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CrMo袜机行针盘离子注入改性研究
1
作者 张法光 向恒 韩洪雄 《现代机械》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针对采用42CrMo材料制造的袜机行针盘在使用过程中磨损严重的问题,采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强化,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可以提高行针盘表面硬度,对维氏硬度HV与载荷F进行了非线性拟合,拟合函数为HV=-61.31ln(F)+443.71(F≤9.80... 针对采用42CrMo材料制造的袜机行针盘在使用过程中磨损严重的问题,采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强化,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可以提高行针盘表面硬度,对维氏硬度HV与载荷F进行了非线性拟合,拟合函数为HV=-61.31ln(F)+443.71(F≤9.807 N);离子注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行针盘温度升高,增加行针盘的变形量;行针盘表面沟壑得到改善,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42CrMo 行针
下载PDF
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I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娜 颜国富 李淑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8期942-94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E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 21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等均一致。A组得气后行针30s,B组得气即停止行针,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 目的观察不同行针时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SEAS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 21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等均一致。A组得气后行针30s,B组得气即停止行针,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残损评价量表(SIAS)、Bathel指数(BI)评定。结果 A组治疗前后SIAS差值为(28.13±14.25)分,B组为(17.23±7.8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I差值为(30.36±10.87)分,B组为(19.96±8.8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针时间长(30s)可更有效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行针时间 脑梗死 恢复期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永慧 周海纯 王和平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3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配以电针可促使核上性眼肌麻痹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 核上性
下载PDF
腕踝针进针点及行针手法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芳琴 张卫华 赵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79-180,共2页
确定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腕踝针进针点,为一区内一个点,且在留针过程中不施行任何行针手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摸索出一区多针法,同时在腕踝针留针过程中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 确定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腕踝针进针点,为一区内一个点,且在留针过程中不施行任何行针手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摸索出一区多针法,同时在腕踝针留针过程中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右旋转等行针手法,据此可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进针点 行针手法 创新
下载PDF
行针基本手法分类及本质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明 李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43-44,0,共2页
关于行针基本手法的分类方法,古今学者的说法存在着差别,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参考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结合个人体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行针基本手法分类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行针 基本手法 上下运动 旋转运动 针身弯曲运动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促进核上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海纯 郭蕊珠 +1 位作者 王东岩 孙忠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2例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情况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治疗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2例核上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情况选取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中顶前区,项区,枕区针刺并配以电针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配以电针可促使核上性眼肌麻痹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 核上性
下载PDF
从《灵枢·行针》论体质的分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雪青 石志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4期48-49,共2页
从古到今,中外医家都把体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研究。不同体质的人针刺感觉,效果是不同的,更需要结合体制辨证施针。在《灵枢·行针》中把人分为5种人,对于指导针灸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灵枢 行针 体质
下载PDF
论行针调气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49,共3页
行针调气是《内经》论刺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气”是调和机体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神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明确指出针灸治病在于调整经络腧穴的气机,使机体的阴阳气血恢复... 行针调气是《内经》论刺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气”是调和机体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神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明确指出针灸治病在于调整经络腧穴的气机,使机体的阴阳气血恢复动态平衡状态,而达到“合形与气,使神内存”的治病目的,因此后世医家在《灵枢集注》注云:“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说明行针调气、得神、气至病所是针灸治病的基础,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而针灸取效的关键,是在临床中根据机体阴阳气血虚实而采取不同行针手法,因此调气即是得气的前提,也是得气后施行补泻的一种方法,故在得气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手法,促使气至病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行针调气 循摄调气 深浅调气 提插调气
下载PDF
关于行针法临床操作规范的思考和建议
9
作者 樊海龙 任玉兰 +4 位作者 赵凌 张洁 柏林 范华英 梁繁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9期76-79,共4页
