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0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妙兰奇芳说书人——访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1
作者 楼一宸 刘兰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111-124,I0004,共15页
一、回顾从艺经历——“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楼一宸(以下简称“楼”):兰芳先生您好,您被全国的观众、听众所熟识,更多的是以评书演员的身份,但据我所知,您艺术之路的最早启蒙是鼓书。
关键词 艺术之路 刘兰芳 说书人 曲艺 表演艺术家
下载PDF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俊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1,共4页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50个春秋。他一生以艺术为生命,苦心孤诣地传承戏曲艺术传统,并积极探索创新,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鲜明艺术个性、观众认可、专家首肯的淮剧陈派艺术,被誉为新时期淮剧自成流派的第一人。陈德林的演唱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字清、音准、板正、腔圆,显示了他扎实的艺术基本功。由于他自己创腔编曲,他可以既充分表现他对角色、剧情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特质与演唱技巧,在用嗓、开口、行腔、落音、装饰等诸多环节上用足功夫。上世纪90年代初,陈德林声带动过手术之后,声音略显沙哑,演唱中他化短为长,使自己的唱腔更为苍劲、老到,被同行誉为"淮剧麒派"。总结陈德林戏曲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宝贵经验,对促进当今戏曲音乐、戏曲声乐的发展进步,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表演艺术家 陈德林 舞台艺术 艺术风格 成就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与当今舞蹈演员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妃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4年第2期98-99,共2页
本文选择新中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与当今舞蹈演员进行比较,从二者的社会环境、规范化训练、文化自觉、形象塑造、艺术奉献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自的个性化创造和共性规律。依据当代青年舞蹈演员相比于其技术... 本文选择新中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与当今舞蹈演员进行比较,从二者的社会环境、规范化训练、文化自觉、形象塑造、艺术奉献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自的个性化创造和共性规律。依据当代青年舞蹈演员相比于其技术、技巧的提高、艺术修养、感染力尤显不足等问题,结合未来舞蹈艺术教育如何向着更高的境界发展这一现状,试图进一步求索舞蹈表演训练如何向更高层次跃进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生态环境 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当今舞蹈演员 个性与共性
下载PDF
人间天上“胡大姐”——追忆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肖重珪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致 蔡霞 江霞 《艺海》 2011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又到了3月28日。2008年的今天,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肖重珪与世长辞。清风细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绵长的思念伴随我们回想起天堂中的肖重珪。肖重珪因最早塑造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那美丽、智慧、善良的胡秀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 又到了3月28日。2008年的今天,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肖重珪与世长辞。清风细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绵长的思念伴随我们回想起天堂中的肖重珪。肖重珪因最早塑造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那美丽、智慧、善良的胡秀英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花鼓戏 表演艺术家 追忆 《刘海砍樵》 2008年 艺术形象
下载PDF
余音绕梁 回味无穷——访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慧云
5
作者 张小霜 苏建华 《大舞台》 2010年第10期99-99,共1页
河北梆子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喜欢上了河北梆子。2008年的夏天,经朋友介绍我见到了河北梆子传承人之一的张慧云。由于是事先约好,我到的时候,她已经泡好了茶在等我。8月份石家庄的天气很热... 河北梆子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喜欢上了河北梆子。2008年的夏天,经朋友介绍我见到了河北梆子传承人之一的张慧云。由于是事先约好,我到的时候,她已经泡好了茶在等我。8月份石家庄的天气很热,张老师穿得比较随意,这倒让我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梆子 表演艺术家 张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音 2008年 地方戏曲 国家级
下载PDF
晚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赶三
6
作者 王政尧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清同治、光绪年间 ,新兴的京剧诞生了第一批行当齐全的杰出表演艺术家 ,名丑刘赶三便是其中之一。刘赶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卓绝的演出才能。他一生最具影响的剧目几乎都与咸、同、光三朝的重大事件的重要人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晚清 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赶三 丑角 爱国主义
下载PDF
甘当绿叶映红花 只为菊苑吐芬芳--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櫆先生诞辰100周年
7
作者 黄建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1,共3页
