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2
作者 周佳 余才贵 +2 位作者 姜楠 郭瑞强 曹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制备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PLT-RAP@NPs),探讨其在体外的免疫逃逸、靶向和黏附能力,以及联合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UTMD)后的载药释放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合成纳米探针RAP@NPs,梯度离心-反复冻融法提取血小板膜囊泡... 目的制备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PLT-RAP@NPs),探讨其在体外的免疫逃逸、靶向和黏附能力,以及联合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UTMD)后的载药释放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合成纳米探针RAP@NPs,梯度离心-反复冻融法提取血小板膜囊泡,超声震荡法制备PLT-RAP@NPs,检测其粒径、表面电位及稳定性,观察其微观形态,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率,确定雷帕霉素(RAP)负载的最佳方案。DiI荧光染料分别标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DiI@PLGA组)和PLT@PLGA(PLT-DiI@PLGA组),用于模拟RAP@NPs、PLT-RAP@NPs进行体外寻靶实验的荧光强度检测;将其分别与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孵育2 h,观察DiI@PLGA组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分析各细胞对DiI@PLGA和PLT-DiI@PLGA的吞噬、摄取和黏附能力。细胞增殖-毒性实验观察不同浓度RAP(3.00μg/ml、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100.00μg/ml)的游离RAP、RAP@NPs和PLT-RAP@NPs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体外药物控释实验观察PLT-RAP@NPs联合UTMD后载药释放效果。结果本实验制备的PLT-RAP@NPs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覆盖薄膜,“核-壳”结构清晰,平均粒径(286.83±5.25)nm,平均表面电位-(15.60±5.04)mV。当100 mg PLGA负载3 mg RAP时,包封率为60.35%,载药率为2.18%。体外寻靶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与纳米靶向探针共孵育2 h后,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约为PLT-DiI@PLGA组3倍;泡沫细胞与靶向纳米探针共孵育2 h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约为DiI@PLGA组4倍;内皮细胞与纳米靶向探针共孵育2 h后,PLT-DiI@PLGA组橙红色荧光强度较DiI@PLGA组增强。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RAP浓度增高,游离RAP中细胞增殖活性下降,而RAP@NPs和PLT-RAP@NPs中细胞增殖活性变化较小。体外药物控释实验结果显示,RAP@NPs和PLT-RAP@NPs中RAP均缓慢释放,72 h积累药物释放量分别为42.12%和33.74%,联合UTMD后积累药物释放量分别提升至75.57%和67.54%。结论成功制备PLT-RAP@NPs,其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增强泡沫细胞摄取和提高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及靶向能力,联合UTMD可进行RAP靶向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靶向探针 雷帕霉素 超声靶向微泡释放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柯(综述) 麦筱莉(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8-1102,共5页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要就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递药系统 细胞包裹纳米颗粒 血小板膜 心血管疾病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AIS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茹慧 梁志刚 +1 位作者 徐璐瑶 詹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征。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AIS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可增加出血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强效抗血栓作用。目前,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三种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单独治疗,或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或联合血管内治疗,在预防AIS进展、抑制支架血栓形成、改善功能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展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的体外初步研究
5
作者 杨刚 吴建明 +3 位作者 徐栋凯 范清泽 周佳涵 万胜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9-1004,共6页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载吲哚菁绿(ICG)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ICG-PLP),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ICG-PLP,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包封率,在808 nm近红外光(2 W/cm^(2))...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载吲哚菁绿(ICG)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ICG-PLP),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ICG-PLP,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包封率,在808 nm近红外光(2 W/cm^(2))照射下考察其光热性质,用SDS-PAGE观察血小板膜蛋白保留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制剂被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摄取的情况,用MTT法检测ICG-PLP光毒性,通过考察溶血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在健康SD大鼠体内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考察ICG、载ICG脂质体和ICG-PLP的体内循环时间。结果成功制备了ICG-PLP,其平均包封率为(97.68±0.01)%,平均粒径为(109.77±0.76)nm,平均zeta电位为(-21.23±0.84)mV,多分散系数为0.22±0.01。ICG-PLP很好地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的蛋白质,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血小板膜能促进仿生纳米粒被A549、B16-F10、4T1等肿瘤细胞摄取,并减少巨噬细胞对仿生纳米粒的吞噬。ICG-PLP展示出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能杀伤肿瘤细胞,且有良好的安全性。静脉给药后,ICG-PLP能延长ICG在健康SD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成功构建了ICG-PLP,其在药物靶向递送和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 仿生纳米粒 光热疗法 肿瘤
下载PDF
心肺转流对小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隋波 李茂源 +4 位作者 谢厚云 马玉恒 孙潮涌 田雷 王维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心肺转流 小儿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膜受体 手术后出血 糖蛋白Ib 体外循环 血小板活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建华 王豪 +6 位作者 陈德 许嘉鸿 马瑾 王蕊 王渊铭 陈楠楠 张书富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Ⅵ(platelet glycoprotein Ⅵ,GPⅥ)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Ⅵ(platelet glycoprotein Ⅵ,GPⅥ)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阳性ACS组(TnT+ACS组,n=35)、TnT阴性ACS组(TnT-ACS组,n=38)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时间点的GPⅡb/Ⅲa和GPⅥ的浓度。