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域融合:革命文化作品阅读教学的应然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汪飞 荣维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革命文化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学现状却是革命文化作品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精神内核,作品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视域融合理论为此类作品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通过对话... 革命文化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学现状却是革命文化作品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精神内核,作品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视域融合理论为此类作品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通过对话机制,将编者、作者、作品、教师、学生的独特视域充分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对作品更加完整而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是革命文化作品阅读教学的应然路径,其主要策略为创设学习情境、整合教学资源、还原历史时空、建立对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革命文化 学习情境 文本意义 对话
下载PDF
“视域融合”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基于管理沟通的视角
2
作者 隋晓玲 秦明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深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本文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企业沟通不论在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深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本文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企业沟通不论在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使双方在碰撞中形成新的视域,以达至视域融合,实现理解和沟通的目的。这既赋予企业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企业管理 沟通理论
下载PDF
从主体间性看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的视域融合
3
作者 周敏 耿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释和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中实现,在发话主体召唤结构和接受主体期待视野中,求真和想象成为推动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视域融合的心理机制,在场与缺席、互文与创造是触发视域融合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彝族汉语诗歌 艺术语言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前见、效果历史、文本: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三个维度
4
作者 姚修杰 刘亚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伽达默尔主张以“视域融合”来解决不同视域对理解造成的差异和冲突问题。他认为,视域融合的本质要求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前见”作为视域融合的预先筹划,为理解文本奠定了前提;第二,“效果历史”作为视域融合的客观性保证,在视域... 伽达默尔主张以“视域融合”来解决不同视域对理解造成的差异和冲突问题。他认为,视域融合的本质要求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前见”作为视域融合的预先筹划,为理解文本奠定了前提;第二,“效果历史”作为视域融合的客观性保证,在视域融合过程中充分显示历史的实在性。第三,“文本”作为视域融合的对话场所,也是视域融合产生的结果,促使对话得以可能。从“前见”“效果历史”和“文本”三个维度分析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观,能够为理解哲学诠释学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视域融合 前见 效果历史 文本
下载PDF
香草美人 视域融合——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情旨”的可能读解
5
作者 马丽懿清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关雎》《越人歌》及《山之高》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及共性特征的音乐形态学分析,探讨其在音乐意象生成及诠释向度上与中国古典文学香草美人传统之间所可能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并无对此三首音乐作品作“正确释义”... 本文通过对《关雎》《越人歌》及《山之高》三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风格及共性特征的音乐形态学分析,探讨其在音乐意象生成及诠释向度上与中国古典文学香草美人传统之间所可能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并无对此三首音乐作品作“正确释义”的雄心,而是在诠释学视域融合的视角下为三首艺术歌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读向度,以此与各位分享彼此的“视界”。当文学文本与音乐相融,三首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了一种超越文学文本“内容本事”的“文化向度”,如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提示:我们所体会到的,总是比对象化的认识“更多、更深”,为艺术作品的诠释开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越人歌 山之高 香草美人 视域融合 情歌
下载PDF
视域融合:从“证明结论”走向“意义生成”——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6
作者 郭亭燕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6期54-56,共3页
文章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流程模式化和内容处理结论化的现状,从师生视域、师本视域、生本视域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尊重学生视域,倾听多元声音;聚焦核心议题,构建对话机制;深入文本内核,挖掘教学价值... 文章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流程模式化和内容处理结论化的现状,从师生视域、师本视域、生本视域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尊重学生视域,倾听多元声音;聚焦核心议题,构建对话机制;深入文本内核,挖掘教学价值;基于互文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情境,弥合视域鸿沟;随文巧妙提问,想象文本空间。从而为贯彻文言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言文教学 意义生成
下载PDF
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中央文献中的文化隐喻英译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项成东 韩思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5-55,111,共12页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文献翻译中的文化隐喻翻译备受关注。论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研究语料,从文化概念化视角出发,阐释了文化隐喻翻译的三种视域融合形式,重点分析了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路径,并提出应当遵循的翻译原则,旨在分析译本如何以视域融合为最终目的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以期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隐喻翻译 中央文献翻译 文化概念化
下载PDF
