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项分布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在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星辰 代华友 +5 位作者 杨俊鸿 崔丹荔 吴思其 尹鹏为 黄霞 徐永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通过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以期在血液质量控制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并为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20—2022年,收集了重庆地区6家血站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 目的通过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以期在血液质量控制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取得进展,并为血液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20—2022年,收集了重庆地区6家血站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检测数据。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过程控制分析,绘制p控制图,计算各质控项目的不符合率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过程能力指数(Z值)。结果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评估,得出外观、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符合率均为100%。然而,容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的符合率未能达到100%,但均≥75%。通过基于二项分布的p控制图,进一步识别了生产过程的受控状态。在总体符合率满足国标要求的情况下,发现容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在不同机构中存在失控点,并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各质控项目的不符合率虽均小于25%,但在95%置信水平下,B、C、E、F,4家血站的白细胞残留量显示不符合规定(>25%)。通过构建能力评价指标Z值进行计数资料的过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E机构的容量,以及B、C、F机构的血细胞比容和全部6家血站的白细胞残留量Z值均<2,提示存在质量改进的空间。结论基于二项分布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血液成分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实现对血液采集、制备和储存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过程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血液质量控制 二项分布 趋势分析
下载PDF
省域血站主要血液质量指标监测值框量区间的建立与应用成效
2
作者 张子璇 常缨 +12 位作者 张晓桐 王庆明 张媛 刘玥 田庆华 李佧 李国荣 陈立侠 孙俊华 康宇 韩平臣 赵欣宇 李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18-926,共9页
目的获得河北省域血站提供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类、血浆及衍生物类及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等主要血液成分的几项质量指标监测值框量区间,了解监测值分布状态及监测水平变化,进一步加强全省血站质控实验室同质化建设。方法2023年收集河北省12... 目的获得河北省域血站提供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类、血浆及衍生物类及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等主要血液成分的几项质量指标监测值框量区间,了解监测值分布状态及监测水平变化,进一步加强全省血站质控实验室同质化建设。方法2023年收集河北省12家血站2015—2022年常供血液成分抽检数据,制作散点图并设置框量标记,以均值±SD线作为框量区间上限和下限,2024年补充2023年监测数值后对比前后两个框量区间变化,进行稳定性、整体水平分析。结果2015—2022年框量区间与2015—2023年框量区间标准差对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由8.132减小为7.993;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由6.252减小为6.104;洗涤红细胞-上清蛋白质含量由0.273减小为0.267;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由57.506减小为56.276;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由0.920减小为0.892;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白细胞残留量由0.653减小为0.644、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红细胞混入量由2.653减小为2.603,以上项目标准差范围缩小,监测值更为集中,离散度降低;2015—2022年框量区间与2015—2023年框量区间均值对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均值由0.362增长为0.476、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均值由44.915减小为44.861、上清蛋白质含量均值由0.280增长为0.283、溶血率均值由0.137增长为0.142、冷沉淀凝血因子的FⅧ含量均值由133.989减小为133.271、新鲜冰冻血浆的血浆蛋白含量均值由60.262减小为60.208、FⅧ含量均值由1.301减小为1.277、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血小板含量均值由3.036减小为3.033,均值距离国标线更近,反映出2023年监测数值不合格值或接近国标线值增多。各项目分类观察:凝血类项目长期合格率较低,未见好转;生化类均稳定性增强但发生整体偏移,平均值近国标线,后续检测不合格可能性增强;计数类涉及项目较多,未表现明显共同性特征。结论探索采用“mean±SD”形式在各项汇总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现全省监测值在不同项目中呈现的分布状态,形成了既往9年的指标区间框架,表现了各项目类型特征,为后续各单位的质控实验室数据分析提供思路,以采取积极措施提升监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血站 血液质量 血液成分 血液抽检 监测值 框量区间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艳慧 秦强国 王志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血液库中的4袋400 mL去白红细胞,将每份平均分为4小袋,分别使用不同型号(18 G、20 G、22 G、24 G)针头并对各血袋使用不同压力(0 mmH...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下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血液库中的4袋400 mL去白红细胞,将每份平均分为4小袋,分别使用不同型号(18 G、20 G、22 G、24 G)针头并对各血袋使用不同压力(0 mmHg、100 mmHg、200 mmHg、300 mmHg)进行快速输注,对比不同型号针头于不同压力下输注的流速及对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液质量的影响,并以20 G针头为例,观察血液流经留置针前后红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结果同种输注压力下,随着针头型号的增加,血液流速不断降低,而使用同种型号针头情况下,随着输注压力的增加,血液流速不断升高,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型号针头型号输注前后的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压力下输注前后的RBC、HCT、HGB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经20 G针头后红细胞形态异常数明显增加,且随着输注压力的增加而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输注去白红细胞过程中,输注压力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输注速度,不会对红细胞与血液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但容易增加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红细胞 快速输注 输注压力 红细胞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加强血液风险管控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的措施分析
4
作者 郭建光 曲小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139-142,共4页
