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2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变谱中子诱发^(235)U裂变产物核Xe的产额评价
1
作者 曹超维 李畅 +4 位作者 舒能川 刘玲 宿阳 陈永静 刘丽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9-2277,共9页
裂变产额是核工程应用和核物理科研中最重要的基础核数据之一,特别是裂变气体产物核,对核装置的设计、运行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中子诱发裂变的气体产物核裂变产额进行评价,得到可靠的产额对核工程的应用和基础研究核技术的发展具有... 裂变产额是核工程应用和核物理科研中最重要的基础核数据之一,特别是裂变气体产物核,对核装置的设计、运行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中子诱发裂变的气体产物核裂变产额进行评价,得到可靠的产额对核工程的应用和基础研究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针对裂变谱能区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Xe气体产物核,在EXFOR实验数据基础上,采用基于Zp模型的裂变统一评价方法,对其所在质量链的裂变产物的独立产额、累积产额进行了统一拟合评价,并与现有评价库中Xe的产额进行了比较,对存在分歧的产额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与传统方法比较,统一评价方法给出的产额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同时解决了传统方法独立产额、累积产额不自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额 Zp模型 ^(235)U中子诱发裂变 XE
下载PDF
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的统一评价
2
作者 李畅 刘玲 +5 位作者 舒能川 曹超维 宿阳 陈永静 肖越 刘萍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77-86,131,共11页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I格式数据库。该评价方法包含了裂变独立产额、累积产额和衰变数据相互关联的物理机制,可以获得自洽的产额数据,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产额不自洽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缺失或者缺乏实验数据的产额。与国际现有产额数据库比较,本工作评价的累积产额与实验数据的符合度χ^(2)=7.1(F)和2.9(H),与ENDF/B-VIII.0裂变产额子库的χ^(2)=8.0(F)和57.3(H)、JEFF-3.3裂变产额子库的χ^(2)=57.0(F)和74.2(H)相比,有较好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额 裂变产额评价 Z_(p)模型 n+^(238)U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经济发展的迭代裂变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建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共同富裕中的迭代裂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意蕴。由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引发的革命性变更、城乡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共同富裕中的迭代裂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意蕴。由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引发的革命性变更、城乡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组合、绿色产品和环保效应不断满足人民绿色生活新需求、农业产业和农村现代化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和发展成为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就是客观的历史必然。大量科技成果嵌入农村生产生活各环节,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中国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必须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变成发展新动能而“建立新秩序”。必须充分利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迭代效应,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赛道,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乡科技新动能 农业经济发展 迭代裂变
下载PDF
^(252)Cf自发裂变K X射线发射与动能-电荷关系
4
作者 刘超 刘世龙 +2 位作者 杨毅 冯晶 李昱兆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50,共8页
原子核裂变后多物理量间的关联测量是认识裂变过程直接有效的实验手段,然而由于初级裂变产物准确的电荷鉴别仍面临技术困难,电荷相关的多参数研究相对匮乏.为此,通过高分辨的低能高纯锗探测器和金硅面垒探测器开展了^(252)Cf自发裂变的... 原子核裂变后多物理量间的关联测量是认识裂变过程直接有效的实验手段,然而由于初级裂变产物准确的电荷鉴别仍面临技术困难,电荷相关的多参数研究相对匮乏.为此,通过高分辨的低能高纯锗探测器和金硅面垒探测器开展了^(252)Cf自发裂变的裂变碎片K X射线和动能的符合测量.利用K X射线可以很好地鉴别电荷数Z=39—62的裂变碎片,电荷分辨ΔZ≈0.7,K X射线产额呈现强烈的电荷相关性.借助K X射线给出了碎片平均动能和平均总动能及其分布宽度随核电荷数的分布,轻碎片动能分布具有鲜明的奇偶效应,偶Z碎片的动能比奇Z碎片的高约0.48 MeV;平均总动能在Z=52—53处达到峰值,总动能分布宽度在Z=56附近呈现凹坑,这反映了形变壳结构对断点形状的显著影响.裂变碎片K X射线发射的信息及动能-电荷关系研究可为裂变独立产额测量和裂变理论模型的检验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碎片 K X 射线 电荷鉴别 碎片动能
下载PDF
基于瞬态拼接裂变矩阵的耦合型中子动力学算法研发
5
作者 李玥航 何东豪 +1 位作者 刘晓晶 潘清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6-1233,共8页
