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的作用及其对杀菌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苏德美 郭伟 +2 位作者 彭娟 吴品良 姚日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51-005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的作用,并评估其对创口诊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创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0名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名。参照组采用传统诊疗方法,而实验组则... 本研究旨在探讨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的作用,并评估其对创口诊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创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0名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名。参照组采用传统诊疗方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NK细胞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进行治疗。结果 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创面出血、肿胀、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参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体内胶原酶-1浓度较参照组显著升高,而炎症因子CRP、IL-6、TNF-β水平则较参照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K细胞在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创口诊疗效果,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创口愈合。第5天、第7天、第10天的创口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 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诊疗效果,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改善创面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创口愈合率。这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并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补体调理途径 血小板黏附分子 创口愈合率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材料的血浆蛋白吸附与血小板黏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长江 王进 +5 位作者 孙鸿 杨苹 冷永祥 陈俊英 万国江 黄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涤纶材料 血浆蛋白吸附 血小板黏附行为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伯刚 那娟娟 +2 位作者 尹光福 殷杰 郑昌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析 ,用形态指数描述血小板的变形程度。结果显示 ,DL C表面无血小板黏附 ,而金刚石薄膜和石墨表面均黏附有为数不少、呈 ~ 型重度变形的血小板。血小板的黏附量石墨最多 ,而形态指数则金刚石薄膜更大。经与前期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对比分析 ,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1)蛋白吸附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和聚集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 ;(2 )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变形度比血小板消耗率更有价值 ;(3) DL C的纯度越高 ,血液相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素材料 血小板黏附 金刚石薄膜 石墨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家兔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婕 郭利平 +3 位作者 王怡 宋郁珍 吴建霞 王月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7期624-625,共2页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家兔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测定血小板的黏附性,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全面的分析血小板黏附性能和聚集性能。结果:芪参益气滴丸对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抑制作用,中...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家兔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测定血小板的黏附性,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全面的分析血小板黏附性能和聚集性能。结果:芪参益气滴丸对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抑制作用,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芪参益气滴丸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小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剂量组差异极其显著(P<0.001)。对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对家兔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和聚集功能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应用
下载PDF
NiTi合金表面微观形貌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沈阳 王贵学 +3 位作者 张勤 唐朝君 葛淑萍 俞青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8-1022,共5页
主要探讨血管支架材料——NiTi合金不同表面形貌对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黏附的影响。采用机械抛光、机械刻蚀和化学浸蚀的方法制备微孔、微凹槽等微结构特征的NiTi合金表面。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轮廓仪等对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 主要探讨血管支架材料——NiTi合金不同表面形貌对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黏附的影响。采用机械抛光、机械刻蚀和化学浸蚀的方法制备微孔、微凹槽等微结构特征的NiTi合金表面。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轮廓仪等对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平均粗糙度进行表征,并测定微孔和微凹槽的材料表面对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表明:NiTi合金基体表面制备纳米级粗糙度的微孔和微凹槽等不同微观形貌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胞数量最多,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材料表面微凹槽结构对细胞的早期黏附具有接触诱导效应。微粗糙化的各种不同材料表面形貌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表面形貌 血管内支架 细胞黏附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的碳相成分对其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伯刚 殷杰 +2 位作者 尹光福 那娟娟 郑昌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05-909,共5页
