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大豆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林英杰 赵平 +4 位作者 于晓娟 葛海玲 张晓冬 刘文龙 刘满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44-46,共3页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为解决大豆播种后遇雨出苗不齐或者不出苗导致大豆产量降低的问题,以豆丰10号为材料,分别设置稻草(草苫)覆盖(T1处理)、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地膜覆盖(T4处理)和无覆盖(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覆盖措施的处理均提升了大豆的出苗率,增幅59.00%~107.69%,极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投入成本最高,地膜覆盖(T4)处理次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了1.00∶4.41,单层遮阳网覆盖(T2)处理次之,地膜覆盖(T4)处理最低,仅有1.00∶2.41。综合来看,暴雨条件下,双层遮阳网覆盖(T3)处理增加了大豆的出苗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获得了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在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大豆 不同覆盖方式 出苗 投入产出比
下载PDF
覆盖方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2
作者 梁娟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玉米生产中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2023年在张家川县以露地穴播为对照,设置了玉米秸秆覆盖、全膜双垄覆盖、半膜平铺覆盖3种覆盖方式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的籽粒产量虽与全膜双垄... 为了研究玉米生产中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2023年在张家川县以露地穴播为对照,设置了玉米秸秆覆盖、全膜双垄覆盖、半膜平铺覆盖3种覆盖方式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的籽粒产量虽与全膜双垄覆盖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其生物产量与全膜双垄覆盖差异不大,且玉米秸秆覆盖栽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覆盖模式,可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缓解环保压力,为张家川县青贮饲用玉米的生产提供了新的种植方式,可作为与地膜覆盖互补共存的栽培技术在张家川县适度规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覆盖方式 土壤含水量 地温 产量 张家川县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油松造林效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任慧君 《山西林业》 2024年第S01期52-53,共2页
以油松培育覆盖方式为变量因子,探究不同覆盖方式与人工油松林成林效果之间关系。选取现行3种覆盖方式,结果表明,地膜法综合效能最优,砾石覆盖法次之,油松保湿袋综合效能较差。
关键词 油松 不同覆盖方式 造林效能
下载PDF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于江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植被覆盖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满元 李娟 +4 位作者 杨宁 刘慧娟 黄雯 魏甲彬 梁忠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100,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为湖南衡阳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模式(自然恢复草地、人工恢复草地、灌丛草本混交地、灌丛地和乔木灌丛混交地)土壤作...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为湖南衡阳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模式(自然恢复草地、人工恢复草地、灌丛草本混交地、灌丛地和乔木灌丛混交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0~10 cm)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的特征。【结果】①自然恢复草地土壤pH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自然恢复草地和灌丛地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则以人工恢复草地和灌丛草本混交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方式间差异不显著。②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及胡敏酸/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显著高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③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与土壤有机碳活度显著低于其他植被覆盖方式(P<0.05)。④除速效钾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和土壤有机碳活度均与土壤腐殖质组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人工恢复草地与灌丛草本混交地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土壤腐殖化度和腐殖质聚合度更高,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与土壤肥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方式 土壤有机碳 植被恢复 腐殖化度 紫色土
下载PDF
覆盖方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生理及粒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姚 程宏波 +4 位作者 杨佳佳 马建涛 柴守玺 纪文宁 张仕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西北中部旱作雨养农业区以冬小麦‘康庄974’为试验材料,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共3个栽培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和温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花后干... 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西北中部旱作雨养农业区以冬小麦‘康庄974’为试验材料,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共3个栽培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和温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花后旗叶相对含水量(RWC)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且PM较SM降、升幅度明显。与CK相比,覆盖显著提高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开花时间越长,SM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而PM主要提高花后7 d旗叶抗氧化能力。SM和PM的粒重分别较CK增加14.3%和19.1%(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SW)是影响旗叶生理活性的关键因子,提高SW,有利于增加RWC(r=0.84**),从而提高旗叶抗氧化能力,其中RWC和抗坏血酸酶(AS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ASA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同时发现,抗氧化能力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度正相关(r=0.96**),和粒重正相关。可见,粒重的增加与旗叶RWC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秸秆带状覆盖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活性的改善效果最佳,适宜在西北旱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方式 相对含水量 抗氧化 籽粒形成
