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硝唑致奇痒后留褐色斑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惠云 贾玉礼 王存玉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甲硝唑 瘙痒 褐色斑
下载PDF
人牙早期釉质龋白垩斑和褐色斑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桂和明 陈秀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9-271,T014,共4页
收集早期龋人恒磨牙制成薄片和扫描电镜标本,对白垩斑22个和褐色班34个标本分别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测量并摄象。结果表明:光镜下,所有标本损害表面完整,表层下损害主体清楚。微测量显示,褐色斑较白垩斑深(分别为547±200μm... 收集早期龋人恒磨牙制成薄片和扫描电镜标本,对白垩斑22个和褐色班34个标本分别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测量并摄象。结果表明:光镜下,所有标本损害表面完整,表层下损害主体清楚。微测量显示,褐色斑较白垩斑深(分别为547±200μm,365±15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1)。褐色斑病损多数累及到釉牙本质界甚至牙本质层。电镜观察显示,无论损害表面,表层和表层下,褐色斑损害均较白垩斑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龋 白垩 褐色斑 病理学
下载PDF
激光治疗双颧部褐色斑
3
作者 古秀萍 李玲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8-268,共1页
关键词 褐色斑 激光治疗 Q开关ND:YAG激光 颧部 六味地黄丸 综合治疗 维生素C 安全可靠
下载PDF
衰老、脂褐素与皮肤褐色斑 被引量:3
4
作者 袁莉华 王巧银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87-289,共3页
人们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器官逐渐衰老,在细胞内常含一种棕色、有自发荧光的不溶性颗粒,Hannover(1842)在神经细胞内首先发现,Koneff(1886),Hodge(1894)注意到它与年龄的关系,Borst(1911)首先把它称为脂褐素(Lipofusion)或译为脂褐质。脂... 人们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器官逐渐衰老,在细胞内常含一种棕色、有自发荧光的不溶性颗粒,Hannover(1842)在神经细胞内首先发现,Koneff(1886),Hodge(1894)注意到它与年龄的关系,Borst(1911)首先把它称为脂褐素(Lipofusion)或译为脂褐质。脂褐素是衰老细胞内存在的物质,又称为衰老色素(Age Pigment)。在衰老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脂褐素 皮肤褐色斑
下载PDF
手术治疗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美容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奇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方法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达到眼部美学效果。方法:2009年11月-2015年4月,笔者对98例眼睑裂斑、球结膜褐色斑患者,采用表面麻醉和肿胀浸润麻醉后,将病变处球结膜浅层充分分离后剪除病变组织,创口边缘不缝合,...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方法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达到眼部美学效果。方法:2009年11月-2015年4月,笔者对98例眼睑裂斑、球结膜褐色斑患者,采用表面麻醉和肿胀浸润麻醉后,将病变处球结膜浅层充分分离后剪除病变组织,创口边缘不缝合,自行愈合。结果:术后随访1~2年,98例中93例获得了理想的术后效果,术区洁白、光滑,5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通过手术方法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裂 褐色斑 球结膜 手术 美容
下载PDF
手术治疗30例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效果观察
6
作者 周丽娟 龚建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9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手术治疗切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患者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发现30例患者中有28例(93.33%)患者术区恢复洁白、光滑,眼睑裂斑和球结膜褐色斑均消失不见,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手术治疗切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患者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发现30例患者中有28例(93.33%)患者术区恢复洁白、光滑,眼睑裂斑和球结膜褐色斑均消失不见,2例(6.67%)患者有轻度纤维增生现象产生,1~2年后随访发现增生处明显变薄、变光滑,颜色逐渐变为淡粉白色。30例患者术后均未产生眼部视力问题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术治疗去除眼睑裂斑及球结膜褐色斑效果显著,可恢复术区美观和舒适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裂 球结膜褐色斑 手术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怎样清洗玻璃器皿表面的褐色斑点
