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及2种干预措施的对比
1
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1 位作者 汤辉伟 曾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 目的:探讨6.4版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原因以及2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1例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聚集次(n=61)与非聚集次(n=323)数据,分析聚集原因;将2021年单采过程中出现聚集的72例次随机分为干预A组和干预B组,干预A组提高抗凝剂与血液的比率,干预B组对献血者捐献侧手臂进行电热毯包裹保暖,提高献血者的血流速度。对比2组采集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机器报警次数、抗凝剂使用量、产品下机解聚、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等情况。结果:聚集与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94),与采集时间呈正相关(r=0.458);经贝叶斯与Fisher判别分析,分别对聚集和非聚集构建了方程式,该方程判别分析预测的正确率为77.1%。2种干预措施效果比较,B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A组;采集时间、机器报警次数和抗凝剂使用量、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例数均明显低于A组(P<0.05);2021年的整个队列中,90.28%的产品下机立即解聚,9.72%的产品4 h内解聚,2种干预措施组产品下机解聚情况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可用构建的聚集和非聚集方程式进行聚集发生概率的预判,并可提前做出干预。2种干预措施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都有效,但措施B具有提高采血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减少报警次数和抗凝剂用量、降低献血者枸橼酸盐反应发生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a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聚集 抗凝剂 枸橼酸盐反应 血流速度
下载PDF
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娟 居兵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5期73-75,共3页
目的 比较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PLT)的效果。方法 126例双份男性献血者根据采血时血细胞分离机种类分为MCS+组(39例)、Amicus组(44例)、Trima组(33例),比较3组全血处理量、抗凝剂使用量(ACD-A)、采血后血小... 目的 比较MCS+、Amicus、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PLT)的效果。方法 126例双份男性献血者根据采血时血细胞分离机种类分为MCS+组(39例)、Amicus组(44例)、Trima组(33例),比较3组全血处理量、抗凝剂使用量(ACD-A)、采血后血小板计数(PLT)、采集时间、采集效率、采集速率、不良反应。结果 Mcs+组、Amicus组、Trima组全血处理量分别为(3194.3±251.2)、(3169.1±293.0)、(3178.2±301.5)mL,不良反应者分别为5例(12.8%)、6例(13.6%)、5例(11.6%),两两比较,P均>0.05;Mcs+组全血处理量、ACD-A、采血后PLT、采集时间分别为(342.18±28.22)mL、(192.44±19.67)×10^9/L、(79.23±11.20)min,Amicus组分别为(406.64±32.64)mL、(198.07±19.32)×109/L、(71.00±11.15)min,Trima组分别为(356.63±29.39)mL、(185.05±24.99)×10^9/L、(73.70±10.21)min,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AmicusACD-A使用量最多,采集时间最短;Mcs+抗凝剂使用量最少,但采集时间最长、采集速率最小;Trima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献血者情况灵活选择相应的细胞分离机,从而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效率和献血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血细胞分离机 Amicus血细胞分离机 Trima血细胞分离机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不同采集程序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宁 姚建娜 +7 位作者 刘芳 王晓娟 马娟娟 郭彩利 刘华胜 贺鹏程 张梅 孙春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3种采集程序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采集后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差异以及3种采集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全血处理量及采集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MNC数较COBE Spectra Auto PBSC程序采集的数高,但采集的CD34^+细胞数均低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大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采集的M NC数无显著差异,但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 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大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采集前下降幅度最低(P<0.05)。3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和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优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损失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 MNC程序 Auto PBSC程序
下载PDF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育淼 李浩泷 樊晶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9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MCS+、Trima、Amicus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血液中心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的432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MCS+、Trima、Amicus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血液中心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的432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为这432名献血者中的144名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然后观察并统计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及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检出率。结果:与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为这432名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相比,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MCS+血细胞分离机为其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均更少,P<0.05。与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为这432名献血者采集血小板相比,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MCS+血细胞分离机为其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检出率均更低,P<0.05。结论: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MCS+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较少,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的混入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血细胞分离机 Trima血细胞分离机 Amicus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细胞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操作规程的探讨 被引量:34
5
作者 崔徐江 胡巧梅 +4 位作者 林春艳 孙一平 梁华钦 江朝富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1,共3页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在国内主要用于采集单个供者血小板制剂为临床服务,但是,应如何进行献血者筛选,采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和按怎样的操作规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本所应用6台CS-3000plus...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在国内主要用于采集单个供者血小板制剂为临床服务,但是,应如何进行献血者筛选,采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和按怎样的操作规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本所应用6台CS-3000plus进行了7000多例次的血小板单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献血者 血小板采集 操作规程
