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和粒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沈继春 石莹 +3 位作者 王素莉 苏学涛 赵永青 姜孟臣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血小板下降第1天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之后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14d,治疗组在血小板下降第1天同时给予巨和粒治疗,用法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不予巨和粒治疗。结果:应用巨和粒治疗组血小板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巨和粒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所需时间及>100×109/L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巨和粒组肺炎症状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应用巨和粒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悸及注射皮肤局部红肿硬结等,但程度较轻,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巨和粒治疗可减轻血小板下降的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出血的风险,促进肺感染的痊愈。巨和粒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 院内肺感染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恢复时间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效果
2
作者 周莹莹 黄蓉 南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环孢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环孢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时间,临床指标(骨髓巨核细胞个数、血小板输注量、粒细胞恢复时间)水平,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20×10^(9)/L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T≥50×10^(9)/L、PLT≥100×10^(9)/L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CAT、GSH、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治疗AA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VEGF-C水平,缩短PLT恢复时间,改善临床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环孢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 血小板恢复时间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BEAM和TEAM两种方案预处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鹏月 张俊霞 付艳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7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比较BEAM和TEAM两种方案预处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拟行AHSCT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目的比较BEAM和TEAM两种方案预处理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拟行AHSCT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BEAM组(n=48)和TEAM组(n=44)。其中BEAM组患者行BEAM预处理方案,TEAM组患者行TEAM预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患者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案并进行自体移植后,BEAM组完全缓解(CR)39例(81.25%),部分缓解(P)8例(16.67%),未缓解(NR)1例(2.08%),总有效率为97.92%;TEAM组CR 37例(84.09%),PR 7例(15.92%),无NR病例,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EAM组血小板恢复至20×10^(9)/L、50×10^(9)/L、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42±1.35)d、(16.79±1.82)d、(23.71±2.45)d,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29±1.72)d,血小板输注量为(20.42±2.67)U;TEAM组血小板恢复至20×10^(9)/L、50×10^(9)/L、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82±1.43)d、(17.08±2.03)d、(23.56±2.76)d,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51±1.69)d,血小板输注量为(20.51±2.85)U,两组患者血液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EAM组患者发生呕吐12例(25.00%),发热26例(54.17%),腹泻21例(43.75%),皮疹15例(31.25%)以及ALT/AST升高47例(97.92%);TEAM组发生呕吐10例(22.73%),发热23例(52.27%),腹泻22例(50.00%),皮疹15例(34.09%)、黏膜炎1例(2.27%)以及ALT/AST升高42例(95.4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12个月内BEAM组生存45例(93.75%),无进展生存26例(54.17%);TEAM组生存42例(95.45%),无进展生存25例(56.82%),两组患者总生存率与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EAM与TEAM预处理方案对于AHSCT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采用不同方案的AHSCT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且两种方案均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带来相似的总生存率与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自体移植 血小板输注 粒细胞植入 血小板恢复时间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晓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170-171,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研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 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1.15±3.21)h,显著短于参照组的(40.11±2.5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24,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5.11±1.02)d,显著短于参照组的(7.97±1.3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7, P<0.05)。结论给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快速缓解和消除病症,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时间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进血小板植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苗瞄 吴德沛 +6 位作者 曹祥山 董伟民 王彪 欧阳建 李振宇 李德鹏 杨明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促进血小板恢复治疗中的临床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120例allo-HSCT后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进入研究,按患者入... 目的观察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促进血小板恢复治疗中的临床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120例allo-HSCT后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进入研究,按患者入组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不用TPO;试验组:用TPO,剂量为300U·kg^-1·d^-1,根据不同的用药时机[分别为移植后1天(+1)、+4、+7d开始],分为B、C、D3组。最终可评估的患者共89例,其中A组22例,B组23例,C组20例,D组24例。观察有效性评价指标(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和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事件、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结果试验组B、C、D3组的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3.17±2.89)、(12.15±2.08)和(12.33±1.76)d;对照组为(14.82±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试验组3组间在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最低值及输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TPO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a110.HSCT后可以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于+7d开始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血小板恢复时间 用药时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