在核反应系统的瞬态计算中,通常使用的确定论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不能同时兼备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其中点堆动力学方法无法得到空间上的分布,扩散方法计算速度快但误差较大,输运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虽然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本文在瞬态裂... 在核反应系统的瞬态计算中,通常使用的确定论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不能同时兼备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其中点堆动力学方法无法得到空间上的分布,扩散方法计算速度快但误差较大,输运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虽然精度高但计算效率低。本文在瞬态裂变矩阵和拼接裂变矩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瞬态拼接裂变矩阵方法,该方法可精确快速地进行瞬态分析。其中,瞬态裂变矩阵方法是一种可进行输运计算的混合方法,但需大量的计算时间用于生成瞬态裂变矩阵。拼接裂变矩阵方法是一种可高效处理裂变矩阵数据库以及快速计算全堆芯稳态的方法,但未运用于瞬态分析中。本文通过单棒模型以及组件模型的瞬态工况对瞬态拼接裂变矩阵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瞬态拼接裂变矩阵方法在稳态和瞬态计算过程与参考解吻合良好,能在61 cup·h时间完成真实时间0.5 s的插棒-提棒的瞬态三维精确解,均方根误差在整个插棒-提棒的瞬态过程中均保持在0.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矩阵 瞬态计算 瞬态拼接裂变矩阵 蒙特卡罗方法
下载PDF
裂变创业者组织承诺跨越双路径对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研究
6
作者 李志刚 王娜 +1 位作者 杜鑫 周琳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2,共13页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以双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独立发展型”和“母体支持型”两类裂变企业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母体交换关系情境”“交换关系风险认知”“信任助推承诺波动”“重建新创交换平衡”4个核心构念。在此基础上,识...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以双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独立发展型”和“母体支持型”两类裂变企业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出“母体交换关系情境”“交换关系风险认知”“信任助推承诺波动”“重建新创交换平衡”4个核心构念。在此基础上,识别出“顺序式”和“交错式”两条不同的裂变创业者组织承诺跨越路径,旨在延伸现有社会交换理论和创业理论,为裂变情境下的组织承诺跨越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创业 组织承诺跨越 社会交换 案例研究
下载PDF
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7
作者 王进富 王炎 张颖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9-128,共10页
动态能力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支撑,但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尚不清晰,不同发展阶段应借助何种动态能力实现价值链升级这一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 动态能力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支撑,但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尚不清晰,不同发展阶段应借助何种动态能力实现价值链升级这一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学习吸收、变革更新4个维度;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会表现出阶段性差异,进而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双元创新在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边界,为科技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型科技企业 动态能力 双元创新 价值链升级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压水堆破口事故下裂变产物源项释放及衰变热分析
8
作者 袁显宝 彭珏钦 +4 位作者 张彬航 毛璋亮 唐海波 魏靖宇 周建军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反应堆严重事故时堆芯发生熔化现象,导致部分放射性源项不再留存于燃料中,将会通过各种途径释入环境,对周围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为了研究不同模型下裂变产物在压力容器内外释放量及其衰变热分布,分析喷淋系统对控制源项释放及热量的... 反应堆严重事故时堆芯发生熔化现象,导致部分放射性源项不再留存于燃料中,将会通过各种途径释入环境,对周围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为了研究不同模型下裂变产物在压力容器内外释放量及其衰变热分布,分析喷淋系统对控制源项释放及热量的影响。基于典型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模型,利用一体化安全分析程序MAAP建模,分析计算CORSOR-M、CORSOR-O和ORNL-BOOTH三种源项释放模型反应堆一回路热管段破口叠加高、低压安注失效的事故序列和后果。结果表明:裂变产物源项主要在压力容器内释放,释放量远多于压力容器外的释放量。CORSOR-O模型下压力容器最晚融穿,安全壳失效最早;ORNL-BOOTH中压力容器虽最先融穿,但安全壳失效远晚于其他两种模型。源项释放差异导致不同模型衰变热现象不同,主要热源皆为挥发性裂变产物。开启喷淋不仅可以使悬浮碘化物充分控制在安全壳内,还能有效带走源项产生的衰变热,降低安全壳压力,保证安全壳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口事故 裂变产物源项 安全壳失效 喷淋系统 衰变热
下载PDF
粤北长江铀矿田隆升剥露历史和矿床保存——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启示
9
作者 陈柏林 高允 +2 位作者 王永 刘向冲 祁家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927,共17页
粤北长江铀矿田是中国南方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前人关于长江铀矿田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铀矿成因、成岩成矿时代和铀矿化机制等方面,关于控矿构造研究也集中在矿床形成过程方面(如导矿、运矿和储矿构造),对成矿后矿... 粤北长江铀矿田是中国南方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前人关于长江铀矿田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铀矿成因、成岩成矿时代和铀矿化机制等方面,关于控矿构造研究也集中在矿床形成过程方面(如导矿、运矿和储矿构造),对成矿后矿床的剥露历史和保存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恢复了长江铀矿田热演化历史,结果显示晚白垩世末以来表现为单向隆升剥露降温过程,在约63~55 Ma和44~34 Ma存在两次快速隆升过程,约34~5 Ma冷却速率较慢,为构造平静期,5 Ma以来又发生了快速隆升。自75 Ma至今长江铀矿田的隆升剥蚀量为3 km左右。矿田内被NEE向棉花坑断裂和NWW向油洞断裂分割的书楼丘、棉花坑和长排三个矿区隆升剥蚀量差异非常微小,说明棉花坑断裂两侧和油洞断裂两侧在新生代时期没有明显的差异升降,也进一步佐证了棉花坑断裂和油洞断裂的活动性不大。结合控矿构造的发育特点、3.2~5.6 km的成矿深度以及相关的成矿温压条件,表明长江铀矿田深部资源保存良好,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低温热年代学 剥露 矿床保存 长江铀矿田 粤北
