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AVG手术后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姚瑶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手术后血栓事件及6个月内初级通畅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0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的...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手术后血栓事件及6个月内初级通畅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0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拟行AV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手术后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专科护士通过患者住院期间Caprin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低危患者)、B组(中危患者)、C组(高危与极高危患者),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中资料;通过Kaplan-Meier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内瘘通畅率;通过COX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75±12.68)岁。3组间年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36,P=0.005;Z=4.009,P=0.024)。3组间住院天数、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17;Z=7.155,P=0.002)。3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通畅率无明显差异(χ^(2)=1.851,P=0.396)。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5,95%CI:0.943~1.092,P=0.695)、住院天数(OR=0.970,95%CI:0.743~1.265,P=0.820)、D-二聚体(OR=1.029,95%CI:0.594~1.782,P=0.920)、Caprini评分危险程度(OR=1.969,95%CI:0.270~14.367,P=0.504)等因素均对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终末期肾病患者AVG手术后血栓形成的评估可能缺乏客观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血液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血栓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sVCAM-1、HMGB1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血栓事件的关系
2
作者 汪学刚 朱欣如 +2 位作者 吴艳芬 张晓雪 张鹏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NOD样受体P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和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PS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NOD样受体P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和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PS患者作为APS组和6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表达、IL-1β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将APS患者分为血栓组(n=32)和非血栓组(n=9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VCAM-1、HMGB1预测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价值。结果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IL-1β和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分别为(806.35±204.75)μg/L、(125.42±24.57)μg/L、(13.62±3.09)pg/mL、(16.24±3.72)pg/mL、1.62±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2±77.24)μg/L、(35.01±10.30)μg/L、(3.15±0.67)pg/mL、(4.02±1.13)pg/mL、0.85±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以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栓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分别为(915.35±70.28)μg/L、(136.42±10.17)μg/L,明显高于非血栓组的(767.59±61.43)μg/L、(121.51±15.0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抗体阳性、高水平sVCAM-1、HMGB1是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VCAM-1联合HMGB预测APS患者血栓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APS患者血清sVCAM-1、HMGB1水平均增高,且与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栓事件发生有关,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NOD样受体P3炎症小体 血栓事件
下载PDF
植入起搏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琚肖肖 李艳 宋昆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起搏器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室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蛋白(Alb)水平变化与血栓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长期随访的已植入起搏器的15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组当日检测左室功... 目的探讨植入起搏器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室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蛋白(Alb)水平变化与血栓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长期随访的已植入起搏器的15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组当日检测左室功能、血清IL-17A和Alb水平;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最终按随访期间有无血栓终点事件分为血栓组(n=20)与对照组(n=130),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左室功能、血清IL-17A、Alb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结果随访2年,共发生血栓事件20例,包括14例脑卒中、6例外周动脉栓塞。血栓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服用抗凝药物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低左室功能、高血清IL-17A水平及低血清Alb水平均是影响植入起搏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服用抗凝药物是血栓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植入起搏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室功能中的LVESD、LVEDD及血清IL-17A水平与血栓事件呈正相关(P<0.05),LVEF及血清Alb水平与血栓事件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抗凝药物、左室功能及血清IL-17A、Alb是植入起搏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植入起搏器 左室功能 白细胞介素-17A 血清白蛋白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血栓事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铃 梁艳 周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61-1763,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升高,MM的血栓形成为多因素引起,疾病本身及治疗相关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及化疗药物进一步增加MM的血栓风险。既...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升高,MM的血栓形成为多因素引起,疾病本身及治疗相关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及化疗药物进一步增加MM的血栓风险。