应性的椎间融合器数字化设计和验证
7
作者 何思渊 霍梦科 +1 位作者 赵志旭 张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的骨重塑,以及植入器械结构的数学优化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引导骨柱长入的多孔结构和调节应力环境多孔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方法采用agent方法建立骨组织再生仿真模型,计算术后早期融合器骨沉积状态;发展椎骨载荷环境推测方法,以及椎间融合器力学环境下骨重塑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骨组织生长和设计域变量的数学关联,兼顾疲劳应力约束,在初始骨沉积状态上采用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融合器最优结构。结果骨组织再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骨组织初始主要在融合器的顶部和底部聚集,为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初始的生物力学环境参考。以骨长期适应性为优化目标求解的椎间融合器结构能改善骨单元和设计域单元应力集中的现象,并有效促进了骨量的增加,且融合器的应力水平低于金属疲劳应力。结论数学方法求解获得的融合器结构在椎骨载荷下提高了骨柱内的骨量,同时融合器结构的应力水平低于疲劳应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骨整合 长入 多孔结构 骨组织 应力约束 数学方法 疲劳应力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8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 腰椎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疲劳作用下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失效形式分析
9
作者 陈磊浩 黄秀玲 +1 位作者 朱俊俊 华子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8-488,共1页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行了动态压缩、剪切以及扭转等体外力学等效试验,实时监控样品表面形变和材料的疲劳性能,记录融合器的疲劳寿命及其断裂特征,重点观察融合器骨小梁结构、连接点的失效形式,评估融合器失效对人体的潜在风险。结果和结论除了椎间高度丢失、断裂等失效形式以外,3D打印融合器还会伴有金属颗粒或粉末掉落等特有失效情况。通过上述研究,期望阐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疲劳加载后的失效形式及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为该类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骨小梁结构 3D打印 医疗器械 金属颗粒 失效形式 等效试验 多孔性结构
下载PDF
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退行性腰椎侧弯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
10
作者 莫军 韩念荣 +3 位作者 张焕文 张思平 李建江 黄异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和B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加行骨水泥强化,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螺钉松动等情况,评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下降,且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终板损伤发生率、融合器融合率及沉降率、螺钉松动发生率较A组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钉道强化不仅可以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及抗拔出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椎体强度,可能对降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钉道强化 骨质疏松 退行性侧弯 融合器沉降 融合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1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7 位作者 汪洋 王小娟 吕鹏 陈龙 石震 谢维 竺义亮 李绪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第2天)及术后1,3,6,12个月椎体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将患者分为融合器后移组(≥2 mm)与融合器未后移组(<2 mm),对可能影响融合器后移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终板损伤、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cage置入深度、cage大小、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15例发生融合器后移(15/200);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椎间隙高度差、佩戴支具时间、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年龄与融合器后移有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及cage置入的位置是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④结果说明,融合器后移受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佩戴支具时间及cage置入的深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 后移 腰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3
作者 马占兵 张树文 +1 位作者 沙西卡·那孜尔汗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激素使用情况、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和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融合器高度],在腰椎正侧位及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手术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矫正值。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将患者分为两组:DH丢失值≥2mm为下沉组(17例);DH丢失值<2mm为未下沉组(72例)。对可能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OLIF术后患者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骨质疏松、融合器高度、术后1周DH、矫正DH等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9,95%CI:1.807,4.979)、合并骨质疏松(OR=3.753,95%CI:1.926,15.210)、术后1周DH(OR=2.777,95%CI:1.155,3.903)、矫正DH(OR=1.965,95%CI:1.523,4.334)为腰椎退行性变行SA-OLIF手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术中矫正DH大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融合器下沉对SA-OLIF术后1年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疾病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 危险因素 融合器下沉
下载PDF
一种钛-PEEK颈椎融合器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靳雨生 张倩倩 +2 位作者 董益恺 翟继燊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6-326,共1页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依据健康人体CT扫描数据,重建C3~C7节段颈椎模型。使用PEEK材质的商用ROI-C融合器模型模拟构建C5~C6节段颈椎前路切除融合术(ACDF)手术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扭转工况下,计算分析颈椎融合器与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及术后颈椎活动度(ROM)。综合各种工况下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对融合器进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模型进行外部结构重新设计并赋予为钛合金材料,内部镂空部分填充为PEEK材料。最终,比较优化后的钛-PEEK颈椎融合器和商用ROI-C融合器在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与ROM的变化情况,评估钛-PEEK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商用ROI-C融合器相比,钛-PEEK融合器的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下降明显,术后手术节段椎体活动能力有所提升。结论钛-PEEK融合器不仅继承了钛合金高生物相容性,降低了融合器下沉风险,还提高了椎体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了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化风险,为ACDF手术中融合器选用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器 椎间盘退化 颈椎活动度 相邻节段 骨整合 PEEK材料 生物相容性 外部结构
