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T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K值及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俞豪 费杨厚雪 +2 位作者 闵竞 旷瑜 郑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07-1110,11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RAPT)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K值及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创伤性骨折住院的178例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RAPT)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K值及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创伤性骨折住院的1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后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72例)与非DVT组(106例)。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RAPT评分,记录血栓弹力图K值和α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PT评分、K值、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APT评分、K值、α角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RAPT评分高于非DVT组,α角大于非DVT组,K值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APT评分升高、α角增大、K值减小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APT评分、K值、α角单独诊断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13、0.842,均低于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0.913。结论RAPT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K值及α角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评分 血栓弹力图K值 血栓弹力图α角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CU内预防静脉血栓药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饶绘 张露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90-197,共8页
重症医学科(ICU)是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高危科室,药物预防是VTE预防的基石。近年来提出的针对ICU患者的ICU VTE评分及算法有助于预防方案的合理确定。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普通肝素为辅的药物预防框架下,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适用范围和推荐... 重症医学科(ICU)是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高危科室,药物预防是VTE预防的基石。近年来提出的针对ICU患者的ICU VTE评分及算法有助于预防方案的合理确定。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普通肝素为辅的药物预防框架下,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适用范围和推荐也有所更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预防失败和抗凝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临床关注,而ICU特有的高级生命支持手段的应用也为ICU VTE的预防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外的成人ICU内预防静脉血栓药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 重症医学科 血栓预防 肝素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分析与展望
3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41-645,共5页
近年来,新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的改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病率仍较高。各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下肢DVT的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无明显优势,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会发布的指南也有不同意见,给下肢DVT... 近年来,新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的改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病率仍较高。各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下肢DVT的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无明显优势,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会发布的指南也有不同意见,给下肢DVT临床治疗决策带来困扰。从血栓病理过程分析,静脉血栓造成炎症反应,损伤静脉壁及瓣膜,血栓逐渐机化使各种疗法效果趋于下降,早期快速血栓清除可中止静脉损伤,减少血栓残余,有效降低PTS发生率。因此,参考患者病程的个体化治疗有望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后综合征 导管溶栓 血栓清除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燕 石智威 +6 位作者 王曜昌 杜丰夷 袁小佳 徐彧 刘蕾 王伟涛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left atrial/left atrial appendage, LA/LAA)血栓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的成像序列下所形成的诊...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left atrial/left atrial appendage, LA/LAA)血栓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的成像序列下所形成的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查找关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或外科病理活检的方法检测AF患者LA/LAA结构内是否存在血栓的研究,同时比较CMR成像与其诊断效能上的差异,检索的时间为2000年至2022年。将这些文献分为四个类别:(1)CMR电影(cine-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ine-CMR)成像;(2)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MRA);(3)对比增强CMR(contrast enhanced CMR, CE-CMR)成像;(4)CMR。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提取相关的临床数据,利用Stata 17.0、Review Manager 5.3及Meta-Di Sc 1.4等专业数据分析应用软件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详细统计,并进一步对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的具体数值进行运算,最后绘制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同时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计算得出诊断效能大小。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8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成像方式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AUC值如下:cine-CMR分别为92%、93%、12.8、0.08、154、0.93;CE-MRA分别为91%、100%、476.4、0.09、5 044、0.99;CE-CMR分别为96%、100%、247.5、0.04、6 656、1.00;CMR分别为99%、99%、95.1、0.01、7 357、1.00。结论 CMR对AF患者LA/LAA血栓的诊断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房颤 左心房血栓 左心耳血栓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栓新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栓防治的新视角
5
作者 张志强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7期70-71,共2页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血栓的形成也是如此,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如何在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成为了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血栓新四项检测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血栓的形成也是如此,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如何在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成为了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血栓新四项检测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血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早期阶段 血栓 血栓防治 血栓的形成 四项检测 临床应用价值 准确诊断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文宣 刘国娟 乔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为对照组(单纯DVT)68例,观察组(DVT合并肺栓塞)40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受累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cTnI及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DVT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根据肺栓塞危险程度将DVT合并肺栓塞患者划分为高危组(n=10)、中危组(n=17)、低危组(n=13);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肺栓塞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间差异。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及Hcy水平与wells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及受累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PLT、NEUT、CRP、D-D、cTnI及Hcy水平分别为(52.37±12.19)%、(5.16±1.07)分、(284.63±90.72)×10^(9)/L、(71.22±10.16)%、(15.29±2.39)mg/L、(1051.27±271.19)ng/mL、(0.33±0.13)ng/mL、(21.27±2.16)μmol/L,均高于对照组[41.67±10.28)%、(3.28±0.94)分、(206.27±86.15)×10^(9)/L、(64.31±8.75)%、(10.33±1.71)mg/L、(739.52±206.34)ng/mL、(0.21±0.06)ng/mL、(10.19±1.7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cTnI及Hcy为DVT合并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肺栓塞低危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均低于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DV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可有效预测合并肺栓塞,同时可判断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同型半胱氨酸 肺栓塞
