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健 赵越 +1 位作者 柳小明 刘晓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9-654,共16页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物的成分、古水流及其底部砾岩的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和砾岩中部出露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并结合来源区的构造与岩浆作用的调查,揭示了杏石口组沉积...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物的成分、古水流及其底部砾岩的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和砾岩中部出露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并结合来源区的构造与岩浆作用的调查,揭示了杏石口组沉积时环境的剧变。三叠纪时期刘家沟组至二马营组均为河流相沉积,其古流向自东向西,而杏石口组沉积期变为快速堆积的山麓冲积扇相砾岩,古流向自北-北西向南-南东。杏石口组一段至二段的沉积特征记录了该时期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抬升及剥露过程。杏石口组中碎屑锆石和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U-Pb年龄范围可分为3组:2025~2565Ma、1659~1888Ma和193~691M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97±6Ma,表明杏石口组的砂砾岩沉积时代应晚于197±6Ma,即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侏罗世。笔者曾获得下板城盆地北侧王土房杂岩体中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91±1Ma和207±1Ma,其与本文获得杏石口组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及两枚花岗岩砾石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197±6Ma和206±2Ma、207±2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与王土房杂岩体同期侵位的岩体在杏石口期发生了快速抬升剥露。暗示了内蒙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了快速抬升及剥露的构造过程。结合前人研究,燕山褶断带前180Ma构造幕发生时代应在197~180Ma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褶断 杏石口组 碎屑锆石 剥露过程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下载PDF
燕山褶断带晚三叠世都山复式岩基成因及侵位变形: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3
2
作者 叶浩 张拴宏 +1 位作者 赵越 吴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5-292,共18页
对燕山褶断带内三叠纪都山花岗质岩基进行了详细野外观察,测量了岩体变形的构造要素,获得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数据,用以揭示都山复式岩基的成因及构造背景。都山复式岩基包括南部变形较强的都山岩体和... 对燕山褶断带内三叠纪都山花岗质岩基进行了详细野外观察,测量了岩体变形的构造要素,获得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数据,用以揭示都山复式岩基的成因及构造背景。都山复式岩基包括南部变形较强的都山岩体和北部弱变形的大石柱岩体,锆石LA-ICP-MS分析表明都山岩体和大石柱岩体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石柱岩体并非晚二叠世岩体,而是与都山岩体近于同期侵位。都山复式岩基主要由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高SiO2含量,低MgO含量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i、Nb、Ta)和重稀土元素,并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锆石εHf(t)值介于-13.69~3.94。主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表明,都山复式岩基岩浆源区包括古老下地壳以及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母岩浆可能经历了岩浆混合。都山复式岩基南部岩体内片麻理具有环状分布特征,并且从岩体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强,岩体边部包裹大量片麻岩围岩团块。这些特征表明,岩体可能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下通过顶蚀-膨胀的方式主动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都山花岗质复式岩基可能是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晚三叠世岩石圈拆沉和减薄之后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引起岩石圈地幔熔融底侵古老下地壳后形成的。中—晚三叠世之交,华北北缘进入板内伸展构造体制,岩石学证据表明,岩石圈经历了破坏和减薄,而上地壳岩石仍然记录了挤压构造变形。因此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体制在时间和深度层次上存在解耦,岩石圈伸展的浅部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褶断 都山 华北北缘 中生代早期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山褶断带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敏 王波 +3 位作者 刘兆鑫 雷传扬 钟华介 仇开莉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1期176-182,192,共8页
成都市龙泉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如何充分利用成都市龙泉山各类地质数据,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建立地质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是支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地下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这对于... 成都市龙泉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如何充分利用成都市龙泉山各类地质数据,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建立地质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是支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地下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这对于优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布局、提升公园品质、提高公园管理效率,有效服务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龙泉山复杂地质体特征,从三维建模的角度借助三维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化技术,研究了一套可用于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的流程和技术方法,并构建三维实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 褶断 复杂地质体 三维地质建模 技术方法
下载PDF
博罗霍洛褶断带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宁晰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0-57,共8页