结果:TnT+ACS组与TnT-ACS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GPⅡb/Ⅲ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中术后6 h的GPⅡb/Ⅲa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TnT+ACS组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均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中GPⅡb/Ⅲa、GPⅥ浓度的变化能反映ACS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GPⅡb/Ⅲa和GPⅥ的检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Ia C807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立 邱亚 +4 位作者 柳华 刘伟 熊利 杜鑫 何志宇 《西部医学》 2015年第6期847-852,855,共7页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血小板膜糖蛋白(GP)基因C807T变异和缺血性脑卒中(IS)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广泛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个研究提取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估....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血小板膜糖蛋白(GP)基因C807T变异和缺血性脑卒中(IS)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广泛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个研究提取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估.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使用Q检验检测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运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异质性的可能来源,Egger's(埃格)测试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总共15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发现GP Ⅰa C807T多态性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增加了亚洲人对IS的易感性(807T等位基因:OR 1.31,95%CI为1.15~1.50,P<0.0001;807TT基因型:OR1.44,95%CI为1.09~1.88,P=0.009).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GPⅠa-807 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增加了IS的发病风险.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研究在不同人种中进一步验证,也应分析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GP)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C807T 多态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裕福 曾俍铭 +1 位作者 刘广交 赖必发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599-1599,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人员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以及GPⅡbⅢa(PAC-1)指标,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而言,血小板膜PAC-1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intensity,MFI)明显增高。结论: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在有无冠心病人群之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在临床上识别同时预测易损斑块,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冠心病恶化进而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残率以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膜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抑制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庆成 田毅华 梅琪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50-252,共3页
血栓形成主要因血小板激活后聚集所致,能否有效地拮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栓形成的关键所在.血小板膜受体拈抗剂是目前拮抗血小板聚集最理想的药物[1],在防治血栓形成中有较为理想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血栓形成主要因血小板激活后聚集所致,能否有效地拮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栓形成的关键所在.血小板膜受体拈抗剂是目前拮抗血小板聚集最理想的药物[1],在防治血栓形成中有较为理想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 血栓形成 实验 血小板聚集药物 生理盐水 肠溶阿司匹林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章靓 陈旺 +1 位作者 庞文生 胡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血栓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 拮抗剂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21
12
作者 肖广辉 任美书 +1 位作者 曹肇慧 王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含量,同时检测其血小 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结果 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01)。相关 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GMP-140、GPⅡb/Ⅲ a与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呈正相关关系(均 P<0. 01)。结论 Ⅰ、 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 小板膜糖蛋白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增高,这是动脉内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邓芬 胡长林 谢运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5-725,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丹红注射液 步长 流式细胞术检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活化 活血化瘀作用 CD62P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邵剑峰 詹乾钢 +5 位作者 刘忠民 钟永根 管允理 付佳萍 封蔚莹 楼大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为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了 7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 3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 为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了 7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 3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AI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 1,CD6 1,GPIIb/IIIa)。结果发现 ,初治 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PAIgM、PAIgA)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9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 ,PAIgM ,PAIg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2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SLE、Evans综合征、甲亢、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12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 ,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方集 吴元凯 +5 位作者 陈淑如 谢茜 李新华 朱昌浩 谢冬英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了解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的表达,探讨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方法】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法)检测51例登革病毒1型(DENV-1... 【目的】了解登革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的表达,探讨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相关。