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与精进: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
1
作者 蒋昕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自问世以来就成为词人摹写的典范,词学史上对花间词的批评也一直是重点。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呈现出分化与精进的特点。新旧两派词学家论析花间词的思想基础、认识立场、评价角度都存在明显差... 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自问世以来就成为词人摹写的典范,词学史上对花间词的批评也一直是重点。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呈现出分化与精进的特点。新旧两派词学家论析花间词的思想基础、认识立场、评价角度都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分化;但两派在认识温韦词轩轾、以“别调”的视角多层次发掘花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意涵等方面都锐意求进,对花间词艺术特质的把握和词史地位的论定较前代有很大推进,开创了《花间集》接受的全新面貌,是晚清民国时期词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集中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晚清民国 词学批评 温韦轩轾 “花间别调”
下载PDF
新旧融汇并行不悖: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之述评
2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对晚清陈廷焯、谭献、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展开评述。在批评立场上,以西方“纯文艺”和中国传统词学之“雅正”作为批评核心,但意蕴有所偏移,且主张以“雅正”补正“纯文艺”之弊端。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徐兴业... 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对晚清陈廷焯、谭献、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展开评述。在批评立场上,以西方“纯文艺”和中国传统词学之“雅正”作为批评核心,但意蕴有所偏移,且主张以“雅正”补正“纯文艺”之弊端。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徐兴业围绕着“六失说”集中评述了陈廷焯“雅正”“沉郁”的观点;赞成谭献的“清词三大家”的论断;服膺王国维纯文艺立场及其“境界说”。徐兴业对三家思想均有不同程度接受,评述往往一语中的。总之,站在新文学蓬勃发展和传统古典文学日渐式微的交点上,徐兴业的批评观、批评方法、批评立场融汇中西,《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着力于词学理论研究,既是民国词学批评的重要成果,更体现出由旧词学向现代词学嬗变的历程,在近现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同样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兴业 词学批评 民国 融汇中西 现代
下载PDF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曹辛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6-150,共5页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国 中式批评 日式批评 西式批评 20世纪 词学批评 词学批评流派 查孟济 施议对 胡明
下载PDF
关于词学批评研究的若干理解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扬 《阴山学刊》 1999年第2期13-20,共8页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评研究作为对批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评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词学批评研究 宋代词学批评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趣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建次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1,共6页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宋代,“趣”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明代,词趣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三、清代,“趣”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趣”作为我国古...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宋代,“趣”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明代,词趣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三、清代,“趣”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趣”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批评 趣论 引入 充实 升格 词学批评 古典 中国 审美范畴 “趣”
下载PDF
论词学批评中的“以诗比词” 被引量:4
6
作者 彭玉平 向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7,239,共8页
"以诗比词"指的是词学批评中将诗词的作者、作品、发展阶段等进行比拟或比较,借助诗歌风格、成就等方面的特征,以表达论者对词的评价与判断的批评方式。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宋代对词人词作的点评中,至清代以后则成为词学批评... "以诗比词"指的是词学批评中将诗词的作者、作品、发展阶段等进行比拟或比较,借助诗歌风格、成就等方面的特征,以表达论者对词的评价与判断的批评方式。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宋代对词人词作的点评中,至清代以后则成为词学批评的常见方式,其内容也几乎涉及词学的所有方面,并表现出系统性和理论性。"以诗比词"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诗词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其价值则在于反映了词体文学及词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始终以诗为参照和借鉴的对象,而诗词并论的方式将词纳入了主流文学的体系中,也有助于词的尊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以诗比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其理论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阐说。上述历程,标示出"格"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引入、承传到提升、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格论 引入 提升 深化
下载PDF
20世纪词学批评的“现代化”特色 被引量:6
8
作者 曹辛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55-60,共6页
20世纪词学批评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现代化”特色:批评观念不断更新,批评意识不断增强;批评主体逐渐大众化、国际化、组织化;批评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加多样化;批评格局变中有定;批评方法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批评标准走... 20世纪词学批评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现代化”特色:批评观念不断更新,批评意识不断增强;批评主体逐渐大众化、国际化、组织化;批评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加多样化;批评格局变中有定;批评方法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批评标准走向多重化;批评体系逐步健全;批评范畴、批评话语也有新变。总之,20世纪词学批评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词学批评 '现代化' 批评观念 批评意识
下载PDF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佛禅话语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共8页
宋人在进行词学批评时,较多地借用了佛禅话语,这在词体论、词人论、创作论、艺术技巧论诸方面皆有体现,其中著名的有向上一路、禅宗棒喝、野狐精、野狐涎、绮语、七宝楼台、句外取意、坐禅守律等。
关键词 宋代 词学批评 佛禅 话语 影响
