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谈西平亭与西平郡城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昱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
文摘
该文对西汉元鼎年间所设的西平亭的性质、设立时间、位置及其与东汉建安年间所设的西平郡的位置和相关方位做了简要考证,针对不同意见,提出了西平亭与西平郡在方位上有凭依关系,位置在西宁明清城恒之内的学术观点。
-
关键词
西平亭
西平郡
时间
方位
-
Keywords
Xiping pavilion
Xiping prefecture
time
position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西平郡城考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曾永丰
-
机构
西宁市文物管理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4期95-98,共4页
-
文摘
西平郡城是湟水流域具有完整城市概念和功能的城垣,它的建造标志着西平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完全形成和中央集权对湟水流域的有效控制。西宁地区(湟水流域)作为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的交汇点,对于控制青海高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汉王朝政治家、军事家们十分看重的地区。建置西平郡正是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势力扩张的结果,是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同化落后文化发展的必然。因此,研究西平郡及其城垣,不断揭开附着在城垣上的历史信息,勾勒当时的社会状况,意义十分深远。
-
关键词
西平郡
西平郡城垣
位置规模
考古调查
-
分类号
F7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西平郡与鄯州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文实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5-19,共5页
-
文摘
顷读梁今知、马铭二先生译校日人佐藤长氏《唐代青海东部诸城塞的位置兼介绍〈玉树县志稿〉》(见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编:《社会科学参考》一九八○年第七期),其中他首先依据天水周子扬(希武)氏《玉树县志稿》(台北版),论述了自古以来有关西平故郡与鄯州治所的异说,得出“鄯州=碾伯;鄯城=西宁”的结论。佐藤氏以为“这是不可更动的”。
-
关键词
鄯州
西平郡
佐藤长
碾伯县
志稿
乐都郡
大清一统志
邈川
城塞
玉树县
-
分类号
K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两代“西平郡王”与败落的曹雪芹家族
- 4
-
-
作者
曹革成
-
机构
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处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3,44,共5页
-
文摘
红楼梦中曾提到“西宁郡王”与荣宁二府有联系。本文认为这正是清代现实生活中西平郡王与曹雪芹家族密切联系的写照。现实生活中多罗平郡王纳尔苏是曹寅三女婿,因“在西宁军前贪婪受贿”被革职,其长子福彭承袭王爵。福彭仍然与没落的曹家有联系。
-
关键词
西平郡王
曹雪芹家族
联系
-
分类号
K828.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西宁郡王与西平郡王为同一人物辩
- 5
-
-
作者
薛书林
王荣桂
-
机构
河南石油职工大学
南阳卫校
-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2期42-44,共3页
-
-
关键词
红楼梦
西宁郡王
西平郡王
西安郡王
贾府
同一人物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两代“西平郡王”与败落的曹雪芹家族
- 6
-
-
作者
曹革成
-
出处
《红楼》
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
-
文摘
红楼梦中,为一个宁府长媳的“淫丧”,竟惊动了京城“四王”、“六公”,实在是开了一个“国际”大玩笑。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不是本文要探讨的,不过由此引出的四王之一“西宁郡王”,到有可议之处。
-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家族
“西平郡王”
小说
叙事结构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敦煌沿革与人口(续)
被引量:8
- 7
-
-
作者
齐陈骏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59-72,共14页
-
文摘
(—)西晋统一的局面没有维持很久,经永嘉之乱,即进入了十六国的大分裂的时期。敦煌于十六国时期前后为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所管辖。前凉政权是张轨所建立的,早在晋惠帝统治时期,张轨就'以晋室多难,阴图保据河西,追窦融故事'。①惠帝永宁初年,他即谋求到了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的职位,出牧河西。当时的凉州统属九个郡,即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张掖郡、西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以及惠帝元康五年分敦煌、酒泉所立的晋昌郡。③张轨至凉州后,所谓'征九郡胄子立学校',⑧即指此九郡。以后,张轨又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置晋兴郡'。④所以,在张轨统治河西时期,凉州实有十一个郡。及至永嘉大乱,中原沦没,司马睿跑到江东建立起东晋政权,张轨虽然仍奉晋室年号,但河西一隅。
-
关键词
前凉