下载PDF
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宗轩 刘向东 +5 位作者 李云松 李亮 曹彭凯 王雅琦 张冠宇 张彦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即使是在标准抗凝治疗下,仍然部分患者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医疗负担。血栓清除术可有效减少血栓负荷,弥补了单纯抗凝治疗的不足,有望降低PTS的发生率,但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即使是在标准抗凝治疗下,仍然部分患者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医疗负担。血栓清除术可有效减少血栓负荷,弥补了单纯抗凝治疗的不足,有望降低PTS的发生率,但目前关于血栓清除术的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就血栓清除术的发展史、不同血栓清除方式的比较、成功清除血栓的影响因素、血栓清除术的并发症、血栓清除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血栓清除术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丽琼 彭仁梅 +2 位作者 刘化刚 邓宏平 陈秋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长期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护理及管理方法,旨在为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及...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长期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护理及管理方法,旨在为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后综合征 预防策略 康复运动 保温护理 体位管理 服药管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2022版)中血栓指标的解读及防治建议
9
作者 代荣琴 刘玉枝 +6 位作者 陈洋 张金彪 郭振彬 李卫 郭东辉 高峰 卢越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3期35-39,共5页
目的临床工作者应树立循证医学观念,用辩证思维理解和应用医院管理和临床诊疗相关指南。方法对《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2022版)》中血栓指标内容进行解读,结合血栓指标运用提出防治建议。结果该指南提出了多项静... 目的临床工作者应树立循证医学观念,用辩证思维理解和应用医院管理和临床诊疗相关指南。方法对《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2022版)》中血栓指标内容进行解读,结合血栓指标运用提出防治建议。结果该指南提出了多项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客观质量管理指标,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管控实现了质化、量化,已成为临床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依据和抓手。血栓指标作为客观依据在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可起到关键作用。结论通过对该指南部分内容解读,从循证医学角度,结合相关检验指标,汇总国内外文献,提出的思考和建议,今后可供同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解读 血栓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 质量管理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麻朋艳 章丹丹 +3 位作者 孙学余 张钿钿 黄赛燕 王红霞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17-1319,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IPC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NMES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NMES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股静脉流速峰值及DVT发生情况。结果NMES组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1,2)分,IPC组平均2(2,5)分。NMES组舒适度优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ES组预防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分别为(8.69±1.62)、(16.20±2.48)cm/s(P<0.001),IPC组预防前后分别为(8.62±1.68)、(14.91±2.22)cm/s(P<0.001),预防后NMES组股静脉流速峰值大于IPC组(P<0.001);NMES组发生DVT 2例(3.92%),IPC组发生DVT 3例(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NMES可加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患者舒适度高,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 血栓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机械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刘文江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李越 高士钦 丁亚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2,11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59)和单纯CDT组(n=64)。观察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膝下10 cm和膝上15 cm处周径差,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术后6、12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膝下10 cm、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的周径差均低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的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高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12个月PTS发生率均低于单纯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CDT治疗相比,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CDT治疗急性髂股DVT的临床疗效更好,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更高,尿激酶使用量更少,患肢肿胀减退更好,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PT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下载PDF
ECCO2R构型设计对血流动力学参数、CO_(2)清除效率及血栓风险的影响
13
作者 王辰露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8-648,共1页
目的探究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装置(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ECCO2R)不同构型设计对血流动力学因素、CO_(2)传输及血栓风险的影响,指导ECCO2R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现有ECCO2R临床设备建立不同构型设计的方形(i LA Membrane V... 目的探究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装置(extracorpore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ECCO2R)不同构型设计对血流动力学因素、CO_(2)传输及血栓风险的影响,指导ECCO2R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现有ECCO2R临床设备建立不同构型设计的方形(i LA Membrane Ventilator)、圆柱形(Medtronic Affinity Oxygenator)三维模型,建立并优化数学模型:基于对流扩散方程及Haldane effect的CO_(2)血气传输模型、基于凝血因子(XIIa、XIa)和纤维蛋白的血栓模型。利用CFD计算不同条件下三维模型,分析并评估其血流动力学参数、CO_(2)清除效率和血栓生成风险。结果相同预充量情况下,宽高比对方形ECCO2R的CO_(2)清除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对圆柱形影响较小。对于不同构型设计的ECCO2R,方形的血栓风险呈现相同趋势,即出口侧靠近仪器两端凝血因子浓度更高,更易产生血小板血栓。而圆柱形表现更为复杂,在入口对侧呈现更高的滞留时间及凝血因子浓度。方形和圆柱形ECCO2R二氧化碳清除效率均与进出口压力差成反比。在低流量情况下圆柱形ECCO2R表现出更好的二氧化碳清除效率,而方形在高流量情况下表现更好,且表现出较低的血栓风险。结论低流量时圆柱形ECCO2R表现出更好的CO_(2)清除效率,不同构型设计情况下其进出口压力差与CO_(2)清除效率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小板血栓 血栓风险 二氧化碳清除 清除效率 血栓模型 凝血因子 滞留时间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14