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使血液质量日渐提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血液风险与质量管理面临愈发巨大的压力。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血液质量标准,规划良好的质量管理程序,从而全面管控采供血全过程风险,已经成为推动输血事业发展的... 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使血液质量日渐提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血液风险与质量管理面临愈发巨大的压力。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血液质量标准,规划良好的质量管理程序,从而全面管控采供血全过程风险,已经成为推动输血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文章旨在分析国内外血液管理现状、执行标准和血站血液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因素,结合工作实际,就质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血站采供血服务的全程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质量 风险 管控 管理 安全
下载PDF
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苏永 吕建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青岛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80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办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0)与对照组(n=3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质量管理流... 目的探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青岛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80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办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0)与对照组(n=3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质量管理流程。观察组采用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流程,对比2组的血液质量指标,包括血液采集量、血液成分分离率、血液合格率、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液采集量(200.13±4.82)mL、血液成分分离率[(88.62±2.79)%、(76.52±3.68)%、(94.35±2.23)%]、血液合格率(99.41%)均高于对照组[(197.57±5.35)mL(、85.36±3.24)%、(72.37±4.11)%、(91.12±2.56)%、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59%)低于对照组(2.94%)(P=0.020)。结论实施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血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对保障血液安全和供应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 关键控制点 血站 血液质量 不良反应 无偿献血
下载PDF
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对血站血液质量的有效评价
6
作者 张旭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对血站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4000例,以是否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进行分组,未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2022年2月-2022年7月)的2000例献血者为对照组,实施采... 分析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对血站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4000例,以是否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进行分组,未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2022年2月-2022年7月)的2000例献血者为对照组,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2022年8月-2023年2月)的2000例献血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穿刺后疼痛水平(VAS评分)、血液报废率、登记表填写错误率、检验分类错误系标签粘贴错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出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液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其余各项指标均更低(P<0.05)。结论 实施采供血过程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献血者的疼痛水平,提升血液管理质量,降低差错率,减轻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安全 血液质量管理 血站 无偿献血 过程关键点
下载PDF
加强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对血站血液质量的意义探讨
7
作者 纪斌 许金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50-0053,共4页
研究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方面采取加强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之法产生的作用。方法 自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抽取本次调查对象,共14800例单位组织或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其中单位组织的献血者共9121例、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共5679例... 研究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方面采取加强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之法产生的作用。方法 自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抽取本次调查对象,共14800例单位组织或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其中单位组织的献血者共9121例、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共5679例。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者包括血站采血车开至乡镇由乡镇组织的各村居民献血及各机关部门组织的无偿献血者,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系指街头固定采血车及献血屋个人前来的自愿献血者。按照献血对象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由乡镇组织的各村居民献血者、观察组为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者中的机关部门组织的无偿献血者和街头个人无偿献血者,每组各7400例,采取常规采供血管理之法与对比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分析对比血站血液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掌握率与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更高,同时采供血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观察组中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液报废率均更低,观察组血液分类差错率均更低(P<0.05)。结论 血站采供血工作至关重要,与临床用血质量及安全息息相关,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强化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一方面可以令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献血者痛苦,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也可预防采供血不良事件,减少血液报废情况,进一步确保血液质量及安全,为临床用血有效率与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控制点控制 采供血过程 血液质量控制 血站
下载PDF
全军血液质量控制与管理培训班在解放军303医院举行
8
作者 曾丽红 张新华 向彩良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血液质量控制 管理培训班 解放军 医院 后勤部卫生部 血液质量管理 医疗管理 采供血机构
下载PDF