7
作者 董洪玉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5年第Z1期48-48,共1页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会在试管壁上留下褐色物质,其它接触过高锰酸钾的仪器,以及手上、衣服上都会留有褐色斑点,这种褐色物质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锰,用一般的洗涤剂很难将它洗去。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这种氧化性随着反应液中的氢离...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会在试管壁上留下褐色物质,其它接触过高锰酸钾的仪器,以及手上、衣服上都会留有褐色斑点,这种褐色物质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锰,用一般的洗涤剂很难将它洗去。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这种氧化性随着反应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在酸性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器皿 二氧化锰 褐色斑 稀硫酸 褐色物质 氢离子浓度 氧化性 洗涤液 锰酸钾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褐色斑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8
作者 程耀荣 张瑞千 《实践医学杂志》 1996年第4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褐色斑 并发症 诊断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足部按摩治疗面部褐色斑一例
9
作者 刘美英 《双足与保健》 1994年第2期25-25,共1页
一、病情介绍 患者姓名:张某某,女,42岁,北京738厂干部,门诊号0306235。患者于4年前低烧,盗汗,全身无力,消瘦,血沉快(血沉最快47mm/h,1993年2月血沉32mm/h),常有头晕眼花、心悸,月经失调,面部出现褐色斑。 患者曾到协和医院、中医研究... 一、病情介绍 患者姓名:张某某,女,42岁,北京738厂干部,门诊号0306235。患者于4年前低烧,盗汗,全身无力,消瘦,血沉快(血沉最快47mm/h,1993年2月血沉32mm/h),常有头晕眼花、心悸,月经失调,面部出现褐色斑。 患者曾到协和医院、中医研究院进行过会诊,尚未得到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按摩 褐色斑 反射区 患者姓名 全身无力 病情介绍 月经失调 中医研究院 门诊号 血液循环
下载PDF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10
作者 於浩然 吴婧波 +4 位作者 詹儒林 姚全胜 李国平 陈晶晶 井敏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 油梨炭疽病 刺盘孢 致病性 多基因 防效
下载PDF
孩子的脸上有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怎么办
11
作者 潘秀琴 《启蒙(3-7岁)》 2012年第6期36-36,共1页
xinyuanyuan@sina.com问:我的儿子6岁多,最近我们发现他的脸上有几个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有人说这是雀斑。请问,这是雀斑吗?如何处理?
关键词 褐色斑 大小 米粒 色素性皮肤病 椭圆形 日常生活 紫外线 褐色 面部
原文传递
色素代谢相关基因在家蚕褐色类鹑斑突变品系q-l^b 4龄眠蚕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12
作者 裘智勇 王平阳 +2 位作者 夏定国 沈兴家 赵巧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1-848,共8页
家蚕体表色素主要有黑色素、蝶啶类色素和眼色素,不同家蚕品种的体色和斑纹都是表皮中黑色素、眼色素和蝶啶类色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家蚕褐色类鹑斑突变体(brown quail-like,q-l^b)幼虫表皮色素的代谢情况,利用qRT-PCR 技术分别... 家蚕体表色素主要有黑色素、蝶啶类色素和眼色素,不同家蚕品种的体色和斑纹都是表皮中黑色素、眼色素和蝶啶类色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家蚕褐色类鹑斑突变体(brown quail-like,q-l^b)幼虫表皮色素的代谢情况,利用qRT-PCR 技术分别检测q-l^b突变体和其对应的野生型品种0223金黄(0223JH)在4龄入眠后18 h新生表皮中37个色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品种,大多数与黑色素、蝶啶类色素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在q-l^b突变体中表达上调,而与眼色素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表达下调,表明黑色素、蝶啶类色素在q-l^b突变体表皮中的含量都增加,而眼色素在q-l^b突变体表皮中的含量相对减少;与几丁质合成及尿酸转运相关的基因在q-l^b突变体表皮中也存在表达差异,其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上调,表明更多的几丁质在q-l^b突变体新生表皮中合成,并伴随更多的尿酸被转运到表皮,与其他色素一起参与表皮构建,形成q-l^b突变体特殊的体色斑纹。此外,部分保幼激素代谢和核受体基因差异表达也可能影响了相关色素的合成及代谢。q-l^b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具有更复杂的体色和斑纹,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此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述家蚕褐色类鹑斑产生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褐色类鹑 差异表达基因 色素
