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毒化瘀颗粒调控ROS-NLRP3信号通路缓解肝衰竭大鼠肝脏炎症应激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吴智鹏 张荣臻 +2 位作者 王明刚 张钰琴 王秀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分析解毒化瘀颗粒(JDHY)通过调控ROS-NLRP3信号通路改善肝衰竭大鼠肝脏炎症反应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解毒化瘀颗粒组(JDHY),每组各12只。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联... 目的分析解毒化瘀颗粒(JDHY)通过调控ROS-NLRP3信号通路改善肝衰竭大鼠肝脏炎症反应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解毒化瘀颗粒组(JDHY),每组各12只。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JDHY组在造模前给予JDHY(57.55 g·kg^(-1)·d^(-1)),连续灌胃72h并延续至造模后24h。造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及组织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1β和IL-18,评估ROS生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NLRP3和GSDMD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肝组织NLRP3、GSDMD、GSDMD-N、ASC和Caspase-1表达。结果JDHY能有效改善肝衰竭大鼠肝功能(ALT、AST、TBIL)(P<0.05),减少ROS过度产生(P<0.05)和炎症因子(IL-1β、IL-18)释放。此外,与模型组比较,JDHY降低了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NLRP3、GSDMD、GSDMD-N、ASC和Caspase-1的表达(P<0.05)。结论JDHY能抑制ROS-NLRP3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减少促炎因子释放,缓解肝脏炎症应激水平从而拮抗肝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肝衰竭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通过增强GPX4表达抑制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肝细胞铁死亡
2
作者 刘美燕 林镛 +7 位作者 黄小桃 卢昌林 刘志芳 梅梦如 陈炳东 曹音 毛德文 龙富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JDHY)治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的ALF体外模型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D-GalN/LPS构建ALF肝损伤模型,并采用不同浓度的JDHY含药血清与ALF肝损模型进行共培养,明确JDHY的最佳浓度和共培养时...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JDHY)治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的ALF体外模型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D-GalN/LPS构建ALF肝损伤模型,并采用不同浓度的JDHY含药血清与ALF肝损模型进行共培养,明确JDHY的最佳浓度和共培养时间。随后,在体外分析了JDHY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生化分析和细胞活力结果表明,JDHY能有效减轻ALF肝细胞损伤。铁离子浓度、MDA、Western Blot、ELISA检测表明JDHY可减少不稳定铁(Fe^(2+))的积累,减轻脂质过氧化,并增加了FTH1蛋白、降低TFR1蛋白表达、抑制铁死亡和炎症表达水平(TNF-α、IL-6);其机制可能与JDHY恢复了GSH/GPX4的代谢活性,增强了抗氧化反应,进而抑制了LOX/PTGS的通路进程有关。结论JDHY可能是通过引起ALF肝细胞的重编程促进了GSH/GPX4的抗氧化活性,从而抑制了肝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ALF 铁死亡 GPX4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NLRP3炎症体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唐秋媛 张荣臻 +4 位作者 胡振斌 王挺帅 牙程玉 吕超 陈月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21-724,733,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NLRP3炎症体的调控作用,探索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解毒化瘀颗粒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空白对照组12只。解毒化瘀颗粒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D...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NLRP3炎症体的调控作用,探索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解毒化瘀颗粒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空白对照组12只。解毒化瘀颗粒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D-GalN 600mg/kg和LPS 20μg/kg制备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解毒化瘀颗粒组给予解毒化瘀颗粒灌胃,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取材,采集血液标本及大鼠肝组织,HE染色观察,运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运用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8表达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血清IL-1B、IL-18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ASC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够下调NLRP3炎症体NLRP3、Caspase-1、ASC、IL-1β和IL-18等相关因子的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NLRP3炎症体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茵 毛德文 +4 位作者 王明刚 邱华 易鑫宇 周玲瑶 王挺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41-2843,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及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及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肠黏膜屏障功能(DAO、ET、PCT)以及血清TBIL、PTA、ALT、AST等相关生化指标,评价解毒化瘀颗粒在治疗ACLF中对患者肠道菌群、内毒素血症、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干预效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肠球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均较治疗前增加,酵母菌减少,DAO、ET、PCT降低,且治疗组增加、减少、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预后改善情况、病死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有效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缓解内毒素血症、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解毒化瘀颗粒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调控肝细胞再生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石清兰 毛德文 +2 位作者 龙富立 张荣臻 王秀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靶点,探讨其通过该信号通路调节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模型组50只、复方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行90%肝切除,建...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靶点,探讨其通过该信号通路调节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模型组50只、复方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行90%肝切除,建立暴发型肝衰竭肝再生大鼠模型。在术后(6h、12h、24h、48h、72h)5个不同的时间点,每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运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肝组织中NO含量,ELISA测定肝组织c G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谷氨酸受体(NR1、GluR1),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肝组织NO与c GMP含量在6h和12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NR1mRNA和i NOSmRNA在成模后6h和24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luR1mRNA表达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解毒化瘀颗粒通过调节NR1和i NOSmRNA表达,上调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肝细胞再生 NO-c GMP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娜 王沙 +2 位作者 唐农 龙富立 毛德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氨、HBV DNA以及整体疗效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氨、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周随访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结论: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IL-17在CD_4^+T细胞表达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龙富立 陈小明 +7 位作者 王娜 王沙 王明刚 谢丽 张荣臻 王秀峰 邱华 