下载PDF
应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志国 侯丽君 +2 位作者 李碧香 徐景勃 曾林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815-4817,共3页
目的:为寻找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更合适的手段,探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2004-2006年12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①实验对象:供者5例,男1例,女4例,... 目的:为寻找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更合适的手段,探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2004-2006年12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①实验对象:供者5例,男1例,女4例,一般状况良好,与患者关系为同胞妹妹3例,同胞弟弟1例,同胞姐姐1例;患者7例,男3例,女4例,23~62岁,7例为自体移植,5例为异基因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9例(非霍奇淋巴瘤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难治复发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②实验过程:每位供/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自体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不同的干细胞动员化疗方案,联合化疗后7~10d,待白细胞下降至最低点,一般为≤1.0×109 L-1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皮下注射,白细胞升至3.0×109 L-1时开始采集;对于allo-PBSCT供者直接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皮下注射,1次/d,共5d,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至白细胞升至≥20.0×109 L-1或当CD34+细胞升高>20个/μL时采用增强型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PBSC程序卡采集健康供者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③实验评估:分析采集效率、血液学参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回输干细胞溶血反应等情况。结果:12例供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共进行了24次采集,其中1次采集1例,2次采集7例,3次采集3例,平均循环次数(25±5)次,采集时间(228±32)min,处理血量(7234±1205)mL,复方枸橼酸钠溶液用量为(623±96)mL,干细胞收集量为(102±21)mL,CD34+细胞采集效率为(54.3±30.7)%,细胞计数示白细胞为(156±34)×109 L-1,单个核细胞为(79.7±13.2)×109 L-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为(10.30±4.38)×106/kg受者体质量。②不良反应轻微,24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次均为枸橼酸盐所致低钙血症反应。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与采集前相比分别下降9.36%和11.10%。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3例患者在输注造血干细胞悬液后均未出现溶血反应。③12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的减少被采集者红细胞、血小板的丢失,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不需去除造血干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MCSR+ 采集效果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与洗涤血小板的体外实验对照 被引量:16
7
作者 江朝富 崔徐江 +2 位作者 汪传喜 梁华钦 胡巧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 ,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 ,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标、粘附聚集性、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 (GMP 14 0 )及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结果 两组制品的血小板PDW、PCT、MPV均比采集前显著降低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率、CD62p+ 及CD41a+ CD62p+ 阳性表达率采集前后及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制品的血小板CD41a+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采集前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小板在体外的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轻微激活损伤 ;采用CS 3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质量可靠、临床适用性强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1a+ 、CD62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洗涤血小板 体外实验 流式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GMP-140 GPⅡb/Ⅲa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者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大鹏 徐学芳 +1 位作者 任红 张莉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献血者 血小板 血小板采集 输血疗法 血小板输注疗效
下载PDF
Trima与Amicu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彦 陈麟凤 +2 位作者 师红梅 李卉 汪德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3563-3564,356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性能。方法从健康机采血小板献血员4 234名中,选取80名献血员前后使用两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和Amicus采集数据,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残余白细胞和红细胞...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性能。方法从健康机采血小板献血员4 234名中,选取80名献血员前后使用两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和Amicus采集数据,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残余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采集时间、采集效率、报废情况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在两种血细胞分离机的献血员采集前基本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方面、处理血量和抗凝剂使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时间、采集效率和管道残余血量方面进行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血细胞分离机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利弊,因此应该根据献血员的身体素质与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血细胞分离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机采血小板 采集效率 采集时间
下载PDF
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静 陈方祥 +2 位作者 王劲 滕方 曾永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方法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1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患者采用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集的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共采... 目的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方法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1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患者采用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集的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共采集32次,每例采集2次,每次处理抗凝全血(9158±2166)mL,抗凝剂(919.78±230.60)mL,时间(178.1±38.0)min。结果采集1次CD34+细胞数为(1.62±0.32)×106/kg,MNC采集效率为(81.25±14.57)%,单采后患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分别下降13.0%、7.2%、9.1%,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能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产量高而有效的自体CD34+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可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造血干细胞/采集 CD34+细胞 外周血
