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的表达水平与肺肿瘤分期、转移和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杜雷亚 贾钰铭 孙广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肺癌位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大部分肺癌一经临床确诊已处于中晚期,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和其他部位转移,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 肺癌位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大部分肺癌一经临床确诊已处于中晚期,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和其他部位转移,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血清中及癌性胸水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转移和治疗的关系,了解相关的规律,为肿瘤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 内皮 血清 胸腔积液 综述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素及镁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红亚 张红云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发作期血小板自聚力、血小板内游离Ca2+及血浆ET-1含量均增高,血清Mg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间歇期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在发作期、间歇期的水平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素-1 镁离子
下载PDF
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水平及脑血管功能测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雷革胜 朱娟妮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与脑血管功能状态之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别测定36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外周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30例健康... 目的观察偏头痛间歇期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与脑血管功能状态之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分别测定36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外周血NO和ET-1含量,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功能状态,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ET-1水平增高,而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CD显示偏头痛患者脑动脉(MCA)流速增快,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结论在间歇期,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其发生可能与血浆高水平E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治疗方法 偏头痛 间歇期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1 血管功能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z-DEVD-fmk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浆血管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官明 陈礼刚 +3 位作者 董劲虎 胡迎春 江涌 黄昌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3抑制剂z-DEVD-fmk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浆血管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治疗组。每组8只。创伤组、治...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3抑制剂z-DEVD-fmk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血浆血管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治疗组。每组8只。创伤组、治疗组制作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治疗组通过脑立体定位仪经脑室注射z-DEVD-fmk 10μl(1μg/μl ),创伤组仅注射生理盐水。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CGRP含量。结果创伤组和治疗组的血ET水平在创伤后24 h时达高峰,后逐步下降,创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创伤组和治疗组的血CGRP水平在创伤后24 h、48 h时明显降低(P<0.05~0.01),后上升,7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创伤组与治疗组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正常对照组凋亡细胞率为(1.8±0.3)%,创伤组为(86.3±8.5)%,治疗组为(67.5±7.8)%。治疗组较创伤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减少,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增加( P<0.05)。结论 z-DEVD-fmk能抑制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与ET、CGRP变化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凋亡 血管内皮素 降钙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调和阴阳法对中风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郑谅 李艳慧 杨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传统体针组、头针组各40例,分别采用调和阴阳法、传统体针法和单纯头针法针刺治疗。1...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传统体针组、头针组各40例,分别采用调和阴阳法、传统体针法和单纯头针法针刺治疗。1个半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CGRP、ET水平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0%,传统体针组为85.0%,头针组为82.5%,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3组治疗后血浆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对3组血浆CGRP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组治疗后血浆E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3组血浆ET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和阴阳法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上调血浆CGRP含量,降低ET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阴阳法 中风病/针灸疗法 血浆降钙基因相关肽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头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外周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俞昌德 吴炳煌 陈旭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神经功能及外周血管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ADL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中ET... 目的探讨头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神经功能及外周血管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ADL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中ET含量变化进行多项综合测定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头针刺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ET及神经功能改善及ADL能力恢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头针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管内皮素 IVCD
下载PDF
利湿化痰健脾法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龚一萍 周少玲 +2 位作者 张俊杰 姚力 范丽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利湿化痰健脾法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成6组,高脂饲料喂养15d,于第16日眼眶取血查血脂,待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按不同实验要求灌胃给药。第37日检测一氧化氮合酶及血管内皮素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利湿化痰健脾法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成6组,高脂饲料喂养15d,于第16日眼眶取血查血脂,待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按不同实验要求灌胃给药。第37日检测一氧化氮合酶及血管内皮素基因表达。结果用药后各组实验大鼠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用药后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素基因RT-PCR产物光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利湿化痰健脾法通过升高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壁内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素基因的表达而达到调节实验大鼠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湿化痰健脾法 高脂血症大鼠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8-异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立成 尚云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ET-1)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40例AECOPD合并P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取20例AECOPD不合并PAH的患者作为对照,根据...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素(ET-1)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40例AECOPD合并P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取20例AECOPD不合并PAH的患者作为对照,根据肺动脉压力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的相关性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单纯AECOPD组与合并PAH组患者血清中8-iso-PG、内皮素(ET-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ECOPD合并PAH组中8-iso-PG、ET-1水平与FEV1、FVC、p(CO_2)无相关性(P>0.05),与p(O_2)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P<0.05)。