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防塞汤改善气虚痰瘀型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症状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戴思佳 孙俊超 +1 位作者 朱朝军 张朝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45-449,460,共6页
目的探讨活血防塞汤对气虚痰瘀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88例,以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 目的探讨活血防塞汤对气虚痰瘀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88例,以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防塞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经皮氧分压、肢体水肿以及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皮氧分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足部单项症状(疼痛、冷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RP、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活血防塞汤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CR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血管腔内治疗 术后 外周血管疾病 再狭窄 活血防塞汤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并发十二指肠瘘1例
2
作者 陈诗翰 夏士博 陆清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1-83,100,共4页
患者,女性,57岁,因“腹部不适伴黑便7d,呕血、发现腹主动脉瘤3 d”于2021年11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7 d前出现腹部不适,自行服用多潘立酮片后解黑便,3 d前突然出现呕血、腹痛,量约1000 ml,已于外院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十二指... 患者,女性,57岁,因“腹部不适伴黑便7d,呕血、发现腹主动脉瘤3 d”于2021年11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7 d前出现腹部不适,自行服用多潘立酮片后解黑便,3 d前突然出现呕血、腹痛,量约1000 ml,已于外院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十二指肠瘘。患者急诊入院时已休克,意识淡漠,体温37.9℃,查体脐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大小约8 cm×8 cm,有压痛。术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①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累及左肾动脉;②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瘘 血管腔内治疗 搏动性肿块 腹主动脉瘤破裂 多潘立酮片 左肾动脉 脐周 意识淡漠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原野 刘涛 刘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太和医院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18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n=57)和对照组(n=1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太和医院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18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n=57)和对照组(n=12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住院期间的结局指标,分析AD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谵妄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对照组患者,Stanford 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至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Stanford分型为A型、发病至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时间﹥6 h、术后ICU住院时间﹥7 d、术后发生感染均是AD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Stanford分型、发病至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发生感染均是AD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筛查高危患者,做好预防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腔内治疗 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研究现状
4
作者 朱朝军 靖金鹏 张朝晖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589-1592,1601,共5页
血运重建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血运重建术后的再狭窄、再闭塞严重影响远期疗效。中医药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改善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再闭塞患者机体的环境是治疗的关... 血运重建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但血运重建术后的再狭窄、再闭塞严重影响远期疗效。中医药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改善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再狭窄、再闭塞患者机体的环境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关于中药干预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较少,且缺少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未来可从中医药调控血脂、抗氧化以及炎症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等方面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具体机制,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再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中医药 糖尿病足 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治法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5
作者 蔡文龙 肖荣冬 王欢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传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血管腔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生理状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QOL-74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加速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 夹层动脉瘤 技术方法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腔内治疗后对比剂外渗影像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高 余薇 +4 位作者 谢明国 刘敏 刘姝芩 侯中华 张明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1,共4页
对比剂外渗(CE)和出血性转化(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腔内治疗(EVT)后的常见并发症,两者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转归。早期鉴别诊断CE和HT,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临床CE影响因素,常规CT、双能CT(DECT)及... 对比剂外渗(CE)和出血性转化(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腔内治疗(EVT)后的常见并发症,两者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转归。早期鉴别诊断CE和HT,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临床CE影响因素,常规CT、双能CT(DECT)及MRI诊断EVT后CE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预防CE和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外渗 血管腔内治疗 出血性转化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文霞 陈桂珊 +3 位作者 刘兴州 尤丽丽 刘丹 严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496-4501,4508,共7页
背景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 背景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即GNRI将95例患者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43例)、轻度营养不良组(31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GNRI和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分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床结局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大截肢。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95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营养不良52例(54.7%)。三组患者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TG、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内16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手术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5.6%、50.1%;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0.812,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98是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37,95%CI(1.070,13.942),P=0.037〕。