下载PDF
评《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
10
作者 王迎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 社会演化进程中,诸多社会实体都有裂变与融合交互的经历。时代造就着企业,也改变着企业的演变方式。企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裂变过程中要素的组合与变异、选择与留存,以及多种形态的分裂和连接方式;大企业如何通过裂变式发展实现技术升级、资源获取和生态拓展,裂变后的竞合关系等都值得深入研究。李志刚教授及其团队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裂变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尝试提出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新模式,并撰写《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创新创业实践洞察》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裂变 社会实体 技术升级 资源获取 竞合关系 创新创业实践 演变方式 演化进程
下载PDF
“屈原戏”的现代转型与审美裂变
11
作者 郭丰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较之元明清,现代“屈原戏”在抒情主题、审美追求、悲剧结撰三个层面发生裂变:(1)跳出科场、仕途的古典抒情主题,通过植入自我、国族、人民等现代性话语,契合不同时段的政治文化规范,提升屈原抒情的现代品格;(2)摆脱儒家“怨而不怒”的... 较之元明清,现代“屈原戏”在抒情主题、审美追求、悲剧结撰三个层面发生裂变:(1)跳出科场、仕途的古典抒情主题,通过植入自我、国族、人民等现代性话语,契合不同时段的政治文化规范,提升屈原抒情的现代品格;(2)摆脱儒家“怨而不怒”的诗教规范,将屈原的“怨情”导向具有突破性力量的“怒”,激发主体的反抗意志;(3)跳出古典戏曲“大团圆”的结撰传统,叙事终止于屈原投江,那一刻悲剧情感达至饱和,震动不同时代的观者。现代“屈原戏”为知识分子发抒情感以及参与现代中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源,但是,对戏剧功能性的强调以及剧中自我/他者二元对立的抒情模式,减弱了其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戏” 审美裂变 怨而怒 悲剧意识
下载PDF
类蜂窝结构高灵敏度裂变室探测器模拟仿真研究
12
作者 包超 刘立兴 罗庭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7,共10页
目前的反应堆功率监测系统要求使用单一裂变电离室在适应反应堆堆芯的高γ辐射场下的中子注量率测量的同时可以以高灵敏度的脉冲工作模式适应反应堆启动阶段的低中子注量率情况下的测量。然而,由于裂变碎片在易裂变物质涂层中的射程较短... 目前的反应堆功率监测系统要求使用单一裂变电离室在适应反应堆堆芯的高γ辐射场下的中子注量率测量的同时可以以高灵敏度的脉冲工作模式适应反应堆启动阶段的低中子注量率情况下的测量。然而,由于裂变碎片在易裂变物质涂层中的射程较短,具有较强的自吸收效应,因此无法通过增大裂变材料涂层厚度提升探测器的灵敏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类蜂窝结构的圆柱栅格裂变室探测器,将探测器比表面积提高为普通圆柱电离室的3倍,从而在不增加裂变物质涂层厚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裂变物质的有效质量,实现了高的中子灵敏度。基于Geant4的蒙特卡罗模拟表明21片栅格板和2.5mg/cm^(2)的^(235)U涂层的裂变电离室可以实现3cps/nv的热中子探测灵敏度。使用Garfield++对探测器内电离电子的迁移和扩散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Ar/CO_(2)(96/4)作为工作气体可以平衡电离电子的漂移速度和横向扩散,并实现极间电压为725V时96.5%的电子迁移效率。本文的模拟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类蜂窝结构裂变电离室在脉冲模式下具有高的热中子灵敏度,有希望适应反应堆从启动到满功率运行的宽量程的功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室探测器 高灵敏度 类蜂窝结构
下载PDF
大晶粒UO_(2)燃料裂变气体释放行为相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昆 王庆宇 +2 位作者 张田 周羽 王翔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1-294,共14页
为预测大晶粒UO_(2)燃料中裂变气体的释放行为,从而为事故容错燃料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采用相场模型,对裂变气体在UO_(2)多晶微观结构中的释放行为进行了模拟.该模型采用一组耦合的Cahn-Hilliard方程与Allen-Cahn方程,用守恒场变量表示... 为预测大晶粒UO_(2)燃料中裂变气体的释放行为,从而为事故容错燃料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采用相场模型,对裂变气体在UO_(2)多晶微观结构中的释放行为进行了模拟.该模型采用一组耦合的Cahn-Hilliard方程与Allen-Cahn方程,用守恒场变量表示裂变气体与空位的分布,以及用序参量区分气泡相与基质相.该模型重点考察了不同晶粒尺寸、不同温度条件与扩散系数对裂变气体释放行为产生的影响,展现了气泡的形核、生长、融合等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燃耗深度下燃料的孔隙度、晶界处气泡覆盖率、气泡平均半径等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温度与扩散系数对孔隙度、晶界处气泡覆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扩散系数较大时,晶粒尺寸也会对裂变气体释放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扩散系数较小时,晶粒尺寸的影响则不明显.此外,通过该模型得出的高燃耗深度下裂变气体气泡分布状况与实验结果也较为符合,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大晶粒UO_(2)裂变气体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型 大晶粒UO_(2)燃料 裂变气体释放
下载PDF
基于裂变矩阵的谐波计算及其在气冷微堆功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鹏飞 张鹏 +5 位作者 周梦飞 张成龙 袁媛 刘国明 霍小东 王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9-1466,共8页