下载PDF
基质种类及其覆盖方式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丽 申丽霞 +3 位作者 孟涵 彭志慧 杨杰 侯诗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60,共8页
以“德瑞特11”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基质种类A1(草炭∶珍珠岩∶蛭石=4∶1∶1)、A2(细沙∶椰糠=1∶1)、A3(细沙)、CK(园土)和基质覆盖方式W1(地膜覆盖)、W2(苯板覆盖)对黄瓜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 以“德瑞特11”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基质种类A1(草炭∶珍珠岩∶蛭石=4∶1∶1)、A2(细沙∶椰糠=1∶1)、A3(细沙)、CK(园土)和基质覆盖方式W1(地膜覆盖)、W2(苯板覆盖)对黄瓜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设施蔬菜基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基质栽培下黄瓜的各监测指标均优于土培对照处理;W1A2处理下的黄瓜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结果中期的叶片SPAD值及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均表现最佳;W2A2处理下的黄瓜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表现优于其它处理;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得出W1A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W2A2处理次之。因此综合分析来看,栽培基质为细沙∶椰糠=1∶1,覆盖方式为苯板覆盖时对黄瓜的生长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栽培 基质种类 基质覆盖方式 黄瓜生长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与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雅超 凌永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筛选泉州地区秋马铃薯高产适宜覆盖材料,采用黑色地膜覆盖(B1)、稻草覆盖(B2)和露地栽培(CK)3种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泉薯5号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水分与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薯5号生育期和单株结薯数B2>CK&... 为筛选泉州地区秋马铃薯高产适宜覆盖材料,采用黑色地膜覆盖(B1)、稻草覆盖(B2)和露地栽培(CK)3种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泉薯5号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水分与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薯5号生育期和单株结薯数B2>CK>B1,茎粗B1>B2>CK,株高、单株薯重、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表现B2>B1>CK。全生育期地温均值B2<CK<B1,土壤含水率B2>B1>CK,土壤贮水消耗量B2>CK>B1,总耗水量B2>CK>B1,降水对耗水的贡献率B2>CK>B1。鲜薯和干薯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表现B2>B1>CK。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覆盖(B2)是泉州市红壤产区秋种泉薯5号推荐的适宜覆盖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马铃薯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林下栽培魔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兰宣莲 曾庆庆 +5 位作者 赵盈盈 周丹 刘远伦 吴康 王瑾 詹永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74-76,79,共4页
为了提高遵义地区魔芋单产及标准化种植水平,本研究比较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林下栽培魔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栽培时,魔芋一年要人工除草4次,用药量达到14 000 mL/hm2,除草用工为600 h/hm2,病死率达到15.0%;与不覆盖栽培相比,采用... 为了提高遵义地区魔芋单产及标准化种植水平,本研究比较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林下栽培魔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栽培时,魔芋一年要人工除草4次,用药量达到14 000 mL/hm2,除草用工为600 h/hm2,病死率达到15.0%;与不覆盖栽培相比,采用黑膜覆盖、银膜覆盖和杂草覆盖栽培魔芋一年可使施药次数减少1~2次,用药量减少32.1%~42.9%,除草用工减少50%~60%,魔芋病死率降低33.3%~66.7%。而且,采用黑膜覆盖和银膜覆盖进行魔芋栽培时,魔芋主茎高度、基部直径、发芽率和膨大系数等生长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杂草覆盖栽培和不覆盖栽培。说明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采取黑膜覆盖和银膜覆盖的种植方式进行林下魔芋种植,可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促进魔芋生长,增大魔芋膨大系数,有利于实现魔芋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覆盖方式 林下栽培 农艺性状 病死率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枣园果实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栩龙 舒雁翔 +3 位作者 赵鹏里 李红果 徐小艺 吴翠云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以7年生骏枣为材料,开展枣园地面不同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及自然生草)及清耕对骏枣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筛选适宜枣园的最佳土壤地面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 以7年生骏枣为材料,开展枣园地面不同覆盖方式(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及自然生草)及清耕对骏枣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筛选适宜枣园的最佳土壤地面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自然生草4种土壤覆盖方式处理的骏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糖酸比均显著提升,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园艺地布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处理的骏枣果实的单果重显著提升;秸秆覆盖、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骏枣果实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塑料薄膜覆盖、自然生草处理的骏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升。通过综合比较4种不同的土壤覆盖方式对骏枣果实内外在品质的影响,其覆盖效果从优到差分别为园艺地布覆盖、自然生草、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覆盖方式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漫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酒泉市滩涂盐碱地盐分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铎 张美珍 +4 位作者 冯涛 孙向春 邓喜明 吴晓婷 许文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43-46,54,共5页
