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厉鹗与浙西词派词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兵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9,共7页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鹗 浙西 词学理论 理论建构
下载PDF
纳兰性德的词学理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佳生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1期84-89,共6页
1 评价一位作家及其作品,他人的见解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主要的是从作者本身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中探本求源。对纳兰性德词作的评价,除要从其作品中分析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对其词学理论也不可忽视。这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 1 评价一位作家及其作品,他人的见解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主要的是从作者本身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中探本求源。对纳兰性德词作的评价,除要从其作品中分析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对其词学理论也不可忽视。这是他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他对词应当如何创作的许多正确认识,正是这种认识指导着他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词产生了久远的艺术魅力。纳兰性德的词论在数量上并不多,而且他的诗论多于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创作实践 词学理论 数量 正确认识 思想 汉族 艺术魅力 作品
下载PDF
词学理论的重要载体——简论清代论词诗词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克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学理论 文献
下载PDF
陈维崧词学话语圈与其词学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秋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清词评点是清初词坛非常突出的现象,陈维崧即有大量词评,并且其词集均有友朋的评点。陈维崧与评者、被评者之间形成具有相似词学旨趣的词学话语圈,陈维崧的词学思想在其中表达与被接受。陈维崧的词评体现了他尊体,主张师法《史记》、杜... 清词评点是清初词坛非常突出的现象,陈维崧即有大量词评,并且其词集均有友朋的评点。陈维崧与评者、被评者之间形成具有相似词学旨趣的词学话语圈,陈维崧的词学思想在其中表达与被接受。陈维崧的词评体现了他尊体,主张师法《史记》、杜诗章法,推崇慷慨激昂、恢奇跳荡与凄清幽冷的多样风格,主张声情谐美等词学理论。而友朋对陈维崧词的评点所达成的共识,反映了陈维崧独特的词学追求:尊尚悲壮豪宕风格,容苏辛周柳于一体,以韩柳古文为词。这些亦从侧面补充了陈维崧的词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评点 话语圈 词学理论
下载PDF
论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南宋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三部:《乐府指迷》传吴文英的词法,以清真词作为典范,讲求下字运意的法度。《词源》虽然在字面、句法上,与《乐府指迷》相同,但它更重视词的命意,主张用姜白石的“骚雅”来润色清真的意趣不高。《词旨》强... 南宋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三部:《乐府指迷》传吴文英的词法,以清真词作为典范,讲求下字运意的法度。《词源》虽然在字面、句法上,与《乐府指迷》相同,但它更重视词的命意,主张用姜白石的“骚雅”来润色清真的意趣不高。《词旨》强调《词源》的论词之旨,补充修正了一些《词源》表述不清或较为偏颇之处。作为同一词学流派的词法,它们递相祖述,使江湖词派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江湖 词学理论 《乐府指迷》 源》 旨》
下载PDF
试论皖人包世臣对周济词学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萍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4-27,共4页
周济作为常州词派的中坚力量,其词学理论既体现出传统儒家诗教的影响,又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其理论的形成则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和个人原因。皖人包世臣的文学观对周济的影响,解读周济词学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周济 词学理论 皖人 包世臣 影响
下载PDF
在品评词人中构筑词学理论大厦——对《人间词话》中词人品评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纯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0-36,共7页
《人间词话》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品评历代词人得失的,这些评论是王国维词学理论提出和阐释的重要载体,也是理解和把握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涉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从朝代划分... 《人间词话》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品评历代词人得失的,这些评论是王国维词学理论提出和阐释的重要载体,也是理解和把握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涉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从朝代划分来看,王国维推崇唐五代、北宋词,而贬低南宋、明清词;从品评标准来看,王国维追求"真景物,真感情"之境界;从词派认同来看,王国维注重词人间的师承关系,力图革除清代词坛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话》 王国维 定量分析 词学理论
下载PDF
从近代转型看王国维词学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傅蓉蓉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5-39,共5页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主的词学理论的分析,阐述他对于传统词学观念范畴的超越,并且指出其理论显现出来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人间话》 近代 王国维 词学理论 理论体系 "境界说"
下载PDF
邹祗谟词学理论与清初词学进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秋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7,10,共5页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祗谟 词学理论 进程
下载PDF
缘情与尊体:中国古代词学理论的历史演变
10