气冷微堆受限于堆芯体积及堆内高温高辐照运行环境,仅能布置少量堆外探测器用于功率监测。采用基于裂变矩阵产生高阶谐波的谐波展开法进行堆芯功率重构。通过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统计裂变矩阵,使用瑞利商迭代法求解特征向量,构造高阶... 气冷微堆受限于堆芯体积及堆内高温高辐照运行环境,仅能布置少量堆外探测器用于功率监测。采用基于裂变矩阵产生高阶谐波的谐波展开法进行堆芯功率重构。通过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统计裂变矩阵,使用瑞利商迭代法求解特征向量,构造高阶谐波库;将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用高阶谐波展开,结合探测器响应矩阵,实现三维功率在线监测。进一步研究了温度、燃耗、控制棒棒位对功率重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燃耗变化的工况下,气冷微堆节块平均功率的重构值与蒙特卡罗模拟参考值之间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小于3%,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控制棒棒位变化对重构精度的影响较大,通过采用临近棒位的谐波组进行功率重构,均方根相对误差小于3%。验证结果为气冷微堆在线监测系统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微堆 裂变矩阵 谐波展开法 功率重构
下载PDF
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变形: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与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的制约
15
作者 刘奎 陈宣华 +3 位作者 王德润 顾文沛 邵兆刚 张义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93,共17页
为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对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及早期挤压构造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一系列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造成下... 为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对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及早期挤压构造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一系列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造成下—中侏罗统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地震剖面揭示出2条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其中梭梭井断层为南东倾向的低角度铲式正断层,五道明断层为北西倾向的高角度正断层,二者共同切割了早期形成的褶皱-冲断系统,指示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梭梭井断层与五道明断层分别限定了早白垩世总口子盆地的北西和南东边界,使得其具有“地堑”样式,盆地内沉积的下白垩统生长地层发育,表明伸展正断层的活动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梭梭井断层下盘于132~110 Ma经历了快速冷却和剥露事件,该事件与其持续的正断层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北山东南部晚中生代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33~129 Ma)。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与局部地幔上涌共同导致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 早白垩世 伸展构造变形 磷灰石裂变径迹 挤压-伸展构造转换
下载PDF
南海北部扩张的地表过程响应:来自海南岛五指山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16
作者 史军华 韩帅 +3 位作者 杜建军 韩建恩 孙东霞 胡道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2,共12页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揭示海南岛新构造活动历史,但至今为止,琼中南山地隆升的原因和时限仍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海南岛中部的剥露隆升事件,本文选择琼中南地区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五指山为研究区,采集8组高程岩石样品,高程范围为203.55~1153.52 m。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历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新生代主要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剥露。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新世(32~17 Ma):隆升速率较快,此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南海正经历第二次扩张,使得海南岛拉张,活动强烈,造成琼中山地区快速隆升,直到中中新世转为缓慢隆升。第二期为中新世末期(5 Ma)的快速剥蚀隆升阶段:南海扩张已经结束,随着菲律宾板块俯冲亚洲板块,南海北部陆缘整体处于加速热沉降阶段,且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造成了海南岛广泛的隆起和加速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新生代构造运动 隆升与剥露历史 海南岛 五指山
下载PDF
线粒体裂变因子对OGD/R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钱旭东 李国芸 +3 位作者 卜一 王红梅 张硕 窦志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189,共8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裂变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在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PC12细胞系构建体外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模型... 目的探究线粒体裂变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在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PC12细胞系构建体外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明确MFF mRNA和蛋白在不同处理时间点的表达情况。