模拟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卫平 林村河 +2 位作者 施素月 林福地 邱龙翔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震动试验对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作模拟公路运输,根据相关标准设计振动强度为0.38、0.52和1.04grms,负重60kg,振动120min,试验前抽取血样5ml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每隔30min抽取血样5ml检测... 目的探讨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震动试验对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作模拟公路运输,根据相关标准设计振动强度为0.38、0.52和1.04grms,负重60kg,振动120min,试验前抽取血样5ml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每隔30min抽取血样5ml检测其K+、游离血红蛋白(FHb)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强度0.38grms振动90min、0.52grms振动60min时全血红细胞脆性增加(P<0.01),FHb和血K+仍在正常允许范围。悬浮红细胞在强度0.38、0.52和1.04grms振动30min时红细胞脆性即增加,FHb和血K+在0.38grms振动120min、0.52grms振动120min和1.04grms振动60min后增高(P<0.01)。结论红细胞脆性对振动强度较敏感,FHb和血K+增高与振动时间有关,公路运输时全血质量优于悬浮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公路运输 全血 悬浮红细胞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长途运输对地震应急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涛 肖洁 +2 位作者 朱国标 甘新宇 许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96-59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时间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抗震救灾期间调入本科的40份红细胞悬液和10份自采红细胞悬液分别在保存期末测定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红... 目的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时间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抗震救灾期间调入本科的40份红细胞悬液和10份自采红细胞悬液分别在保存期末测定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红细胞膜渗透脆性、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K+浓度、pH值和细菌培养。结果所有受检的红细胞悬液均符合质量标准,但与自采的红细胞悬液相比,经长途运输的血液,其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运输时间最长的血液质量下降明显。结论对于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血液的调动,应该尽可能地缩短其运输时间,如果距离遥远应采用空运方式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红细胞悬液 血液质量 长途运输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5
11
作者 毕晓琳 安万新 +4 位作者 明风琴 徐炎 孙光 聂晶鑫 马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器 血液质量 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华钦 邓晶 +2 位作者 田兆嵩 汪传喜 江朝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血液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找出能灭活淋巴细胞的最小剂量 ,以此剂量辐照 ,对辐照前后的标本作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辐照前后血标本作RBC、Hct、MCV、Pl... 目的 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血液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找出能灭活淋巴细胞的最小剂量 ,以此剂量辐照 ,对辐照前后的标本作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辐照前后血标本作RBC、Hct、MCV、Plt、MPV检测 ;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辐照前后血清中K+ 、Na+ 、Cl-、Ca2 + 浓度的变化 ;用瑞氏染色法观察辐照前后RBC及Plt的形态变化 ;用CD4 1a、CD6 2 p标记辐照前后血小板标本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结果 辐照前后标本RBC、Hct、MCV、Plt、MPV无变化 ;RBC、Plt形态无改变 ;K+ 、Na+ 、Cl-、Ca2 + 浓度无变化 ;CD4 1a、CD6 2p阳性率无变化。结论 血液成分经 35Gyγ射线辐照后 ,淋巴细胞被灭活 ,而RBC、Plt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辐照 血液质量 移植物抗宿主病 淋巴细胞 TA-GVHD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库血后不同储存时期的血液质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江存 刘景田 +4 位作者 宋耀军 陈圣东 王军 曾小华 袁育康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3-184,188,共3页
本文了解紫外线照射库血后及其储存不同时期血液理化指标的变化,来探讨紫外线照射对库血质量的影响以进行安全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成对血标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其储存72小时,120小时后测定其血常规,血浆K+、Na+、Cl-离子,血气... 本文了解紫外线照射库血后及其储存不同时期血液理化指标的变化,来探讨紫外线照射对库血质量的影响以进行安全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成对血标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其储存72小时,120小时后测定其血常规,血浆K+、Na+、Cl-离子,血气,红细胞脆性和红细胞ATP酶活力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并经过3500u血液临床应用观察输血后输血反应情况,并与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对库血理化指标无影响;但可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从(70.57±10.66)%下降到(48.42±10.12)%(p<0.001);经.紫外线照射后3500u全血临床应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仅为0.5%。因此我们认为:紫外线照射库血可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降低,其安全,简便,可行,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库血 血液质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模拟野战条件下环境下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丹 陈锦华 +2 位作者 曾毅彪 林秀妹 邓小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战时应急采血是紧急状况下伤员输血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中模拟野战高温高湿环境下应急采血,从细菌污染和红细胞质量两方面探讨和评价战时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 方法 在献血屋内对70名献血员常规安尔碘消毒后采血70份作对照组,另... 目的 战时应急采血是紧急状况下伤员输血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中模拟野战高温高湿环境下应急采血,从细菌污染和红细胞质量两方面探讨和评价战时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 方法 在献血屋内对70名献血员常规安尔碘消毒后采血70份作对照组,另在模拟野外环境下对70名献血员先从内至外全手臂内侧下2/3安尔碘擦拭2次后再常规2次安尔碘擦拭消毒后采血70份作为试验组.其中每组各50份用于制备浓缩血小板,并进行细菌培养;20份对照组血液采集后置2~6℃冰箱存放,1~2 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20份试验组血液长途海陆运输4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分别检测红细胞质量参数(红细胞ATP、细胞外液FHb、细胞外液K+、棘形红细胞率). 结果 2组共100份浓缩血小板细菌培养,均未检出细菌.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组红细胞ATP含量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红细胞细胞外液FHb浓度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试验组第34天FHb浓度[(1356.1 ±813.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652.9 ±423.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棘形红细胞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试验组第34天棘形红细胞率[(49.4±9.9)%]明显高于对照组[(23.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血第1天试验组细胞外液K+浓度[(7.1 ±0.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变化,2组K+浓度逐渐增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模拟野外条件下采血,通过增加消毒次数改善卫生条件,血液质量并未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但受高温,山路、水路颠簸及长途运输的综合影响,血液应在血液贮存期(35d)内尽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采集 野战 血液质量 血液保存期 细菌污染 夏季