研究区属中天山褶皱断裂隆起带的一部分,北邻准噶尔阿拉套晚古生代岛弧,南毗伊犁地块。博罗霍洛褶断带的发展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它的雏型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已展现出东西向隆起带,早古生代成为大陆裂谷,到晚古生代随着天山地... 研究区属中天山褶皱断裂隆起带的一部分,北邻准噶尔阿拉套晚古生代岛弧,南毗伊犁地块。博罗霍洛褶断带的发展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它的雏型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已展现出东西向隆起带,早古生代成为大陆裂谷,到晚古生代随着天山地槽的封闭开始褶皱隆起,中新生代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强烈的构造复活并产生大量新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断 岛弧 地块 裂谷 大地构造演化
下载PDF
“S”褶断型矿井地质找煤——浅谈翠屏山矿深部探巷布置工作
5
作者 黄家惠 《采矿技术》 2021年第S01期34-37,共4页
为了选择最佳位置布置巷道,通过对翠屏山煤矿深部“S”及反“S”型褶断构造形态及各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的研究,结合301采区+20 m辅助下山、301采区+40 m南高位探煤小眼的地质找煤工作和开采情况分析,探讨了矿井深部童子岩组一段煤层地... 为了选择最佳位置布置巷道,通过对翠屏山煤矿深部“S”及反“S”型褶断构造形态及各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的研究,结合301采区+20 m辅助下山、301采区+40 m南高位探煤小眼的地质找煤工作和开采情况分析,探讨了矿井深部童子岩组一段煤层地质找煤工作及探巷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的褶断型构造形态下,合理布置辅助短下山及高位探煤小眼,对增加矿井资源储量及加大资源回收率,效果明显。并进一步指出了地质找煤开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断构造 找煤工作 巷道布置
下载PDF
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57
6
作者 邹玉涛 段金宝 +2 位作者 赵艳军 张新 李让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 川东地区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深层复杂地质构造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以四川盆地龙门山断褶带北段为例 被引量:34
7
作者 赵路子 张光荣 +5 位作者 陈伟 彭勇 谢冰 彭忻 周祺 曾乙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8,共1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1)通过表层结构调查、动态井深岩性识别、单点检波器埋置工具及工艺优化激发接收参数,采用高覆盖、宽方位、大偏移距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品质;(2)形成以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保真保幅高分辨率处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技术,提高地震资料深层成像质量;(3)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提取地质结构、断裂等信息,结合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落实构造细节和断裂特征;(4)基于模型正演和单井储层地震精细标定,优选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运用上述配套技术,新发现川西北部地区1223 km^2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双鱼石—江油地区整体处于构造高带,双鱼石以南地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结论认为,该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带圈闭落实和薄储层预测等难题,明确了勘探方向,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 中二叠世 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 薄储集层 三维地震采集 地震成像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断褶带层间氧化带发育样式及砂岩铀矿找矿潜力 被引量:20
8
作者 鲁克改 王国荣 孙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氧化带样式 构造陷与掀斜 铀成矿
下载PDF
龙门山系山前带北段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远景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童崇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5-8,39,共5页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 ,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 (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 ,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 (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形成的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强烈的超晚期断褶构造活动的影响 ,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昭化地区 ,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 ,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带 ;而天井山古隆起西南倾伏端的绵阳—江油—安县地区 ,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深断裂交叉复合区 ,是寻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系 山前带 超晚期构造 构造发育程度 油气远景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东断褶带仙女山温泉地质成因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熙 王黎栋 +1 位作者 周训 曹琴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2期58-61,共4页