不同肺动脉压力组血清8-iso-PG及E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中8-iso-PG、ET-1均显著降低,FEV1、FVC较治疗前水平显著上升(P<0.05),PAS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8-iso-PG可以作为一个氧化应激的良好标记物,联合检测8-iso-PG、ET-1可以作为AECOPD合并PAH病情程度及治疗评估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前列腺 血管内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氧化应激 N-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阿魏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艳玲 张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改善显著(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可显著升高血浆NO表达水平和降低ET-1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魏酸钠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1 血脂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1 位作者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86-2087,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溶血磷脂酸 血管内皮素-1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素改变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艳芬 李亚蕊 武仙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6-856,共1页
对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川崎病患儿进行ET-1检测,并同时结合心脏彩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进行分析,探讨ET-1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改变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关键词 血管损害 川崎病 血管内皮素 患儿 ET-1 肌钙蛋白I 心脏彩超 心肌酶谱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燕民 洪丽 +4 位作者 王献 魏瑞花 李珂 王少华 屈宝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RHO激酶抑制剂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白介素-6、血管内皮素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明 周祥军 郑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6-326,共1页
关键词 上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 白细胞介6 血管内皮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对血管内皮素与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慧 弓小雪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放阑尾切除术(OA)对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素(ET)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120例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行OA与LA。分别于术前、术中...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放阑尾切除术(OA)对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素(ET)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120例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行OA与LA。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12 h、术后24 h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ET、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12 h、术后24 h,OA组ET、CRP水平高于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OA均对患者ET、CRP有明显影响,但OA较LA更明显,可见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刺激较小,对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高血压 血管内皮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喉癌中血管内皮素-1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莹 李文媛 +2 位作者 杨春壮 贾桦 佟晓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8-76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密度(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喉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密度(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喉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上述组织中ET-1、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一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r-Nase-ALP)计数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ET-1和VEGF-C的表达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且ET-1和VEGF-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喉癌组织中ET-1的表达与瘤内LVD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ET-1’/VEGF-C’、VEGF-C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其中ET-1^+/VEGF_C’组具有高危死亡率。结论:ET-1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转移,ET-1信号途径和VEGF-C信号途径可能对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有协同促进作用,联合检测ET-1和VEGFrC的表达可成为独立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喉癌 淋巴管生成 预后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红亚 张红梅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患者NO和ET-1在发作...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患者NO和ET-1在发作期的含量分别为(138.96±19.23)μmol/L、(136.13±8.05)ng/L,间歇期为(110.38±22.20)Umol/L,(108.23±9.25)ng/L;对照组NO和ET-1分别为(105.36±24.21)Umol/L,(93.52±8.89)ng/L。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NO、ET-1在发作期、间歇期含量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素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国华 蒙定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6-97,共2页
血管内皮素(ET-1)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医学界广泛承认。近年来对二者的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就ET-1和心血管疾病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血管内皮素 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 进展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革胜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0期3094-3094,共1页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发作期ET-1和NO水平明显增高,间歇期NO水平降至正常而ET-1仍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偏头痛在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外周静脉血NO和ET-1的动态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外周静脉血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1 测定
下载PDF
血脂清对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燕慧 叶靖 +2 位作者 陈晓军 阮秋红 洪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每日2次,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脂清颗粒治疗。血脂清颗粒每日3次,1包/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清TNF-α、IL-6、ET-1、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患者应用血脂清颗粒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的降压效果优于单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效果。血脂清颗粒可能是通过维持NO/ET-1比例平衡、减轻炎性反应等机制保护血管舒缩功能,从而达到间接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清颗粒 痰瘀互结H型高血压 白细胞介-6 血管内皮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卫蓉 林港祥 +1 位作者 秦忠明 付汝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苦碟子注射液对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观察,进一步探寻苦碟子的作用机理。将62例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相对粘度、红细胞... 通过苦碟子注射液对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观察,进一步探寻苦碟子的作用机理。将62例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相对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及血管内皮素的水平;结果显示:血瘀证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指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碟子注射液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苦碟子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4.4%,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瘀证患者血法流变学相关指标与血管内皮素水平增高,是导致血瘀证成因之一,而苦碟子注射液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水平,且与活血化瘀疗效确切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证实了苦碟子确切的活血化瘀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心脑血管疾病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