下载PDF
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血液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山根 郑娅琼 +3 位作者 杨媛媛 倪文旭 丁尹娟 刘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高空坠落实验对不同保存时间全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袋全血均分为3组,在4℃下储存分别1、7、14 d后自地面作模拟高空坠落实验;肉眼观察坠落前后样品是否溶血,检测并比较每组全血坠落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电解质(K+... 目的探讨血液高空坠落实验对不同保存时间全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袋全血均分为3组,在4℃下储存分别1、7、14 d后自地面作模拟高空坠落实验;肉眼观察坠落前后样品是否溶血,检测并比较每组全血坠落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电解质(K+、Na+)、p H值和ATP浓度。结果模拟高空坠落前后不同储存期的各组全血未见溶血,储存1和7 d的血液高空坠落后,各项指标与坠落前比较均无变化(P>0.05);储存14 d的血液高空坠落前后,FHb(mg/L)为97.4±6.2 vs 105.3±6.8(P<0.05),K+(mmol/L)11.28±1.15 vs 12.65±1.2(P<0.05)。结论模拟高空坠落对短期内库存全血质量未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高空坠落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洋 张荣 +2 位作者 李哲 任天红 张翠召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方法从医院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对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高... 目的分析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方法从医院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对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质量。结论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医院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设备 监控系统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全血保存<24h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文玲 樊晶 +4 位作者 张锡敏 纪蓉蓉 王承琳 康娜 崔靖怡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及血液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30袋合格全血400mL/袋.随机分为过滤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分别取保存1、7、14、21d血样测定血常规、pH值、Na、K、cl一离子浓度、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结果1)Pl...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及血液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30袋合格全血400mL/袋.随机分为过滤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分别取保存1、7、14、21d血样测定血常规、pH值、Na、K、cl一离子浓度、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结果1)Plt过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2组保存期间pH、Na浓度持续下降,2组K浓度都持续上升,7d过滤组的K’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葡萄糖持续降低,而过滤组从14d开始下降,1—14d过滤组比对照组要高(P〈0.05),2组在保存期间乳酸值持续升高,过滤组14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储存前进行白细胞的去除不仅能减少输血反应,还能对血液质量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白细胞过滤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光量子血液疗法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其保存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玮 石群 +1 位作者 骆群 刘景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1999年第3期12-14,26,共4页
目的 研究光量于血液疗法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探讨照射后血液继续保存的可能性。方法 健康全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两组均采用ATP、红细胞变形指数、血钾、LDH、2,3-DPG、血氧饱和度、P_(50)等多种指标观测血... 目的 研究光量于血液疗法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探讨照射后血液继续保存的可能性。方法 健康全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两组均采用ATP、红细胞变形指数、血钾、LDH、2,3-DPG、血氧饱和度、P_(50)等多种指标观测血液质量,然后继续进行血液保存,用相同指标监测血液。结果 血液照射并充氧后红细胞变形性显著提高,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极大地增加,P_(50)显著下降,2,3-DPG显著升高,显示红细胞结合及释放氧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红细胞ATP显著提高,而乳酸脱氢酶则较大程度地降低;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体积,无显著红细胞破坏。血液保存初期实验组ATP高于对照组,血钾水平相当,保存后期实验组ATP明显降低,提前越过保存临界值,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破坏增多,而游离血红蛋白始终处于临界值之下。结论 光量子血液疗法对提高血液质量、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有较明显作用,而且对血液无副作用;处理过的血液仍然可以继续保存,保存初期质量提高,但是保存有效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光量子血液疗法 红细胞 保存 ATP 对照组 血钾 放氧 细胞形态 照射
下载PDF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秋芳 徐燕 赵彦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7X期430-431,共2页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以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为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以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为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州,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安全 血液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输血工作者 受血者 采集 血站
下载PDF
广西采供血机构2006年血液质量监测抽检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健 卢春柳 +2 位作者 刘振北 谢文英 周仲民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血液质量监测 成分血理化指标 经血传播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