川东断褶带背斜高陡,沿断褶带泉眼众多,流量丰沛。受构造裂隙和河流切割的双重作用,在河流切割低点多可见温泉出露。仙女山温泉位于川东断褶带铜锣峡构造最北端三叠系下统须家河组砂岩地层中的浅表裂隙当中,泉眼温度38~40℃,泉口有青绿... 川东断褶带背斜高陡,沿断褶带泉眼众多,流量丰沛。受构造裂隙和河流切割的双重作用,在河流切割低点多可见温泉出露。仙女山温泉位于川东断褶带铜锣峡构造最北端三叠系下统须家河组砂岩地层中的浅表裂隙当中,泉眼温度38~40℃,泉口有青绿色泉华沉淀。用地温梯度法估算出地下水循环深度略大于1000m。对比当地地层为嘉陵江组的深层地下水,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认为仙女山温泉地下水沿着高渗透率岩溶裂隙岩层上升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 背斜 温泉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龙门山北段山前复杂断褶带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雨 李忠权 +6 位作者 文龙 龙伟 张本健 陈骁 刘冉 韩倩 胡懿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建立龙门山北段山前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探讨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龙门山北段地质剖面及钻井资料分析、地震剖面构造精细解释以及构造演化史恢复,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构造具有分带分层性,横向上可划分为马角坝断裂以西的外来系统(唐王寨... 建立龙门山北段山前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探讨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龙门山北段地质剖面及钻井资料分析、地震剖面构造精细解释以及构造演化史恢复,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构造具有分带分层性,横向上可划分为马角坝断裂以西的外来系统(唐王寨-仰天窝滑覆体)、马角坝断裂至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的准原地系统(山前复杂断褶带)以及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以东的原地系统(四川盆地)。纵向上,山前复杂断褶带中的双鱼石隐伏断裂将山前复杂断褶带分割为复杂冲断带(上盘)、复杂断层转折褶皱带(下盘)两个构造变形层。形成龙门山的构造环境为重力滑覆导致的前缘挤压,这是由于松潘-甘孜高原在印支期由海向陆的演变(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差异隆升,导致斜坡带上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及早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层多期滑脱,形成地层时代新的断片在下、相对老的断片在上的倒序叠置。山前复杂断褶带中双鱼石隐伏断裂下盘复杂断层转折褶皱带发育的断裂均为地腹深部下三叠统之下的隐伏断裂,保存条件较好,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山前复杂 重力滑覆 差异隆升
下载PDF
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光旭 李臻 +1 位作者 杨迪生 王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8,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地质详查资料、重要地震勘探解释剖面、综合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期齐古断褶带平面构造特征、齐古断褶带剖面构造特征,分析了齐古断褶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出了齐古断褶带的构造模式。研究认为: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掀斜阶段、断褶阶段、滑脱阶段和楔入阶段。为齐古断褶带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齐古 天山 构造演化 挤压隆升
下载PDF
昭通-鲁甸断褶带南段构造变形序列与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杰 陈革 +1 位作者 任清军 史俊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6,共10页
昭通-鲁甸断裂作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之一,自鲁甸Ms6.5地震以来,备受关注。研究区内昭通-鲁甸断褶带是由NE、NW向断裂和破褶皱共同组成的似花状构造带,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昭通-鲁甸断褶带,在布设的4个观测区内... 昭通-鲁甸断裂作为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之一,自鲁甸Ms6.5地震以来,备受关注。研究区内昭通-鲁甸断褶带是由NE、NW向断裂和破褶皱共同组成的似花状构造带,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昭通-鲁甸断褶带,在布设的4个观测区内,基于野外特征与应力分析,初步建立了6个构造变形序列,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燕山中期NE、近SN向褶皱形成阶段;(2)燕山中期昭通-鲁甸NE向断褶带形成阶段;(3)燕山晚期NE向断裂反转阶段;(4)燕山晚期EW向叠加褶皱阶段;(5)燕山晚期昭通-鲁甸断褶带伸展阶段;(6)第四纪昭通-鲁甸断褶带活动阶段。为燕山期以后川滇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运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并认为昭通-鲁甸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变形使NE向和NW向断裂均有活动,组成了共轭断裂样式。鲁甸地震的发生与NE、NW向断裂活动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鲁甸 构造变形序列 应力分析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断褶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28
14
作者 童崇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共6页
四川盆地是受深断裂活动形成的菱形断陷区。盆地内断褶带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深断裂压缩活动的控制,伴随这些深断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断褶带,其中多数呈隐伏状态。晚期断褶构造及后生孔洞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二... 四川盆地是受深断裂活动形成的菱形断陷区。盆地内断褶带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喜马拉雅期深断裂压缩活动的控制,伴随这些深断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断褶带,其中多数呈隐伏状态。晚期断褶构造及后生孔洞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二、三叠系异常高压及地温的分布。气藏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油源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孔祥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原油分为3类。第1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一般重于-27‰,Pr/Ph值大于2,规则甾烷中C29甾烷含量较高,具反"L"字型分布特征,伽马蜡烷/C30藿... 为了探讨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将该区原油分为3类。第1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一般重于-27‰,Pr/Ph值大于2,规则甾烷中C29甾烷含量较高,具反"L"字型分布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值通常小于0.1;第2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为-28‰^-27‰,Pr/Ph值为1~2,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2~0.3;第3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为-30‰^-29‰,Pr/Ph值小于1,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在0.5左右。