十六国时期
张轨
敦煌郡
晋昌郡
护羌校尉
酒泉郡
西平郡
永嘉之乱
凉兴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蕃古道
被引量:5
- 8
-
-
作者
史丁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79-80,共2页
-
文摘
从唐朝都城长安,经过今甘肃、青海,联结吐蕃都城拉萨的驿道,世称唐蕃古道。由于唐蕃联姻通好,汉藏两大民族建立甥舅戚谊,在这条古道上留下种种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以后双方使节往来,络绎不绝,故而又被称作黄金桥之路。
-
关键词
古道
金城公主
文成公主
入藏
伏俟城
西平郡王
日月山
河湟地区
驿道
戚谊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0.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青海地名探源及若干规律
被引量:5
- 9
-
-
作者
芈一之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7-34,共8页
-
文摘
研究地名的科学,叫地名学。她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通过地名学的研究,能为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提供丰富的材料。 地名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生活,彼此间要发生各种交往和联系,要与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因而对其周围各种各样的实体,势必产生指称、识别的必要,于是地名就产生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活动地域的扩大,以及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认识的逐步加深,各种概念逐步明确而具体,语言中的词汇也日益丰富。因之地名就在数量上由稀少而繁多,在形式上由简单而复杂。
-
关键词
西平郡
金城郡
鄯州
积石军
人类的祖先
人类社会生产
西宁县
命名者
命名方式
地理方位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哥舒翰降敌原因质疑
- 10
-
-
作者
张邻
-
机构
曲阜师范学院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1年第6期45-46,44,共3页
-
文摘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哥舒翰是西突厥别系突骑施族人,与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是属于同一族类,因而“哥舒之所以降敌,看来也是有种族意识在作怪”(第十一页)。最近查阅了有关史籍,发现这种说法很有可商榷之处。哥舒翰虽系西突厥别支突骑施族人,但他受汉文化的影响很深。哥舒翰“祖沮,左清道率”①。唐开元初所置清道率府,置左、右率各一人,“掌斥侯道路,先驱后殿,伺察奸非”②,是东宫的巡察官。他的父亲哥舒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③。
-
关键词
西突厥
安西都护
汉文化
史思明
族类
西平郡王
节度使
统治阶级
巡察
史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宁兴废史述论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周宏伟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0-86,共7页
-
文摘
西宁是著名的西北高原古城。自汉代以迄如今,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年左右的漫长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程?是繁荣兴盛?是衰落堙废?千秋沧桑,万般嬗变,最好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回答吧!笔者之论粗浅,祈望教正。 一、西宁城的滥觞:关于西平亭的讨论 西宁城滥觞于何时?有学者认为,与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河西走廊出击匈奴的同时,汉军进入湟水流域,在霍去病的主持下,于今西宁城址修筑了西平亭。若此论确实,那么西宁城之滥觞似就可以寻源于此之西平亭了。然而学界有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
-
关键词
西平亭
西宁城
兴废
湟水流域
元狩
西平郡
汉军
鄯州
繁荣兴盛
中原王朝
-
分类号
C95,C5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唐太宗李世民文编年考(二)
- 12
-
-
作者
韩理洲
-
出处
《唐都学刊》
1988年第3期55-63,共9页
-
文摘
写本文之前,笔者己就《全唐文》第四卷所收太宗文四十三篇的作年做了考辨。今就该书第五卷所收太宗文四十篇,依次考其作时,再求正于方家。需得说明的是:为省篇幅计,对于旁证中与原文吻合的文字,一概从略,不做过录;对於本文多次引征的书籍。
-
关键词
唐太宗李世民
文编
《通鉴》
慕容顺
唐书
河源郡王
朝集使
右仆射
杜如晦
西平郡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兴仁县:“旱码头”变身兴业城
- 13
-
-
作者
梁龙
-
出处
《中国纺织》
2015年第4期148-149,共2页
-
文摘
兴仁地处黔西南州中部,是滇、桂、黔三省结合部的中心县。全县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辖8镇6乡4个街道,134个村9个社区19个居委会,有汉、布依、苗、彝、回、仡佬、瑶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2%。文化古城开放兴仁兴仁历史文化悠久。南齐置新城县,属西平郡。明洪武23年(公元1388年)置新城守御千户所。清乾隆19年(公元1754年)设新城巡检司,宣统2年(公元1910年)设新城自治公所。
-
关键词
兴仁县
新城县
守御千户所
自治公所
西平郡
国土面积
明洪武
文化古城
薏仁米