作者 王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隋唐至宋,儒家道德理性重新收复六朝纵情任欲而造成的文学失地,诗歌从六朝风姿绰约的“缘情”一变而为忧国忧民的载道明理,于是,词作为弥补诗之写情功能的新兴诗歌体裁。伴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应运而生。词在早期因仅仅抒写不登大雅... 隋唐至宋,儒家道德理性重新收复六朝纵情任欲而造成的文学失地,诗歌从六朝风姿绰约的“缘情”一变而为忧国忧民的载道明理,于是,词作为弥补诗之写情功能的新兴诗歌体裁。伴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应运而生。词在早期因仅仅抒写不登大雅之堂的艳情或离情,被称为“小道”、“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 历史演变 词学理论 诗歌体裁 古代 中国 尊体 隋唐燕乐
下载PDF
略论张炎词学理论的诗化倾向与对词体本质特征的把握
11
作者 李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宋词的总体发展过程存在着"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两种不同方式的诗化倾向。张炎在坚持并肯定词的音乐性、写意性和传统婉约词深婉曲折特质的基础上,自觉、全面地建构了以"清空"和"雅正"为核... 宋词的总体发展过程存在着"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两种不同方式的诗化倾向。张炎在坚持并肯定词的音乐性、写意性和传统婉约词深婉曲折特质的基础上,自觉、全面地建构了以"清空"和"雅正"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体系,把"暗度陈仓"式的词的诗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种诗化倾向的词学理论,而不是将词变为诗的诗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炎 词学理论 诗化倾向 体特征
下载PDF
王国维词学理论批评三题
12
作者 邱美琼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王国维的词学理论批评,在以下3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一是对情景之论的阐说;二是对意境之论的探讨;三是对比较批评与摘句批评方法的集中运用。上述3方面,较典型地体现出其词学理论批评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其对古典词学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王国维 词学理论批评 情景论 意境论 批评方法
下载PDF
词学理论的发展与吴文英的词学主张
13
作者 周茜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与姜夔、辛弃疾鼎足而立的著名词家。他的词学主张保存在沈义父的《乐府指迷》里,概言之即要求词作协律、典雅、含蓄、柔婉。这四则标准既沿袭了词学理论的传统,又是时代趋尚使然,也是吴文英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维护词...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与姜夔、辛弃疾鼎足而立的著名词家。他的词学主张保存在沈义父的《乐府指迷》里,概言之即要求词作协律、典雅、含蓄、柔婉。这四则标准既沿袭了词学理论的传统,又是时代趋尚使然,也是吴文英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维护词“别是一家”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理论 吴文英 主张 南宋
下载PDF
谭献词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14
作者 冉耀斌 何永华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词学理论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再议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理论
15
作者 山郁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5-37,58,共4页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认为:对于词作,在内容上提倡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格调;在形式上重音律,重视浑然天成的整体性;在审美风格上提倡典雅庄重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主张抒情与用事用典相结合。这些观点对词学...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认为:对于词作,在内容上提倡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格调;在形式上重音律,重视浑然天成的整体性;在审美风格上提倡典雅庄重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主张抒情与用事用典相结合。这些观点对词学发展和词作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是一家 词学理论 审美取向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及其启示
16
作者 赵晓辉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叶嘉莹先生中西融合的词学理论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词的美学特质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方面,在词人词作以及前代词评家的评价方面,都以跨文化的视野推进了词学研究的进程。这对当前的词学研究无疑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 叶嘉莹先生 中西融合 词学理论
下载PDF
《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序
17
作者 王兆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词学理论 古代 出版社 文史
下载PDF
清代词学理论与词创作的关系探析——以陈维崧、朱彝尊、张惠言为例
18
作者 刘桂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8-61,共4页
清代词创作与词学理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又以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常州词派宗主张惠言最具有代表性。三位词派领袖,创作各有成就,理论各有建树,体现出创作先行、理论自觉、双向互动、繁荣词派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 清代 词学理论 创作 关系
下载PDF
论晚清词学家的词学理论及其批评实践
19
作者 刘贵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词学理论 批评实践 “沉郁顿挫” “重拙大” “境界”
下载PDF
论王昶词学理论的新变及其影响
20
作者 李庆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
乾隆中后期,王昶将"格调派"诗歌理论融入"浙派"词学理论当中,强调词的"醇雅"风格,淡化朱彝尊、厉鹗词学中的"骚雅"精神;强调人品对词品的影响,淡化遭际境遇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现了&... 乾隆中后期,王昶将"格调派"诗歌理论融入"浙派"词学理论当中,强调词的"醇雅"风格,淡化朱彝尊、厉鹗词学中的"骚雅"精神;强调人品对词品的影响,淡化遭际境遇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审美情趣,偏离了厉鹗词学抒写寒士悲情的基本特色,将"浙派"词学带到更加注重形式的道路上,是"浙西词派"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昶 厉鹗 “浙派”词学理论 衰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