毛德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6-798,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在ACLF治疗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效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和对照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在ACLF治疗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效应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和对照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清ALT、TBIL、PTA等相关生化指标,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IL-17^+细胞的数量,与采集的外周血中的CD_4^+细胞比较,得到Th17细胞频率的变化情况,评价解毒化瘀颗粒在治疗ACLF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预后改善情况、病死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在CD_4^+T细胞中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CLF患者外周血CD_4^+细胞中IL-17^+细胞的细胞数量,从而降低Th17细胞的频率,干预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达到改善ACLF患者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TH17细胞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调控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Cadd45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明刚 毛德文 +4 位作者 张荣臻 龙富立 邱华 石清兰 王秀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探索解毒化瘀颗粒是否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Cadd45a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方法以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肝细胞,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Gadd45... 目的探索解毒化瘀颗粒是否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Cadd45a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方法以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肝细胞,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Gadd45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Gadd45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P<0.05),而解毒化瘀颗粒可下调Gadd45a蛋白和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表达的Gadd45a参与急性肝衰竭病理进程,解毒化瘀颗粒可下调Gadd45a表达,影响Gadd45a下游生物学效应,可能包括抑制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急性肝衰竭 GADD45A 调控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影响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石清兰 王明刚 +3 位作者 毛德文 龙富立 邱华 张荣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1-1513,I0004,共4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抽取6只大鼠采取标本,进行...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抽取6只大鼠采取标本,进行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检测。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后,肝细胞在造模后24 h、48 h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明显提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增殖与分裂,其机制与提高肝细胞在S期DNA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大鼠 解毒化瘀颗粒 细胞周期 DNA复制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秀峰 石清兰 +4 位作者 王明刚 毛德文 邱华 龙富立 张荣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86-2189,共4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在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及是否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脂多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 h收集各组大鼠标本,同时观察各...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在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及是否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脂多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 h收集各组大鼠标本,同时观察各组大鼠48 h存活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含量,分光光度仪检测肝线粒体在52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PT孔开放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肝线粒体与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测定Caspase-3蛋白活性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可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48 h存活率,降低血清ALT、AST含量,抑制肝线粒体PT孔开放,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降低细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抑制下游Caspase-3蛋白活性。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抗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大鼠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解毒化瘀颗粒 抑制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富立 陈小明 +4 位作者 王娜 谢丽 王明刚 张荣臻 毛德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D-Gal N+LPS联合制备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统计成模后不同时间段大鼠存活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的ALT,AST...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D-Gal N+LPS联合制备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统计成模后不同时间段大鼠存活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的ALT,AST,TBil,CHE的水平要低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在改善PT方面亦优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和前列腺素E2组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0.05),但两个药物组的存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低大鼠死亡率,其效应机制可能与纠正肝脏微循环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生化指标 存活率 影响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肝损伤和肝线粒体自噬蛋白Mfn1、Mfn2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建林 毛德文 +4 位作者 张文富 陈月桥 张荣臻 潘哲 王海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6-840,共5页
研究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肝损害和线粒体自噬特异性蛋白Mfn1、Mfn2表达的作用。将1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解毒化瘀颗粒给药组(JDHYKL组)。采用D-GalN+LPS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JDHYKL组给予解毒化瘀颗粒... 研究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大鼠肝损害和线粒体自噬特异性蛋白Mfn1、Mfn2表达的作用。将1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解毒化瘀颗粒给药组(JDHYKL组)。采用D-GalN+LPS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JDHYKL组给予解毒化瘀颗粒造模前5天开始灌胃给药,延续至成模后24 h,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代替。检测各组大鼠ALT,AST和TBIL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特异性蛋白Mfn1、Mfn2表达。经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肝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细胞呈条索状排列,部分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坏死及空泡化较模型组减轻,同时可明显降低LF大鼠ALT、AST(P<0.05),提高Mfn1、Mfn2表达(P<0.05)。解毒化瘀颗粒可能是通过上调Mfn1和Mfn2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分裂,推动线粒体结合,降低碎片化现象,保护线粒体,而对大鼠肝衰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肝损伤 Mfn1 MFN2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玲瑶 毛德文 +4 位作者 陈月桥 宁碧泉 王挺帅 蒋琴 易鑫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茵栀黄颗粒,试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比较...