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8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活动实在性的语言符号表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彩英 殷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认识活动实在性论题是关乎认识论基本立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 ;而承认认知关系的实在性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关于认知关系这一事实 ,显然只能依赖于关于语言 -符号的解释。语言 -符号也就权宜之计地成为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普遍性实证性... 认识活动实在性论题是关乎认识论基本立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 ;而承认认知关系的实在性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关于认知关系这一事实 ,显然只能依赖于关于语言 -符号的解释。语言 -符号也就权宜之计地成为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普遍性实证性的研究对象 ;当代认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认识活动之实在性推演为语言 -符号实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实在性 语言-符号实在性 表征
下载PDF
认识活动发生学探纲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江 何云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9-26,共8页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讲,它要努力达到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规律,因而在认识活动中运动主体却是认识本身。这好似一架机器,是人在启动和关闭它,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总是被加工的东西本身在运动(原料——→成品)。从这一点来说,黑格尔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绝对精神,确有一定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活动主体 认识手段 目标点 运动主体 认识对象 发生学 实践活动 认识 动力因素
下载PDF
教学材料的意义——兼论教学认识活动中学生的直接客体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5,共8页
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是教学材料的"灵魂",只有着眼于它的意义维度,才能认清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教学材料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中的直接客体,它的意义是由教师根据知识展开的,同时也是由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生成的,外部的控制力量与... 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是教学材料的"灵魂",只有着眼于它的意义维度,才能认清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教学材料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中的直接客体,它的意义是由教师根据知识展开的,同时也是由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生成的,外部的控制力量与主体的内部力量共同构成了教学材料的意义维度。以意义为出发点来看待教学材料,打破了它原有形象上的局限性,给它带来了形象上新的延展,但同时也为它的形象的呈现划定了特定的场域,表明它绝非无处不在、多多益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材料 教学认识活动 学生 直接客体
下载PDF
文化实在: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实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彩英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3,共4页
基于语言-符号来考察人类的认识活动,就应当首先还原语言-符号本身的存在境况。语言或语言-符号仅仅是关于经验/知识以及认识活动的表征而已。人类认识活动的实在性是作为人类文化的文化实在,其实在性是语境中的语言-符号实在性;这是在... 基于语言-符号来考察人类的认识活动,就应当首先还原语言-符号本身的存在境况。语言或语言-符号仅仅是关于经验/知识以及认识活动的表征而已。人类认识活动的实在性是作为人类文化的文化实在,其实在性是语境中的语言-符号实在性;这是在关于实在的认可范围和认可方式上对物理学实证主义实在的颠覆。语境问题的认识论实质在于:承认哲学以及人类其他的经验/知识并不是对人类生活的超越,更不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背离;要在文化实在整体性的架构中考察人类的“智慧”以及其他精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文化实在 语境 语言-符号实在性
下载PDF
文化关系和文化过程: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确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彩英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9,112,共6页
作为语言人的人类个体,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的,语言-符号与经验/体验之间有着内在的文化共同性;语言-符号的生成过程与个体的(显性的可以言说的)经验/体验过程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共构过程。语言是关于价值性、文化性体验的陈述,而不... 作为语言人的人类个体,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的,语言-符号与经验/体验之间有着内在的文化共同性;语言-符号的生成过程与个体的(显性的可以言说的)经验/体验过程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共构过程。语言是关于价值性、文化性体验的陈述,而不仅仅是对象性、符号性认知的陈述。认识活动的确定性是文化关系与文化过程的语境中的确定性。在语言-符号交往语境中,对特定个体语言-符号陈述的认知或认同,就是对他所陈述的经验/体验、经验/知识确定性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文化关系 共构过程 语境 确定性
下载PDF
简论认识活动的信息中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文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23,共7页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规定,始干申农的信息论。其它领域所说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可以看成是把信息论引伸的结果。在认识活动中,客体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主体,主体从客体得到的是信息。主体对信息加工整理,获得经验的或理论的认识,才在思...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规定,始干申农的信息论。其它领域所说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可以看成是把信息论引伸的结果。在认识活动中,客体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主体,主体从客体得到的是信息。主体对信息加工整理,获得经验的或理论的认识,才在思想上掌握了客体。本文采用和通讯中的信息相比较的方法,研究认识活动中信息中介的本质特征,研究信息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认识活动 认识
下载PDF
精神交往和认识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9,共6页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交往 认识活动 情感交往 非语言交往 个体认识 社会文化背景 主体认识图式 社会文化因素 交往关系 社会交往
下载PDF
价值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被引量:11
8
作者 秦越存 《唯实》 2002年第6期3-6,共4页
评价性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的特殊性是通过其特殊的认识对象、标准、结构和结果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不仅是评价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 ,而且表达了评价主体的态度和情感。因此 ,价值评价是一种主体性很强... 评价性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的特殊性是通过其特殊的认识对象、标准、结构和结果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不仅是评价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 ,而且表达了评价主体的态度和情感。因此 ,价值评价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观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价 认识活动 价值关系 观念活动 认识对象 认识标准 认识结构 认识结果
