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及中西医防治策略
1
作者 邓梓粟 侯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然而,其可能引发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摘要旨在探讨ICIs引起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及其中西医防治策略。ICIs通过激活身体的自然免疫应答来攻击肿瘤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然而,其可能引发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摘要旨在探讨ICIs引起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及其中西医防治策略。ICIs通过激活身体的自然免疫应答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现有的西医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评估和管理,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结合药物干预如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彻底避免ICIs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作为一种整体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为防治ICIs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治疗上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中药组方,针对“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等病理改变进行治疗。ICIs引发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西医的风险评估和药物干预,以及中医的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均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防治策略。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中西医防治策略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会娟 陈雪侠 +3 位作者 杨艳秋 唐云霞 洪亚琼 姜宏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12例≥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依据原始病历记载情况,将2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118例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12例≥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依据原始病历记载情况,将2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118例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94例,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动脉参数情况进行χ2或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结果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IGR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烟、肥胖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及IGR是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防治,早期强化降压、降糖、调脂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参数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药物干预对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喦 李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7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干预对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方法,分析药物干预对9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全部90例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有: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干预对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方法,分析药物干预对90例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全部90例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有: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中药4类药物组合。除血小板拮抗剂外,其他3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均优于血小板拮抗剂组;服用活血化瘀中药组较未服用组颅内动脉硬化的进程有所延缓;服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逆转颅内动脉硬化的趋势;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延缓颅内动脉硬化的趋势。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以延缓颅内动脉硬化的趋势,但此结论与不同西药的组合中未能显示相一致的变化,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小、部分病例治疗时间较短以及参与干预的活血化瘀中药种类较多有关。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可以逆转颅内动脉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血小板拮抗剂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9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存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74例患者命名为硬化组,无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6...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存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74例患者命名为硬化组,无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62例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硬化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病程、合并症、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及IGR是发生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科学调整饮食结构,早期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可降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菲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纳...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以及动脉硬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SV、LVEF以及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量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较大(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调节局部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前列地尔注射液 心功能 动脉硬化指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
6
作者 范海红 肖秋香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4期107-107,10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对各种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老年患者的眼球后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声像图有助于临床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操作简便,...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对各种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老年患者的眼球后血管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声像图有助于临床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操作简便,图像显示清晰,可做出直观性图像诊断,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FI 眼球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图像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通路参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晶晶 王立平 +2 位作者 高森 杨昆鹏 赵鹃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576-579,共4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不仅参与神经元的生成、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等生理和病理功能,而且也在动脉内皮功能的完整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整合近年文献,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功能等进行分析,探讨脑源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不仅参与神经元的生成、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等生理和病理功能,而且也在动脉内皮功能的完整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整合近年文献,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功能等进行分析,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通路在动脉内皮中的作用,阐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严余清 戴建武 +1 位作者 胡志兵 蒋柏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作用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80例,对照组为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增加...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作用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80例,对照组为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增加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浆黏度(PV)、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PV、PI等指标明显改善,且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进一步帮助其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利于缓解病情,改善症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水平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及中西医防治策略
9