鲁迅命题:“铁屋子”与“坟”的视域融合和思想转圜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义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作为鲁迅思想领域的两个核心命题,“铁屋子”与“坟”在创作视域和思想进程上高度融合。二者都根源于鲁迅对“人间”的洞察和体认,共同表征了其道路困境并承续了反抗绝望的初衷,但它们在材质、批判指向和情感倾向上的显著不同带来了思... 作为鲁迅思想领域的两个核心命题,“铁屋子”与“坟”在创作视域和思想进程上高度融合。二者都根源于鲁迅对“人间”的洞察和体认,共同表征了其道路困境并承续了反抗绝望的初衷,但它们在材质、批判指向和情感倾向上的显著不同带来了思想空间上的二律背反。《坟》的封面设计折射了鲁迅的思想机杼:“坟”也是一种“铁屋子”,“偏要”坐在“坟”上之举是以埋藏“过去”的方式来获得新生。对“坟”的凭吊与对“铁屋子”的反抗,正反相成于鲁迅的生命体验。“坟”具有死亡与新生的双重意义指向,它所要埋葬的正是“铁屋子”中的惨痛记忆,鲁迅藉此隐秘实现了从“铁屋子”到“坟”的思想转圜。“坟”内在地破解了“铁屋子”的坚固属性,是反抗绝望的终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屋子 视域融合 思想转圜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关雎》的英译本对比研究
9
作者 王轶 赵文佳 《关东学刊》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关雎》作为中国文化之源头《诗经》的首篇,充分彰显了儒家文化崇尚的“中和之美”,其诗旨也由此受到了历代学者们的重视而被不断诠释,这就促成了《关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关雎》的译介更是成为了诸多翻译名家关注的焦点... 《关雎》作为中国文化之源头《诗经》的首篇,充分彰显了儒家文化崇尚的“中和之美”,其诗旨也由此受到了历代学者们的重视而被不断诠释,这就促成了《关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关雎》的译介更是成为了诸多翻译名家关注的焦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翻译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对于诗歌的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为理据,从韵律、意旨和形式三个层面对《关雎》的理雅各译本和许渊冲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探讨两位译者在译诗过程中将自身视域与原文文本视域、目的语文化视域相融合的实现方式,有助于深入挖掘视域融合理论对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向世界展现中国优秀古诗词作品的魅力与价值;更能深化西方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了解,进一步推进中西方文明的友好互鉴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视域融合 诗歌翻译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与视域融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取向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帅杰 杨启光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0,共15页
长期以来,国际理解教育既面临忽视对理解本身的关注,同样也面临离身性教学的窠臼中,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实际上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揭示,而其“理解”一词同样在于从主体实践的层面去理解不同国家现... 长期以来,国际理解教育既面临忽视对理解本身的关注,同样也面临离身性教学的窠臼中,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实际上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揭示,而其“理解”一词同样在于从主体实践的层面去理解不同国家现实的人的活动。承认历史与现实是人的活动也意味着理解者需要回到教育活动的理解现场,从世界主义转向日常生活情景的关怀,以具身认知开展面向他者历史文化的“实事”本身,以视域融合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形成创新性的理解视域。从客观僵硬的“文本”转变为鲜活生动的“他者”需要以具身认知促进视域融合“前见”的领会,也需要通过“前见”面向生活“事实”与国际“时事”的关注并赋予理解的实在行动,最终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又作为书写家乡故事,传播民族文化的切实指向。基于此,可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三种实施路径:在文本解读场景下回到教育叙事活动的现场促进理解的应用,在他乡景观中进行田野式的考察实现与被理解者的共同立场,通过现象学的寻绎将“生活体验”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开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 具身认知 视域融合 实践活动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左传》最新译本中服装术语的英译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敏 关晓薇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6171-6179,共9页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优秀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典籍作品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是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古代历史的编年史著作,对研究先秦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优秀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典籍作品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是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古代历史的编年史著作,对研究先秦文化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本文以视域融合为切入点,分析《左传》最新译本中服装术语的英译,经分析发现,译者主要采用描述对等、功能对等和文化对等三种翻译方法,译文能够再现原文的内涵或功能或文化意义,能够实现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服装术语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舞蹈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12
作者 张明 王海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0-77,共8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推进人才高地的共建与创新发展是三地教育者的共同目标。以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为基础,从舞蹈高等教育本体特征入手,结合IEO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舞...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推进人才高地的共建与创新发展是三地教育者的共同目标。以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为基础,从舞蹈高等教育本体特征入手,结合IEO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舞蹈高等教育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影响因素,明确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主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逻辑理路,提出以构建学习共同体文化的教学观念“回归”,形成学习者舞蹈文化认同的教学话语体系,打造“多元有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舞蹈文化价值内化,建设性地勾勒出推动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认同 IEO模型 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野下传统文化与国产动画电影的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静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0期168-171,200,共5页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产动画电影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视域融合理论视野下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明确实践路径,包括明确历史根基、凸显时代价值以及探求德育高度。分析时下两者融合的基本情况、其实践...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产动画电影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视域融合理论视野下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明确实践路径,包括明确历史根基、凸显时代价值以及探求德育高度。分析时下两者融合的基本情况、其实践面临的时间间距引发的深度与广度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处理传承与创新、过去与现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等路径实现国产动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传统文化 动画电影 融合