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茵栀黄颗粒,试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比较入组前组间基线特征,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记录腹水最深度及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情况,以评价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在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及腹水消退情况、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71.4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恶化。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术后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秀峰 毛德文 +1 位作者 张荣臻 龙富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大部分肝切除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对照组50只、解毒化瘀颗粒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祛痰组50只。采用85%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大部分肝切除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对照组50只、解毒化瘀颗粒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祛痰组50只。采用85%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模型,秤取肝脏重量,计算肝再生指数,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每份样品检测104个细胞,应用DNA细胞周期分布软件计算出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在术后48h之后解毒化瘀颗粒组存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在72h、168h时肝脏再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PI峰值出现在术后24h、48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术后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肝衰竭 肝再生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富立 毛德文 +6 位作者 盛庆寿 刘春光 王明刚 石清兰 张荣臻 王秀峰 李东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IL-12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检测...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IL-12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IL-10、IL-12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周、4周、8周血清中TNF-α、IL-6、IL-1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在治疗后第4周、8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对内毒素(LPS)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细胞因子 内毒素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应用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德文 陈月桥 +3 位作者 韦艾凌 唐农 邱华 张荣臻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拮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并分别予解毒化瘀颗粒、乳果糖、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HE染...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拮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并分别予解毒化瘀颗粒、乳果糖、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查肝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的表达。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组肝组织凋亡、坏死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的肝脏TNFRⅠ表达量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TNFRⅡ表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下调肝组织TNFRⅠ的表达、上调TNFRⅡ的表达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延缓肝脏坏死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细胞凋亡 TNFRⅠ TNFRⅡ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清兰 袁果 +1 位作者 毛德文 王明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LR(Toll样受体)4表达的调控作用,初步阐明解毒化瘀颗粒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LR(Toll样受体)4表达的调控作用,初步阐明解毒化瘀颗粒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4周外周血PBMC TLR4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PBMC TLR4均呈高表达状态。治疗第2周,对照组测TLR4(%)表达为51.48±11.35,治疗组为47.56±1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治疗组患者外周血PBMC TLR4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3.97±9.56,治疗组为37.61±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能显著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 TLR4表达,改善内毒素血症。表明解毒化瘀颗粒对LPS(脂多糖,为细胞内毒素化学成分)/TLR4信号传导通路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应用 重型肝炎 慢性 TOLL样受体4 内毒素血症 流式细胞技术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毛德文 龙富立 +6 位作者 盛庆寿 刘春光 王明刚 石清兰 张荣臻 王秀峰 李东发 《四川中医》 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内毒素等的变...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内毒素等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率及血清LPS下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对其疗效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内毒素血症 解毒化瘀颗粒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17细胞表达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玲瑶 毛德文 +2 位作者 吕建林 马玉珍 吕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基于血清IL-17细胞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予解毒化瘀颗粒。疗程8周... 目的:基于血清IL-17细胞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予解毒化瘀颗粒。疗程8周,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总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IL-17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53.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解毒化瘀颗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外周血IL-17细胞的数量,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 IL-17细胞
下载PDF
基于LC-MS分析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富立 林镛 +5 位作者 冯逢 彭子明 张建玲 曹音 毛德文 韦艾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尿液中代谢物变化,探寻解毒化瘀颗粒拮抗ALF大鼠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ALF组)和治疗组(解毒化瘀组)。建立ALF模型后,采用液相色谱-...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策略,研究急性肝衰竭大鼠尿液中代谢物变化,探寻解毒化瘀颗粒拮抗ALF大鼠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ALF组)和治疗组(解毒化瘀组)。建立ALF模型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大鼠尿液样本进行检测,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组间代谢产物差异。结果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记物8个,其中受治疗组干预后回调的生物标记物6个(VIP>1,P<0.05)分别是黄嘌呤核苷、烟酰胺核糖、苯酰基甘氨酸、3-羟基-2-氨基苯甲酸、缬氨酸、高肌肽;受治疗组干预后下降的生物标记物有2个(VIP>1,P<0.05),分别为溶血磷脂酰胆碱和谷氨酸。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干预途径可能通过调整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磷脂及活性肽代谢,使ALF大鼠的内环境趋于平衡,改善疾病状态,从而发挥其解毒化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尿液 生物标记物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