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
1
作者 王婷 董健 +2 位作者 顾雪村 石光 侯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CT平扫结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率,分析CT平扫结果对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未成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成功组,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占比高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成功组,NIHSS评分改善率低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血栓CT值低于成功组,靶血管等/低密度占比、梗死体积大于成功组(P<0.01)。2组的血栓CT值、靶血管表现、梗死体积均与NIHSS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未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联合预测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86.11%。结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与脑血栓形成性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有关,CT平扫参数可作为预测血管再通的有效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 预测效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影响
2
作者 付胜奇 李浩然 +4 位作者 朱利利 周晓影 石宝洋 胡胜洁 秦海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CMB)对静脉溶栓(IVT)或机械取栓(MT)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经IVT或MT治疗的ACI患者738例,评估患者入院时CMB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CMB)对静脉溶栓(IVT)或机械取栓(MT)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22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经IVT或MT治疗的ACI患者738例,评估患者入院时CMB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CMB的存在、部位及负荷量对患者3个月mRS的影响。并对血管再通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是否存在CMB与3个月预后无显著相关性(38.0%vs 44.2%;P=0.295),在血管再通患者中,无CMB患者的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有CMB患者(56.9%vs 35.8%,P=0.011);CMB与3个月时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仅高负荷CMB与3个月时预后相关(OR=0.017,95%CI 0.112~0.808,P=0.017);血管再通患者中,存在CMB(OR=0.422,95%CI 0.214~0.832,P=0.013)、脑叶CMB(OR=0.379,95%CI 0.157~0.920,P=0.032)及高负荷CMBs(OR=0.207,95%CI 0.056~0.760,P=0.018)与3个月预后显著相关。结论CMB对血管再通患者的不良影响大于未再通患者。存在CMB、脑叶CMB及高负荷CMB是血管再通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mRS评分
下载PDF
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妹 倪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n=50)和联合组(n=50)。单一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n=50)和联合组(n=50)。单一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通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侧支循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血管再通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较单一组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联合组较单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数及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小,联合组较单一组低;侧支循环数均提高,联合组较单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逐瘀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及侧支循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络逐瘀汤 血管内介入 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脑灌注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4
作者 刘丽娜 石英娜 孙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再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CTP技术辅助下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68.66%,高于对照组的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血流量(Q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动态阻抗(dynamic resistance,DR)分别为(4.79±0.48)mL/s、(9.79±0.88)cm/s、(463.92±15.33)Pa·s/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0.40)mL/s、(9.34±0.76)cm/s、(420.39±17.3)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脑水肿等AIS血管再通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3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AIS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灌注成像技术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成玉 李姗姗 +1 位作者 徐东成 牟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71-173,1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30)采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能提升重度前循环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 血管再通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浆H-FABP、TAFI、PAI-1变化对STEMI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曲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7... 目的: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STEMI患者按血管再通标准分为再通组89例和未通组61例。比较STEMI患者溶栓前与对照组血浆H-FABP、TAFI、PAI-1水平,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临床资料,比较STEMI患者溶栓前后各时间点血浆水平变化,分析上述血浆水平对患者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STEMI患者溶栓前血浆H-FABP、TAFI、PAI-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1、3、9、12 h再通组与未通组血浆H-FABP、TAFI、PAI-1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溶栓后3 h再通组H-FABP水平高于未通组,溶栓后9、12 h再通组均低于未通组(P<0.05);溶栓后1、3 h再通组TAFI均高于未通组,溶栓后9、12 h再通组均低于未通组(P<0.05);溶栓后3、9、12 h再通组PAI-1水平均高于未通组(P<0.05)。H-FABP、TAFI、PAI-1联合检测预测STEMI患者血管再通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浆H-FABP、TAFI、PAI-1联合检测对STEMI静脉溶栓患者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rPA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血管再通率、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玉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再灌注、血管再通率、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邹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PA组、UK组,各116例。rPA组给予rPA静脉注射治疗...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再灌注、血管再通率、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邹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PA组、UK组,各116例。rPA组给予rPA静脉注射治疗,UK组给予尿激酶(UK)静滴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5~7 d。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血管再通率、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高于治疗前,rPA组CK-MB、cTnI低于UK组,LVEF高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均低于治疗前,且rPA组MPA、CD62p、CD63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应用rPA进行溶栓治疗后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血小板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心肌灌注 血管再通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韦章林 赵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疗前均进行fMRI和PWI检查,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将血管未再通患者纳入未再通组,血管再通患者纳入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fMRI、PWI参数。