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被害人心理探讨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侦查对策
1
作者 高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1期33-35,共3页
近年来,养老服务行业的野蛮生长催生了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老年群体的财产权益,还严重影响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中被害群体的特殊性,文章基于被害人视角,从被害前、发现被害... 近年来,养老服务行业的野蛮生长催生了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老年群体的财产权益,还严重影响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中被害群体的特殊性,文章基于被害人视角,从被害前、发现被害、发案后三个阶段分析受害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能为打击和防范此类犯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领域 非法集资犯罪 被害人心理 侦查难点 案件侦破
下载PDF
被害人心理在交付型财产犯罪中的意义
2
作者 朱宇晴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兼具欺骗与胁迫性质的索财行为之罪名认定存在争议,关于两罪关系有单一说与竞合说之争,竞合说又包括法条竞合说与想象竞合说。两罪是完全的互斥关系,并且从被害人心理的角度而言,两罪的本质不同在于被害人是否拥有意志自由。因此当被害... 兼具欺骗与胁迫性质的索财行为之罪名认定存在争议,关于两罪关系有单一说与竞合说之争,竞合说又包括法条竞合说与想象竞合说。两罪是完全的互斥关系,并且从被害人心理的角度而言,两罪的本质不同在于被害人是否拥有意志自由。因此当被害人丧失意志自由时,行为人则构成敲诈勒索罪;反之构成诈骗罪。至于如何认定被害人是否具备意志自由,仍需回归被告人的行为,根据其索财依据与索财行为进行客观化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被害人心理 意志自由
下载PDF
论被害人心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克勤 《社会心理科学》 1997年第1期48-53,共6页
被害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门研究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被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被害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类型,研究被害行为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不同性质的被害人心理,以及研究被害人的某些特殊心理规... 被害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门研究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被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被害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类型,研究被害行为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不同性质的被害人心理,以及研究被害人的某些特殊心理规律和现象。这门学科的诞生,有助于法律心理学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丰富犯罪学和被害人学,有助于预防犯罪和减少受害行为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陈述 被害人心理 犯罪行为 心理现象 被害人 法律心理 心理状态 犯罪学 心理学方法 侵害
下载PDF
从被害人心理看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永泉 《法制与经济》 2014年第16期123-125,共3页
犯罪和被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体。对被害人心理的研究,可以为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提供新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文章通过街头诈骗犯罪概述;被害人及被害人心... 犯罪和被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体。对被害人心理的研究,可以为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提供新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文章通过街头诈骗犯罪概述;被害人及被害人心理;街头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心理分析;街头诈骗犯罪的被害预防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诈骗犯罪 被害人心理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被害人心理特征及其心理障碍与矫正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志刚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5-68,共4页
我国刑法、刑诉法有关条文规定,被害人就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使其在身体上、财产上、精神上蒙受损失的人,即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本文所研究的被害人仅指自然人.1956年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发表了《被害者学》,此后不少刑法学家,犯罪心理学家... 我国刑法、刑诉法有关条文规定,被害人就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使其在身体上、财产上、精神上蒙受损失的人,即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本文所研究的被害人仅指自然人.1956年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发表了《被害者学》,此后不少刑法学家,犯罪心理学家对被害人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并颇有成果.在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不仅能提供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等情况;还能直接揭开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有些案件中,如强奸、伤害、诈骗等案件,被害人与犯罪人有过直接的接触,可以提供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如面貌、体形、口音、动作特征,若发生搏斗,还会在犯罪人身上造成伤痕,甚至可以直接指认谁是犯罪人.因此,科学地研究被害人心理及其陈述,对正确确定侦察方向,获取和核实证据,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以及定性量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犯罪人 心理障碍 犯罪行为 司法机关 记忆障碍 司法人员 心理状态 恐惧心理 如实陈述
下载PDF
浅析强奸不报的被害人心理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何勤 《净月学刊》 1992年第2期19-20,共2页