行针法是针刺临床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古今学者对于行针法临床操作技术或方法有诸多论述,但尚无统一标准或规范。本研究从临床应用行针法的整体思路出发,通过参考古代文献结合现代临床实际的可操作性,对行针法分类及基本行针法的左、... 行针法是针刺临床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古今学者对于行针法临床操作技术或方法有诸多论述,但尚无统一标准或规范。本研究从临床应用行针法的整体思路出发,通过参考古代文献结合现代临床实际的可操作性,对行针法分类及基本行针法的左、右手操作手法做出了归类的建议,并提出了行针法的操作流程及基本行针法操作步骤的建议,以期为正确理解行针法操作的真正含义和切实掌握行针法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行针 得气 操作规范
下载PDF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
10
作者 徐恒泽 李守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毫针刺法的操作程序一般而言 ,包括了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 4个方面。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远非那么简单 ,在针刺过程中 ,围绕“气”而出现了得气、候气、催气、辨气、行气、导气、调气、守气等不同概念。如何把握其精髓而恰当地运用... 毫针刺法的操作程序一般而言 ,包括了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 4个方面。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远非那么简单 ,在针刺过程中 ,围绕“气”而出现了得气、候气、催气、辨气、行气、导气、调气、守气等不同概念。如何把握其精髓而恰当地运用于临床是针灸学中的一个难题。得气、辨气、调气、守气贯穿于行针的全过程 ,这一行针过程是决定临床针刺疗效的关键 ,也是在临床中比较难于把握的方面 ,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 ,更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行针 毫针
下载PDF
哈慈五行针镇痛及抗炎症等的机理探讨
11
作者 郦颐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五行 行针 刺法 游离神经末梢 抗炎症 针刺穴位 生物电信号 表皮感觉 痛觉
下载PDF
“行针布线”:韩驹、储光羲诗的相似处
12
作者 孙明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苏辙曾在《题韩驹秀才诗卷一绝》中评韩驹诗说:"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对苏辙的这句评价,曾有学者不以为然。其实苏辙的评价还是能够成立的。韩驹诗与储光羲诗在"行针布线"——诗意的处理、安排上的确... 苏辙曾在《题韩驹秀才诗卷一绝》中评韩驹诗说:"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对苏辙的这句评价,曾有学者不以为然。其实苏辙的评价还是能够成立的。韩驹诗与储光羲诗在"行针布线"——诗意的处理、安排上的确存在一定的相似处:不仅都注重诗意的流畅连贯,且都曾运用对比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韩驹 储光羲 曾季狸 行针布线
下载PDF
张卫华教授独特进针行针手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慧叶 种文强 +4 位作者 张卫华 赵娴 刘奇 党旭东 郭新荣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针 行针 张卫华
下载PDF
行针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子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34-35,共2页
行针析陈子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100029)主题词行针,导气,针刺行气毫针刺法的操作过程,称作行针或运针,这是针灸医生临床治疗时之常用语。然而,何谓行(运)针呢?即行(运)气于针而刺之,谓之行(运)针。这就是说... 行针析陈子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100029)主题词行针,导气,针刺行气毫针刺法的操作过程,称作行针或运针,这是针灸医生临床治疗时之常用语。然而,何谓行(运)针呢?即行(运)气于针而刺之,谓之行(运)针。这就是说凡是针灸医生必当懂得或掌握气功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针 导气 针刺行气 毫针刺法
下载PDF
何天有教授双手行针法浅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旭红 严凤花 +2 位作者 杨永霞 米静 何天有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导师何天有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丰富,对针刺手法研究颇深。在具体的针灸临床操作中尤其善用双手行针法,临床观察发现,此法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效果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名医经验 行针 刺法
下载PDF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芮 潘俊康 +1 位作者 李佳慧 张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69-2976,共8页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是"雀啄术"和"旋撚术",辅助手法来源是中国传统手法。且60年代后开始出现行针手法的分类。现代教材中行针手法的分类正是国际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不同流派互相交流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 辅助手法 针刺
下载PDF
针刺治疗干眼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姬慧杰 孙心怡 +1 位作者 施立新 高卫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如导气法、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补泻法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广大医师治疗干眼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干眼 针具种类 行针手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哈慈五行针治疗急性乳腺炎120例临床体会
18
作者 舒荣惠 金凌 杨纯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行针 刺法 五行
下载PDF
意气行针法治疗奔豚气病的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颖 吉学群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5期94-95,共2页
奔豚气病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而详述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对该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和治法均做了详尽的阐述。在《伤寒论》中有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奔豚气是一... 奔豚气病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而详述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对该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和治法均做了详尽的阐述。在《伤寒论》中有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俟冲气下降,发作停止,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因病发突然,气冲如豚之奔,故命名为奔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豚气病 针灸治疗 意气行针
下载PDF
意气行针法治疗外伤性桡神经损伤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无忌 王武信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3,共1页
意气行针法是将针刺与气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针法。笔者在1986~1987年间应用此法治疗外伤性桡神经损伤39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39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经 X
关键词 意气行针 治疗 外伤性桡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