结论营养正常(GNRI>98)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GNRI≤98)患者;基于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可能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和调节此类患者营养状态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营养不良 下肢动脉病变 血管腔内治疗 临床结局 生存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血管腔内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7期284-286,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9年1月,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5月至2009年1月,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朝文 卢冉 +2 位作者 唐文波 陈辉 高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血管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规培学员,其中2016年42名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S)(对照组),2017年42名采用CBS联合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教学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血管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规培学员,其中2016年42名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S)(对照组),2017年42名采用CBS联合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考试测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2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和合作沟通能力方面,观察组的认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提高学习兴趣、查阅文献和资料能力方面,2组认同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联合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教学模式能提高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血管腔内治疗模拟器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幼方 黄天雯 +4 位作者 黄勇慧 李小银 吕玉娥 唐碧英 陈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 血液透析 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经血管腔内治疗21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说 王建华 +4 位作者 颜志平 刘清欣 王平 罗剑均 王永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经血管腔内治疗2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3~72岁(平均49岁);真性动脉瘤17例,假性动脉瘤9例(医源性8例,创伤后1例);瘤体位于脾动脉10例,肝动...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经血管腔内治疗2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3~72岁(平均49岁);真性动脉瘤17例,假性动脉瘤9例(医源性8例,创伤后1例);瘤体位于脾动脉10例,肝动脉7例,肾动脉4例,肠系膜动脉3例,胃左动脉1例,腹腔动脉1例。17例行经导管动脉瘤体栓塞术+载瘤动脉栓塞术;4例行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联合行动脉瘤体栓塞术+支架植入术;3例瘤体直径<2cm的动脉瘤未干预。结果:2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除2例出现轻度脾梗死症状外,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9.1个月)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复发或增大;支架内及分支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3例未干预动脉瘤者未见动脉瘤增大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血管腔内栓塞或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内脏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瘤 血管腔内治疗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硕 黄新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具有微创、高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具有微创、高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腔内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适应证大大拓宽;切割球囊、冷冻血管成形术、斑块旋切、激光辅助系统及药物涂层等新技术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特殊部位如动脉分叉处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弥散等问题。就血管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天昊 金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例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Pubmed数据库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创伤... 目的探讨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例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Pubmed数据库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危害极大,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海绵窦瘘,治疗难度增加。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首要和推荐方法,同时可达到海绵窦瘘微创治疗的目的。结论脑血管造影可完善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诊断,随后的血管腔内介入栓塞可为该病提供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余 牟玮 +3 位作者 李强 张辉 刘平 谭轶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9-1650,共2页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是指不合并主动脉夹层,而单独出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疾病[1],临床以急性腹痛为起病症状,
关键词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腔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Cockett综合征经皮血管腔内治疗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咏梅 程永德 +1 位作者 姜程远 熊爱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57-357,共1页
关键词 COCKETT综合征 血管腔内治疗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综合征 经皮 静脉回流障碍 右髂动脉 组织反应 纤维结构
下载PDF
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勇 孙晓磊 +4 位作者 何虎强 王伟明 曾宏 张雷 何延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42-44,56,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本院78例(103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TA后的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及一期通畅率的情况。结果经PTA...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本院78例(103条患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TA后的踝肱指数(ABI)、术后并发症及一期通畅率的情况。结果经PTA治疗后,患者出院前的ABI(0.83±0.13)较术前(0.35±0.12)明显好转,术后随访3、6、12及24个月,其ABI分别为0.78±0.15、0.72±0.13、0.63±0.14及0.51±0.19;术后3、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6%、87.3%、81.2%及73.0%;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3、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8%vs 93.9%、83.3%vs 89.5%、72.7%vs 83.9%及59.3%vs 74.1%(P<0.05)。结论血管腔内治疗短期内可以明显改善患肢的血流灌注,挽救肢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膝下动脉闭塞 糖尿病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37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海蒙 殷艳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下肢缺血性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栓塞 临床资料 足趾坏疽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都庆国 代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治疗与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23例)与腔内治疗组(14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费用及手术前后的...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治疗与血管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23例)与腔内治疗组(14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费用及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腔内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腔内组术后平均禁食时问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组(P<0.05)术后第4天白细胞计数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术后第天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在腔内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PT和APTT术后第1天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支架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炎性反应与外周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锋 刘昌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术后再狭窄 外周动脉 炎性反应 介入治疗 闭塞性疾病 动脉硬化 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余 牟玮 +1 位作者 周石 李中会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癌22例,恶性淋巴瘤4例,尿毒症行右前臂动静脉内漏透析2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癌22例,恶性淋巴瘤4例,尿毒症行右前臂动静脉内漏透析2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6例成功置入28枚支架,其中1例置入3枚支架,复查造影显示上腔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上腔静脉阻塞严重,未能通过导丝,另1例患者术中导丝穿通血管,未置入支架。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迅速恢复上腔静脉血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阻塞综合征 血管腔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