下载PDF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恒坡 尹光文 +2 位作者 蔡丙杰 李冬芹 金芳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3-683,共1页
关键词 色素血管性痣性错构瘤病 褐色斑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左前臂 面颊部 面部
下载PDF
中药治疗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跃钢 王晓华 刘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765-765,共1页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nPerstans,EDP)是临床较少见的皮肤病,现将我们收治的以中药为主治愈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3岁,工人,南京市人。因全身皮肤起斑疹伴瘙痒1年,加重2月余于1993年9月21日住院治疗。患者1年...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nPerstans,EDP)是临床较少见的皮肤病,现将我们收治的以中药为主治愈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3岁,工人,南京市人。因全身皮肤起斑疹伴瘙痒1年,加重2月余于1993年9月21日住院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大腿起红斑、剧痒。经治后皮疹消退,半年前全身皮肤又起红斑,部分渐成淡褐色,痒甚,曾诊为“体糠疹”。用痒苦乐民、赛庚啶、仙特敏等治疗后,皮疹渐好转。2月前全身皮疹又起,均呈褐色斑片,自觉瘙痒,夜间尤甚。发疹前无服药及接触病。无全身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消退 仙特敏 赛庚啶 褐色斑 发疹 糠疹 养阴清热 全虫 苦乐 祛风活血
下载PDF
斑点状簇集性色素痣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清体 蔡琦 邢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点状 色素痣 簇集 左肩部 临床资料 褐色斑 伤口愈合 瘢痕疙瘩
下载PDF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桂仙 崔炳南 李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0-731,共2页
患者女,29岁。,躯卜部ffJ现红斑伴褐色斑6年余.约6年前,无明显诱闪患者左上腹出现一块1角硬币大红斑,界清,轻度隆起,并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红斑消退后遗留灰蓝色斑,无不适。半年后,红斑逐渐增多,累及右侧腹部、双侧胁肋部... 患者女,29岁。,躯卜部ffJ现红斑伴褐色斑6年余.约6年前,无明显诱闪患者左上腹出现一块1角硬币大红斑,界清,轻度隆起,并逐渐向外扩大,呈环状,红斑消退后遗留灰蓝色斑,无不适。半年后,红斑逐渐增多,累及右侧腹部、双侧胁肋部及右肩部,偶感瘙痒。多数红斑消退后遗留暗灰色斑,无明显季节性。多家医院予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且环状红斑反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 环状红 褐色斑 外用药膏 大红 左上腹 侧腹部 胁肋部
下载PDF
黄褐斑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柳依 曹煜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855-858,共4页
关键词 黄褐 色素沉着性疾病 病因不明 慢性皮肤病 祖国医学 临床表现 成年女性 褐色斑
下载PDF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磊 树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9-539,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8岁,躯干、四肢灰褐色斑片1年。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背部出现数个甲盖大小灰褐色斑片,皮疹渐累及至四肢、前胸、腰部、腹部,斑片散在分布,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
关键词 特发性多发性状色素沉着症 临床资料 表面光滑 褐色斑 椭圆形 患者 四肢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30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丽珍 葛正义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4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褐 中西结合治疗 祖国医学 治疗困难 谷胱甘肽 维生素C 总结报告 褐色斑
下载PDF
伊容胶囊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20
作者 张高明 张力军 周澜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20-3820,共1页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面部呈对称蝴蝶状或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为特点,临床治疗上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润伊容胶囊结合传统的治疗药物治疗黄褐斑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床治疗 黄褐 临床观察 胶囊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褐色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