对不同工艺和条件制备的 7个类金刚石薄膜 (Diamondlikecarbon ,DLC)试样 ,经X光电子能谱 (XPS)碳相成分分析后 ,分别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黏附血小板的形貌观察、分类计数和形态指数计算 ,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研究了碳相成分对血小... 对不同工艺和条件制备的 7个类金刚石薄膜 (Diamondlikecarbon ,DLC)试样 ,经X光电子能谱 (XPS)碳相成分分析后 ,分别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黏附血小板的形貌观察、分类计数和形态指数计算 ,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研究了碳相成分对血小板黏附量、黏附血小板的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来自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的DLC ,其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明显小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样品 ;在DLC的 5种碳相成分中 ,DLC碳相与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 (负 )关联度远大于其它碳相成分 ,除此之外只有C H和C O碳相与血小板形态指数的 (正 )关联度较大。表明 :(1)DLC碳相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远较其它碳相成分为大 ,增加DLC碳相的含量是优化DLC血液相容性的关键所在 ;(2 )C H和C O碳相对黏附血小板的变形有促进作用 ,须从工艺上抑制其产生或尽可能降低其含量 ;(3)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有助于改善DLC的血液相容性。这些结论对设计与改进DLC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血液相容性 影响 含量 分析后 血小板形态 DLC 指数 类金刚石薄膜 X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丽娟 尹亮 +3 位作者 陆康生 顾健 苏长青 傅诚章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62p表达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与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的关系奠定基础 ,为围手术期防凝抗凝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 2 1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1、CD 62 p表达的变化 ,同时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人 10例作对照。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胃癌患者CD41、CD62 p表达增多 ,晚期患者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手术的进行 ,CD 41、CD62 p含量逐渐升高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3 0min达高峰 (P <0 .0 1) ,至术后第 7天 ,CD 41、CD62 p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结论 胃癌患者血小板黏附蛋白CD41、CD 62 p表达和释放增加 ,处于激活状态。手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强 ,术后随时间延长 ,血小板活化程度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血小板黏附蛋白 CD41 CD62P 流式细胞术 检测
下载PDF
接枝不同官能团的聚酯材料对血小板黏附及其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钟锐 贺曾 +3 位作者 张学俊 韩玎玎 刘嘉馨 王红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0-884,共5页
目的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 目的考察接枝不同官能团(-COOH、-OH、两性基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对血小板黏附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选择适用于过滤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材料。方法利用紫外改性的方法,将不同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3-磺丙基)-N-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N,N-二甲基铵内铵盐(SMDB)接枝到PBT表面,得到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包括PBT-AA(-COOH)、PBT-HEA(-OH)、PBT-SMDB(两性基团);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及表面粗糙度等指标对改性PBT的理化性能做表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PBT对血小板的黏附,并通过检测PBT改性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渗休克相对变化、CD62p表达率等指标,考察改性P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在红外光谱的1 047和1 043 cm-1处出现了C-O-C的弯曲振动峰和O=S=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提示HEA和SMDB接枝到了PBT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未改性的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明显多于改性PBT膜表面,且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伪足。血小板黏附数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PBT膜表面顺序为:-COOH>两性基团>-OH。未改性PBT组(n=6)与对照组(未接触材料的血小板)(n=6)比较: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87.22±2.10 vs 82.36±2.11,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为79.33±1.27 vs 77.12±1.09,CD62p表达率增加(%)为9.78±0.58 vs 17.45±1.25(P<0.05)。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改性PBT膜中,PBT-HEA(n=6)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等功能影响最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93.34±1.45)%、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81.26±1.48)%、CD62p表达率(12.51±0.85)%]。结论表面接枝HEA的聚酯对血小板的黏附及功能影响明显小于接枝其他官能团的材料,或可作为用于浓缩血小板过滤去除白细胞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低渗休克 CD62P表达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过滤
下载PDF
聚谷氨酸苄酯的氨解及其共聚物表面血小板黏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仕荣 易武 王琴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2-575,共4页
通过聚谷氨酸苄酯部分氨解的方法制备谷氨酸苄酯 -羟乙谷氨酰胺共聚物 ,氨解时间越长 ,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越大。氨解后样品具有更高的亲水性。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有明显的减少 ,当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为 0 .13 3 (摩尔分... 通过聚谷氨酸苄酯部分氨解的方法制备谷氨酸苄酯 -羟乙谷氨酰胺共聚物 ,氨解时间越长 ,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越大。氨解后样品具有更高的亲水性。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有明显的减少 ,当共聚物中羟乙谷氨酰胺含量为 0 .13 3 (摩尔分数 )时 ,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为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苄酸 谷氨酸苄酯-羟乙谷氨酰胺共聚物 氨解 血小板黏附 抗凝血性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舒血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庆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诱发因素为对脑组织进行供应的一支或几支动脉受到阻碍,以极快的速度减少受阻动脉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有缺血性坏死发生在相应脑组织[1]。中老年人是缺血性脑血管的高发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一组临床综合征,诱发因素为对脑组织进行供应的一支或几支动脉受到阻碍,以极快的速度减少受阻动脉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有缺血性坏死发生在相应脑组织[1]。中老年人是缺血性脑血管的高发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患者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黏附 红细胞压积 全血黏度 舒血宁 高压氧