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MRI联合PWI对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评估价值。结果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5.88%(56/85)。两组速率常数相对值(rKep)、血浆容积相对值(rVp)、容量转移常数相对值(rKtrans)、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饮酒、梗死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通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年龄≥60岁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低于未再通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未再通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MTT(OR=3.487)、TTP(OR=5.421)是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OR=0.268)、CBF(OR=0.313)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TT、ADC、CBF、TTP及其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敏感度分别为73.80%、72.10%、75.40%、77.00%、83.60%,特异性分别为75.00%、70.80%、79.20%、75.00%、91.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807、0.781、0.796、0.936(P<0.05)。结论MTT、TTP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CBF是独立保护因素,fMRI和PWI联合检查可有效预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CT灌注成像技术
下载PDF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张丽敏 马彦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8.77±0.72)分,低于对照组的(10.44±0.5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为(75.08±4.11)分,高于对照组的(67.25±4.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身体浮肿、皮肤瘙痒、食欲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24.4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与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使血管再通,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舒血宁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血管再通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士伟 徐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介入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4月通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出院时血管再生能力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外周血Hcy水平和Vaspin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患侧上肢臂丛神经传导速度和Fuel-Mey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ET-1(32.1±10.7)ng/L低于对照组的(69.1±15.6)ng/L(P<0.05),NO水平(33.8±8.8)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5.4±6.5)μmol/L(P<0.05),VEGF水平(84.7±23.2)ng/L高于对照组的(55.4±18.0)ng/L(P<0.05)。出院时观察组Hcy水平(13.4±5.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9±8.5)μmol/L(P<0.05),Vaspin水平(2.1±0.8)μg/L低于对照组的(0.9±0.3)μg/L(P<0.05)。出院时观察组臂丛神经运动及感觉分支传导速度分别为(75.3±16.8)m/s和(51.2±10.4)m/s,快于对照组的(56.5±10.7)m/s和(39.8±8.6)m/s(P<0.05),Fuel-Meye评分(59.8±12.2)分高于对照组的(43.4±8.1)分(P<0.05)。结论:针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提高介入血管再通治疗后血管再生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介入血管再通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应用
11
作者 潘锋 凌敏 +3 位作者 梁炳松 彭立立 李培珍 廖林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89-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包括专业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全程介入术前后护理和二级预防措施的脑心健康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以及出院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入院,出院,出院1、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药物依从度量表(MMAS-8)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措施落实率、术后措施落实率、健康宣教落实率和总体措施落实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住院单位并发疾病发生率及出院单位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脑心健康管理师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2
作者 何元盛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 目的: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选取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心功能、血管再通率、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还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NK-tPA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管再通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率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3
作者 王弘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7-0080,共4页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率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3—2023.3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出血率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3—2023.3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血管再通情况、血液流变学、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更高(65.22%)(X2=12.974,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更低(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颅内出血率 血管再通 影响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华向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 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选择黔南州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0,采取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和试验组(n=20,采取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短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0天良好预后率高于比对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0.05)。研究发现,临床上针对急性颈内动脉末端T形闭塞患者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患者的预后较好,神经功能损伤较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急性颈内动脉 末端T形闭塞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闭塞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15
作者 张振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18-0121,共4页