既往大部分针对MM血栓事件的研究均集中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VTE),研究表明,MM患者的动脉血栓(arterial thromboembolic events,ATE)事件亦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调节剂 动脉血栓事件 静脉血栓事件 血栓预防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相关危险因素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6 位作者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13-919,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在住院期间接受PCI术的8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8例,平均年龄61.05±11.96岁;女128例,平均年龄68.18±10.42岁。将PCI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IPTE组,未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NIPTE组。所有入选患者行PCI术前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依据GRACE评分、CURSADE评分、SYNTAX积分及血栓负荷积分等进行危险分层,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出现IPTE 166例(19.86%),未出现IPTE 670例。IPTE组与NIPTE组SYNTAX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血栓负荷积分显著高于NIPTE组(1. 11±0. 78比0.57±0.70,P〈0.001)。IPTE组患者入院时首次CK-MB(127.20±138.36 U/L比89.67±139.25 U/L,P〈0.01)、首次TNT(2.30±3.04μg/L比1.81±2.59μg/L,P〈0.05)、hs-CRP(28.90±43.97 mg/L比22.96±30.92 mg/L,P〈0.05)、白细胞数(11.50±3.94 109/L比10.43±3.63 109/L,P=0.001)及Hcy(17. 26±15. 28μmol/L比14. 41±8. 33μmol/L,P 〈0.05)显著高于NIPTE组。IPTE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30.1%比22.2%,P〈0.05),两组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事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为1.017~1.062,P〈0.001)、血糖(OR=1.107,95%CI为1.023~1.197,P〈0.05)、FIB降低(OR=0.758,95%CI为0.644~0.893,P〈0.05)、TT缩短(OR=0.994,95%CI为0.990~0.998,P〈0.01)、Hcy(OR=1.033,95%CI为1.010~1.058,P〈0.01)、RBC(OR=2.078,95%CI为1.357~3.183,P〈0.01)、TNT(OR=1.144,95%CI为1.048~1.249,P〈0.01)以及血栓负荷积分(OR=2.773,95%CI为2.067~3.719,P〈0.001)是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MI患者PCI术中IPTE发生率为19.86%; IPTE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FIB、TT、Hcy、RBC及血栓负荷积分是AMI患者PCI术中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悦 张思宁 +1 位作者 杨磊 马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5-2327,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2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 mg/d...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2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 mg/d,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及血栓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随访血栓事件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18.2%(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 CAD)心衰治疗组TC、LDL-C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栓事件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中重度CHF患者在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脂并降低血栓事件,降低冠心病CH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力衰竭 血脂 血栓事件
下载PDF
来那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向东 杨波 +3 位作者 李素霞 翟冰 郭搏 朱宏丽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76,296,共5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接受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时血栓风险较高,目前的指南和临床实践关于血栓预防策略并不一致,血栓事件(thrombotic events,TEs)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目的观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接受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时血栓风险较高,目前的指南和临床实践关于血栓预防策略并不一致,血栓事件(thrombotic events,TEs)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目的观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治的MM患者接受含来那度胺方案治疗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6例接受含来那度胺治疗方案的初治MM患者病例资料,分析TEs的发生率。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确诊时平均年龄(60.0±12.7)岁,来那度胺用药中位时间为16(5~90)个月。有32例(69.6%)患者接受预防血栓治疗,其中31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例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用药期间观察到6例TEs,占全部病例的13.04%,均为深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1例合并肺栓塞。另有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事件。所有血栓事件都得到了及时处理,无患者因血栓事件停药或死亡。结论接受含来那度胺方案治疗的MM患者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须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药物不良反应 血栓事件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晶晶 冷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77-2880,共4页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特点及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按照Hcy水平分为高Hcy水平组(H组,44例)和低Hcy水平组(L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多元线...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特点及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按照Hcy水平分为高Hcy水平组(H组,44例)和低Hcy水平组(L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cy水平与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血栓事件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无血栓事件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组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明显低于L组(P<0.01),而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凝血酶原片段(F)1+2则均明显高于L组(P<0.01,P<0.05)。两组间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AT-Ⅲ呈负相关(r=-0.201,P=0.040),与TM呈正相关(r=0.236,P=0.03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50,P=0.002)、高Hcy(OR=1.048,P<0.007)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H组和L组间无血栓事件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及高Hcy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栓前状态 血栓事件
下载PDF