下载PDF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建次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宋代,"味"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词学批评中;清代前中期,"味"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清代中后期,"味"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近现代,"...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宋代,"味"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词学批评中;清代前中期,"味"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清代中后期,"味"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近现代,"味"作为词学范畴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充实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味论 审美范畴
下载PDF
千古谁堪伯仲间——词学批评史中的苏辛词比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昊 张秋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2,共6页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在不同的词学批评者和词派那里皆代有不同。与这一“接受之链”的嬗递过程相应,词学批评史的若干建构特征亦由此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接受链 辛弃疾 苏轼 南宋 比较文
下载PDF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中的体派之宗论,将传统词学中体派宗尚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充分地揭橥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体派之宗 偏尚婉约 不可偏废 线索承衍 民国以降
下载PDF
清代词学批评中正变论的嬗变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建次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4期50-54,共5页
正变论在清代词学批评中占有突出的份量,它在承历代词学批评取向的基础上,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批评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其立足点最终落实到坚实的审美批评之上。回顾、反思这一批评的历史脉络,一定意义上,是把握整个... 正变论在清代词学批评中占有突出的份量,它在承历代词学批评取向的基础上,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批评的理论内涵不断深化,其立足点最终落实到坚实的审美批评之上。回顾、反思这一批评的历史脉络,一定意义上,是把握整个清代词学批评的一把钥匙。词的正变论是中国古典词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从两宋词论中的以本色论词发展到元明词论中的以词体论正变。二、由词体正变论发展为清代的词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论 清代 词学批评 古典 审美特征 王国维 批评取向 理论内涵 张惠言 审美表现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世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词学批评 渊源流变 品格
下载PDF
词学批评“远”范畴的审美空间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守运 张嘉斌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6-79,共4页
"远"作为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在审美空间上表现为三个维度,分别为空间之远、时间之远和哲思之远。中国古代词作中"远"范畴的审美内涵,超越时空的距离,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 "远"作为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在审美空间上表现为三个维度,分别为空间之远、时间之远和哲思之远。中国古代词作中"远"范畴的审美内涵,超越时空的距离,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远",最终指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对艺术价值和生命真谛的超越性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词学批评 审美空间
下载PDF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建次 周逸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28,共5页
文章探讨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认为它从以门户论词发展到以具体时代判分正变,从对词体的辩分到立足词作不同审美特征立论,从对南北宋的不同推崇到南北之争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消解趋向,清代词学正变批评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展,内... 文章探讨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正变论,认为它从以门户论词发展到以具体时代判分正变,从对词体的辩分到立足词作不同审美特征立论,从对南北宋的不同推崇到南北之争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消解趋向,清代词学正变批评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学批评 正变论
下载PDF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韵论
17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我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韵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宋代:"韵"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清代前中期:"韵"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三、清代中后期:"韵"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四、近现... 我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韵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宋代:"韵"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清代前中期:"韵"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三、清代中后期:"韵"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四、近现代:"韵"作为审美范畴在词学批评中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补充完善。上述历程,标示出"韵"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承传、上升、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韵论 引入 升格 深化 完善
下载PDF
清代词学批评中的稼轩论
18
作者 曹明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8,共6页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着清人"第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的新的正变思想。周济的"退苏进辛论"不仅将同类词人的比较研究推至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且显示出常州词派重性情、重门径、重统绪的词学思想。而陈廷焯由辛胜于苏到苏胜于辛的转变,反映出的正是自身词学思想在由对外部形式之美的取重转向对内部性情之善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 清代 词学批评 正变 苏辛
下载PDF
论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
19
作者 袁志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唐诗话语 推尊
下载PDF
论词学批评话语“词气”的演变——与胡建次教授商榷
20
作者 袁志成 唐朝晖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 词气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批评话语,在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说的发展轨迹大致有四个时期:萌芽期,由"气"引入词学批评而为"词气";升格期,在词学批评著作中涌现出众多的以气评词论人;深化期,晚清著名词学家谢章铤重视"词气",形成较完善的"词气"论;升华期,"词气"理论范畴进一步完善,最终在王国维的词学境界说中得到升华,以境界统领替代词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气说 审美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