集散基地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宁地区曲艺民间团队发展现状调查
- 14
-
-
作者
陈乔
-
机构
西宁市文化馆
-
出处
《中国土族》
2023年第4期72-75,共4页
-
文摘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青海地方曲艺作为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
关键词
地方曲艺
青唐城
西平郡
青海省东部
民间艺术形式
西宁地区
自然资源
民俗风情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李晟碑释疑
- 15
-
-
作者
赵望秦
-
出处
《文博》
1998年第3期68-71,共4页
-
文摘
由名相裴度撰文、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唐代名将李晟神道碑,被誉为“三绝碑”,因此,自古以来的金石学家对其大都有所评述鉴赏,且多具精见。但也无可否认,时至今日仍存在着疑而未断、议而不决的问题,故有必要对其再作考释。本文仅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试呈管见,以求教时贤。
-
关键词
《旧唐书》
《新唐书》
李晟
柳公权
裴度
《金石萃编》
《资治通鉴》
碑文
西平郡王
两《唐书》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西宁赋
- 16
-
-
作者
王祥奎
-
机构
青海省非遗保护协会
-
出处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第11期66-67,共2页
-
文摘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
关键词
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唐蕃古道
荣誉称号
河谷盆地
西平郡
青唐城
青海省东部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关于《青海地方史略》中若干史实的商榷
- 17
-
-
作者
魏明章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9-59,共11页
-
文摘
粉碎“四人帮”之后,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祖国文化战线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长期以来,青海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现在正奋起直追。文化战线上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芈一之同志编著的《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史略》就是一朵社会科学园地中的新花。这对每一个研究青海地方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
关键词
“双百方针”
三年
祖国文化
西平亭
西平郡
粉碎“四人帮”
循化县
乐都
湟中
前凉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隋《源刚墓志》
- 18
-
-
作者
退之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
2024年第9期148-151,共4页
-
文摘
《源刚墓志》全称《魏京畿府司马源君志铭》,出土于河南洛阳,刻于隋开皇三年(五八三)十一月,志石宽、高均为四十四点三厘米,志文凡十九行,满行十九个字,共计三百三十六个字。墓志书法为楷书,有界格,志盖散失。志主源刚,字世杰,西平郡乐都人(今青海省海东市),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五四七)十一月十四日卒于城安县崇仁里,享年四十岁,窆于邺城之北。
-
关键词
西平郡
志石
墓志
有界格
东魏
河南洛阳
京畿
崇仁里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大中四年申岸撰墓志文考释
- 19
-
-
作者
孙继民
-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唐史论丛》
2006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
文摘
河北省永年县清晖书院藏有一通唐代墓志,呈正方形, 边长42厘米;四侧壁阴线刻人形十二属相,每边三位;左右阴线刻划水波纹,上下花卉剔刺纹。志文以阴刻竖格相间,内容比较奇特,谨录如下。
-
关键词
阴线刻
潞州
剔刺纹
阴刻
上党县
西平郡
易阳县
金城郡
陵台
官健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四平王”之封与唐五代的节度使政治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刘喆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唐史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336-350,共15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代十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编号:14ZDB03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封爵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有关唐五代时期封爵制度的研究,中外成果均有不少。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及仁井田陞《唐代の封爵及び食封制》对唐代封爵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1],金子修一的一组文章讨论了唐代对外夷的册封规律[2],杜文玉师等《五代十国封爵制度初探》介绍了五代封爵制度的几个特点。
-
关键词
节度使
东平王
东平郡王
南平郡
唐末五代
西平王
罗弘信
西平郡
封爵制度
朱全忠
北平郡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