【方法】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法)检测51例登革病毒1型(DENV-1)登革热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特异性抗体,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51例DENV-1登革热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抗GPIb/IX和双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35.3%(18/51)、37.3%(19/51)和43.1%(22/51);与50例健康者的阳性率8.0%(4/50),6.0%(3/50)和10.0%(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血小板减少登革热患者(PLT<50×109/L)血清中,抗GPIIb/IIIa和抗GPIb/IX抗体检出率为100%(6/6)和83.3%(5/6),血小板计数无减少登革热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14.8%(4/27)和29.6%(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5)。在登革热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血清中,抗GPIIb/IIIa和抗GPIb/IX抗体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8,P<0.001;r=-0.44,P<0.05)。【结论】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和抗GPIb/IX相关;免疫因素参与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1型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电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前后血小板膜鸟苷酸结合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煜青 周东丰 +2 位作者 范建华 罗和春 赵学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方法 :符合DSM -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78例 ,分别接受电针、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 (例数分别为 2 4,2 4,3 0 ) 6周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G蛋白各... 目的 :探讨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方法 :符合DSM -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78例 ,分别接受电针、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 (例数分别为 2 4,2 4,3 0 ) 6周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G蛋白各亚型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记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Gαi、Gαq含量均大于正常对照 (P =0 0 0 1,P =0 0 0 0 ) ,Gαs含量与正常对照无差异 (P =0 72 3 )。氟西汀、电针和安慰剂治疗不能改变抑郁症的Gαi ,Gαq的高水平状态。三种治疗对Gαq蛋白的亚型的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G蛋白存在异常 ,Gαi和Gαq高水平状态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征性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抑郁症患者 电针 含量 氟西汀 血小板膜 G蛋白 高水平 结论 变化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梅 李旭 +1 位作者 邱根全 刘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 8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有血管病变者 4 5例 ,无血管病变者 37例 )及 3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P 选择素 ,糖蛋白 (GP)Ⅱb Ⅲa复合物 ...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 8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有血管病变者 4 5例 ,无血管病变者 37例 )及 3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P 选择素 ,糖蛋白 (GP)Ⅱb Ⅲa复合物 ,GPⅠb、GPⅡb、GPⅢa纤维蛋白原表达改变及丹参注射液对其影响。结果 :血小板膜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结合及GPⅡb Ⅲa的表达在糖尿病患者伴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者及正常对照 ,伴血管病变组的GPⅠb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 ,GPⅢa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P选择素的表达 ,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荧光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下降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活化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Ⅱ型糖尿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中药
下载PDF
定心方和丹参酮Ⅱ_A对心律失常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贾钰华 孙学刚 陈育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定心方(DXR)和丹参酮Ⅱ_A(Tan)对心律失常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再通制作心律失常模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结果:DXR和Tan能明显降低CD41和CD62P的表达(P<0.01),减少心律失... 目的:研究定心方(DXR)和丹参酮Ⅱ_A(Tan)对心律失常大鼠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再通制作心律失常模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结果:DXR和Tan能明显降低CD41和CD62P的表达(P<0.01),减少心律失常发生(P<0.05);L—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能抑制丹参酮的减少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以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P<0.05),但不能抑制DXR的该种作用。结论:DXR和Tan通过减少血小板膜粘附分子的表达防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中医药疗法 丹参酮 定心方 血小板膜粘附分子
下载PDF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秋月 丁美萍 +2 位作者 金笑平 陈葆国 林仙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伴CA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5.1±5.9、16.2±7.3);无论伴或不伴CA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管在脑梗死组还是对照组中,有CA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CA组(P<0.05)。在伴CA的脑梗死组中,有粥样斑块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在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中,伴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组PAC-1、CD62P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伴CA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有粥样斑块尤有不稳定斑块者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血小板活化与CA及脑梗死均有关,推测活化血小板在伴CA脑梗死发病中及梗死后病程发展中均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流式细胞术 彩色多谱勒超声
下载PDF
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毛达勇 周有利 李德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 ,同时用自动血细...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其进行血小板四参数的测定 ,并与 50例糖尿病不伴血管病变组和 4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 (11 64± 3 79) %、CD63 (15 73± 4 2 2 ) %的表达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11 85± 2 3 1)fl等 3指标与正常对照组CD62p (2 2 7± 2 11) % ,CD63 (6 83± 2 85) % ,血小板平均体积 (10 72± 1 63 )fl比较均显著性增高(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和 <0 0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比较 ,CD62p (10 0 1± 3 65) %和CD63 (14 0 2± 3 87) %也显著性增高 (P <0 0 5)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血管病变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P CD63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