西方一位犯罪学家曾对性犯罪的危害这样说过:“不象寻常的抢劫,性犯罪从牺牲者那夺去的是一些特别隐密并且是无可替代的东西,它不光是掠夺了一位女性的身体,而且蹂躏了她的灵魂。”作为性犯罪之典型表现的强奸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灾难实... 西方一位犯罪学家曾对性犯罪的危害这样说过:“不象寻常的抢劫,性犯罪从牺牲者那夺去的是一些特别隐密并且是无可替代的东西,它不光是掠夺了一位女性的身体,而且蹂躏了她的灵魂。”作为性犯罪之典型表现的强奸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灾难实在是准以形容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被害人在遭到强奸之后守口如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性犯罪 犯罪学家 犯罪分子 被害人利益 强奸案 犯罪成因 刑事犯罪案件 牺牲者 司法机关
下载PDF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
7
作者 骆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4,共15页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不仅是一个视角转换问题,而且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所决定的必然路径。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这一要素,因为只有具备恐惧的危险、无能、无助三个因素时,被害人受到的心理(或意志自由)强制(或压迫)最大,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法益支配权施加的影响最强,从而打破被害人对财产的支配关系的可能性最大。敲诈勒索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被害人处分行为这一要素,通过被害人处分行为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区分财产犯罪中作为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与毁弃型犯罪,处分行为也可以区分取得型犯罪中自外向内侵害的夺取型犯罪与自内向外侵害的交付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认定中,被害人责任对犯罪成立的影响,属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畴,判决书中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但书”作为法条形式依据予以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诈勒索罪 被害人恐惧心理 被害人处分行为 被害人责任
下载PDF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延君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59-62,共4页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王延君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在社会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犯罪被害人的大量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有时也因严重地刺激了被害人的心理,而很... 论被害人被害后心理的恶性变化——兼谈非被害人化过程王延君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在社会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犯罪被害人的大量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不仅直接侵犯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有时也因严重地刺激了被害人的心理,而很有可能造成其心理上的损伤;同时又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社会环境 恶性变 心理素质 被害人 社会评价 回归社会 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 心理反应
下载PDF
我国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华威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6-91,共6页
被害人心理是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三十多年来被害人心理研究方面的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被害人心理的内涵、被害人被害过程的心理特征、不同犯罪类型中被害人的心理特... 被害人心理是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三十多年来被害人心理研究方面的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被害人心理的内涵、被害人被害过程的心理特征、不同犯罪类型中被害人的心理特征、被害人的心理援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形成了被害人心理研究的范式。此外,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心理特征 心理状态 心理援助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不可忽视被害人心理
10
作者 张永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5-56,共2页
不可忽视被害人心理张永明被害人心理的形成是由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而引起的,与犯罪行为密不可分,因此,在惩罚犯罪时不能忽视被害人心理的作用。当某些犯罪行为发生时,被害人通过感知器官,在心理上得到反映。首先对犯罪人实施犯罪... 不可忽视被害人心理张永明被害人心理的形成是由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而引起的,与犯罪行为密不可分,因此,在惩罚犯罪时不能忽视被害人心理的作用。当某些犯罪行为发生时,被害人通过感知器官,在心理上得到反映。首先对犯罪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危害后果等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犯罪行为 心理状态 被害人陈述 犯罪人 案件事实 惩罚犯罪 案件处理 市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再论被害人化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延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被害人 被害人心理 社会评价 犯罪人 二次被害 新角色 人格体系 社会角色 被害人 社会生活
下载PDF
性犯罪被害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志鑫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性犯罪的发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样是犯罪者和被害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受害者的角度,研究了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探究了被害人的种种不良习惯、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性犯罪被害人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性犯罪 被害人心理 沉默原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心态演变及影响