在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樾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他那“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的敬业精神仍不断激励着我.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诲更使我受益终生。作为沐其恩泽、受其教诲的学生.我谨献上心香一瓣.以深... 在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樾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他那“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的敬业精神仍不断激励着我.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诲更使我受益终生。作为沐其恩泽、受其教诲的学生.我谨献上心香一瓣.以深深地缅怀这位对后辈无限关爱、倾囊倒箧、精心传授知识的恩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00周年 京剧表演艺术家 李宝 纪念 红花 绿叶 敬业精神 传授知识
下载PDF
勤勉创新永做艺术的传承者——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董孝芳访谈录
8
作者 任会平 《当代音乐》 2017年第21期95-97,共3页
董孝芳,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表演了一百多出二人转剧目,由于其唱功强、扮相好、台风佳,塑造的张廷秀、梁子玉、包公等形象深入人心,极受观众喜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二人... 董孝芳,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表演了一百多出二人转剧目,由于其唱功强、扮相好、台风佳,塑造的张廷秀、梁子玉、包公等形象深入人心,极受观众喜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二人转之乡"梨树县第七代传人,董孝芳的表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如在传统双扇、双绢、大板、手玉子等绝活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飞板、"凤还巢"等绝活,对现今二人转舞台上的抛手绢、舞双扇等功夫产生较大影响。无论在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创新还是新生力量的培养方面,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二人转这一非物质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更多了解这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和成就,笔者对董孝芳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表演艺术家 董孝芳 创新 传承
下载PDF
以初心培育桂林戏曲百花园——表演艺术家、桂剧传承人张树萍印象记
9
作者 黄伟林 《歌海》 2020年第1期7-8,共2页
多年前我就知道张树萍在桂剧领域的声誉和成就。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桂林市政协文艺组和自治区政协文艺组,我得以近距离地领略张树萍的风采。这个风采不是她的舞台表演,而是她的小组发言。张树萍的小组发言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她... 多年前我就知道张树萍在桂剧领域的声誉和成就。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桂林市政协文艺组和自治区政协文艺组,我得以近距离地领略张树萍的风采。这个风采不是她的舞台表演,而是她的小组发言。张树萍的小组发言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她对桂剧事业的热爱和投入。每次会议,张树萍的发言都能得到与会领导的欣赏。说实在的,当时我对桂剧历史并不了解,因此,也不是很理解张树萍的情感以及领导对她的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剧 舞台表演 印象记 表演艺术家 桂林市 近距离 政协
下载PDF
试论表演艺术家李翔对“祥子”的人物形象塑造
10
作者 杜江 《大舞台》 2011年第10期17-18,共2页
一个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这是从戏剧诞生之日起,无数的戏剧家们一直在探讨和挖掘的主题。因此,戏剧的悲剧的主题就包含了人的意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必然性与这种必然性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著名戏剧家老舍同样在他... 一个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这是从戏剧诞生之日起,无数的戏剧家们一直在探讨和挖掘的主题。因此,戏剧的悲剧的主题就包含了人的意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必然性与这种必然性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著名戏剧家老舍同样在他的名剧《骆驼祥子》中也很无奈而直接地借主人公祥子之口提出了——人到底该怎么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人物形象塑造 表演艺术家 李翔 社会现实 戏剧家 必然性 主人公
下载PDF
傅希如的传统新主张 专访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傅希如
11
作者 常慧娟 《上海戏剧》 2016年第8期31-33,共3页
荷香悠长、蝉声激越、彩蝶飞舞的炎炎夏日,走近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由远硬近,清亮圆润的老生唱腔在长长的走廊回响,他就是今天采访的主角傅希如。为了8月的专场演出,他和他的团队一起,顶着高温酷暑投入紧张的排练之中。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 青年 专访 主张 传统 上海京剧院 专场演出 排练
下载PDF
如何防治脑出血——由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逝世想到的
12
作者 王小沙 鲁晨阳 《家庭中医药》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据媒体报道,我国著名歌唱家,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第一位表演者王昆老师,因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于2014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89岁。
关键词 脑出血 表演艺术家 防治 媒体报道
下载PDF
王曼苓——长春“新派”评剧表演艺术家
13
作者 张祥顺 《兰台内外》 2003年第2期48-49,共2页
王曼苓,长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春市剧协副主席,历任省、市人大代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1940年生,1983年拜新风霞为师,后来成为集新、爱两派精华而独树一帜... 王曼苓,长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春市剧协副主席,历任省、市人大代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1940年生,1983年拜新风霞为师,后来成为集新、爱两派精华而独树一帜的评剧大家。曾先后主演了《谭记儿》、《牡丹亭》、《杨八姐盗刀》、《密建游宫》、《红色娘子军》、《白蛇传》、《花木兰》等几十台大戏。王曼苓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唱河北梆子,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曼苓 评剧表演艺术家 长春市 唱腔