在漫灌条件下开展不同覆盖方式对酒泉市滩涂盐碱地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筛选出改良效果良好的覆盖方式,为当地盐碱地改良提供数据参考。试验设计4种覆盖方式,即粗沙覆盖、秸秆覆盖、全膜覆盖、常规覆膜,比较分析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盐分含... 在漫灌条件下开展不同覆盖方式对酒泉市滩涂盐碱地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筛选出改良效果良好的覆盖方式,为当地盐碱地改良提供数据参考。试验设计4种覆盖方式,即粗沙覆盖、秸秆覆盖、全膜覆盖、常规覆膜,比较分析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盐分含量及油葵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油葵产量最高,为3480.0 kg/hm^(2),粗砂覆盖产量最低,为240.0 kg/hm^(2);试验区土壤盐分组成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Cl^(-)、SO_(4)^(2-)为主,说明氯化物-硫酸盐是该试验区的主要盐类型;播前和不同覆盖方式处理后0~100 cm的土层含盐量均呈现先低后高再低的分布规律,但不同覆盖方式下0~60 cm的土壤含盐量显著低于播前0~60 cm土层含盐量;全膜覆盖和常规地膜覆盖可以显著降低0~60 cm土壤含盐量,全膜覆盖效果最佳,同时全膜覆盖60~100 cm土层含盐量略高于播前,表明全膜覆盖可以有效抑制耕层土壤盐分向表层运移。总体来看,大水漫灌方式下土壤平均含盐量在2.0~3.0 g/kg的盐碱地上使用全膜覆盖方式可以有效阻碍盐分向表层运移,相比其他覆盖方式,在保证油葵正常生长的同时提高产量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覆盖方式 滩涂盐碱地 土壤含盐量 油葵产量 酒泉市
下载PDF
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郁’葡萄果际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户金鸽 白世践 +2 位作者 陈光 赵荣华 蔡军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6-1295,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际光环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自根苗‘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在地面铺设园艺地布和种植马齿苋,果实着色期测定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环境和叶片光合特性,果实... [目的]探讨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际光环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自根苗‘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在地面铺设园艺地布和种植马齿苋,果实着色期测定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环境和叶片光合特性,果实成熟时测定果皮着色和果实品质。[结果]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照强度随时间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生草的叶幕透射光强略高于对照且时间提前,园艺地布和生草栽培的地面反射辐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且时间提前;果际处紫外、紫光、蓝光、蓝绿光、绿光、黄绿光、黄光、黄红、红光和远红外2随时间日变化呈“V”型,远红光呈倒“V”型;光谱有2个吸收高峰,第一个吸收高峰在746.7 nm处,第二个吸收高峰在773 nm处,且果际处第二个光谱吸收值高于第一个吸收高峰;生草覆盖的远红外2、绿光、蓝绿光和黄光的比例发生改变。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生草栽培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园艺地布覆盖降低了果粒质量,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6.84%,与对照间无差异;生草栽培可以提高果粒质量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降低5.08%,和对照无差异。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的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均略高于对照,但无差异性。果皮花色苷含量随果实的成熟而积累,果实成熟采摘时,园艺地布覆盖的果皮花色苷含量最高,对照的花色苷含量最低。[结论]在吐鲁番极端干热地区,与传统清耕相比,可选择生草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郁’葡萄 覆盖方式 光环境 果实品质
下载PDF
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抗旱增产效果对比试验
13
作者 李春阳 《西北园艺(综合)》 2023年第4期61-63,共3页
甘肃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干旱少雨,导致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低下。为筛选出适宜的集雨保墒技术,实施了不同覆盖方式抗旱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微沟栽培平均亩产2366.4 kg,比露地栽培增产394 kg,增幅20%,水分利用效率为7.1 kg... 甘肃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干旱少雨,导致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低下。为筛选出适宜的集雨保墒技术,实施了不同覆盖方式抗旱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微沟栽培平均亩产2366.4 kg,比露地栽培增产394 kg,增幅20%,水分利用效率为7.1 kg/mm·亩;秸秆覆盖垄作栽培平均亩产2315.4 kg,比露地栽培增产343 kg,增幅17.4%,水分利用效率为6.2 kg/mm·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盖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抗旱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无花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环境的影响
14
作者 陈静 许春苗 +2 位作者 朱亚萍 石建业 康彩琴 《河北农机》 2023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以无花果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不同秸秆地表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下无花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秸秆覆盖处理均可以降低土壤p H,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地膜+秸秆行间... 以无花果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不同秸秆地表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覆盖方式下无花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秸秆覆盖处理均可以降低土壤p H,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地膜+秸秆行间覆盖(T1)能够提高土壤的细菌丰富度,地膜覆盖(CK2)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但效果均不显著。T3处理的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最大,说明T3处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3)起到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用。综合分析表明,T3处理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94