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斌 阳波 +2 位作者 叶永杰 刘东 李磊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干预。方法选取我院16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下肢骨折患者可能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等。...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干预。方法选取我院16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下肢骨折患者可能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等。比较血栓发生者与未发生血栓者的基本资料得出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措施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将164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预防组100例,未预防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结果合并血栓患者与未合并血栓患者性别、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21.00%(21/100),未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40.63%(26/64),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351,P<0.05)。结论高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7A与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事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良洁 王中群 +5 位作者 王宁 梁仪 周翠翠 张芬 周红 严金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与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对血栓事件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67例对照者(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60.37±9.51岁)、6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8.92±8.59岁)、8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与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对血栓事件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67例对照者(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60.37±9.51岁)、6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8.92±8.59岁)、8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61.45±8.32岁)血清IL-17A水平变化,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房颤患者的诊断意义,并检测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Ⅲ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Ⅲ)表达。对合并血栓事件的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IL-17A对心房颤动合并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IL-17A水平在对照组中明显低于房颤患者,IL-17A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1),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9.1%。发生血栓事件的房颤患者血清IL-17A水平显著升高,正规抗凝治疗后IL-17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7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指标(MMP-9、Ⅲ型前胶原蛋白)表达呈正相关,IL-17A与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L-17A是提示心房纤维化以及血栓事件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心房颤动 血栓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7 位作者 廖旺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6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单核细胞亚群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素真 赵旭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FⅫa-AT)、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狼疮抗凝物(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SLE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单纯SLE...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FⅫa-AT)、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狼疮抗凝物(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SLE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单纯SLE组(105例)与SLE合并血栓组(2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分析各外周血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SLE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评价各外周血指标诊断SLE合并血栓事件的价值。结果:SLE合并血栓组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有吸烟史的比例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P<0.05);SLE合并血栓组SLEDAI评分、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单纯SL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63、0.578和0.625);年龄、血压情况、吸烟史、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是SLE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联合诊断AUC为0.881,95%CI为0.813-0.931,敏感度为82.14%,特异度为91.43%,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联合诊断血栓事件价值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狼疮抗凝物比值 血栓事件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慧君 徐成 +6 位作者 李晓利 范利 吴建中 刘霖 陈昕 田玲 邓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43-4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经过平均77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6%,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AUG=0.59,95%CI:0.53~0.64,P=0.02),截断点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214×109/L组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32倍(P=0.000).经多因素校正后,其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19倍(P=0.00).结论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性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血栓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护理预防方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血栓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海燕 瞿蕊茜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6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预防方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预防方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QO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凝血功能正常,而对照组呈高凝状态,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栓事件发生率5.00%较对照组16.67%显著低(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缩短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康复相关时间,有效调节机体凝血功能,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 预防 血栓事件
下载PDF
抗栓药物预防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蹇在金 刘岁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