下载PDF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5 位作者 李锡金 王铁军 欧阳锡林 白丽霞 高春记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96-499,共4页
为了探索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主要和(或)次要不合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采用CobeSpectra(Version6.1)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9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进... 为了探索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血型主要和(或)次要不合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采用CobeSpectra(Version6.1)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9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进行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4例,次要不合2例,主要次要均不合3例。对ABO血型主要不合及主要、次要均不合的供者每循环收集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量分别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标本检查有核细胞计数、单个核细胞比例、CD34+细胞计数和细胞的成活率(台盼蓝拒染率)。输入时对受者采取一系列保护肾功能的措施。液体总量控制在4000毫升/日。结果显示:除1例因供者体重远大于受者经1次采集即可满足移植所需细胞量外,其余供者均经2次采集收集到足够的有核细胞直接回输给受者或冰冻保存备用。共采集PBSC17次,平均每次获得有核细胞3.77×1010个,单个核细胞占97%-99%。CD34+细胞数平均为8.62×106/kg,细胞拒染率均为100%。ABO血型主要不合及主要、次要均不合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压积红细胞8-10ml,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血浆80-120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无1例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BO血型不合 血细胞分离机 溶血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实验和临床输注效果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柏平 李惠民 +4 位作者 杨凌 杨绵本 李维佳 何增春 金银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单个供血者血小板(single-donorplalelet,SDP)的需求量逐年增加。SDP不仅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和降低了同种免疫反应的机会,而且具有均一的免疫学特性,因此,特别适合移植病人的输注... 近年来国内外对单个供血者血小板(single-donorplalelet,SDP)的需求量逐年增加。SDP不仅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和降低了同种免疫反应的机会,而且具有均一的免疫学特性,因此,特别适合移植病人的输注,能降低这类患者免疫系统的预致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单采血小板 实验 临床输注效果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不同全血流速对血小板收集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津 李翠平 +2 位作者 傅强 仲伟云 周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8-179,共2页
过去许多实验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1~3],但多集中在对机器本身的性能和献血者血液因素的分析上,而这些都是操作人员无法改变和克服的客观因素.笔者则通过改变机器的界面探测值(IDO... 过去许多实验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1~3],但多集中在对机器本身的性能和献血者血液因素的分析上,而这些都是操作人员无法改变和克服的客观因素.笔者则通过改变机器的界面探测值(IDO)和全血流速(V)来获得不同的收集效果.虽然IDO越大,血小板回收率越高,但混入的白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IDO设定不能超过10[4],在此条件下通过改变全血流速,观察对血小板收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采集 血细胞分离机 全血流速 回收率
下载PDF
PCS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质量标准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东英 杨海平 +3 位作者 王振平 许秀兰 王春荣 赵海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前,高浓度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已发挥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但卫生部尚未颁布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标淮。为此,笔者对制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期建立机采血小板的内控标准。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 目前,高浓度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已发挥了良好的疗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但卫生部尚未颁布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标淮。为此,笔者对制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期建立机采血小板的内控标准。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及样品血细胞计数仪: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采集 血细胞分离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三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率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杏 李晓帆 +1 位作者 陈晓文 杨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78-81,共4页
目的为不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选择合适的采血机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血液中心捐献成分血2次以上的300名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0名献血者(体重:60~70 kg;采前血小板计数:180×109/L^240×10... 目的为不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选择合适的采血机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广州血液中心捐献成分血2次以上的300名男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0名献血者(体重:60~70 kg;采前血小板计数:180×109/L^240×109/L;HCT:40%~55%)采用MCS+、Trima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份血小板;另150名献血者(体重:>70~80 kg;采前血小板计数:>240×109/L^340×109/L,HCT:40%~55%)采用MCS+、Trima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双份血小板。采集相关数据,比较MCS+、Trima和Amicus这三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的相关参数。结果献血者采集前体重、血小板计数和HCT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均100%符合国家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要求;MCS+在采集效率、全血处理量方面均优于Trima和Amic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采集时间却最长:MCS+采集单份血小板的时间长于Trima和Amicus(P<0.05),采集双份血小板时显著长于Trima和Amicus(P<0.01)。结论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均100%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但在使用过程中均各有利弊,应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素质与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血细胞分离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机采血小板 采集效率 采集时间
下载PDF