13
作者 彭晔 《法商论坛》 2010年第2期17-18,共2页
刑事和解案件中,被害人由于其典型的心理状态的演变,将对刑事案件的诉讼进程,都会发生相应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典型的轻伤害刑事和解案件中被害人心理状态的演变,来分析这种演变的过程对该类案件的刑事诉讼进程的影响,并为特定司法... 刑事和解案件中,被害人由于其典型的心理状态的演变,将对刑事案件的诉讼进程,都会发生相应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典型的轻伤害刑事和解案件中被害人心理状态的演变,来分析这种演变的过程对该类案件的刑事诉讼进程的影响,并为特定司法机关提出相应的对被害人心理的正确引导,保证刑事和解案件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被害人心理状态 心理引导
下载PDF
谈谈法制心理学
14
作者 何为民 《河北法学》 1986年第5期30-32,共3页
法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立法、执法、守法、违法过程中的一切心理学问题的重要学科。 过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学科名称。然而,这类学科名称各有其一定局限性,难以概括法制建设过程中丰富的心理学内容。有鉴于此,1... 法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立法、执法、守法、违法过程中的一切心理学问题的重要学科。 过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学科名称。然而,这类学科名称各有其一定局限性,难以概括法制建设过程中丰富的心理学内容。有鉴于此,19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心理 被害人心理 司法心理 学科名称 中国心理学会 法制宣传教育 心理学问题 立法心理 犯罪心理 苏联心理
下载PDF
被害人诚诉义务初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辉 郑东媛 《当代法学》 2001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被害人 诚诉讼义务 刑事诉讼 被害人心理 过错责任 如实陈述义务 公诉机关
原文传递
防止第二次被害人化
16
作者 陆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19-19,共1页
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被害人不愿与司法机关配合的反常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第二次被害人化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所谓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心理上再次受到侵害,特别是涉及阴私和亲人遇害的案件,被害人出于惧怕再次受到侵... 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被害人不愿与司法机关配合的反常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第二次被害人化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所谓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心理上再次受到侵害,特别是涉及阴私和亲人遇害的案件,被害人出于惧怕再次受到侵害、报复,暴露阴私或对社会的同情援助不满足,不信任法律和执法机关等原因而形成新的精神创伤。就司法人员而言,有的对被害人的投诉推诿扯皮,致使被害人告状无门,在心理上造成新的伤害;找被害人取证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对方人格尊严;在调查中把案情泄漏给知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司法机关 诉讼过程 反常现象 人格尊严 司法人员 执法机关 知情人 法律 刑事
原文传递
枣庄市检察机关完善被害人诉求保障机制
17
作者 李庄 《长安》 2008年第9期47-47,共1页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执法促和谐”的理念,坚持把引导和维护被害人的合理诉求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从制度创新入手,大胆改革陈旧的办案方法,逐步形成了以正确认识被告人刑事责任为前提,围...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执法促和谐”的理念,坚持把引导和维护被害人的合理诉求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从制度创新入手,大胆改革陈旧的办案方法,逐步形成了以正确认识被告人刑事责任为前提,围绕“被害人心理平复”和“侵害赔偿”两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心理 检察机关 枣庄市 诉求 构建和谐社会 保障 制度创新 刑事责任
原文传递
“亲情会见”之利弊谈
18
作者 李飞 《研究生法学》 2006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关键词 监狱 国家机器 被害人心理 服刑人员 罪犯 刑罚 利弊
下载PDF
书讯
1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6-56,共1页
《被害人心理学》由警官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内容是法制心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害人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该书具有体系较完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内容颇具新意等特点;既能为社会大众了解被害人的被害心理,以有效地防止被... 《被害人心理学》由警官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内容是法制心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害人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该书具有体系较完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内容颇具新意等特点;既能为社会大众了解被害人的被害心理,以有效地防止被害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结合 法制心理 被害人 被害人心理 分支学科 社会大众 司法人员 公安专科学校 滨江东路 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PDF
电梯内以观看淫秽视频并手淫的方式猥亵儿童的行为定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康莉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10期80-80,共1页
[案情]犯罪嫌疑人甲(32周岁)与被害人乙(12周岁)居住在同一小区。一日,甲尾随乙进入电梯,后发现电梯有人随即走出。次日,甲再次看到孤身一人的乙,随其走入电梯(电梯内仅有甲乙二人),将身体斜对被害人并打开手机内下载的淫秽视频观看(声... [案情]犯罪嫌疑人甲(32周岁)与被害人乙(12周岁)居住在同一小区。一日,甲尾随乙进入电梯,后发现电梯有人随即走出。次日,甲再次看到孤身一人的乙,随其走入电梯(电梯内仅有甲乙二人),将身体斜对被害人并打开手机内下载的淫秽视频观看(声音外放),同时进行手淫后射精。十几秒后被害人到达所到楼层,随即走出电梯。被害人到家后向母亲叙述,其母报警。案发后,被害人心理严重受创,出现抑郁症状。本案中对于甲某的行为定性,存在三种分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定性 被害人心理 猥亵儿童 犯罪嫌疑人 淫秽 手淫 电梯 视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