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年轻人比较,老年人群的房颤有以下特点:(1)发生率高:Framingham研究表明,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 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年轻人比较,老年人群的房颤有以下特点:(1)发生率高:Framingham研究表明,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75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加,平均每十年增加1倍。(2)病因复杂:大多数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多种病因常见。而房颤既可以是基础疾病恶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血栓事件 药物预防 安全性 有效性 抗栓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慢性心衰血栓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莉 杨兰 +1 位作者 陈天铎 李培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心血管病综合征,在发病过程中出现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血栓事件的发生机制,减少心衰并发症,不失为心衰治疗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 血栓事件 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警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新的安全性风险——导致严重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及促进肿瘤增长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永芳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对近几年国外药政部门发布的安全性公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提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存在增加死亡率、导致严重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及促进肿瘤增长的风险。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心血管和血栓事件 肿瘤增长 风险
下载PDF
心房颤动继发血栓事件及缺血性卒中相关新型危险积分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志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270-270,共1页
心房颤动(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易继发血栓事件及缺血性卒中等。既往预测其继发血栓事件、缺血性卒中事件风险和可否考虑使用华法林防治等,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事件 心房颤动 积分系统 继发 心律失常 华法林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血栓事件的横断面分析及其抗磷脂抗体情况
19
作者 张博林 杨丽萍 杨耀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2期1-5,共5页
目的进行住院患者血栓事件的横断面研究并分析抗磷脂抗体(aPL)在伴有血栓事件的住院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期间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共235例为血栓组,对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同时选取同时期健... 目的进行住院患者血栓事件的横断面研究并分析抗磷脂抗体(aPL)在伴有血栓事件的住院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期间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共235例为血栓组,对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_(2)糖蛋白Ⅰ抗体(aβ_(2)GPⅠ)情况。结果血栓组平均年龄为67(56~76)岁,其中≥60岁的患者占63.0%(148/235)。血栓患者主要分布在骨科(35.3%)及心血管外科(20.9%),其次为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及ICU,原发疾病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33.6%)和心脑血管疾病(30.2%)。235例患者的血栓事件包括单纯静脉血栓154例(65.5%),单纯动脉血栓42例(17.9%),多部位血栓39例(16.6%)。静脉血栓事件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脉血栓事件主要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部位血栓主要为DVT合并肺动脉栓塞。血栓组aPL阳性率为25.5%,LA、ACL和aβ_(2)GPⅠ的阳性率分别为13.6%、14.0%、11.1%,单阳性率、双阳性率及三阳性率分别为14.5%、8.9%和2.1%。单纯静脉血栓的ACL阳性率、aβ_(2)GPⅠ阳性率及ACL+aβ_(2)GPⅠ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多部位血栓的L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住院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在年龄、科室、原发疾病、血栓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特征。尽管ACL、aβ_(2)GPⅠ和LA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但因其阳性率低,不建议对伴有血栓事件的住院患者进行aPL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事件 抗磷脂抗体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HAS-BLED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对心脏术后心原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置入术后出血和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白 侯剑峰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AS-BLED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对心脏外科术后因心原性休克置入体外膜肺氧合(ECMO)装置的患者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为ECMO置入术后管理、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AS-BLED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对心脏外科术后因心原性休克置入体外膜肺氧合(ECMO)装置的患者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能力,为ECMO置入术后管理、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80例心脏外科术后因心原性休克接受ECMO辅助循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结局为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发生的出血和血栓事件,出院后所有患者接受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出血和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HAS-BLED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分别预测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出血、血栓事件的分辨力和校准度,并与ATRIA评分和ORBI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发生出血事件17例(6.07%),血栓事件11例(3.93%);HAS-BLED评分≥3分(高危)者(20.4%,10/49)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AS-BLED评分2分(中危)者(11.1%,5/45)和0~1分(低危)者(1.1%,2/186),CHA_(2)DS_(2)-VASc评分≥2分(高危)者(10.9%,10/92)中血栓事件发生率也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1分(中危)者(1.2%,1/93)和0分(低危)者(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平均随访(382.0±175.5)d,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出血和血栓事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饮酒或服药史(OR=29.824)、肝肾功能异常(OR=38.942)。ROC曲线分析显示,HAS-BLED评分预测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出血事件的AUC为0.70,而ATRIA评分和ORBIT评分的AUC均为0.54;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ECMO置入术后48 h至出院前血栓事件的AUC为0.80,ATRIA评分和ORBIT评分的AUC均为0.55。HAS-BLED评分预测出血事件和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血栓事件的校准度均高(P均=1.0)。结论:HAS-BLED评分≥3分、CHA_(2)DS_(2)-VASc评分≥2分提示ECMO置入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风险。与ATRIA评分和ORBIT评分相比,HAS-BLED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的分辨力和校准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HAS-BLED评分 CHA2DS2-VASc评分 出血事件 血栓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