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MFF基因表达,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MF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沉默MFF对OGD/R处理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JC-1和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Bax和Bcl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变化。结果MFF在体外OGD/R诱导的PC12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MFF沉默增强了OGD/R损伤后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凋亡率,并促进Bcl2和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敲低MFF明显提高了OGD/R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促进ATP合成,降低ROS含量,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结论沉默MFF基因显著提高了OGD/R处理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改善了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凋亡 氧糖剥夺/复氧模型 PC12细胞 线粒体裂变因子
下载PDF
东天山巴里坤塔格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18
作者 路宗悦 余心起 +5 位作者 张峰 胡军 王照翻 曾严 孙康 张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0-697,共8页
通过对东天山巴里坤塔格4个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在(50±3)Ma~(58±5)Ma之间,明显小于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样品均经历了完全退火过程。样品的平均剥露速率为0.057 mm/... 通过对东天山巴里坤塔格4个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以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在(50±3)Ma~(58±5)Ma之间,明显小于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样品均经历了完全退火过程。样品的平均剥露速率为0.057 mm/a。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巴里坤塔格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80~50 Ma)山体快速隆升,是晚白垩世(80~70 Ma)科希斯坦岛弧的增生作用和印度-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作用(~60 Ma)在该地区的响应;第2阶段(50~20 Ma)山体抬升缓慢;第3阶段(20 Ma至今)为第二次快速隆升时期,第2、3阶段均受控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历史模拟 巴里坤塔格
下载PDF
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侏罗纪—新生代热演化为例
19
作者 吴金旭 徐勤琪 +2 位作者 潘泉涌 杨佩琳 金鑫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古生代以来,西秦岭地区经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本文对5件古生—中生代碎屑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以反演西秦岭地区经历的构造热事件。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分199~155 Ma、94~64 Ma两组,西秦岭地区经历的4个阶段热演化:... 古生代以来,西秦岭地区经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本文对5件古生—中生代碎屑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以反演西秦岭地区经历的构造热事件。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分199~155 Ma、94~64 Ma两组,西秦岭地区经历的4个阶段热演化:第一阶段(200~120 Ma)反映了侏罗纪华南、华北板块的俯冲-碰撞事件;第二阶段(120~65 Ma)反映了白垩纪一次较快的冷却事件;第三阶段(65~20 Ma)反映了古近纪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活动;第四阶段(20 Ma至今)反映了中新世青藏高原向NE向的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热演化史
下载PDF
太岳山脉中段中生代—新生代隆升演化裂变径迹约束
20
作者 赵俊斌 魏荣珠 +3 位作者 张成龙 闫涛 高宇辉 杜艳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50,共14页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研究太岳山脉中段构造隆升与剥露过程,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块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太岳山脉中段自中侏罗世末期以来经历了持续隆升剥露过程,并受到了热事件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太岳...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研究太岳山脉中段构造隆升与剥露过程,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块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太岳山脉中段自中侏罗世末期以来经历了持续隆升剥露过程,并受到了热事件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太岳山脉中段中生代—新生代共经历了4期快速隆升剥露:165~112Ma、103~85Ma、80~50Ma及28Ma以来。样品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隆升速率为8.4 m/Ma。剥蚀速率从早白垩世晚期以来的14.9~18.1m/Ma逐渐增加到始新世以来的50.5~64.7m/Ma,太岳山脉中段早白垩世晚期以来的隆升过程具有多期性,总体上呈加速隆升的特点。太岳山脉中段中生代—新生代的隆升史与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西地块的同期演化史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与汾渭裂谷系的快速沉降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山脉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演化史模拟 中生代—新生代多期次剥露 剥蚀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