作者 汤晓菲 李永红 +5 位作者 丁秋玲 孙卓 张阳 王育梅 田美伊 刘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炎症指标、类风湿因子、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治疗方案等,并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筛选RA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A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RA患者322例,DVT发病率为9.6%(31/322);DVT组患者的中位年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using 28 joints, 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高于无DVT组[64(54,71)岁vs. 50(25,75)岁,P<0.001;5.2(4.5,6.7)vs. 4.5(4.5,5.0),P<0.001];DVT组患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于无DVT组(P均<0.001);DVT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无DVT组(P=0.009,P=0.004),而D-二聚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无DVT组(P<0.001);DVT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高于无DVT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3,P<0.001)、慢性肾脏病(OR=7.955,P=0.005)、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OR=34.658,P=0.002)、DAS28-ESR(OR=1.475,P=0.009)以及激素的使用(OR=5.916,P=0.003)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DVT发病率明显增高,除年龄、慢性肾脏病、3个月内骨折或手术史等传统危险因素外,DAS28-ESR增高和激素的使用也是RA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黄良通 黄逸杰 +2 位作者 徐灵燕 彭潇 金哲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1750-1753,1764,共5页
目的探讨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高负荷血栓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采用支架取栓39例,分层逐段抽吸5... 目的探讨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高负荷血栓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采用支架取栓39例,分层逐段抽吸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手术安全性及预后。结果分层逐段抽吸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支架取栓组,穿刺至再通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栓逃逸率、采取补救治疗率、术后症状性脑出血、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高负荷血栓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层逐段抽吸相较于支架取栓,手术时间更短、血管成功再通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更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负荷评分 高负荷血栓 机械取栓 分层逐段抽吸
下载PDF
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吕丽琼 郭米霞 张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对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精准选择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测模型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吴觅之 余红梅 潘红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期82-84,87,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是院内非预期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患者出院后VTE复发率逐年升高,其在第1、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是院内非预期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患者出院后VTE复发率逐年升高,其在第1、2、5年复发率分别为4.5%、7.3%、13.9%^([2])。有研究表明,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逐渐变得不理想,抗凝治疗不依从率高达21.0%~72.5%^([3])。VTE出院患者无效的自我管理将导致患者30 d再次入院^([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自我管理能力 血栓栓塞症 出院患者 遵医行为 抗凝治疗 依从率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尚海涛 马少军 张西波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将发生了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0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将发生了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n=103),根据血栓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采用倾向匹配法按1:2的比例选取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非血栓组(n=20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48 h内化验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相关病史。分析AP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应用对AP并发静脉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的PT短于非血栓组患者,CRP水平、D-D水平、NEUT及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的比例均高于非血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P水平较高、D-D水平较高、NEUT较高及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均为AP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PT较慢为AP并发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19.785 mg/L、NEUT≥10.485×109/L、D-D≥511.800μg/L、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PT﹤11.395 s可提示AP并发静脉血栓的可能性(P﹤0.05);CRP、NEUT对AP并发静脉血栓具有中等预测价值,D-D、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PT对AP并发静脉血栓具有较低的预测价值,各影响因素联合应用对AP并发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CRP水平、D-D水平、NEUT较高及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史均为AP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T较慢为AP并发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完善AP患者的相关检查,开展专项防治,是提高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水平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门静脉血栓 脾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吴麦拉苏 孙金磊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好发于腓肠肌静脉丛和比目鱼肌静脉丛,发病隐匿,是临床较为常见且存在致死危险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对CMVT的诊疗仍存在争议,传统凝血功能检查不能对部分高危患者行行有效筛选,其相关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间段的凝血...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好发于腓肠肌静脉丛和比目鱼肌静脉丛,发病隐匿,是临床较为常见且存在致死危险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对CMVT的诊疗仍存在争议,传统凝血功能检查不能对部分高危患者行行有效筛选,其相关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间段的凝血功能,对整个凝血过程的检测并不能准确,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的是全血,其检测环境与人体的凝血环境相近,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机体的凝血全貌,从而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TEG在CMVT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诊疗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
20
作者 张楠 狄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出现异常凝固,使血管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妇科良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出现异常凝固,使血管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15倍,DVT和PE的发病率范围分别为17%~40%和1%~2.6%[1]。VTE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高龄作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成为广泛共识[2]。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人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老年肿瘤指南中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人群。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妇科肿瘤的自身特点,将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界定为年龄≥65周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属于VTE的高发人群,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个体化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肿瘤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 妇科良性疾病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血管管腔 老年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