下载PDF
以视域融合理论构建军队基层管理课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
14
作者 周碧晖 刘卫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的取向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开启了多元的视角。为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员管理领导能力,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视域融合理论,构建军队基层管理多元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学员管理领导能力“立体化”培养体系、“全程化... 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的取向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开启了多元的视角。为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员管理领导能力,在军队基层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视域融合理论,构建军队基层管理多元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学员管理领导能力“立体化”培养体系、“全程化”培养规划、“虚实化”培养方式,以及“多层化”培养评价。真正实现军校教育从院校到部队、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的对接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军队基层管理 多元融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资本论》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中国化考论
15
作者 孔新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25-30,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开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而其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前...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开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而其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勾勒“Produktivkraft”概念在中国译介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揭示其中国化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资本论》 “Produktivkraft”概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资本论》核心概念“Produktionsmittel”中国化考释
16
作者 孔新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当前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基于《资本论》汉译本的历时变迁,爬梳“Produktionsmittel”概念在中国的译名迁衍与语义流转,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中国化的发生过程,为构建精准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资本论》 “Produktionsmittel”概念翻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推动两岸视域融合的传播学实践与探索--以厦门卫视为例
17
作者 施飞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4期57-59,63,共4页
深化海峡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推动两岸视域融合是题中之义。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以中华文化推动两岸视域融合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文章基于视域融合理论,探索中华文化涉台传播的有效路径,为逾越政... 深化海峡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推动两岸视域融合是题中之义。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以中华文化推动两岸视域融合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文章基于视域融合理论,探索中华文化涉台传播的有效路径,为逾越政治藩篱,跨越传播场域分隔,更好实现两岸视域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视域 视域融合 中华文化 涉台传播
下载PDF
视域融合:互文、语文与创造——《基于教学视角的文本解读》序
18
作者 汲安庆 《师道(人文)》 2023年第7期45-46,共2页
三个月前,收到向浩老师发来的书稿《基于教学视角的文本解读》,我感慨良多。一是讶异于文本解读的坚挺。本以为与那些操纵各式大概念的应景之书比,文本解读类书稿会因“土气”“落后”等原因淡出出版舞台,没想到现在竟有枯木逢春之象。... 三个月前,收到向浩老师发来的书稿《基于教学视角的文本解读》,我感慨良多。一是讶异于文本解读的坚挺。本以为与那些操纵各式大概念的应景之书比,文本解读类书稿会因“土气”“落后”等原因淡出出版舞台,没想到现在竟有枯木逢春之象。有老师在坚守,有出版社在支持,实是语文教育之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视角 文本解读 视域融合 老师 语文教育 书稿
下载PDF
“视域融合”语境下绘本在美术“欣赏·评述”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宋娜娜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中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对其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美术“欣赏评述”实践在中小学生艺术启蒙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绘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文学性,这为其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可能。在“视域融合”语境下... 中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对其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美术“欣赏评述”实践在中小学生艺术启蒙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绘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文学性,这为其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可能。在“视域融合”语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实现“欣赏评述”实践的目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 视域融合 欣赏·评述 伽达默尔 策略
下载PDF
怎说《芣苢》是喜悦之情——教学主体间劳动视域融合的基点
20
作者 李传贵 蒋磊 《中学语文》 2023年第7期49-51,共3页
《芣苢》篇幅短小,在课堂教学中常被教学主体轻视,导致解读不到位,教学不深刻等诸多现实问题。首要问题表现在论及“怎说《芣苢》是喜悦之情”时,教学主体间存在理解差异: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默认忽略,学生学习容易对此产生疑问。刨根问... 《芣苢》篇幅短小,在课堂教学中常被教学主体轻视,导致解读不到位,教学不深刻等诸多现实问题。首要问题表现在论及“怎说《芣苢》是喜悦之情”时,教学主体间存在理解差异: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默认忽略,学生学习容易对此产生疑问。刨根问底找原因,《芣苢》所描绘的画面本质上是一幅劳动的场景,但是学生缺乏对此的共情。劳动为何不苦?劳动者因何喜悦?本文试从《芣苢》中的字词句段、节奏韵律、篇章结构三个角度寻求真凭实据,并以此为基点融合教学主体间的劳动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芣苢》 备课 视域融合 主体间性 劳动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