15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4 位作者 庞良玉 黄晶晶 付登伟 涂仕华 蒲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091-6101,共11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流(15.4%—156.4%);使径流总量降低32.5%—66.6%,并极显著降低土壤侵蚀总量达96.4%—98.1%。地膜覆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壤中流和径流总深,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平均损失量达37.4kg/hm2,其中70.1%经由壤中流流失。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壤中流N损失,但能减少N流失总量达12.8%—65.1%。土壤P素损失量相对较小,仅为9.32kg/hm2,并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占流失总量的92.1%。土壤K损失量达183.3kg/hm2,其流失载体也主要是侵蚀泥沙,占96.5%。因此,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控制土壤P和K的损失。无论是秸秆还是地膜覆盖,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均能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侵蚀量及氮、磷、钾素总流失量,同时还能提高玉米产量。从简便、增产和防治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紫色土区坡耕地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平作+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覆盖方式 紫色土 养分损失
下载PDF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3
16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3 位作者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12-33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垄覆盖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半湿润区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志晓 张小全 +4 位作者 毕庆文 汪健 黎根 邱妙文 杨铁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烤烟K326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前膜后草、地膜覆盖、无覆盖3种不同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前膜后草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 以烤烟K326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前膜后草、地膜覆盖、无覆盖3种不同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前膜后草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较强,MDA含量较低,烤烟衰老速度缓慢,延长烤烟成熟期,提高烤烟经济性状;而地膜覆盖方式下,烤烟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下降,烤烟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烤烟衰老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覆盖方式 根系活力 衰老
下载PDF
旱作与覆盖方式对水稻吸收利用氮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艾应伟 刘学军 +4 位作者 张福锁 毛达如 曾祥忠 吕世华 潘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关键词 旱作 覆盖方式 水稻 吸收利用 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陇东旱地果园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文泰 赵明新 +4 位作者 尹晓宁 董铁 刘兴禄 牛军强 马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60,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地区苹果园的土壤耕作模式,以20年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耕(F4)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地膜覆盖(F1)、麦草覆盖(F2)和覆... 为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地区苹果园的土壤耕作模式,以20年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耕(F4)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地膜覆盖(F1)、麦草覆盖(F2)和覆砂(F3)为单峰型;其中覆草净光合速率最高,10∶00达到峰值,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P<0.01)。净光合速率(Pn)与大气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气温(Ta)、叶温(Tl)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Tr)则与Ta与Tl呈显著正相关。覆草后光补偿点(LCP)显著降低,光饱和点(LSP)显著提高,表明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并且Pnmax显著高于CK,CO2补偿点显著低于F1、F3和F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覆膜果园的收入与产投比均较高。可见,陇东旱地果园覆草和覆膜均可显著提高富士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增强光能与CO2的利用能力,有利于干物质形成,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富士苹果 光合特性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砀山酥梨园土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伊兴凯 张金云 +3 位作者 高正辉 潘海发 徐义流 陈加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cm和15~4...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cm和15~45cm土层土样及成熟后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的内、外品质,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第5年与第3年相比,土壤养分大部分指标有所提高;试验第5年,在15~45cm土层,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51%和65.52%。试验第5年,覆盖地膜处理的果点密度比对照降低了6.29%,石细胞总含量降低了16.75%;覆盖稻草处理果点密度比对照提高了13.62%,石细胞总含量提高了28.17%;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砀山酥梨单果果锈总面积分别比对照升高了38.14%和96.91%。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砀山酥梨园地表覆盖方式以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覆盖方式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