下载PDF
应用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行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15
作者 丁子尧 陈柯辛 +3 位作者 史尉冉 徐文康 孙玛骥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0-968,共9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排除颈椎外伤史、手术史、颈椎病史及影像学的颈椎畸形,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空白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单节段后路CILC置入融合与Zero-p置入融合的有限元模型,手术节段设定为C4/5节段,分别置入CILC与Zero-p进行融合及模型构建。固定C7椎体下终板,对模型施加73.6N的轴向载荷,模拟头部重量;将1.0N·m的力矩作用于C2椎体上表面,对C2~C7有限元模型的整体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包括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分析空白模型、CILC模型及Zero-p模型四个运动方向上节段ROM和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所建立的正常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运动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研究所测得的ROM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空白模型相比,CILC模型和Zero-p模型融合节段各方向上ROM均显著降低;邻近节段的ROM与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高于空白模型,CILC模型与Zero-p模型间ROM增加程度无明显差别;CILC模型后各个运动方向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小于Zero-p模型,CILC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2.532、3.881、4.463、4.917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1.864、4.131、4.183、4.266MPa;Zero-p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术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2.977、4.241、4.654、5.509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2.314、5.214、4.469、4.739MPa。CILC模型各运动方向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大于Zero-p模型。结论:CILC具有可靠的固定效果,可用于颈椎术后邻椎病的治疗,另外CILC置入固定较Zero-p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融合器 邻椎病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杨子健 吴宇 +3 位作者 伍伟飞 史大伟 梁杰 张帆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27.3%)发生融合器沉降,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融合器沉降分为沉降组(45例)与非沉降组(120例)。术前在MRI上测量腰肌指数(PMI)和腰肌质量评分(Goutallier分级),以及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终板骨质量(endplate bone quality,EBQ);基于CT,测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骨密度值。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PMI、Goutallier分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融合器下沉的影响因素;PMI、Goutallier分级分别与融合器沉降高度、QCT骨密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节段中的PMI、Goutallier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沉降组与非沉降组的年龄、性别、BMI、Goutallier分级、PMI、VBQ、EB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QCT骨密度值、VBQ、PMI、Goutallier分级是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I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402,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3.390,P<0.05);Goutallier分级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正相关(r=0.289,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286,P<0.05),与PMI呈负相关(r=-0.462,P<0.05)。PMI的AUC为0.826(95%CI:0.756,0.896),最佳沉降边界为6.94 cm^(2)/m^(2),Goutallier分级的AUC为0.786(95%CI:0.719,0.854),最佳沉降边界1.5级。结论PMI和Goutallier分级可能是P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肌肉指数 腰椎融合 融合器沉降 磁共振成像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评价关注重点研究
17
作者 高娜 张博 +2 位作者 孙钰朋 李帆 杨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工艺、新型制造材料的特点,针对椎间融合器的以上特性提出风险点,并结合其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质量评价建议,以期为椎间融合器科学研究和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骨科植入物 3D打印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融合器 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19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椎融合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龙 邹海涛 +1 位作者 盛伟超 孙国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CDF手术,根据术中内植物分为两组:ROI-C组31例,术中植入ROI-C零切迹融合器;Cage+钛板组34例,术中均植入Cage+前路钛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Cage+钛板组相比,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ROI-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ROI-C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6.45%),均为轻度;Cage+钛板组出现8例(23.53%),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s标准:ROI-C组优19例、良12例,Cage+钛板组优20例、良14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_(2-7) Cobb角和节段前凸角均获得了显著的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均为100%;ROI-C组未见嵌片松脱和融合器明显位移等现象,Cage+钛板组未见钛板松脱、断裂等现象。结论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应用ROI-C融合器和Cage+钛板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应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ROI-C融合器 零切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