下载PDF
含有(聚)乙二醇侧链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体外血小板黏附研究
11
作者 张安兄 孟晟 +3 位作者 张秀彩 钟伟 杜强国 程为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含有(聚)乙二醇侧链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若干种具有不同结构聚乙二醇侧链的丙烯酸酯类(EO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无规共聚物。测量水接触角来考察所得不同组成结构的共聚物表面... 目的对含有(聚)乙二醇侧链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若干种具有不同结构聚乙二醇侧链的丙烯酸酯类(EO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无规共聚物。测量水接触角来考察所得不同组成结构的共聚物表面的亲水性;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血小板在各系列共聚物表面的吸附及变性情况;并且分析了共聚物结构对其亲水性、血小板吸附状况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该类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是一种有着很好应用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体外 血液相容性 观察 生物医用材料 侧链 研究 结论 目的 情况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影响
12
作者 林慧庆 舒胜强 黄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51-1653,1658,共4页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包被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对表面血小板黏附影响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国家211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包被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对表面血小板黏附影响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国家211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组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蛋白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涤纶材料和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实验用材料:涤纶B型(苏州华明织带有限公司),膨体聚四氟乙烯(美国Gore&Associates公司)。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和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融合蛋白由实验室制备。手术分离兔股动脉,夹闭股动脉两端,间隔>6cm,用眼科剪剪开0.3cm左右的纵口,用生理盐水将血管内的血液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经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组)或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蛋白组)包被处理的两种材料膜片。空白对照组进行手术放入未经处理的两种材料膜片后血管缝合,不予以任何处理。通过体内和体外动物模型实验,观察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和对机体内血小板黏附的影响。结果:纳入大耳白兔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在涤纶材料的实验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蛋白组和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组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数目低于空白对照组,减少了大约76.4%,42.3%(分别为4.3×109L-1,10.5×109L-1,18.2×109L-1,χ2=20.15,P<0.01)。在聚氯乙烯材料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蛋白组和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组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数目低于空白对照组,减少了大约74.8%,34.1%(分别为3.1×109L-1,8.1×109L-1,12.3×109L-1,χ2=22.65,P<0.01,0.05)。②在体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材料的实验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重组蛋白组血管血小板沉积明显少于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涤纶材料分别为(83.04±19.56)×109L-1,(154.68±21.95)×109L-1,(215.87±85.13)×109L-1;(110.25±35.23)×109L-1,(195.32±54.76)×109L-1,(210.77±72.48)×109L-1,P<0.01]。结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可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具有特异的溶栓作用,可以用于防治生物材料的细菌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血小板黏附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3期73-74,共2页
对血小板检测中血小板黏附试验的方法及检测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黏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黏附率降低见于v WD、巨大血小板(BBS)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保泰松等药物... 对血小板检测中血小板黏附试验的方法及检测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黏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黏附率降低见于v WD、巨大血小板(BBS)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保泰松等药物以后,做好血小板黏附质量控制,对异常结果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悦 夏海斌 +2 位作者 王爱华 王贻宁 张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07-51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钛-血小板相互作用时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商业纯钛片制备成4种不同表面形貌的样本,即抛光表面、酸蚀表面、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碱热处理表面,样本经扫描电镜观察及静态接触角分析后,在其表... 目的:观察钛-血小板相互作用时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商业纯钛片制备成4种不同表面形貌的样本,即抛光表面、酸蚀表面、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碱热处理表面,样本经扫描电镜观察及静态接触角分析后,在其表面滴加新鲜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30 min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最多,且形变明显;酸蚀表面血小板的黏附量也较多,但形变较少,以球形居多;抛光表面和碱热处理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很少,局部甚至缺无。结论:纯钛表面复杂的微形貌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钛表面的润湿性对血小板的黏附特性也有影响,亲水性表面不利于血小板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血小板黏附 表面微形貌 润湿性
下载PDF