讨论分析血栓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闭塞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8月收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治疗,实验... 讨论分析血栓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闭塞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8月收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治疗,实验组加用支架取栓治疗。比较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血管再通率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显著提高其闭塞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神经功能评分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闭塞血管再通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费娜 李超生 桂树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n=44)。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68.18%,高于对照组的43.90%(P<0.05);治疗后90 d内,2组颅内出血、再闭塞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更高,有利于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替罗非班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 预后
下载PDF
内源性FGF21通过FGFR1/PI3K/Akt通路减轻MCAO大鼠延迟血管再通后半暗带的血脑屏障损伤
17
作者 郑文 李文君 +7 位作者 曾旖旎 袁慧 阳衡 陈茹 朱安定 吴金泽 宋治 严文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662,共15页
目的:在“时间窗”内恢复闭塞大动脉的血流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策略。既往研究表明“时间窗”后的血管再通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大量临床证据提示“时间窗”后的血管再通治疗仍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 目的:在“时间窗”内恢复闭塞大动脉的血流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策略。既往研究表明“时间窗”后的血管再通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大量临床证据提示“时间窗”后的血管再通治疗仍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转归。本研究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血管再通治疗对缺血半暗带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MCAO后第3天行血管再通治疗术,通过蛋白质印迹法、伊文思蓝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BB损伤。MCAO后第7天评估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转归。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或蛋白质印迹法观察缺血半暗带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的表达及其对BBB的影响。结果:MCAO后缺血半暗带伊文思蓝、IgG和白蛋白的外渗增加,但在血管再通后显著下降;Claudin-5、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降低,但在血管再通后表达升高,与FGF21、p-FGFR1、PI3K和p-Akt蛋白升高一致。MCAO后第7天,梗死体积缩小,神经功能改善。侧脑室注射FGFR1抑制剂SU5402可下调缺血半暗带区PI3K、p-Akt、Occludin、Claudin-5和ZO-1的表达,减弱血管再通治疗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转归的有利作用。结论:MCAO后第3天的血管再通治疗增加缺血半暗带内源性FGF21的表达,并可通过激活FGFR1/PI3K/Akt通路减轻缺血半暗带BBB损伤,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延迟血管再通 缺血/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损伤
下载PDF
血运重建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亚丽 刘心雨 +3 位作者 张雪莲 宋欣仪 任淑红 张美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40-4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运重建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56例AMI,根据血运重建时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278例。早期组入院12~<24 h行血运重建,晚期组入院... 目的 探讨血运重建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56例AMI,根据血运重建时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278例。早期组入院12~<24 h行血运重建,晚期组入院24~<72 h行血运重建。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和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心肌微循环指标[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峰值强度(PI)、曲线上升斜率(β)、心肌血流量(MBF)]、心肌损伤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并统计2组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早期组血管再通率(96.40%,268/278)高于晚期组(90.29%,251/278)(P<0.01)。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早期组AT、APT、PI、β、cTnI、CK-MB、NT-proBNP、ESM-1、ET-1低于晚期组,MBF、NO高于晚期组(P<0.01);治疗后3个月早期组LVEF高于晚期组,LVDs、LVDd、LVESV、LVEDV低于晚期组(P<0.01)。早期组治疗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 入院12~<24 h行血运重建能显著提高AM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心肌损伤修复,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加快心功能恢复,且MACE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血管再通 灌注达峰时间 心肌血流量 肌钙蛋白Ⅰ 内皮素-1 预后
下载PDF
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尹家文 龚涛 +5 位作者 王倩雯 祁鹏 陈涓 徐蕾 乔金雨 陈玉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于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医院卒中单元就诊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 目的对比分析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于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医院卒中单元就诊并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梗死部位和责任血管分为BAO组(BAO-AIS患者)和前循环颅内动脉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intracranial artery occlusion,ACO)组(ACO-AIS患者)。采用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功能预后,以评估再通治疗的有效性,采用血管再通治疗后出血转化和脑实质出血发生率评估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对比分析两组队列间患者血管再通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BAO组患者比ACO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比例更低(35.71%比59.21%,χ^(2)=4.558,P=0.033).两组间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90 d mRS评分预后不良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60.71%比65.57%,χ^(2)=0.211,P=0.646);BAO组梗死后出血转化率(21.43%比47.76%,χ^(2)=5.705,P=0.017)及脑实质出血率(3.57%比14.93%,P=0.031)比例均显著低于ACO组。结论与ACO-AIS患者相比,BAO-AIS患者行血管再通治疗同样有效,且在出血转化方面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治疗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手术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孟庆军 王朝刚 水少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管再通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实施血管再通术动脉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动脉灌注,并于术后微量泵入替罗非班,直至患者病情初步稳定。治疗1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运动、视野、眼球运动、语言、意识、共济运动以及感觉等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评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脑疝及短暂性脑部缺血发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视野、眼球运动、语言、意识、共济运动及感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43.55%),有效22例(35.48%),无效13例(20.97%),总有效率为79.03%(49/62);观察组患者显效34例(54.84%),有效26例(41.93%),无效2例(3.23%),总有效率为96.77%(60/6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326,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患者发生高灌注脑病2例(3.23%)、颅内出血3例(4.84%)、短暂性脑部缺血发作1例(1.61%)、脑疝2例(3.23%),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8/62);观察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1例(1.61%),脑疝1例(1.61%),并发症发生率为3.23%(2/6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652,P<0.05)。结论血管再通手术中添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心源性脑栓塞 血管再通 手术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