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第1、第3类原油分别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和湖相烃源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而第2类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侏罗系三工河组或(和)西山窑组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源分析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成藏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碧涛 曹丽 +3 位作者 李化斌 沈焕文 王凯 周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9期82-83,90,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区内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破碎,断层发育,油气隐蔽性强,油气勘探困难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西缘断褶带的生、储、运,圈、盖、保六个方面分析和研究西缘...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区内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破碎,断层发育,油气隐蔽性强,油气勘探困难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西缘断褶带的生、储、运,圈、盖、保六个方面分析和研究西缘断褶带成藏富集规律,总结盆地油藏成藏的主要类型,指出了下步勘探增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缘 成藏富集 构造运动 块油藏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及金属矿产资源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受权 曹运江 童崇光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预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台区 超晚期构造 油气藏 矿产资源
下载PDF
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山地地震采集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晨林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4年第4期462-466,共5页
为了研究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的地下地质构造,进一步分析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形态,开展了二维地震勘探的试验。针对山前断褶带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条件起伏大,通过大排列小道距的观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为山前断褶带的地震采... 为了研究博格达山山前断褶带的地下地质构造,进一步分析二叠系芦草沟组的分布形态,开展了二维地震勘探的试验。针对山前断褶带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条件起伏大,通过大排列小道距的观测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原始资料,为山前断褶带的地震采集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山前断褶带的地下构造认识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勘探 博格达山 山前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断褶带下侏罗统沉积体系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湘飞 吴声明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沙帐断褶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其下侏罗统已发现较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及其控制的铀矿体。文章依据近几年最新铀矿勘查成果及前人煤田资料,重点对沙帐断褶带下侏罗统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深入探讨了沉积体系与铀成矿的关系,预测了... 沙帐断褶带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其下侏罗统已发现较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及其控制的铀矿体。文章依据近几年最新铀矿勘查成果及前人煤田资料,重点对沙帐断褶带下侏罗统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深入探讨了沉积体系与铀成矿的关系,预测了成矿最有利地段及其规模、矿化与前景,为今后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与前缘相过渡部位为铀成矿有利相带,砂体较为发育,固结疏松,透水性好;八道湾组扇三角洲平原相与前缘相过渡部位为铀成矿较为有利相带;铀成矿有利相带与层间氧化带及其铀矿化关系密切。三工河组层间氧化带规模最大,矿化最好,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条件,是今后该区域主要找矿目的层;帐蓬沟以西发育多个产状较平缓的褶皱,氧化前锋线多位于背斜的南端及向斜的翼部,多处赋存工业矿化、异常,是今后主要找矿地段,可能具有“中-大型”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帐 下侏罗统 沉积体系 层间氧化带
下载PDF
齐古断褶带八道湾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油气充注时序
20
作者 杨迪生 阎桂华 +1 位作者 周天琪 李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6,共12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过程,综合应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生烃和排烃史、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对砂岩储集层的致...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及油气充注过程,综合应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生烃和排烃史、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对砂岩储集层的致密化过程以及孔隙演化史进行恢复,同时与油气充注史结合,探讨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油气充注时序对油藏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古断褶带八道湾组致密砂岩主要包括4个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溶蚀相、杂基—强压实相、碳酸盐矿物胶结相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相,其中石英次生加大—溶蚀相具有较好孔渗条件。储集层致密化原因主要是杂基含量高、碳酸盐矿物胶结严重、溶蚀改造作用有限以及自生黏土矿物堵塞孔隙。此外,齐古断褶带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型储集层,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第1期低成熟度原油充注时,大部分砂岩储集层已进入致密砂岩储集层界限,在超压作用下第2期低成熟度原油和第3期高成熟度油气沿着齐古北断裂充注于致密砂岩中并聚集成藏。新近纪末期,齐古背斜核部开始剥蚀导致剩余压力大幅度减小,油气发生逸散,古油藏经历构造调整后形成小规模致密油气藏。该成藏过程指示齐古背斜高部位以及第2排和第3排构造带处所发育的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齐古 八道湾组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成岩演化 油气充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