作者 刘文静 张晓雨 +2 位作者 韩松洁 代倩倩 商洪才 《自然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但随之而来的心脏毒性问题日渐凸显,其中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因起病急、预后差而引起学者的关注。文章系统阐述了...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但随之而来的心脏毒性问题日渐凸显,其中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因起病急、预后差而引起学者的关注。文章系统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产生这种心脏毒性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评估,以及潜在的发生机制和中西医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下载PDF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斑块形成部位、斑块类型和基础疾病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斑块形成部位、斑块类型和基础疾病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45/54),增厚占比为33.33%(18/54);颈动脉内膜粗糙占比为44.44%(24/54),增厚占比为11.11%(6/54)。斑块形成部位共64处,其中左侧34处(53.13%),右侧为30处(46.88%)。斑块形成部位中,颈总动脉球部位占比最多,占48.15%(26/54),分叉部位占比24.07%(13/54),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占比16.67%(9/54),颈总动脉部位占11.11%(6/54)。软斑和硬斑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软斑占比为44.44%(24/54),硬斑占比为40.74%(22/54),混合斑占比为7.41%(4/54),扁平斑占比为7.41%(4/54)。54例患者中,16例(29.63%)脑梗死,11例(20.37%)冠心病,3例(5.56%)脑萎缩,2例(3.70%)糖尿病。结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主要表现为斑块的形成、粗糙的内膜面,以软斑和硬斑之间的比例最高,因此,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2-23,26,共3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CH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动脉硬化程度评分结果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CH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动脉硬化程度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中度组(≤3分,n=37)、重度组(>3分,n=59)。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脑动脉硬化程度评分相关性。结果:轻中度组TSH、TC、LDL-C、TG水平均低于重度组(P<0.05),两组TT3、TT4、FT3、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TSH与脑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563,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SCH患者TSH水平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有相关性,及时治疗SCH对改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柏坚 卢艳湘 晏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究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市新海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究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州市新海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总胆固醇(T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血浆黏度高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
13
作者 孙红国 万明花 +1 位作者 庄绪娟 于福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尿酸(uricacid,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两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尿酸(uricacid,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两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Hcy、UA显著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血管狭窄轻度组患者,中度组患者的血清Hcy、UA均显著升高;较之轻度组和中度组,重度患者的血清Hcy、UA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单纯UA升高组和Hcy升高组,Hcy、UA均升高组出现重度狭窄患者的比例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Hcy、UA与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4
作者 杨新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4期4306-4307,共2页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脂及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0%)高于对照组(84.80%),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治疗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利于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5
作者 郝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29期4195-4196,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TG、LDL-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HDL-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促进脑血管微循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清血尿酸及甲状腺激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16
作者 叶斌 季晓珍 +1 位作者 朱向盈 季美霞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744-75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尿酸(SUA)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系,并构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32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SC... 目的探究血清血尿酸(SUA)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系,并构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32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SCVD,将其分为发生组(n=152)与未发生组(n=174)。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血清SUA及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水平。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ASCVD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构建T2DM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两组对象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三酰甘油、SUA、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外,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三酰甘油高、SUA水平高、TSH水平高为T2DM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三酰甘油、SUA、TSH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702、0.668、0.755、0.965、0.987,可知,均对T2DM患者发生ASCVD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取cut-off时,各自敏感度分别为0.638、0.539、0.638、0.730、0.941、0.960,特异度分别为0.690、0.799、0.644、0.661、0.943、0.954。Bootstrap法(B=1000)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Bias-corrected预测曲线与Ideal线基本重合,C-index为0.975,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8,其净收益率>0。结论血清SUA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预测T2DM患者发生ASCVD的重要指标,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尿酸 甲状腺激素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多重用药管理规范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森祥 杨锐 +2 位作者 邓勋 杨睿涛 杨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3,共7页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持续的高血糖易损伤全身血管,影响心、肾、眼和神经等器官组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需要进行降糖、调脂、降压、...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持续的高血糖易损伤全身血管,影响心、肾、眼和神经等器官组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需要进行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和降低尿蛋白等综合治疗。多重用药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老年人有较好的疾病控制作用,但如果应用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带来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本文针对老年T2DM合并ASCVD患者多重用药管理进行分析,重点阐述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保证药物使用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多重用药 合理用药 管理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士贺 刘倩 +5 位作者 韩旭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对数值)轨迹模型,并根据AIP轨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稳定组(n=11114)、低中稳定组(n=21647)、中高稳定组(n=13659)、高稳定组(n=5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四组的ASCVD累积发病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的ASCVD发病风险,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0.19±2.22)年期间,5142例(9.92%)研究对象发生ASCVD,4013例(7.74%)研究对象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稳定组相比,低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3%(HR=1.13,95%CI:1.04~1.23,P=0.003)、20%(HR=1.20,95%CI:1.10~1.31,P<0.001)和41%(HR=1.41,95%CI:1.27~1.57,P<0.001),且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P_(trend)<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高于年龄≥65岁者和LDL-C≥3.4 mmol/L者(P_(interaction)均<0.01)。结论:在开滦研究队列中,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发生ASCVD的风险更高,且发病风险随着AIP升高而逐步增加。另外,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年龄≥65岁者,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LDL-C≥3.4 mmol/L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队列研究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20
作者 刘士贺 韩旭 +5 位作者 刘倩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息心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