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卫华 常青 +1 位作者 李自成 郭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7-399,4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进行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大蒜素组术后给予大蒜素注射液2 mL(含大蒜素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40 mL中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进行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大蒜素组术后给予大蒜素注射液2 mL(含大蒜素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40 mL中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对照组仅给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进行髂动脉内膜面扫描电镜观察,用显微图象分析仪计算髂动脉内膜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结果:大蒜素组血浆SOD、PGI2、PGI2/TXA2、cA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LPO、TX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大蒜素组髂动脉内膜面血小板黏附数(9.19±2.84)×105/cm2少于对照组(15.4±4.34)×105/cm2(P<0.01)。结论:大蒜素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内皮剥脱术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令山 李自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损伤兔髂动脉内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兔髂动脉内膜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同时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 目的观察当归注射液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损伤兔髂动脉内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兔髂动脉内膜血小板的黏附功能,同时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应用当归注射液后,血浆SOD活性增加,PGI2,cAPM水平和PGI2/TXA2比值升高,LPO和TXA2水平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兔髂动脉内膜血小板黏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当归注射液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内皮剥脱术 血小板黏附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17
作者 郑聪颖 林小飞 +1 位作者 李江书 张国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及可能影响患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随访28 d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近期预...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及可能影响患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随访28 d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情况,分析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18例脓毒症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0例,生存98例。死亡组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diatric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2,PELOD-2)评分、氧合指数、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乳酸均高于生存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OD-2评分、乳酸、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118例脓毒症患儿中脓毒症未休克患儿69例,脓毒症休克患儿49例,脓毒症休克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均高于脓毒症未休克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74.49%、80.61%、88.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68、0.913。结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黏附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郁露 徐鹏 赵义康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976-977,共2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观察组患者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行注射,并在手术中与手术完成前15 min以0.5μg/(kg·h)速度维持泵注,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同量生理盐水。比较手术前后相应时间点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CD42 a^(+)/CD14^(+))、单核细胞活化功能(HLADR^(+)/CD14^(+))。结果给予右美托咪定后,观察组CD42 a^(+)/CD14^(+)在T_(2)、T_(3)、T_(4)、T_(5)时间点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CD42 a^(+)/CD14^(+)在各个时间点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HLADR^(+)/CD14^(+)在T_(4)、T_(5)时间点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腰椎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缓解炎性反应,并具调节免疫抑制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椎减压内固定术 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 单核细胞活化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手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亚飞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4期58-60,7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10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负荷量,后以0.5μg/(kg·h)泵注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基础状态(T_1)、手术开始30 min(T_2)、手术结束后60 min(T_3)、术后1 d(T_4)、术后3 d(T_5)和术后5 d(T_6)共6个时间点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CD42a^+/CD14^+、单核细胞活化功能HLADR^+/CD14^+、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CD42a^+/CD14^+在T_2、T_3、T_4时刻显著降低(P<0.01);HLADR^+/CD14^+在T_4、T_5时刻显著升高(P<0.01);CRP和WBC在T_2、T_3、T_4、T_5时刻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具有降低其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其免疫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 单核细胞活化 腰椎手术
下载PDF
两种测定血小板黏附率方法比较
20
作者 李博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7期104-104,共1页
血小板黏附率(PADT)测定试验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之一,国内常采用的方法有血小板直接计数法(玻珠柱法)和沉降法,由于直接计数法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目前使用的实验室越来越多。我们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直接计数法 沉降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