下载PDF
认识活动的目的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东飞 师壮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9-32,56,共5页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求真 向善 唯美
下载PDF
试论认识活动的种种预设
10
作者 何云峰 鲍宗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作者认为,在主体认识客体的现实认识活动中,有许多基础性的预设信念存在。因为主体对诸如对象的存在、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知识)的本质等等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给予解答,这是认识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这种解答往往又很... 本文作者认为,在主体认识客体的现实认识活动中,有许多基础性的预设信念存在。因为主体对诸如对象的存在、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知识)的本质等等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给予解答,这是认识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这种解答往往又很少以显性的方式表现于外,而是以预设的形式存在于主体的全部信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认识活动 预设 信念
下载PDF
论认识活动中的约定因素
11
作者 许玉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17,共5页
使人类认识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若从认识本身来看,使其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约定。虽然约定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迄今还没有引起认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约定... 使人类认识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因素很多。若从认识本身来看,使其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约定。虽然约定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迄今还没有引起认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约定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认识论研究者对于约定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之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者 假说 思维创造 认识活动 客体 约定 术语 认识 初步探讨 科学认识
下载PDF
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语言模型
12
作者 王晓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22-26,71,共6页
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语言模型王晓升语言是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在当代,语言的认识和实践功能日益突出。在认识活动的一定阶段,人们必须从对客体的操作过渡到对语言的操作,并借助于对语言的操作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语言模型王晓升语言是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在当代,语言的认识和实践功能日益突出。在认识活动的一定阶段,人们必须从对客体的操作过渡到对语言的操作,并借助于对语言的操作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在对语言进行操作的种种手段中,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认识活动 语言模型
下载PDF
试论列宁对认识结构与认识活动关系的揭示
13
作者 吴开明 张培春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根据列宁《哲学笔记》中两个片断的分析,说明列宁揭示出认识的能动结构内在于人反映客体、获求客观知识的认识活动过程中,认识活动需要和伴有认识结构。
关键词 辩证法 认识结构 认识活动
下载PDF
论信念在认识活动中的双重作用
14
作者 韩高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信念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信念起到纽带、选择、动力、预测和定向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起到僵化、误导和抑制的消极作用。
关键词 信念 认识活动 双重作用
下载PDF
试析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15
作者 郑仓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7,共5页
一 认知型、评价型、审美型等认识方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这三种方式在遵循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映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具有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 认识活动 人类 认识方式 运行特点 审美型
下载PDF
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16
作者 孔易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实践和认识 人的主体性 认识和实践 认识活动 实践理念 能力结构 人的素质 认识结构 主体差异性
下载PDF
评价活动本质上属于认识活动
17
作者 江传月 《兰州学刊》 2004年第6期91-93,共3页
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对象、趋向、功能和目的不同。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存在紧密地联系;二者的生理机制是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统一的,而且二者相互依赖——认知活动是评价活动的前提,评价活动是认知活动的深化。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本... 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对象、趋向、功能和目的不同。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存在紧密地联系;二者的生理机制是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统一的,而且二者相互依赖——认知活动是评价活动的前提,评价活动是认知活动的深化。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发生过程是相同的,活动的环节是相同的,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评价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活动的认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活动 认知活动 认识活动
下载PDF
论主体知识对认识活动的负面影响
18
作者 王炳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认识活动 负面影响 主体知识结构 已有知识 思维定势 参照系 认识能力 负效应 吸收知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下载PDF
重视现象观察而忽视原因探讨--中国古代物理认识活动的一个特点
19
作者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22-32,共11页
出于职业活动的需要,中国古代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物理现象各有特殊的关注,如算学家、医家、道士、炼丹家、星占家、堪舆家、航海家等都对某类物理现象有着特殊的关注。但古代对物理现象感兴趣的各类人群,只是相关物理现象的运用者,而不... 出于职业活动的需要,中国古代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物理现象各有特殊的关注,如算学家、医家、道士、炼丹家、星占家、堪舆家、航海家等都对某类物理现象有着特殊的关注。但古代对物理现象感兴趣的各类人群,只是相关物理现象的运用者,而不是这些现象的研究者。他们出于实用的目的而注重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却很少探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和道理。这是中国古代物理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古代的物理认识(除音律学等个别领域外)只能长期停留在零散的经验积累水平上,无法发展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物理 认识活动
下载PDF
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模糊性
20
作者 梁世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论述模糊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模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