MCS^+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詹廷西 张国珍 谭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5,46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MCS+)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中的应用,对影响采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本院2004~2007年26例自/异体共48次PBSC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采集物的各项指标、参... 目的初步探讨增强型血细胞分离机(MCS+)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中的应用,对影响采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本院2004~2007年26例自/异体共48次PBSC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采集物的各项指标、参数设定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26例患者其中3例(11.5%)行肘静脉穿刺,23例(88.5%)股静脉插管。每次平均采集时间(342±43)min,处理全血量(10 128±1 877)mL,平均循环数32±8,终产品(113±25)mL,单个核细胞数(MNC)(148.88±46.47)×109/L,MNC采集率(93.2±2.4)%,CD34+细胞数(7.91±3.48)×106/kg。26例患者中4例采集1次,22例连续采集2次,共48次采集,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采用MCS+采集PBSC,应根据不同患/供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采集参数、选择适当穿刺部位,经1~2次采集,均能收集到足够高质量的PBSC并安全用于移植,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
下载PDF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殷国美 沈卓岚 +2 位作者 秦斐 章杏英 钱文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3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并分析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0月~2012年1月,浙江省血液中心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129例,比较并探讨CS-3000 Plus... 目的初步探讨3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并分析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0月~2012年1月,浙江省血液中心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129例,比较并探讨CS-3000 Plus、COM.TEC与COBE Spectra MNC3种血细胞分离机的采集效率与影响因素,评估3种仪器对供者血小板与血红蛋白的影响。结果 129例供者中,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47例,共70次;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2例,共33次;COBE Spectra MN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60例,共89次。每位供者平均采集1.5次。3种仪器采集的产品CD34+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差异,COBE Spectra MNC组体外总循环量与采集产品容量最低,对供者的血小板影响程度最低(P<0.005);COM.TEC组对供者血红蛋白的影响最小(P<0.005);采集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与采集前供者MNC计数和处理血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771 4,0.397 1,P<0.001)。结论根据不同供者的循环血量、动员情况、血色素、血细胞计数、患者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单采仪器与方法,经过1~2次的单采都可以安全地采集到高浓度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相比之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产品容量大,对供者血小板影响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单采 血细胞分离机
下载PDF
MCS+血细胞分离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斯晓明 刘文超 +2 位作者 贾军 程婕 黄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使用和故障处理.方法总结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81例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165次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故障处理等情况.结果 81例病人...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使用和故障处理.方法总结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81例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165次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采集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故障处理等情况.结果 81例病人中90%为使用G-CSF后3~4天开始采集.68例患者进行股静脉插管采集,占84.0%;13例经肘正中静脉穿刺采集,占16.0%.采集过程最长6.3小时,最短4.2小时,平均4.8小时.按照累计采集物CD34+细胞总数>2.0×106/kg为采集成功标准,81例患者中78例需要连续2次采集,另有3例患者3次连续采集.单次采集处理血量为7326±627.3ml,采集物为87±18.4ml.81例患者165次采集中有10次出现ACD-A过敏反应(6.1%).采集中1例患者出现终产品袋出口处被血凝块堵塞,2例患者出现插管血流不畅,血流速度低于20ml/min,机器无法进行正常运转,故障发生率1.82%,上述情况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采集.结论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平均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采集 血细胞分离机 CD34
下载PDF
FENWAL血细胞分离机管路耗材残余血量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津 何晓露 +2 位作者 叶盛 杨健莉 傅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结束后,所用耗材管路中会有部分残余的血液无法完全回输给献血者导致浪费。文章旨在探索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献血者失血。方法随机抽取10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用FENWAL血细胞分离机单针血... 目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结束后,所用耗材管路中会有部分残余的血液无法完全回输给献血者导致浪费。文章旨在探索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献血者失血。方法随机抽取10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用FENWAL血细胞分离机单针血小板采集程序,按照血细胞分离机操作手册进行血小板采集,在机器执行最后一步还输程序的抽吸时将空气陷阱倒立,并且在还输程序结束后将盐水管路和返血管路脱离各自的管路夹,通过重力的作用还输,对返血管路、空气陷阱、管路耗材残余血液分别进行细胞计数。结果管路耗材最终留有稀释血液(84.68±4.38) m L,其中含有相当于(42.06±4.08)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214.37±68.09)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空气陷阱留有(11.98±3.27) m L[相当于(8.32±2.52)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58.97±24.57)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血液;返血管路留有20m L[相当于(11.18±1.18) m L全血中的红细胞,以及(80.74±30.89) m L全血中的白细胞]血液,将空气陷阱和返血管路留有的血液通过改进操作方法还输至献血者体内。结论空气陷阱和返血管路中残留的血液可还输到献血者体内,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耗材 残余血量
下载PDF
一种血细胞分离机不同转速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清 廖和东 +3 位作者 蒋迷 韩风 杨泽松 李招权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1种血细胞分离机不同转速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 229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病例依1 500、1 550、1 600、1 650、1 700、1 750 r/min分组采集,采集后分别检测干细胞采集物WBC、Hct、Plt、MNC及CD34+细胞比例,统计... 目的探讨1种血细胞分离机不同转速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 229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病例依1 500、1 550、1 600、1 650、1 700、1 750 r/min分组采集,采集后分别检测干细胞采集物WBC、Hct、Plt、MNC及CD34+细胞比例,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结果提示,随转速提高,采集物WBC及Plt逐渐升高,而Hct、MNC及CD34+细胞比例则逐渐降低,与1 500 r/min组相比,除WBC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1 650 r/min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转速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有一定程度影响,采集时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采用较低的离心转速[(1 500-1 600)r/min],以保证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转速 血细胞分离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