下载PDF
巧补妙救 随机应变——表演艺术家舞台口才趣闻
14
作者 王培焰 《语文天地》 2003年第1期28-28,共1页
表演艺术家在从事弹唱、戏曲、相声等表演艺术活动时,常不免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演出“砸锅”,而且会使自己陷入难堪。而那些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总是能处变不惊,匠心独运,巧补妙救,随机应变,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 表演艺术家在从事弹唱、戏曲、相声等表演艺术活动时,常不免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演出“砸锅”,而且会使自己陷入难堪。而那些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总是能处变不惊,匠心独运,巧补妙救,随机应变,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口才。下面几则趣闻对我们学习口才是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口才趣闻 随机应变 智慧 高中
下载PDF
第1场 班里有个“表演艺术家”
15
作者 逄杭之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0年第7期74-75,共2页
我们班可谓是人才济济,学习尖子、画家、剪纸大师这些普通的称号姑且不谈,更难得的是出现了一位“表演艺术家”。碰巧,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便是我的同桌阿沙。 阿沙学习成绩虽不如人意,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表演天赋。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学习成绩 大师
下载PDF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牧坤先生喜收著名京昆武生翁国生为徒
16
作者 白马 《戏文》 2007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 翁国生 武生 昆剧表演艺术家 拜师仪式 中国京剧院 浙江京剧团 剧作家
下载PDF
1980年代上海青年话剧团外国经典剧目演出情况——表演艺术家娄际成先生访谈
17
作者 杨光 苏杭 娄际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2期89-92,共4页
杨光、苏杭(以下简称访):娄际成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曾担任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团长,为什么上海青年话剧团在1980年代会演出一大批外国经典剧目?
关键词 剧目演出 80年代 话剧团 表演艺术家 青年 上海 外国 经典剧目
下载PDF
河南文化品牌打造与开发的创新策略——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品牌打造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羽 《决策探索》 2015年第20期50-51,共2页
积淀5000年的河南文化资源是一片尚未全面开发利用的丰厚宝藏,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开发利用这片丰厚宝藏。改革开放36年来,河南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不少引人注目的优秀成果,但是,从全省文化事业... 积淀5000年的河南文化资源是一片尚未全面开发利用的丰厚宝藏,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开发利用这片丰厚宝藏。改革开放36年来,河南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不少引人注目的优秀成果,但是,从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看,要真正解决文化团体的市场化生存和产业化发展难题,河南文化产业的体制和文艺机构改革必须取得根本性进展,即产权制度层面的改革。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应把河南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产业产化开发作为重点突破口。例如,可以通过组建“常香玉豫剧艺术大剧院”,一方面全面打造和开发“常香玉”这个河南最著名的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对文艺机构及体制大胆实施根本性改革,以此推动河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文化 开发利用 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 品牌打造 创新策略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下载PDF
演员:人类行为学家 访台湾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剧作家金士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彬 王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7,共8页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台湾 导演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行为学 剧作家 人类 演员 《荷珠新配》
下载PDF
豫剧表演艺术家曾广兰的唱腔艺术
20
作者 张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
在姹紫嫣红的豫剧百花园里.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曾广兰是一株芳菲的艺术幽兰。她在近半个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了数百出剧目.精心地塑造了耶律含嫣、林黛玉、红嫂、白素贞、穆桂英、姜桂枝、胡凤莲等一系列性格各异、血肉丰满... 在姹紫嫣红的豫剧百花园里.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曾广兰是一株芳菲的艺术幽兰。她在近半个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演出了数百出剧目.精心地塑造了耶律含嫣、林黛玉、红嫂、白素贞、穆桂英、姜桂枝、胡凤莲等一系列性格各异、血肉丰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古今妇女艺术典型,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戏曲人物形象的宝库。她的代表作“一桥二红”(《洛阳桥》《红楼梦》《红嫂》),已成为豫剧艺术的经典剧目。《洛阳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摄制为彩色戏曲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表演艺术家 唱腔艺术 20世纪80年代 经典剧目 戏曲电影 《红楼梦》 艺术生涯 艺术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